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制作家鸽骨骼标本时,在腐蚀肌肉的过程中,关节韧带易被腐蚀,骨骼易散落,在组装时还要用铜丝等支撑和用胶粘接,操作难度大。现用一种改进的方法,制出的标本完整无缺,连舌骨、气管软骨和巩膜骨也存在。 1.将已杀死拔掉羽毛的家鸽,用解剖刀去掉胸部和四肢大块的肌肉,适当去掉头颈部和背部的皮肤,去掉内脏。在这过程中切莫损伤任何骨块,眼球、气管、舌骨都应保留。  相似文献   

2.
新型植物病害标本存放方法有些植物病害腊叶标本需要正背两面观察。下面介绍通过玻璃粘接存放标本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标本的形状和大小划割好玻璃片,再用粘玻璃的胶,将划好的玻璃片粘接起来(里面粘上标本及标签,标签另一面配上病原菌形态像片),可采用3m...  相似文献   

3.
藤壶附着:从基底探测到胶的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壶在水下设施上的牢固黏附一方面造成极大的污损和危害,另一方面为水下的牢固粘接提供了灵感.相关的防污和水下超粘接等技术的解决强烈依赖于对其附着过程及分子机制的理解.目前,对藤壶黏附的宏观过程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主要包括基底探测、信号传导、胶液分泌以及胶的固化,但对该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如受体蛋白的识别、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胶蛋白的交联固化的研究依然有限,而上述任何阶段的干扰都可为防污或水下粘接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因此,深入理解各阶段的相关分子机制对防污和水下粘接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藤壶附着的相关进展,介绍附着过程中的内部信号分子响应以及胶液分泌过程中的固化交联机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可能的研究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壳聚糖/碳酸钙三维复合材料(CS/CaCO3)和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S/HA)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CS/CaCO3、CS/HA三组.左前肢去毛后,2%巴比妥钠(30mg/kg,iv)麻醉,距桡骨远端3cm处截骨1cm,形成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材料.术后4w、8w、12w分别处死动物,X线摄片后,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与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植入块颜色变红,周围有较多量的新生骨样组织包裹,骨痂增多,向植入块内移行;术后8周,植入块周围有明显新骨生成,将材料分隔包围,新骨中央区可见材料呈蜂窝状残留.术后12周缺损区大部分编织骨被成熟的板层骨组织替代,并形成髓腔.结论:CS/CaCO3和CS/HA两种仿生复合材料能明显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诱导骨痂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下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牙种植并完成修复体的牙列缺损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螺丝固位修复组和粘接固位修复组,各49例。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牙周健康指标[种植义齿边缘骨吸收量(MBL)、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以及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结果修复后3个月和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MBL、PD、mPLI、mSBI水平及咬合力、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龈下产黑色素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丝固位修复组患者龈下厌氧菌、具核梭杆菌数量大于粘接固位修复组患者(均P0.05)。结论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均是牙列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螺丝固位修复可能导致术后龈下厌氧菌繁殖增加,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经低晶态羟基磷灰石(Low Crystalline Hydroxyap- atite,LcHA)涂层的双相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LcBCP)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扩增兔BMSCs,取第三代细胞复合LcBCP(实验组)后修复15只兔左侧桡骨15mm缺损;右侧桡骨缺损处植入复合BMSCs的BCP(对照组),于植入后4、8和12周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组织学、影像学和扫描电镜检测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BMSCs-LcBCP复合物生长良好,随时间延长,X线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对照组连接处始终愈合稍差,1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骨修复良好,髓腔再通;组织学显示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实验对照组连接处虽然也为骨性愈合,但尚有较多编织骨形成。结论:自体BMSCs复合LcBCP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低晶态羟基磷灰石涂层能够增强双相陶瓷的早期成骨。  相似文献   

7.
