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计算机三维结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对大鼠脑的纹状体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提示:大鼠纹状体由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三部分组成,其中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被二完全包绕;尾壳核呈近似的内凹半球形,嘴尾径最大的为6.2mm;背腹径最大为4.9mm;宽度(冠状平面上的内外径)为3.5mm。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尾壳核逐渐向外侧(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移位。苍白球呈块形,嘴尾径最大为4.4mm,背腹径最大为2.6mm,宽度(冠状平面上的内外径)最大为1.5mm。位于尾壳核的内侧,除内侧外基它三个方向均被尾壳核包绕。边缘区呈现一个片状扇形结构,嘴侧背腹径大,最大为2.2mm,宽约0.17mm;尾侧背腹径小,为0.8mm,宽约0.13mm。同属壳核和苍白球一样,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边缘区亦逐渐向外侧(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移位,其移位的幅度亦明显大于脑平面增宽的幅度;整个边缘区从嘴侧到尾侧呈均匀变化,其片状逐渐变宽,长度(背腹径)逐渐变小,从而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一件发现于内蒙古临河巴彦满达呼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的窃蛋龙科新材料并建立了一新属新种——戈壁乌拉特龙(Wulatelong gobiensis gen. et sp. nov.)。新属种具有以下不同于其他窃蛋龙科成员的独特特征:外鼻孔大而细长,腹端低于前上颌骨中部;上颌骨的颧骨支呈带状,并向后延伸至眶前隔之后,叠覆于颧骨外侧面;外侧视,上隅骨的前背突基部收缩。戈壁乌拉特龙具有一些其他窃蛋龙科成员不具有的近祖特征,而与更原始的窃蛋龙类接近,说明戈壁乌拉特龙代表了窃蛋龙科中一个相对原始的属种。这些近祖特征包括:下颞颥孔的背缘较窄,泪骨的前突和后突相对较长,外翼骨和外下颌孔的位置都相对靠后,肩胛骨短而纤细,肠骨的耻骨茎较坐骨茎向腹侧延伸更长并前后向更宽,坐骨较短,以及第三跖骨近端侧扁等。因此戈壁乌拉特龙的系统发育位置可能居于原始窃蛋龙类和其他窃蛋龙科成员之间。对巴彦满达呼恐龙动物群的初步分析支持巴彦满达呼红层代表了蒙古高原戈壁地区上白垩统红层中的最早沉积层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骨骼系统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团头鲂骨骼系统的发育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刚孵化的仔鱼到已具成鱼特征的幼鱼的骨骼发育过程,对脑颅、咽颅、韦伯氏器和脊椎骨、肩带和胸鳍支鳍骨、腰带和腹鳍支鳍骨以及奇鳍支鳍骨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韦伯氏器、复合神经骨及第二神经板等的发生过程;并根据团头鲂骨骼发育情况,讨论了头骨各骨片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树鼩骨骼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树鼩的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日本东芝Aquillon one 320排螺旋CT进行扫描,100 k V,80 m A,球管转数每转0.35 s,螺距1.35,图像为0.5 mm,层间隔为0.5 mm,使用骨算法重建。在并行计算环境中采用Vitrea软件包,选择Musculoskeletal CT选项,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成像(MPR)、曲面成像(C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后的可视化模型结构明显、清楚,可以真实地在计算机中重现出树鼩的骨骼系统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中,在头骨背面可见五条隆起的嵴,侧面观可见四个大孔:位于前端的外鼻孔、前颌骨后上方的眶下孔、由颧弓所范围着的眼窝和鼓泡外侧的外耳道。此外,可见一些较小的头骨孔,如视神经孔、颌下神经孔。利用该成像技术可定量测定各主要骨骼的长度、前后径、左右径和身长、尾长等数据。尤其是还获得了以往通过解剖难以测量准确的数据:如腭长、臼齿列长等较细微的数据,以及解剖不易获得脊椎前后径及左右径的数据。同时还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发现了树鼩存在有骨盆形态不对称、胸廓增大、骨折、跟腱周围滑膜囊钙化的骨骼异常情况。