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研究中的蛋白质组学(译) [美]M.哈马驰等编著周兴茹裴端卿等译 978-7-03-020562-9 ¥58.00 2008年4月20日出版 本书介绍了最传统的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质谱、液相色谱、芯片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这些技术相互之间的综合运用,同时详细介绍了它们在具体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进展.本书探讨的关键问题不是蛋白质组学本身,而是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它不是一本介绍具体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工具书,而是一本指引药物研发工作者如何以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工具,达到新药开发目的的概要性教科书.书中不仅包括科学内容,还用一定篇幅介绍了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管理性知识,它先从管理到技术,再到应用,再回到管理,是一套完整的以蛋白质组技术进行药物开发的知识体系.本书适用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特别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学和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一氧化氮自由基 赵宝路编著 978-7-03-020221-5 ¥58.00 2008年4月28日出版 本书着重从自由基的角度论述了一氧化氮的性质和特点,系统地阐述一氧化氮自由基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及研究结果.内容包括一氧化氮自由基的物理化学性质,一氧化氮自由基的产生和一氧化氮自由基的检测技术,一氧化氮自由基作为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神经信号传导的逆信使和细胞免疫杀伤武器等的重要生物功能.本书探讨了一氧化氮和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关系,对一氧化氮自由基在植物抗感病反应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介绍.本书可供自由基、生物、化学和医学专业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及有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也可供研究和开发自由基和抗氧化剂的技术人员参考.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土壤、森林培育、生态等专业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书.欢迎各界人士邮购科学出版社各类图书(免邮费) 邮购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科学销售中心邮编:100717 联系人:周文宇 联系电话:010-64031535(带传真)更多精彩图书请登陆网站http://www.lifescience.com.cn,欢迎致电索要书目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介     
《微生物学报》2012,(2):190+205+267
科学出版社新书推介(2011年9、10月)田波病毒学文选田波著;978-7-03-032260-9;定价:288;开本:A4内容简介:本书由迄今为止田波院士发表的两百多篇论文中选取一百二十七篇集结出版,收载了田波院士在亚病毒、植物病毒、医学与动物病毒  相似文献   

3.
<正>主编:王建军王晓民书号:978-7-04-039835-9出版时间:2014年8月定价:128.00元正文页码:798页字数:1 300千字内容简介《生理科学进展》由中国生理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是一本适合于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和师范院校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选用。同时,本书也可作为上述各类院校本科生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和学生课外阅读书使用。  相似文献   

4.
引言     
引言(也称前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1引言的内容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实验指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该社新近出版的《现代生物技术丛书》中的一种。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由基因组时代进入蛋白质组时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进一步凸显出来,蛋白质纯化与鉴定技术再次成为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目标。为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著名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自1989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期“蛋白质纯化与鉴定研习班”,本书即是在其讲稿的基础上形成的。全书分4个单元,分别以钙调蛋白、转录因子AP-1、重组σ32和胰岛素受体为例,从不同的原材料出发,通过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并经过多年优化的纯化和鉴定实验,具体地介绍了现代生物学实验室中一系列常用的蛋白质纯化与鉴定技术,并对每个实验都详细叙述了材料设备、试剂配制、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等。文后的附录还对若干重要的通用技术作了补充介绍。   本书可供从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医学各领域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是有关实验室的必备工具书。   需要本书的读者请与下址联系: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20号《生物技术通讯》编辑部  电话:010 66948856   也可直接汇款到以上地址,每册定价45元,每册挂号邮寄费5元,合计每册50元。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刊名《生物化学杂志》,以下简称《学报》)将迎来创刊35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学报》承载着诸位生化前辈的期待与信任、智慧与思考,记录着无数生化人的探索与追求、成果与经验,也见证着青年学者的兴奋与喜悦、收获与成长。时至今日,《学报》也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口碑的优秀中文学术期刊。 记得我回国后不久,时任《学报》主编的贾弘禔教授和两位前主编张昌颖先生、张廼蘅先生都分别向我讲述了《学报》所承载的生化前辈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学报》发展的期待。2006年,在探望生化前辈郑集先生时,96岁高龄的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直都在关注《学报》的发展,他注意到《学报》的改版等一系列变化,也为我们提出了“坚持《学报》创刊初衷”的要求。