多孔β-TCP用于构建长骨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新型的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应用效果。分别应用单纯β-TCP(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SCs)、β-TCP复合物(实验组)修复狗尺骨2cm的骨缺损,术后通过X光片、核素扫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判断长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X片观察:3月时,实验组尺骨缺损由内植物较好的桥接,内植物边缘模糊,管腔及内植物与缺损断端之间有新生骨形成;对照组尺骨缺损处的内植物明显变形,出现密度不均的裂解颗粒,其与缺损断端连接处有新生骨形成。6月时,实验组尺骨缺损被伴有骨髓腔的新生骨连接,有皮质骨形成;对照组尺骨缺损被高密度影连接,没有骨髓腔和明显皮质骨形成,尺骨远端直径明显细于实验组。核素扫描的延迟相骨显像:1月和2月时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月时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大体观察:3月时可见,对照组尺骨直径明显小于实验组,实验组的骨缺损处新生物的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内植物周围有纤维组织紧密包裹,难于分离。6月时可见,实验组新生骨色泽红白相间,明显已被塑形;对照组新生骨体积、形状不完整。HE观察:3月时,实验组β-TCP的孔隙中,可见新生骨在表面贴附生长;对照组β-TCP的孔隙中有类骨质形成,充填着大量核深染的巨核细胞和毛细血管。6月时,两侧的β-TCP都完全消失,都有新生骨形成,但对照组新生骨量和骨结构明显差于实验组。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多孔β-TCP能够修复长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王欣宇  包海鹰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2016,35(11):1387-1398
本文通过建立大鼠桡骨骨折生理性模型,探讨了紫芝子实体不同极性提取物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首先制备紫芝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水等提取物,对选取的144只雌雄各半大鼠制作桡骨骨折模型,之后随机分为8组,每组分别给紫芝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并于连续灌胃10d、20d、30d用X射线仪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给药组大鼠的骨痂组织生成和大鼠脏器及骨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表明,影像学观察后紫芝不同提取物对大鼠骨折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愈合作用,其中,水煎组显示出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于30d时骨痂已形成,骨性愈合,骨折线消失,骨髓腔复原,骨折已经基本痊愈,水提取物组其次,而其他3组与模型对照组骨折大鼠愈合时间相近。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水提取物组和水煎组对大鼠脾、胸腺、肝、肾脏各脏器无任何影响。对骨组织切片染色后观察,灌胃10d后可见造模的7组大鼠骨折边缘均出现大量间充质细胞,而水煎组出现软骨连接;于20d观察两种水提物组骨折边缘间充质细胞退化,少量胶原纤维包绕骨折骨,断骨近端软骨细胞退化,骨小梁相互连接向板层骨转变,而其余各组均形成软骨连接;于30d观察发现7组骨折边缘间充质细胞均出现退化,而水煎组骨折处胶原纤维与正常骨膜无明显差异。对钙含量的检测中,水煎提取物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磷含量的检测中,石油醚、乙酸乙酯、水煎提取物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碱性磷酸酶含量的检测中,水煎组与阳性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紫芝子实体水煎组具有较好地促进大鼠桡骨骨折的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近年来,眶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治疗关键旨在修复缺损的眶骨,聚(γ-谷氨酸)/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是一种具有互连多孔结构的新型支架材料,研究旨在检验其在眼眶骨折缺损修复中的骨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低温凝胶技术制备了γ-PGA/HEMA/PEG聚合物晶胶。制备了兔的眼眶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支架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聚合物晶胶组(Gel组)、矿化聚合物晶胶组(M-gel组)。植入后8周和16周标本取材进行大体观察,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血管生成和成骨效果。