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晋中地区枣树,历年遭枣尺蠖的严重为害。1966年以来,枣尺蠖幼虫在食光枣叶之后常转害附近的苹果树。1970年以来不但转害苹果树,而且还在苹果树上完成生活史,并有严重为害苹果树的趋势,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1973年,在晋中祁县峪口大队桃园(桃园内外及  相似文献   

2.
枣尺蠖(Sucra jujuba Chu)俗名枣步曲、弓腰虫。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北方晋、冀、鲁、豫等省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从枣树萌芽期开始幼虫即食害嫩芽、嫩叶,吐蕾后啃食花蕾,大发生年常将枣树吃秃,造成枣实减产,甚至绝产。1979年春,我们从无棣县水湾镇枣粮间作林采到枣尺蠖幼虫的自然病死虫,经分离鉴定,其病原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并对其形态、毒力和增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1973年5月,上海昆虫研究所在上海市川沙县高桥公社共和大队桑园内,发现大批桑毛虫自然死亡的越冬代末龄幼虫,腹足紧攀枝梢,尸体倒折下垂,触之流出浅褐色脓液,无臭味。将活虫采回饲养,亦相继发病死亡。用尸体脓液感染正常幼虫,一般经5—7天后  相似文献   

4.
黄唇蜾蠃蜂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于1973年至1974年在镇海县霞浦公社董王大队进行。该大队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棉花,其面积约各占一半。本地产一种黄唇蜾赢蜂(Rhynchium brunneum Fabricius),专门捕捉鳞翅目幼虫作为其子代(幼虫)的食料。以往尚未见到将它作为害虫天敌加以利用的试验报道。近年来,我们对它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利用它来消灭农作物害虫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分布和形态特征 黄唇蜾赢蜂属膜翅目、蜾赢蜂科(Eumenidae)。国内分布已知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县是大枣集中产区,枣树十万余亩,约计二百万株。由于枣步曲发生较多,防治不够及时,影响了大枣的产量和质量。为此,积极开展防治虫害工作是大枣增产的关键。枣步曲是枣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往每年都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长期使用滴滴涕和有机磷制剂,幼虫抗药性增  相似文献   

6.
枣树最严重的虫害之一枣步曲(即枣尺蠖),它的幼虫期长,发生量大,防治不力时,常可将枣树的芽、叶、花蕾全部吃光。我县每年为防治这一害虫,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由于连年使用化学农药,枣步曲产生了抗药性通常使用50—80倍的高浓度六六六、DDT混合液,仅有60%的杀虫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地区枣实蝇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对吐鲁番地区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的发生区域、危害寄主种类、生活史、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调查与研究:枣实蝇发生在吐鲁番市和鄯善县的大部分乡镇以及托克逊县的夏乡和河东乡;枣实蝇可危害当地种植的所有枣树品种以及野生酸枣;该虫1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枣树头棚果初次膨大时开始产卵,幼虫孵化后即蛀食,9月下旬老熟幼虫脱落枣果钻入树盘土壤中化蛹越冬;雌雄成虫均需补充营养,寿命可达45d,成虫对绿色、黄色和青色敏感,具多次交配习性,单雌平均怀卵量为16粒,最多达26粒。  相似文献   

8.
洋葱蝇(Hylemyia antiqua Meigen)的幼虫土名叫蒜蛆,是山东省栖霞县大蒜生产上的一种严重害虫,一般减产20%左右,重者达60%以上。韭菜、葱受害也很严重。过去尚无详细研究报导,我县农业局病虫测报点,于1960—1963年在城镇大队菜园设点进行了系统观察及防治试验,今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9.
枣葵粉蚧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枣葵粉蚧Trionymus sp.俗名树虱子,是为害枣树的一种害虫。在河北省枣产区均有分布。 1959年和1975年我们先后在阜平县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发生规律及习性 生活史 枣葵粉蚧在阜平县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活动,5月初蜕变为成虫,始卵期5月上旬,产卵盛期在5月中旬至下旬。卵期7—15天。  相似文献   

10.
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苹果、桃、杨、柳、榆等多种树木。1976年,山东省无棣县水湾公社枣区发生了大量自然罹病死亡的褐边绿刺蛾幼虫。  相似文献   

11.
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该虫1年发生5代,枣树和棉花是该虫的主要互为寄主,1—2代危害枣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转主高峰为6月19—25日,3—5代危害棉花,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1—3代若虫孵化时间集中、成虫羽化高峰明显。根据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邳县官湖红旗人民公社第11大队,在花生套种蓖麻防洽金针虫的耕作习惯,当地农民称为“果子地点麻子”,此法流传甚久。 最早他们在花生田头点上些蓖麻,在旧历7月间曾发现蓖麻周围有很多金针虫的尸体,因此逐渐创造了套种的办法。该地金针虫有2个为害期,当春夏之交,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此时蓖麻出芽,幼虫食害根茎,即中毒死亡。此后至旧历7月间,一部分成虫出土,食害蓖麻叶,幼虫则在土中食害根,亦中  相似文献   