也正是秉承着“为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立科学与技术交流平台”这样的初衷,历经35年的发展,《学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除综述和研究论文栏目外,扩展了特约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栏目,增加了网刊,开通了微信服务号,成为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为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和任务,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刊登研究论文的核心学术期刊,《学报》目前正在为双语双向、增强出版、扩大影响努力工作,争取为作者、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体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深知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有信心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至此《学报》创刊35周年之际,谨向为《学报》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化界前辈致敬,向所有关爱、支持《学报》建设和发展的作者、读者,以及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通讯》2001,12(1):S4-S6
1 稿件内容   本刊登载生物技术各类学科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方法、综述、信息交流、知识介绍等文章。所有来稿都应是没有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的,为了作者的学术道德声誉,请不要一稿多投。研究论文应为原始研究工作报告;研究简报是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具有重要结果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研究论文中英文兼收。用英文撰写的研究论文,请附上较英文摘要更为详细的中文摘要。为充分利用版面,本刊欢迎有关生物技术的科学新闻、简讯、学术活动通知、书评、短评、启事等。 2 投稿要求   来稿请附作者工作单位的推荐信,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可以是复制品,并请附文稿软盘。请另附纸写明稿件联系人详细通讯地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第一作者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位等)。来稿正文请用小4号字通栏打印,行距适当宽松,数字与单位之间请空一格。请特别留意区分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希腊字母、罗马字母等。   作者来稿发表后,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有权将刊物制成光盘版或被其他正式出版的光盘版学术期刊以及数据网站收录。作者如不同意将自己的文章编入上述光盘或网站时,应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 3 行文格式 3.1 文题   文章题名应言简意赅,方便检索,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尽量避免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标注课题基金来源及项目号。 3.2 作者   文章署名人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应征得各人同意。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标准全称及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请用脚注标明联系人。 3.3 摘要   除短篇文稿以外,其它稿件(包括综述)均应有中、英文摘要。   摘要以第三人称撰写,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及摘要内容。英文摘要文题的首字母大写,其余部分小写(专有词汇例外)。请注意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写法为先姓后名,姓和名的首字母均大写,复姓和双名间均不加连字符,但会产生歧音的可加“′”区分,例如“Wang Xiaobing”、“Chen Xi′an”、“Liu A′nan”、“Ouyang Hong”等。 3.4 关键词   每篇文章应选取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词3~8个。关键词分别列在中英文摘要之后。关键词应尽量从最新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Medical Subject Headings)中选用,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3.5 正文   引言只概述基本原理、研究背景、有关工作、研究目的等。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结论”,请左齐顶格顺序编排。二、三级标题如“1.1 菌株与质粒”、“1.2.1 cDNA第一链的合成”等也左齐编排。一、二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行,三级标题与正文之间空2个汉字距。三级以下可用(1)、(2)、(3)等区分段落。文中叙述性内容分级可用圈码如①、②、③等。 3.6 脚注   脚注在正文首页地脚,内容应顺序包括经费(基金)来源及项目号、第一作者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位等,以及原工作单位或现工作单位)、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等。 3.7 名词   科学名词、术语请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词汇》、《英汉-汉英生物化学词汇》、《英汉生物物理词汇》、《英汉化学化工词汇》、《医学名词》以及各学科门类专业词汇等新近版本中的汉译名词,一般不必再出现英文写法。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个别有争议的译名或无译名的附原文。外国人名、地名,生物学名可用原文,如用中文,应用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惯用译名。国际通用或上述名词汇编中已有的缩写词,可直接引用;但为了方便读者,除常用缩写外,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名词,再在括号中写出原文及缩写词。另外,本刊建议,表示基因座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斜体小写,基因位点用正体大写,突变或等位基因的符号或数字用正体,例如“大肠杆菌aroG基因”、“突变基因argSΔr245”;表示蛋白质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正体,首字母大写或全部大写,例如上例突变基因表达产物为“ArgRSΔR245"。限制性内切酶的前3个字母用斜体表示,例如“EcoRⅠ,HindⅢ”等。 3.8 单位符号   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请按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书写。如:(1)溶液浓度用mol/L表示,而不是M、N;(2)相对分子量单位为“1”,即不需要书写kD;(3)转数用r/min表示,而不是rpm;(4)用百分数表示的物质浓度,其单位必须是“1”,即B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或B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例如75 ml 乙醇溶于水配制成100 ml水溶液,可表示为“75%乙醇”;而B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不可用百分数表示浓度。