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支架材料能有效促进眶骨缺损的修复,缺损区被骨组织完全替代。组织学结果表明,支架材料可以增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的表达,这表明支架材料植入后血管生成和成骨能力增强。结论 矿化聚合物晶胶是一种良好的眼眶骨折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植入体的骨整合使植入体与骨组织间形成牢固的接合, 可承受功能性生理载荷. 加载时间是决定植入体骨整合进程的关键因素. 然而, 关于初期载荷是否影响骨整合的进程, 或者, 无载荷愈合期是否可以缩短等问题现在还不清楚.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在骨愈合初期, 外部载荷如何影响骨整合的进程. 将钛植入体侧向植入山羊胫骨, 从术后4周开始, 对植入体加不同大小轴向载荷. 加载两周时, 取下连带植入体的胫骨; 设计专门的“拔出”力测试实验, 以检测不同分组(包括加载组和无载荷组)植入体的拔出力、骨-植入体界面的剪切强度. 并采用组织学染色、能量色散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分析骨-植入体界面特征, 以评价骨整合状态. 结果表明, 术后4周时, 骨-植入体界面没有良好的骨整合, 在无载荷组样本的骨-植入体界面处可发现成纤维样组织, 而轴向10 N加载组样本的骨-植入体界面则发生良好的骨整合. 这表明, 植入手术后一定的载荷可以有利于骨整合的发生. 本研究提示, 术后初期的载荷会影响植入体骨整合的进程, 而适宜的载荷可缩短术后骨整合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骨折愈合是一个独特的多步骤过程,最终可导致正常的骨的解剖和骨的功能的恢复,而不像其他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最终以瘢痕组织结束。骨折后形成大量修复性骨痂组织,包绕骨折部位。骨痂中存在两种骨形成方式:即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系统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膜内化骨、软骨形成和软骨内化骨。在软骨性骨痂的形成与吸收、骨性骨痂的形成与重塑的动态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众多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波照射后组织工程骨的骨形成情况和力学变化。方法:将骨髓间充质细胞/β-磷酸三钙(Bonemarrowstromalcells/tricalciumphosphate,BMSCs/β-TCP)共同增殖分化培养2周后,手术植入同基因鼠背部两侧皮下,一侧行低强度超声波每日照射20min,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5、10、25和50d,分别取出组织工程骨,行抗压力测试、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分析。结果:超声波组组织工程骨的ALP活性和OCN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压力测试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波能够促进组织工程骨的骨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试件经过喷砂、硅溶胶热处理及与硅烷偶联剂结合的表面处理后,三种树脂粘接剂与纯氧化铝贴面的剪切强度。方法:选取高纯度的α-Al_2O_3纯氧化铝试件30个,将其随机分为A(可乐丽菲露SACTM复合树脂粘接剂)、B(Vorilink N树脂粘接剂)、C(RelyXTM Unicem树脂粘接剂)三组,每组10个。与试件粘接,在恒温水浴37℃的环境下静置24 h后测试其剪切粘接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试件粘接界面的破坏形式。结果:Vorilink N粘接强度为(18.37±2.11)、RelyXTM Unicem粘接强度为(9.98±1.22),SACTM树脂粘接材料粘接强度最好,为(25.91±2.97),显著高于Vorilink N树脂粘接剂和RelyXTM Unicem树脂粘接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全部为混合破坏,B组出现了粘接剂的内部破坏,C组既有混合破坏也有界面破坏和粘接剂的内部破坏。扫描电镜图显示A、B两组的粘接断面上有很多树脂残留,C组表面相对光滑树脂残留很少。结论:不同树脂粘接剂对纯氧化铝试件的粘接强度有影响,SACTM粘接剂的粘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推测人骨形成蛋白-3羧基端的127氨基酸的肽段为其成熟肽(hRMP 3m)。将编码此成熟肽的cDNA插入含PL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DH中,构建表达质粒pDH-B-3m,转化大肠杆菌DH5α。42℃热诱导6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约占菌体总蛋白28%;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分离和洗涤后.溶解于尿素,在变性溶解状态下经阳离子交换层析,目的蛋白纯度至少在95%以上。再经稀释复性。然后将纯化、复性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rhBMP-3m)植入小鼠肌肉间隙,于不同时间取材观察,在局部可见典型的软骨形成、软骨内成骨以及骨组织形成的过程,证实所制备的rhBMP-3m具有明显的异位诱骨活性。  相似文献   

15.
