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显微分光光谱法,测定了9种蝗虫复眼两类屏蔽色素的光密度。咖啡色屏蔽色素在400—520nm 波段密度最高,在深红区密度最低。反光屏蔽色素在365—390nm 波段的密度最高,在深红区最低。此外还测定了9种蝗虫之一的黄脊蝗复眼的光屏蔽色素的反射光谱,结果显示在近紫外和橙红区反光率最高。关于屏蔽色素对蝗虫视觉功能如光谱敏感性、明适应、视锐度、视色素和间视紫红之间的转化等问题曾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1)用视网膜电图(ERG)方法测定了9种蝗虫在黑暗、蓝光和橙光适应下的光谱敏感性。(2)9种蝗虫的碚适应光谱敏感曲线峰值均在520—546nm 之间。(3)橙光或蓝光明适应导致不同程度的峰值位移,蓝区的相对敏感性提高,这与光引起屏蔽色素移动效应有关。(4)黑背蝗和稻蝗复眼表面均没有黑白间,橙光适应时出现第二个峰值在蓝区,而蓝光适应则压抑蓝区的敏感性。可能这两种蝗虫还具有蓝敏视色素。(5)佛蝗和黄脊蝗复眼表面均有明显的黑白相间的区域,在有色光适应下这两种蝗虫的光谱敏感性变化最小,没有证据说明多于一种光敏色素。  相似文献   

3.
锯缘青蟹复眼的单一感受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视网膜电图的暗视光谱敏感曲线的峰值在500nm 左右,与视紫红(λ_max=510nm)的吸收光谱吻合得很好。其波形和振幅-强度曲线与刺激波长无关,均符合单变量原理。在蓝或绿背景光明适应时,长波段的相对光谱敏感性增高。红光明适应未能抑制这种增高,表明它并非是由于对长波敏感的感受系统的存在。在校正了屏蔽色素的选择性吸收特性后,长波段光谱敏感性与暗视时十分接近,提示该现象可能系明适应造成的色素迁移所致。本文结果表明,锯缘青蟹的复眼仅具有单一的感受系统。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成虫复眼的光谱敏感性及超极化后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雄性棉铃虫小网膜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特性。结果如下:(1)小网膜细胞对562nm的光最敏感,另外对400nm、483nm光也较敏感;(2)对这三种敏感光的光强度反应曲线(V/LogIcurve)与对白光的类似,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度的增加反应增大,呈近似“S”形曲线;(3)超极化后电位的幅值随闪光刺激强度的增大、刺激时程的延长、对刺激光的敏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4)感受器的去极化电位与超极化后电位的比值不受刺激强度及光谱的影响,但随闪光刺激时程的延长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吸入伊洛前列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以吸入伊洛前列素。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况,并对比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RR)和控制率(C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1天、21天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且治疗后21天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天(P0.05)。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能通过调节HIF-1α和VEGF水平改善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且疗效安全显著,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2310对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H1299、A549、H1650)内LINC02310相对表达量.体外培养H1299细胞,按照脂质体法将si-NC、si-LINC...  相似文献   

7.
廖秀丽  罗术东  伍翔  吴杰 《昆虫学报》2011,54(12):1361-1367
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是我国优势熊蜂种群之一, 因其易于饲养、 群势较强且授粉性能优良而成为我国设施农业常用优良授粉蜂种, 但常受到以乙酰胆碱酯酶(AChE)为靶标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危害。 为合理规避这两类杀虫剂对熊蜂的危害, 同时也为完善熊蜂授粉配套技术和保护野生熊蜂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对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 并明确了6种常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测定因素对小峰熊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酶浓度>pH>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 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最适反应条件为: 酶浓度0.25 g 蛋白质/L, 底物浓度0.8 mmol/L, pH值7.5, 温度40℃, 反应时间5 min。毒死蜱、 三唑磷、 丙溴磷、 异丙威、 仲丁威和残杀威6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离体抑制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其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39, 1.79, 0.42, 0.04, 0.43和0.63 mmol/L。这6种杀虫剂对小峰熊蜂AChE抑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 异丙威>毒死蜱>三唑磷>仲丁威>残杀威>丙溴磷, 即小峰熊蜂对异丙威最敏感, 而对丙溴磷的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7例,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化疗不敏感组(38例)和化疗敏感组(9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PN、HSP90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Wip1 mRN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因素。随访3年,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化疗敏感组比较,化疗不敏感组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Ⅳ期和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3年,137例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15.33%(21/13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高水平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OPN、Wip1、HSP90α水平升高与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下降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蛾复眼的微细结构及其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郭炳群 《昆虫学报》1988,(2):165-170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棉铃虫蛾复眼的微细结构及其区域性差异。此复眼具有小网膜细胞柱的透明带。每个小眼包括一个外凸内平的角膜,一个晶锥,四个形成晶锥、晶束的晶锥细胞和两个围绕着晶锥的主虹膜细胞,六至八个小网膜细胞和一个基细胞。晶锥末端有一短小固定的晶束。小网膜细胞柱远侧中央有似微绒毛结构的视杆束。每个小眼被六个附色素细胞围绕。 微细结构的区域性差异:1.背方小眼视杆中段横切面近似矩形,主要由六个微绒毛平行排列的三角形视小杯组成,整个视杆包含两个互相垂直的微绒毛轴;腹方、前方、后方和侧方区域的小眼视杆中段横切面为风扇形,“V”字形视小杆内微绒毛排列不平行;2.前方区域小眼视杆中段的横切面要比后方大;3.前方、腹方区域内,有的相邻小眼的小网膜细胞柱互相连结,背方、后方区域未观察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大头金蝇(hrysomyia megacephala)和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变态过程.精细胞从球形细胞演变为线形精子,核要经历四个时期,即:球核期,细胞为球形,核亦为球形,核膜与一般体细胞核无异;棒核期,核拉长如棒,顶体形成,核膜孔聚集于一侧;染色质凝聚期,染色质与核质分开,经过一系列变化,再凝聚成致密的块状,多余核质从核孔聚集处开口排出核外;成熟期,核变成一团电子密度极大的腊肠形.精细胞抛弃绝大部分细胞质和多余的结构,变成线形精子.以上演变过程两种蝇类完全相似,但在染色质凝聚期的变化中差异却很大:大头金蝇凝聚程序为:细纤维—粗纤维—块状—致密团;肥须亚麻蝇则为:蚁蚕状—纵列薄片状—厚片状—块伙—致密团.  相似文献   