如5 g NaCl溶于水配制成100 ml溶液,不能表示为“5% NaCl”,而应是“50 g/L NaCl”;(5)在一个组合单位中,不得有1条以上的斜线,如“g/L/h”应改为“g/L-1h-1”或“g/(L*h)”;(6)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即把物理量符号写作分子,单位符号写作分母。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Mr(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标出)。 请注意,量的符号为斜体字母表示(除pH用正体外),例如m(质量)、λ(波长)、T(热力学温度)、θ(摄氏温度)、U(电压)等。为表示不同的限定条件,量符号可设下角标,例如Mr为相对分子质量、物质B的质量浓度表示为“ρB/g*L-1”,物质B的量浓度表示为“cB/mol*L-1”。无论量浓度或质量浓度,一般使用“L”(升)作为浓度基准单位;(7)光密度(吸光度)量符为斜体D,如D292nm;(8)带长度单位的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例如30 mm×40 mm×50 mm不能写成30×40×50 mm,也不能写成30×40×50 mm3。 3.9 数字的使用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四种产品、三本书、两次检查等。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留适当空隙。   数值的修约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则,应为“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进上去,5后为零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一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2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   数字的增加和减少要注意用词的概念,增加可用倍数或百分数,如原来为100现在为200,应为增加了1倍或增加了100%;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如原来为100现在为50,应为减少了50%或减少了1/2,不能用减少了1倍。   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例如: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不能写成3~5×109;60%至70%应为60%~70%,不能写成60~70%。 3.10 统计学符号   统计学符号均为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 3.11 图表   应将照片和插图的复印件贴在正文中,原图请另行包装,以防皱折、污损或丢失;照片图上不要用手写字;请用铅笔在图稿背面注明图序号及上下方向。插图及照片可采用≤10 cm×10 cm(线条较少的简单插图)或≤21 cm×21 cm大小。图题、图注输入正文中图的位置下面。图中的文字数字如相对分子量、条带编号等请在正文中标出。函数图、质粒示意图等图中的文字、符号、数字等用五号字,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照片应反差明显,主题突出。   表格请使用“三线表”,不用竖线。表中不能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语,一律填入具体数字;如无此项可空白;未发现用“…”;结果为零用“0”。 3.12 致谢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方可提名致谢。致谢内容应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3.13 参考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即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标出。未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数据以及个人通讯等不能作为文献引用,但可在正文中叙述时引用(个人通讯的内容需征得对方同意)。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已被期刊或出版社接受,但尚未出版的文章、专著可列入参考文献,应在刊名或出版者后用括号注明“在排印中”或“in press”。   引用期刊的格式为:   著者. 题(篇)名.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引用专著(书)的格式为:   著者. 书名. 版本(第1版可省略).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所在页)   引用专著中析出的文献时格式为:   析出责任者. 析出篇名. 见(In): 原文献的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   引用会议论文集的格式为:   著者. 题(篇)名. 见(In): 文集的编者. 文集名, 会议名, 会址, 开会年.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次   引用专利文献的格式为:   著者. 题(篇)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   文献著录举例如下:   1 张大兵,姜育蕾,吴祥甫等. 人乳铁蛋白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8, 30(6): 575~578   2 Claessens M, van Cutsem E, Lasters I et al. Modelling the polypeptide backbone with ‘spare parts' from known protein structures. Protein Eng, 1989, 2: 335~345   3 Weinstein L, Swartz MN. Patholog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s. In: Sodeman WA eds.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8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74. 457~472   4 汪敏刚. 支气管哮喘. 见: 戴自英主编. 实用内科学.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833~840   5 吴川灵. 论高校学报模式的改变. 见: 邹宜昌, 陈国治, 钱俊龙等编. 上海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论文集, 上海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上海, 1994.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4. 16~19   6 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剂的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 881056073, 1989 07 26   7 Howland D. A medel for hospital system planning. In: Krewernas G, Morlat G eds. Actes de la 3em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e de recherches operation nelles, Oslo, 1963. Paris: Dunod, 1964. 203~212   请特别注意著录参考文献中西文作者名时,姓在前名在后,其姓的首字母大写,名仅用大写首字母缩写。例如“Bernard Shaw”应著录为“Shaw B”,“Ludwig von Beethoven”应著录为“von Beethoven L”,“Peter Ilych Tchikovsky”应著录为“Tchikovsky PI”。 4 其它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一般在收到稿件的2个月左右通知作者是否被接受。本刊有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的编辑权。来稿请自留底稿,对不采用的稿件,本刊将退还作者。稿件录用后编辑部将通知作者交寄版面费,文章发表后酌付稿酬,并寄送当期刊物。   本刊通讯处: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东大街20号 《生物技术通讯》编辑部   电话:010-66948856;传真:010-63895646   电子信箱:yanmf@ns.glc.cn.net biolett@bj163.com  相似文献   