骨折愈合是一个独特的多步骤过程,最终可导致正常的骨的解剖和骨的功能的恢复,而不像其他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最终以瘢痕组织结束。骨折后形成大量修复性骨痂组织,包绕骨折部位。骨痂中存在两种骨形成方式:即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系统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膜内化骨、软骨形成和软骨内化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促进兔挠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兔80只,在制备新西兰兔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四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组、皮下注射生长激素组、口服空微胶囊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和皮下注射生长激素,对照组口服空微胶囊。并于术后9、17、30、42d定期HE染色和地衣红染色观察各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由于在骨缺损部位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大量胶原纤维为基质,形成透明软骨及成骨细胞,骨小梁生长的基础,连接骨痂形成和骨髓腔贯通。而观察到生长激素微胶囊组各期提前生长及改建提前的形态。地衣红染色图像结果分析及直方图的分析表明:生长激素微胶囊组胶原纤维产生促进骨小梁提前形成,进而骨折处骨性骨痂的提前愈合和髓腔的提前贯通。结论: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口服能促进骨折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17.
在同学们初学使用显微镜、使用技术尚未熟练时,一不小心就会将标本片上的盖玻片打破,尤其在揩擦盖玻片时,更容易打破。这样,盖玻片的损耗量很大,的确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想办法来克服这个巨大的损耗,因此作者在去年试将照相软底片,来代替盖玻片,现在将试验的结果写在下面,以供参考。将照相底片放在5%稀硝酸溶液中浸24小时,这时底片上的胶已经溶化,用手拿上去有滑腻感觉,把这种底片放在清水中,用软布(纱布)轻轻揩擦,就能很容易的将底片上已经溶化的胶擦去,用水冲洗净后,在光亮处见其完全透明,是表示胶已  相似文献   

18.
本对现代兽类哺乳动物的鳞骨位于围耳骨前方,并参加脑颅侧壁构成的原因和方式作了试探性的解释,由于脑脑颅各功能组合部分的生长发育是异时的和异速的。颧弓的较早形成把鳞骨和颌部固结在一起,而磷骨的围耳骨突萎缩,脱离开围耳骨,又为鳞骨前移提供了方便。鳞骨的顶骨突在因脑的膨大所产生的顶骨和耳部之间的“裂隙”处加入到及腔侧壁,与前方的异蝶骨和后方的岩耳骨愈合在一起,形成了高级兽类哺乳动物类型的脑颅侧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现代兽类哺乳动物的鳞骨位于围耳骨前方,并参加脑颅侧壁构成的原因和方式作了试探性的解释─—由于脑颅各功能组合部分的生长发育是异时的和异速的。颧弓的较早形成把鳞骨和颌部固结在一起,而鳞骨的围耳骨突萎缩,脱离开围耳骨,又为鳞骨前移提供了方便。鳞骨的顶骨突在因脑的膨大所产生的顶骨和耳部之间的“裂隙”处加入到脑腔侧壁,与前方的异蝶骨和后方的岩耳骨愈合在一起,形成了高级兽类哺乳动物类型的脑颅侧壁。  相似文献   

20.
骨代谢贯穿于生命的始终,由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构成了骨代谢的主要环节。在骨组织的众多生长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骨生长的诱导因子,其骨诱导能力也最强。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后,该文主要从在体运动干预和离体机械载荷两方面,详细地阐述了运动和机械载荷通过作用于BMP影响骨代谢的状况,发现运动可以增强BMP的表达,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同时,也强调了运动和BMP对骨代谢影响的关系,发现有效的成骨分化高度依赖生长因子信号和机械载荷刺激。BMP在将机械载荷转换为生物化学效应的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