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污水库底泥微生物对六六六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库底泥对六六六具有自然净化能力,其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在嫌气条件下(25—30℃)对六六六降解较快,20天可降解所加18—20ppm六六六的90%。从底泥筛选出30多株可以降解六六六的细菌,其中一株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cvis)可将丙体六六六降解为间二氯苯和转化成少量甲体六六六,在25—30℃条件和增加适当营养物质、中性和微碱性以及驯化均可加速污水库底泥微生物对六六六的降解。以上结果为了解六六六在环境中的消失和利用污水库降解六六六,净化水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污水库底泥对六六六具有自然净化能力,其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在嫌气条件下(25—30℃)对六六六降解较快,20天可降解所加18—20ppm六六六的90%。从底泥筛选出30多株可以降解六六六的细菌,其中一株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cvis)可将丙体六六六降解为间二氧苯和转化成少量甲体六六六,在25—30℃条件和增加适当营养物质,中性和微碱性以及驯化均可加蓬污水库底泥微生物对六六六的降解。以上结果为了解六六六在环境中的消失和利用污水库降解六六六,净化水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汉沽污水库养鱼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表明:汉沽污水库进水口污水对鱼类毒性很大,它对白鲢、鲤鱼和鲫鱼24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30%和58%(V/V)。汉沾污水库对化工废水有一定自净能力,净化后的水质是有益于鲫鱼生存、发育和繁殖的。污水库中的鲫鱼对DDT积累不明显;对666虽有积累但不超过食用标准(2ppm);对汞的积累量较高,100天内鲫鱼肌肉汞含量超过食用标准(0.3ppm)26倍。鲫鱼对汞、DDT、666均有排除能力,其排除速率的快慢顺序为:666>DDT>Hg。  相似文献   

4.
池塘底泥中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细菌在渔业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分解者,又是许多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所以,搞清池塘细菌状况将有助于充分认识细菌在池塘物质转化、鱼类饵料等多方面的功用,完善池塘营养结构研究的理论,并对在养殖生产中进行合理放养、科学管理、发挥细菌更大生态效能、提高产鱼潜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底泥中TN、TP含量均表现为“中间高,两头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TN含量最高值为1.08 mg·g-1,出现在库湾中部区域,最低值为0.89 mg·g-1,出现在河口附近区域;TP含量最高值为1.07 mg·g-1,最低值为0.80 mg·g-1,分别出现在库湾中部和库尾.TN含量按秋季、冬季、春季的顺序依次降低,从春季到夏季则大幅上升,夏季达最高值;TP含量的季节波动较小,以春季最高.研究区底泥中TN、TP含量的年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香溪河库湾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水体中悬浮物质沉积率的影响,沉积率较高区域的TN、TP含量较高;TN含量的季节波动主要受上游来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而TP含量的季节变化主要源于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底泥中微囊藻复苏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微囊藻群体从底泥中释放进入水体的过程及这一过程与水体温度、光照及营养盐的关系 ,并比较了底泥和水体中微囊藻群体的生长特性。同时 ,比较了温度对经低温 (4℃ )处理的和处于对数期的Microcystis.sp .94 0的叶绿素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5℃ ,30 μEm-2 s-1光照条件下 ,底泥中的微囊藻群体复苏开始启动 ,并于15d后开始上升到水体中。研究表明 ,存在于底泥中的微囊藻群体从底泥中迁移至上层水体的最适条件为 2 0℃ ,30 μEm-2 s-1。分别培养底泥微囊藻群体和同时期水体中的微囊藻群体 ,研究它们的生长特性 ,发现底泥中的微囊藻群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0℃ ,光照强度为 30 μEm-2 s-1,与同期水体中的微囊藻群体生长条件相似。经低温 (4℃ )处理的微囊藻群体和生长周期处于对数期的微囊藻群体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的实验中 ,作者发现在 2 0℃和 2 5℃时 ,两种经过不同处理的微囊藻群体都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但是 ,在 10℃和 15℃时 ,低温处理的微囊藻群体的叶绿素荧光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 ,而处于对数期的微囊藻群体的叶绿素荧光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长期处于低温和黑暗环境中的微囊藻细胞的光系统Ⅱ未受到严重的损伤 ,当环境转变有利于生长时 ,微囊藻细胞的光系统Ⅱ恢复活性。本研究结  相似文献   

7.
惠州西湖底泥中氮磷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惠州西湖为典型的亚热带城市浅水湖泊.为了调查该湖泊底泥性质了解底泥对水质的影响.2004年8月在惠州西湖5个子湖(南湖、丰湖、平湖、菱湖和鳄湖)采集了6个底泥柱样,对其含水率、烧失量(LOI)、总氮(TN)、总磷(TP)、藻类可利用性磷(AAP)和粒度的垂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子湖中南湖内源负荷最大,底泥中的LOI、TN、TP和AAP含量高于其他湖区数倍以上,表层值较高,表明曾遭受过严重的污染,而其它湖区的垂向变化不明显.底泥成分以粘土、粉砂为主,水体混浊度高可能与底泥粒径较小以及鱼类和游船活动的强扰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厌氧培养法从酒窖底泥中分离得到14个菌株,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出2株丁酸梭菌。选取丁酸梭菌菌株B1研究了其生长特性和安全性,体外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汁和耐抗生素能力,并能显著抑制常见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具有作为饲用微生态制剂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一、绪论 家蝇对DDT发生有抵抗性的现象,1946年首先在瑞士被人发现;1947年Sacca在意大利作了第一个详细的调查。接着,在世界各国各地都有了这样的报导。在苏联,及在1950年报道了苏联某一小城市中,在当年施用了DDT之后就发生有抵抗DDT的家蝇。及在1951年又做了进一步的家蝇对DDT发生抗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小球藻净化污水中氮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小球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N、P溶液,研究小球藻净化氮、磷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氮磷组合浓度不同时对小球藻吸收氮、磷有一定影响;在最佳pH为8.0-8.5的条件下,吸收率可达80%左右;升高温度或加强光照有利于小球藻对磷、氮的吸收。小球藻对氮、磷的吸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