8.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会议于2000年11月16~21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31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有教授136人,副教授81人,高级工程师16人,中初级研究技术人员51人,研究生30人,其他4人。 这次会议是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在人类进入"新世纪"前夕召开的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盛会。会议主题是"植物生理学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总结学会工作、修改学会章程、选举学会新一届理事会、讨论和规划未来4年学会的工作。 大会开幕式于17日上午8:30在厦门市白鹭宾馆举行。应邀出席大会的各方面的领导和来宾有: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杜明聪部长;厦门市科协严为善常务副主席;厦门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司卓亚书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苏明华所长。 大会开幕式由学会秘书长魏家绵主持。在许政暟副理事长致大会开幕词后,杜明聪部长代表厦门市委、市府,严为善常务副主席代表厦门市科协,司卓亚书记代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别在大会上致词,欢迎大会在厦门召开,希望今后能加强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的联系,为科教兴国,发展厦门、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在宣读了中国科协给大会发来的贺信和贺电后汤章城理事长代表七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对过去4年的工作,从组织整顿登记、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和科普、期刊出版发行、财务审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第八次全国大会的筹备过程向与会的代表进行了仔细的说明,并对学会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二.学术交流 这次大会共收录了346篇论文,安排1天大会报告,利用2天时间分5个专业组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学术交流。此外,16日晚,请日本理化研究所沈建仁教授为到会代表作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的学术报告,并简单介绍了日本国植物生理学研究和学会活动情况。17、18日晚上又分别召开了以"西部开发"和"教学改革"为主题的两个座谈会。大会报告有: 汤章城:试析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动向 黄海: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展望 孙大业:质外体及其多肽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许大全:光合作用研究进展:从分子机理到绿色革命 种康:开花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王学臣:我国农业资源现况和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学研究 吴平:利用分子标记研究植物营养与抗逆分子生理机理 杜家纬:植物-昆虫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 590 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6卷第6期,2000年12月 为控制 大会报告和分组学术交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从上届全国大会4年来我国植物生理机理研究的进展和应用性研究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所取得的成果,展示了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广阔前景。下面从5个方面作简要的概述:生长物质这次会议收到研究论文28篇,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在植物激素作用机理、激素生理及激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如:通过6-BA对大豆叶片质膜蛋白激酶自磷酸化活性调节的研究,表明质膜上分子量为39 kD和47 kD的两种激酶可能参与6-BA延缓大豆叶片衰老的信号转导过程。利用转基因植物研究了胁迫和药物处理对脱落酸(ABA)调节基因启动子(rd29A,Kin2)表达活性的影响,表明ABA参与植物在逆境条件下抗逆性的调节。以橡胶树为材料,研究了割胶和乙烯利对ACC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荔枝胚珠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胎发育的关系。在激素生理及其应用方面,对月光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茉莉酸类物质与脱落酸的生理作用比较,揭示了茉莉酸类物质在诸多方面与ABA有相似的生理作用。会上还报告了6-BA和乙烯利对小麦籽粒灌浆和同化产物运转的调节作用,探讨了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开颖的调节。此外,还报告了一些生长物质对小麦生长、水稻抛秧立苗,果树、蔬菜生长和切花保鲜效应等应用研究的成果。光合、代谢和固氮这次大会收到有关光合、代谢和固氮3个方面的综述和研究论文共80篇,在数量上比第七次全国大会的51篇有明显增加。这80篇论文内容涉及当今光合、代谢和固氮这三个研究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突出了原初反应机理与生理调节以及同作物产量研究 的结合。例如膜脂对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光合细菌原初光化学反应机理;光系统Ⅰ循环电子传递;光系统Ⅱ核心、外周多肽及天线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Rubisco组装机理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光合器官衰老对作物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非叶器官对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贡献;作物高产与光合机理的关系。这些研究不但在机理上更深入,而且对作物遗传育种也有指导作用。在代谢和固氮方面,包括呼吸代谢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吸氧酶基因簇中调节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氮代谢关键酶的分子机理;共生固氮关键酶的结构和功能等工作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些论文很生动地反映了近4年来我国在光合、代谢和固氮等植物生理学传统领域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进展。