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南飞机草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介绍了原产南美安底斯山的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现已成为滇南低海拔地区一种外来的广布杂草。根据文献资料和访问傣族老人,本草大约本世纪卅年代从泰国经缅甸传入云南和海南,包括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沿海,并在这些地区立足、蔓延、归化、形成次生单优种群落。这跟我国南部具有湿热的环境,以及它本身特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密切有关。从生态生物学特性看;飞机草属半灌木,具较广的生态幅,喜光而不耐荫,生长迅速,种子产量大而每粒则轻,萌生及分蘖力强,根系浅而根幅大等。从群落学特征看;具有明显的成丛性。根据它在不同地段,其种类组成、结构和群落生境的差异,划分了该群落三个发育期,即初期、盛期、末期。最后,提到该草可作药和绿肥,以及防除该杂草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滇南榆绿木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滇南小橄榄坝地区的榆绿木(Anogeissus acuminata)群落是一种次生性质的单优群落,具有典型热带季雨林的外貌和结构特征。该群落是原生植被混交落叶季雨林破坏后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滇南热带雨林中种群配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种群是群落中某一植物种的全部个体的总和。热带雨林中的种群系指组成该雨林的全部植物种的种群个体。在群落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在某种群落条件下,研究从种子发芽到个体死亡、种的个体发育及种群整体,对于认识植物群落有很大的意义。若能有效地鉴定组成群落的所有种群的全部成分,并确定其年龄成分,就可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该群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目前对于群落种群的研究报道不多,至于热带雨林中种群配置的报道尤为少见。  相似文献   

4.
构成小麦产量的因素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籽粒重量所决定的。但每年麦穗的成实粒数变异很大,且通常有三种現象,卽空壳、秕粒和飽粒,前两者合称为空秕。在滇南小麦生产中,由于空秕粒造成的减产現象  相似文献   

5.
安徽爬行类新记录──地龟的初步观察姚闻卿刘忠平(安徽大学生物系合肥230039)(蚌埠干部学校固镇233719)关键词地龟,新记录,安徽安徽蚌埠干部学校郭绍禅先生于1993年7月12日在固镇县新马桥购得一只背甲前后缘呈齿状、背甲棕红色的龟,我们编为“...  相似文献   

6.
云岭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四川省西南部,是横断山系的重要山脉,同时也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为了掌握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威胁因素,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本文开展了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2019年和2020年采用以样线法为主、访问为辅的野外调查,共计布设样线239条,共记录两栖类37种,隶属2目10科22属;爬行类44种,隶属2目10科25属。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相较西双版纳等热点地区的更少,且爬行动物较两栖动物更为丰富,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海拔限制或调查错过繁殖期。在2,200–2,300 m的海拔段能够记录到更多数量的两栖爬行物种,因此中高海拔具有更为丰富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在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非保护区区域,栖息地破坏和人为干扰是威胁两栖爬行动物生存和繁殖的主要因素。此外,调查还发现了外来物种,需进一步进行外来种的监测,及时控制种群数量,避免大规模的生态入侵。本研究摸清了云岭山脉云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本底,查明了调查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胁迫因素,为该区域内生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植物滇南蛇根草Ophiorrhiza austroyunanensis Lo.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白桦脂醇(4)、叶黄素(5)、东莨菪素(6)、熊果酸(7)、茜根酸-1-甲醚(8)和豆甾醇-3-O...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滇南地区19个科46种木本植物种子的含油量,油脂的折光率、比重、皂化值、酸值、碘值及其脂肪酸的定量分析结果;其中琴叶风吹楠、滇南风吹楠、勐仑翅子树、云南罗森藤、大果人面子和五桠果叶木姜子等为西双版纳所特有。  相似文献   

9.
滇南地区植被景观时空异质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要素时空异质性是山地景观的突出特征之一,其研究不仅使复杂地理格局和过程生动形象化,而且促进地理学定量化分析的发展.以2001年EVI(增强植被指数)、日降水和日气温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栅格计算模块求得植被区域差异;以雨量变化为依据定量化出研究区30气象站点的雨季开始时间.结果显示:(1)无量山-哀牢山组合地形以西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EVI数值大、随季节变化和缓;(2)4月底、5月初,东部地区植被盖度先呈现增大态势,而随着时间推移其增强幅度明显弱于西部地区;(3)2001年雨季开始的具体时间方面,无量山-哀牢山组合地形以东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提前2~3候进入雨季.总之,由于高大山地对水汽输送的阻隔与截留作用,无量山-哀牢山组合地形成为研究区气候和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差异的分界带.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的药用两栖爬行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重庆作为我国新成立的直辖市,总面积824万km2,境内除有大娄山、武陵山、巫山、大巴山和七曜山等中低山系外,其余大都属丘陵。水域有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和酉水等。由于在历史上受到第四纪冰川的部分侵袭,是第三纪植物的良好避难所。同时该...  相似文献   

11.
刘济滨 《生物学通报》1994,29(2):24-24,29
我国的重点保护两栖爬行类刘济滨(江西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332000)两栖动物是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的过渡类型,它们具备陆生脊椎动物的基本结构型式,是研究陆生动物起源与演化的典型对象和关键代表。爬行动物在演化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过程中占据着承先启后的地...  相似文献   