结论所建立的CT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确定树鼩骨骼系统的特殊特征,对树鼩骨骼系统无侵入性的生态分类、鉴定、进化分析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戴氏貘科(Deperetellidae)是亚洲中始新世地层中常见且特有的貘类,目前包括了5个属。但已知的戴氏貘材料大部分都是破损的上、下颌骨,仅有Deperetella保存有部分头后骨骼。仅依据牙齿的特征,戴氏貘在貘超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有很大争议,比如沼貘科的Colodon,脊齿貘(lophialetids)或红山貘(rhodopagids)都被认为可能和戴氏貘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最近几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地点和层位采集到数量丰富的戴氏貘化石,其中包括头骨和头后骨骼材料。本文即是对其中采自沙拉木伦地区乌兰胡秀地点全脊貘(Teleolophus)头后骨骼的研究报告,材料包括前足、后肢及后足。通过对全脊貘头后骨骼的形态描述,以及和相关类群(Deperetella,Lophialetes,Heptodon,Helaletes和Colodon)的比较,表明全脊貘属和戴氏貘属具有很多相似特征,支持了两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些特征主要包括长而纤细的四肢,后足三趾;月骨较长而窄,其近端桡骨关节面内侧缘略凹;巨骨近端的头状隆起位置靠前,外侧具有和Mc IV的关节面;股骨滑车略微不对称;腓骨非常退化,甚至和胫骨愈合;Mt III与骰骨关节;Mt II主要在后方与外楔骨关节。虽然全脊貘头后骨骼也有一些和脊齿貘(Lophialetes)相似的特征,但考虑到两者臼齿上明显的区别,它们在骨骼上的相似特征可能归因于平行演化的结果。和全脊貘相比,Colodon的头后骨骼和Heptodon的更为接近,表明后两者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但戴氏貘科在貘超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以及和沼貘科(Helaletidae)的亲缘关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形态特征和后肢的"三元图"分析都表明,全脊貘已经具有较为快速的奔跑能力,这和同时期的脊齿貘相似。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大鼠17只,将CB-HRP注入一例膀胱壁内,TMB法反应,明暗视野对照观察。结果:1)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分布节段为T12-S2节,以注射侧为主。最集中的节段是L6-S1,其标记细胞数占标记细胞总数52.5%,并集中分布在节内的背远侧端,有较明确的局部定位;2)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进入脊髓后,其大部分纤维(外侧径束)终于网状核和中间外侧核形成终末区。小部分纤维(内侧径束)进入中央管背外侧区和灰质后连合形成终末区。灰质后连合被一横行的白质带分为背、腹两部,外侧径束分布在腹部并可越过中线,内侧径束分布在背部。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族髋骨的性别差异和判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乌鲁木齐市附近出土的汉族达到成年尺寸的正常髋骨(男115块,女54块,性别主要借助骨盆形态来判断)。测量了耻骨长、坐骨长、髋臼径及坐骨大切迹宽、深等八个项目。列表和图显示了各项数据的分布。利用这些图表可以帮助鉴别中国汉人髋骨的性别。经统计方法检验,这些特征在性别和人种之间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差异,汉人与美国白人及爱斯基摩人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外侧隔—海马CA1通路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夏平  王福庄 《生理学报》1991,43(2):113-119
电刺激外侧隔区可在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层记录到群锋电位,在 CA1辐射层顶树突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侧脑室注射微量海人酸损毁海马 CA3-CA4区锥体细胞后,电刺激外侧隔区在 CA1顶树突不再诱发 EPSP,由此认为外侧隔-CA1顶树突的神经联系是通过同侧海马 CA3锥体细胞侧支实现的。但 CA3-CA4损毁后,电刺激外侧隔区在海马 CA1起层锥体细胞底树突仍可记录到 EPSP。这一在正常情况下被掩盖的外侧隔-CA1底树突神经联系及其来源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异鲴的骨骼形态及其属的分类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异鲴的骨骼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与丹亚科及鲴亚科代表种的骨骼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异鲴与丹亚科在骨骼学性状缺乏共同离征,一系列的离征却表明它与再生鲴亚科鱼类紧密相关。