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大会论文集中有关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论文共54篇,比第七次全国大会的12篇,不仅在数量上有大量增加,而且研究内容涉及当前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其中包括水稻基因组学的研究、植物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的研究、植物基因工程与植物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有些工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利用植物生产有用的生物制品例如疫苗等和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人工雄性不育株的研究。此外,还有多篇论文介绍了一些十分有用的生物测定技术及其它应用。如将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种子纯度鉴定等。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表明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4年来的进展是十分突出的。环境生理和营养生理会议收到论文105篇,综述7篇,其中2篇为大会综述报告。论文涉及抗旱、抗盐、抗冷、抗冻、抗氧化、抗病、抗虫、缺氧、光辐射、重金属污染、化感效应、营养生理和研究技术等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植物生理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选题动向和所取得的成果。研究涉及群 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6卷第6期,2000年12月 591 体、整株、器官、细胞、生物膜、小分子与离子等不同层次和蛋白与核酸、基因表达与克隆、转基因及抗性检测、逆境信号转导等不同方面。上述研究表明我国植物环境生理研究正日益深入。在学术交流讨论中,与会者特别对我国大西北特殊的植物环境生理问题饶有兴趣,希望能以现有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大西北的开发,也希望能在大西北抗性的资源中找到特殊的基因。细胞与发育本次会议上共收到论文62篇。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方面:银杏、商陆、野葛、石斛、怀山药等药用植物培养及其有效药用成份提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草莓、葡萄、马铃薯、甘薯、百合等植物快繁的研究更为深入,其工厂化生产的程序更趋完善。大白菜和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将在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中加速纯合系的获得。通过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将药用野生稻的抗稻飞虱基因导入栽培稻,经连续多代种植,表现出高抗稻飞虱的特性,创造了水稻新种质。锌元素明显提高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棉花、大豆等植物细胞,获得了转基因纯合株系。在发育方面:发现了杂交稻"粒间顶端优势"现象以及内源IAA的调节作用,对提高杂交稻产量有重要现实意义。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胚乳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充实的规律,此项研究对提高米粒的重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对大量元素钙和微量元素 铜影响黄瓜子叶花器官的分化作用作了深入研究,用mRNA差异显示法进行的生长素反应基因的分离和分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中克隆获得了金鱼草CEN的一个同源基因LCEN,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表达分析。发现β-葡聚糖激酶、钾离子、肌醇磷脂信号系统、水孔蛋白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均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钙离子信号可能通过CDPK(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参与胞间连丝通透性调节;植物细胞内的肌醇磷脂酸代谢循环、IP3通过激活胞内钙库释放钙的过程也参与胞间连丝通透性的调节。 在过去的4年中,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完成了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课程的研究项目-"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物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新编或再版了适合不同专业的植物生理学教材5本,其中一本用蒙文出版的植物生理学教材获全国优秀图书。从教学改革座谈会上还获悉,不少学校的会员还尝试制作植物生理学教学多媒体,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许多会员认为在实现我国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有许多植物生理学的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在保护、恢复、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西部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植物生理学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三.优秀论文评选 学会秘书处共收到从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河南、广东、广西、云南、陕西和甘肃等19个省、市、自治区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专业委员会、专业组)推荐来的参选优秀论文34篇、青年优秀论文18篇。 经专家评审后,由学会第七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复评和审定。在这次大会上有9篇优秀论文和6篇青年优秀论文分别被授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会议优秀论文和青年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并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592 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6卷第6期,2000年12月 四.理事会换届 根据28个省、市、自治区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专业委员会、专业组)推选的学会理事会候选人入选,经过第七届学会常务理事会酝酿、讨论和审查后,在第七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通过了第八届理事会51位理事候选入名单、15位常务理事候选人名单和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与秘书长候选人名单。在本次全国会议上,经与会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了51人为我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按我会章程,理事会应由57人组成。目前暂缺湖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理事。在八届理事会中,七届理事连任的16人,占31.3%;新当选的35人,占68.7%。