13.
枣绮夜蛾力兰州地区枣树的毁灭性害虫。据在西固泉枣产区的调查访问,1956年开始发现有此虫,以后逐年增多,为害甚烈。该地共有3,250株枣树,平均年产量20万斤左右,最高达50多万斤。自1956年后枣产量大幅度下降,1960年以后每年几乎没有收成。在其他枣区本种夜蛾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实为目前枣树生产上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自1963年以来,我们对该虫进行了初步惆查与观察,以便摸清其发生规律与为害习性,初步提出防治办法。现将惆查及观察资料整理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果  李景原 《昆虫学报》1989,32(1):110-112
1956年王敦清首次对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幼虫进行了研究。此后,叶瑞玉等(1982)将该种幼虫同国内已知的14种蚤类幼虫形态进行了比较。我们于1985年7月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区,从普通伏翼体上采得一批弯鬃蝠蚤(Ischnopsyllus needhami)。将腹节膨大的活雌蚤置干试管中,用试管养殖法(待发表)养殖该蚤,以获得各龄幼虫。本文描述弯鬃蝠蚤幼虫的形态,并与印度蝠蚤幼虫的形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周新生  严福顺 《昆虫知识》2005,42(5):570-572
观察了用金莲花(TropaeolummajusL.)饲养的菜粉蝶PierisrapaeL.的发育情况,表明金莲花能使菜粉蝶完成世代发育,是其理想的寄主植物。国外有研究表明:将金莲花上取食的幼虫人为地转移到十字花科或其它寄主植物上,幼虫可正常取食,并最后发育为成虫;反之,将十字花科植物上取食的2龄至5龄的幼虫转移到金莲花上,则拒食外迁,最后全都饿死。然而,若将小麦胚芽人工饲料上饲养的幼虫转移到金莲花上,则幼虫正常取食。这是由于菜粉蝶幼虫在十字花科植物上取食的1龄阶段发展了对金莲花植株内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的敏感性,而在小麦胚芽人工饲料上取食的幼虫因一直接触取食抑制化合物而不对金莲花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产生敏感性之故。化学提取和昆虫行为实验证明,在金莲花中所含的取食抑制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相似文献   

16.
骚扰蚊亚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龙  张永生 《昆虫学报》1987,(4):450-452
1981年6月5日作者在内蒙克什克腾旗经棚采获一批蚊蛹,获得成蚊,当时鉴定为溪边伊蚊Aedes(Ochlerotatus)riparius Dyar et Knab。1984年5月26日又在上述地区同一生境采获一批幼虫,并将部分幼虫养至成蚊,在形态上与81年获得的成蚊完全相同,但幼虫却与溪边伊蚊幼虫有明显差别。经研究确认此系一新蚊种,因成蚊与溪边伊蚊相似,故命名为类溪边伊蚊,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枣树资源简况我国是全世界最早栽培枣树的国家。早在3千~4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枣树这种神奇的植物种植于果园内。在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里,就有关于培养枣树的记载,歌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全世界只有我国拥有大面积经济栽培的优良品种的枣树。因而,枣树是我国重要的特产经济果树。枣树在我国的分布极广,北起内蒙,南至两广,西自新疆,东到沿海各省。大面积集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不同龄期幼虫踪迹对受孕雌虫在猎物寄主上停留时间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孕雌虫倾向于在猎物丰富的植株上停留。幼虫踪迹抑制了受孕异色瓢虫雌虫的停留时间,但2龄幼虫踪迹和4龄幼虫踪迹对受孕雌虫停留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异色瓢虫雌虫将卵产于有蚜虫的植株上,幼虫踪迹对受孕雌虫的产卵抑制作用显著,但2龄和4龄幼虫踪迹的抑制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探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预测,本站自1959—1973年在曲江马坝进行田间成虫、幼虫、天敌寄生率及水稻被害叶率的系统调查,1963年曾根据稻田中成虫发生数量,结合气候,天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预测大发生的成虫指标,经实践验证取得预期效果。1973年秋,本站迁至韶关芙蓉公社西联大队继续进行研究,并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在不同季节中的栖息场所及其数量消长作了调查,近年来我们根据旱地作物、杂草中的成虫数量进行预测水稻前中期的幼虫发生趋势,亦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赣榆县不种棉花,但每年都有棉铃虫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和花生。现将调查记录整理报道于下,以便引起重视。 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 1977年在麦穗上偶尔采得幼虫,经羽化已证实为棉铃虫。本县青口地带以稻、麦两熟为主,1978年麦田第一代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