这些离征包括:咽骨形态独特,前臂略长或与后臂等长;下咽齿侧扁,有明显的咀嚼面;基枕骨具有向下弯曲的基枕骨突,咽突而发达,椭圆形且向前突出;穿行于基枕骨的背大动脉通道接近咽突长;副蝶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前上颌骨短宽,下边缘为软骨;上颌骨外侧具突起;齿骨前背缘有外侧等。异鲴之置于丹亚科仅依据他们在围眶骨系的形态及排列上的相似性,而它和鲴亚科鱼类具有的一些共同离征表明它们可以形成姐妹群。因此,异鲴属在鲤科中的分类位置应该更加接近鲴亚科。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一保存完整的骨骼(包括头骨、下颌和全部头后骨骼)建立了鳍龙类的一新属新种——利齿滇东龙(Diandongosaurus acutidentatus gen.et 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上段。新属种既具有肿肋龙类(包括Dactylosaurus,Anarosaurus,Serpianosaurus和Neusticosaurus)吻部两侧不收缩、眶前区域长于眶后区域、眼眶大于上颞孔等典型特征,同时又具有幻龙类(包括Simosaurus和nothosaurians)前颌和下颌前部犬齿型齿发育、上颌具1或2个犬齿型齿等典型特征。新种的额骨和顶骨均愈合,额骨两后外侧支的末端后延超过上颞孔前缘,轭骨和鳞骨相交将眶后骨排除于下颞孔之外,方轭骨发育,锁骨前外侧缘具一突起,3对荐肋以及最前部尾肋的外侧端均未见明显收缩。这些特征也多表现出肿肋龙类和幻龙类的混合特征。此外,新种还具有一些较为独特的特征,包括前额骨和后额骨沿眼眶背缘相交,第3至第8对尾肋的长度超过荐肋,后肢末端发育异常膨大的爪趾骨。系统关系分析表明,滇东龙既不是肿肋龙类也不是幻龙类;它可能与由乌蒙龙、幻龙类和传统的肿肋龙类所构成的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为始鳍龙类基干类群。  相似文献   

11.
张建军 《化石》1991,(2):14-15
这是一种立体的、整体感很强的化石陈列方式。通过形态各异的姿态,使冰冷沉重的化石骨骼焕发出灵气。化石装架包括局部装架和完整骨架的装架两种。局部装架比较简单,可以是一个头骨,一条前后肢骨等,按正常的解剖位置,支架起来就可以了,而完整骨架的装架则细致而复杂,可以说是化石的深入研究。一具较完整的化石骨架,骨骼繁多,人体骨骼是206块,有些爬行类动物近300多块。有时候,一块骨骼断裂成几节,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熟练地掌握比较解剖学的知识。通过骨骼的大小,厚薄和关节部位的形态等确认骨骼的名称和所在部位,是否属于同一个个体。野外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把同一地点、同一个体的化石进行详细的编号登记,在同一骨骼的断口处做好标记,以便给室内的修理、研究和装架等工作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骨骼系统的形态特征, 采用传统的解剖法和透明骨法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进行解剖观察, 为西伯利亚鲟在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鲟幼鱼骨骼系统由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构成, 主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和肋骨, 附肢骨骼由鳍条、支鳍骨骼和带骨构成。对比分析发现, 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骨骼系统的组成与构造较为相似, 其原因可能是其对高纬度低水温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闭金玉  谭海清 《蛇志》2003,15(1):38-39
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针对四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骨骼、肌腱外露 ,估计经其它修复方法 ,如局部皮瓣转移或带胫前、胫后动脉的小腿肌皮瓣等术无法修复情况下采用一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 ,切取皮瓣后对肢体功能和外观影响小 ,血管解剖变异少 ,蒂长、径粗、行走恒定 ,皮瓣可取面积大等优点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科实施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2 1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7例 ;年龄 1 2~ 5 6岁 ;软组织缺损部位 :手掌 3例 ,手背 3例 ,前臂 3…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 ABC 技术观察了催产素、精氨酸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肽 Y、神经降压肽、P 物质及亮氨酸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大鼠结合臂旁核中的分布。