在51名理事中,50岁以下的31人,占60.8%,表明我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成员更年轻化了。 经八届一次理事会无记名投票,选出15名常务理事,选举出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 长。 根据许政暟理事长的提名,理事会通过了学会副秘书长名单。 在征求与会各专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八届一次理事会通过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委员名单,还通过了《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主编和副主编人选名单(见附件)。会议还决定成立西部开发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待定。 八届一次理事会接受七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的建议,一致推举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汤章城研究员和副理事长匡廷云院士为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按照我会章程规定,八届一次理事会决定授予沈允钢、叶乃器、何篤修、刘芷宇和曹日强先生荣誉会员称号,还以大会名义恭贺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会原副理事长、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娄成后教授90华诞。 五.今后工作打算 在八届一次理事会上,理事们围绕"植物生理学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会主题,认真地讨论了代表们在会上对今后学会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初步规划了未来4年的学会工作。 (一)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适应"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继续深化学会工作的改革;密切学会与会员的联系,以增加学会的凝聚力;要积极发展新会员,不断增加学会的新鲜血液。明年上半年要按中国科协的要求,建立好学会会员库和各类人材库。 (二)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 1.学会5个专业委员会和青年、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在今后4年中各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拟于明年10月(或11月) 预备在桂林市召开光合作用学术会议。考虑到西部大开发的需求,环境生理专业委员会增开一次水分生理会议。 2.争取在2002年组织一次港、澳、台和大陆植物生理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3.2003年组织一次学术交流会,庆祝我会成立四十周年。 4.召开一次国际性的植物生理学术讨论会。 (三)办好《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个期刊,动员会员积极参加科学普及活动,反对封建迷信,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养而贡献我们植物生理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明年第一季度,两刊要完成新编委会的组建。由我会生长物质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植物生长物质应用丛书》 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6卷第6期,2000年12月 593 也将陆续出版发行。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和与会全体会员代表对厦门市有关领导、会议协办单位--福建 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领导和同志们给予大会的关怀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会务组和厦门市白鹭宾馆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物发育生理》出版发行 吴光南教授编著的《作物发育生理》一书已由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在从事农 学和作物发育生理研究达半个世纪的基础上,广泛搜集世界各地最新资料,历时三载潜心编著而成。 全书分3篇12章,大32开本,500多页。总论篇包括作物发育的遗传控制、植物激素的生理生化和植物 生长发育中的信息传递途径3章;第二篇包括作物结构的整体性、种子萌发和立苗、作物根的生长、作物茎叶 的生长、作物生化调节剂的现状和未来5章;第三编包括作物开花的环境调节、作物的开花、作物的受精和结 实、作物的衰老及其调节4章。书末附有主题索引。本书研讨作物个体发育的生理过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 环境因素怎样调节作物的发育,是作物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书中不仅集聚了作者毕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 果,而且全面介绍了现代作物发育生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新颖,图文并茂。适合有关的大专院校高年级 学生、研究生以及农学家阅读参考。 需要本书的读者,可汇款到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中国水稻科学》编辑部邮购(邮政编码310006)。 每册定价40元,不另收邮资,款到即寄。 高煜珠教授逝世 植物生理学家、江苏省政协第六和第七届委员、原江苏农学院农学系主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原任 理事和《植物生理学报》原任编委高煜珠教授因病于2000年10月18日在扬州逝世,享年83岁。 许闻献研究员逝世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栽培研究所原副所长许闻献研究员因病 干2000年8月1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浙世.享年62岁。 江西省植物生理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简讯 江西省植物生理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于2000年10月16~18日在井冈山市召开。到会会员56人。江西省科协、井冈山市科协和吉安市科委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向大会祝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68篇,已编成论文集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2卷)上发表。从中还评出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会议由上届理事会陈善坤名誉理事长致开幕词,潘晓云理事长作理事会工作报告,通过了新的学会章程,并表彰了11名积极支持学会工作的优秀会员。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内容有:早籼稻品质改良、分子遗传育种技术、植物组织培养与原生质体杂交、生物自由基、植物胁迫伤害、中药研究进展以及植物生理教学中的问题等,还听取了欧洲植物生理学大会情况介绍。最后,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由19名理事组成。曾晓春任理事长,李培庆、陈大洲、严晓华和徐安庆任副理事长,李培庆兼任秘书长,刘传飞、朱俊英任副秘书长。理事会还增设了高教科研工作委员会、中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和学术论文评选组。(李培庆朱俊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