11.
华北棉区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82、1984—1985年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不同棉花品种上进行了模拟为害和自然为害试验,旨在确定第三代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虫口密度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对于第三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较弱.较好的土壤肥力亦不能促使棉株完全补偿三代期间的受害损失.每亩皮棉减产斤数Y与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E3的关系为:Y=-0.2801+0.0643E3.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代价,算出了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35粒,这一阈值可适用于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  相似文献   

12.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棉田棉铃虫卵抽样技术从两方面进行了比较,一系估值抽样方面:文中应用了简单随机抽样、阶层抽样、阶层抽样序贯估值与零频率抽样四种方法,并以估值的可靠性、代表性误差与抽样时间消耗三个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以阶层抽样最佳.另一系风险决策抽样:本文应用了未着卵株的序贯抽样、阶层抽样、零频率抽样三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认为序贯抽样最佳,但若与零频率抽样相结合就既可迅速地作出风险决策又可获得虫口密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何首林  万家集 《昆虫学报》1990,33(2):129-135
在家蚕Bombyx mori L.的五龄起蚕期,添食氚标记的雄性激素丙酸睾丸酮(代号3H-TP),用液体闪烁谱仪探查五龄期蚕体对3H-TP的吸收与排泄、贮存与分布及雌雄间的差异.结果证明:蚕体对3H-TP的排出率在添食后24小时达峰值,累计吸收率雄性为85.81%、雌性为68%,雌雄间有明显差异.蚕体内务组织器官对3H-TP的吸收也有显著不同,中肠、血液在添食后2小时,脂肪体在72小时、体壁在48小时,其放射活性为最大值,雌雄间均无明显差异;生殖腺则在添食后168小时达峰值,且雄性显著高于雌性;丝腺中相对含量比较稳定,雌雄之间无较大差异.3H-TP在蚕体各组织器官中的贮存与分布表现为:五龄初期(添食后2小时)以中肠和血液最多,共达85%左右;五龄中期(添食后96小时)以性器官最高(28%左右);五龄末期(添食后192小时)性器官中高达34.58%,且雄性(40.4%)显著高于雌性(28.74%).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在家蚕五龄起蚕期添食3H-TP,能被蚕儿多量吸收和贮存在体内,其中尤以生殖器官的相对含量最多,雌雄间亦有明显差异.由此表明,雄性激素可能对家蚕具有某种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杭三保  陆自强 《昆虫学报》1991,34(4):427-432
二化螟Chila suppressalis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产卵寄生后,血细胞含量增加,在被产卵寄生后的第6—10天,血细胞数最比对照幼虫增加了1.53—2.79倍,但血细胞形成被囊的能力很弱,对于蜂卵和蜂幼虫形成被囊的百分率分别为0.34%和0.62%.绒茧蜂寄生后,对二化螟幼虫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在寄生前期和后期,寄主幼虫血淋巴蛋白质浓度显著下降,在寄生后第2天,血淋巴游离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上升,以后随蜂幼虫发育而逐渐下降.在16种氨基酸中,对苏、丝、赖、精氨酸的影响最大.此外,本文对二化螟绒茧蜂的营养生理和寄生后调节寄主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几种环境因素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就寄生人体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在各种温度、湿度和酸碱度中的存活时间进行了观察。 在36℃,高湿的环境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成虫的存活时间分别达94和95小时。高温与干燥对其生存不利。两种蠕形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都强于碱性环境,特别皮脂蠕形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Q热立克次体以10-1—10-12不同稀释度,用血腔注射法感染非洲钝缘蜱,感染35天,取蜱血淋巴液,分别用Gimenez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在10-1—10-5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检出率基本相似。10-6以下各组,免疫荧光尚可检出少数阳性标本,而Gimcnez法则无阳性,前者总阳性率为48.28%,后者为40.68%。感染的蜱悬液接种豚鼠,12组动物血清做Q热补体结合试验全部阳性。动物发病情况如潜伏期长短、发烧天数等似与蜱内立克次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蓖麻蚕个体发育中蜕皮甾类滴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eini)从卵期到成虫个体发育整个过程的蜕皮甾类(MH)水平.卵期在6天时有一个MH峰.一龄到四龄各龄均有一个MH峰,出现在停食前一天,导致幼虫蜕皮.五龄期有两个MF峰.第一个小峰出现在第三天,使进食的幼虫向预蛹转化;第二个高峰在上簇两天后,导致蛹表皮的形成.与其它鳞翅目昆虫一样,蛹期只有一个MH峰,发生在蛹期的前半段.成虫期血淋巴内MH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