催产素阳性纤维稀少,分布于腹外侧亚核、外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及外外侧亚核与背外侧亚核之间的移行区。加压素阳性纤维亦甚为稀少,分布于腹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外外侧亚核与极外侧亚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阳性纤维分布于尾侧部臂旁核腰区、外外侧亚核腹内侧部、极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中央外侧亚核、内外侧亚核及臂旁内侧核。神经肽 Y 阳性纤维大多为串珠状的终末祥结构,分布于尾侧部腹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外外侧亚核背外侧部及外内侧亚核,在上外侧亚核、结合臂背内侧端背侧及臂旁内侧核腹侧部也有少量分布.神经降压肽阳性纤维分布于尾侧部臂旁核腰区、背外侧亚核、背外侧亚核与外外侧亚核之间的移行区、外外侧亚核、外内侧亚核及中吻部臂旁内侧核腹侧部。P 物质及亮氨酸脑啡肽阳性纤维分布于所有的臂旁外侧核诸亚核及外内侧亚核。  相似文献   

15.
足母外翻是足母趾向外侧过度倾斜所引起的一种足的畸形,会产生疼痛,对人的行走功能有很大影响,近年在临床骨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陈宝兴统计治疗方法将近200余种[1]。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足母外翻引起的足的变化,有助于支足母外翻的进一步认识和对治疗的改进。生理状态下足横弓的生物力学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足前部跖骨头平面足横弓的存在,从而否定了足的三点承重理论,并且肯定了跖骨头平面足横弓与前足功能紊乱,特别是与足母外翻有密切的联系[2]。Grundy在对跖骨头平面承重的研究中发现[3]:正常步态周期中足跟触地时,足底的垂直应力迅速…  相似文献   

16.
黄腹角雉的骨骼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别对黄腹角雉成体和雏鸟的骨骼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就骨骼系统的形态特征与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依据3件近乎完整的骨骼化石,记述了辽宁建昌早白垩世湖相地层九佛堂组反鸟类的两个新属种:马氏副渤海鸟(Parabohaiornis martini gen.et sp.nov.)和库氏长爪鸟(Longusunguis kurochkini gen.et sp.nov.)。这两个新属种与此前报道的渤海鸟(Bohaiornis)、神七鸟(Shenqiornis)、齿槽鸟(Sulcavis)和周鸟(Zhouornis)具有一些独特的形态特征,包括吻端粗壮、牙齿粗大并近似锥形、叉骨上升支的末端明显膨大、胸骨的后外侧突向外侧强烈偏转、跗蹠骨粗短、第三脚趾具有很长的爪子。对包含有大量中生代鸟类和形态特征的矩阵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其结果显示这两个新属种与上述的这些反鸟构成了一个单系类群,基于此建立了一个新科——渤海鸟科。渤海鸟科包括6个属,代表了目前已知的反鸟类中多样性最丰富的一个类群,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对于反鸟类高阶分类单元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渤海鸟科强壮的吻端和脚爪表明其占据了不同于其他早白垩世反鸟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三尾类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稚虫的脉相和翅关节区特征为化石昆虫保存史上罕见材料,脉相中显出颇大的径脉区和前缘区十分相似于某些原始的古生代蜉蝣,或许可以提示发达的径脉区和前缘脉区是蜉蝣翅进化史中的初期特征.再者,现代蜉蝣的翅关节区退化,一般由一组不发达,分化很弱的骨板和肩板组成;这个化石种的翅关节区具发达的骨板和肩板似指示现化蜉蝣翅关节区退化是后生获得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法,观察了大鼠尾壳核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小时后,观察这些区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山溪鲵的骨骼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硬骨-软骨双色染色技术对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骨骼系统做了较全面观察,对各骨块的形状、位置及与邻近骨块的关系作了较详细描述,并与小鲵科中其它5个种骨骼特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