12.
1.印度半叶趾虎Hemiphyllodactylus typus aurantiacus(Biddome) 云南陇川,10??、6??;腾冲,1?、5??。 第一指、趾极不发达,无爪;第四趾下瓣2—3对;后胶前伸不达腋、胯间距的一半;雄性肛前孔及股孔21—25个。 国外分布于印度南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前半叶,著名的俄国古生物学家 C.C.库托尔加(С.С.Куторга)(彼德堡大学的教授),写下了俄国古生物研究史上第一篇关于爬行动物化石的记载。在1838年他描述了前乌拉尔地区含铜砂岩内发现的肉食恐头类(Deinocephala)的牙齿和四肢骨。但当时他把它错认为哺乳动物中的贫齿类。前乌拉尔地区二迭纪含铜砂岩中的动物群在苏联来说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群。因此  相似文献   

14.
对爬行类心脏结构中的心室分隔问题,国内教科书阐述的都比较简单,对左、右体动脉及肺动脉弓的发出部位,提法也不尽相同。作者根据一些新的文献及实验观察,对爬行类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刺激爬行类蛤蚧中脑引起鸣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叫反应是多种动物体对内外环境各种不同刺激的一种本能性反射反应。这种鸣叫反应不仅与个体的生存和繁育有关,而且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还可以刺激同类或异类的其他动物个体或群体,使之相应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双重性的作用是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历山保护区的药用两栖爬行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历山保护区的药用两栖爬行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建军 《四川动物》2000,19(2):81-81,59
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南部 ,地跨翼城、沁水、阳城、垣曲四县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5 1′10″~ 112°36′35″ ,北纬 35°16′30″~ 35°2 7′2 0″ ,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是东南亚季风的边缘 ,水资源丰富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 ,具有“山西省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美称。关于该区的药用西栖爬行类 ,尚未见有系统报道 ,于 1997~ 1998年对该区的药用两栖爬行类进行了系统分析 ,现将资料整理如下。1  研究现状1933年G .seys和E .licent对历山野生动物进…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刘鹏  赵文阁 《四川动物》2007,26(2):441-444
2000~2006年对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进行大范围的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及现代有关成果,应用3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丰富度、均匀度和G—F指数),对黑龙江省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东部山地省和小兴安岭省的物种丰富度要高于其它地理省,松嫩平原省和三江平原省的物种均匀度高于其它地理省,而G指数与物种数分布规律相似,F指数和G-F指数相似,只有东部山地省物种才有一定的丰富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安徽、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它们不仅包括有世界性分布的鱼龙类、鳍龙类、海龙类、原龙类等,而且还有仅出现于扬子海区的湖北鳄类。简单回顾了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的研究历史。根据化石的地史分布确认了自早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的7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它们是奥伦尼克期的 Chaohu- saurus-Keichousaurus-Hupehsuchus 组合带,安尼期的 Chinchenia-Sanchiaosaurus 组合带和 Dino- cephalosaurus-Mixosaurus 组合带,拉丁期的 Dingxiaosaurus 带和 Keichousaurus-Nothosaurus 组合带,卡尼期的 Anshunsaurus-Qianichthyosaurus-Sinocyamodus 组合带和诺利期的 Himalayasaurus 带。对化石的古地理环境分析表明,中国早三叠世晚期的海生爬行类主要分布于扬子海区东部(安徽、湖北)的浅海开阔台地和局限海台地。中三叠世由于东部地区的抬升,鱼龙类和鳍龙类向西扩散,在扬子区西部(贵州、云南)辐射发展,在拉丁期达到个体数量和种类的高峰。晚三叠世卡尼期动物的数量依然很多,个体有增大的趋向,但高级分类阶元的数量减少,它们埋藏于海水相对较深的浊积岩相中。晚三叠世诺利期的化石发现于西藏的定日和聂拉木,这是中国惟一属于冈瓦那特提斯区的三叠纪海生爬行类组合带,仅含大型的鱼龙类。受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埋藏条件的影响,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类化石记录并不完整。目前尚有相当数量的化石未经研究,已记述的化石也需要在研究程度上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曹明  周伟  白冰  张庆  王斌  陈明勇 《动物学研究》2010,31(3):311-318
以样线与样方相结合,2007年6—12月在滇南勐腊地区的勐满和龙门片收集威氏小鼷鹿(Tragulus williamsoni)足迹链坐标位点,用GIS软件生成威氏小鼷鹿的分布格局图。在样方中测量11个生态因子。结果显示,威氏小鼷鹿对低海拔的河谷浅滩地带有明显的选择偏好,主要聚集在勐满片的三岔河地区和龙门片的大榕树地区。比较利用和可利用样方的定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威氏小鼷鹿偏好在中、下坡位活动,对粗叶榕(Ficus hirta)、木奶果(Baccaurea samiflora)、长柄山姜(Alpinia kwangsiensis)和柊叶(Phrynium capitatum)等植物有选择偏好。这些植物多沿河谷的两岸集中分布,是影响威氏小鼷鹿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较利用样方和可利用样方的定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落叶层盖度和距水源距离等4个因子差异显著,并且是区分利用样方和可利用样方的关键因子,也是影响小鼷鹿生境利用的主要因子。高密度的灌木和高大乔木形成双重的隐蔽条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由于距水源较近,乔木层及林下灌层生长状况较高海拔地区更为茂密,这是小鼷鹿在勐腊地区形成沿海拔较低的河岸集中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