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制剂,因其具有高效、无毒、易降解等特点,已成为水处理剂开发的研究热点。为了扩大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本研究从活性污泥和土壤样品中筛选絮凝剂产生菌,最终获得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通过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因此命名为P. monteilii YR-1。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25 g/L葡萄糖和2 g/L复合氮源(酵母浸粉:尿素:硫酸铵=5:5:2),培养基初始pH值为10,培养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72 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的絮凝率从37.68%提高到63.52%。这是关于蒙氏假单胞菌产絮凝剂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黑胸散白蚁肠道内筛选获得具有降解纤维素性能的菌株,并对菌株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筛选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培养性状、显微观察及16S rDNA部分片段同源性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方以及单因子试验优化产酶培养条件.结果 通过鉴定,获得的菌株属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B03),最适产酶的碳氮源为CMC-Na和蛋白胨.该菌株最佳产酶培养基的配方为CMC-Na5.0 g/L、蛋白胨5.0 g/L、NH4Cl 0.6 g/L、KH2P04 0.9 g/L、MgSO4 0.9 g/L;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起始pH 5.0,温度35℃,装液量20~ 30 mL/150 mL.结论 经过优化,可将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酶活力从0.184 U/mL提高到0.311 U/mL,该研究结果对纤维素酶的工业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的培养条件使之产生高活性的胞外κ-卡拉胶酶.[方法]通过富集培养技术从刺参肠道分离出一株卡拉胶降解菌AJ5,该菌株能利用卡拉胶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依据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产胞外κ-卡拉胶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入75 mL发酵培养基、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7%、pH8.0.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κ-卡拉胶 1 g/L、牛肉膏2 g/L、 NaCl 20 g/L、K2HPO4·3H2O 1 g/L、 MgSO4·7H2O 0.5 g/L、 MnCl2· 4H2O 0.2 g/L、 FePO4 · 4H2O 0.01 g/L; 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28 h.[结论]Pseudoalteromonas sp. AJ5菌株分泌胞外κ-卡拉胶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的κ-卡拉胶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育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文砚  吴涓 《生物技术》2007,17(3):59-63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具有良好絮凝活性的菌株进行优化培养并研究其絮凝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培养、絮凝条件,考察该菌的生长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和絮凝活性分布等特征,及其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结果: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C5,其最适产絮条件为:初始pH值7.5,温度36℃,培养时间48h;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g,KH2PO42g,K2HPO45g,(NH4)2SO40.2g,尿素0.5g,酵母膏0.5g,NaCl0.1g,MgSO4.7H2O0.2g,絮凝率可达92.0%;最适絮凝条件为:2.5mL发酵液,pH6.0,5mL CaCl2溶液;絮凝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和蛋白质,多分布于胞外上清液中;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与细胞生长量均在培养48h时达最大;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优于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2min内脱色率可达97%。结论:菌株C5可产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两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与复合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进行复合优化培养得到高效絮凝剂。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和筛选得到生长条件相互匹配的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培养件,寻求絮凝活性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发现菌株X-3和S-11菌株絮凝活性较高;复合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初始pH为8,培养箱温度为35℃的条件下,培养时间72h,产生的分泌物对0.4g/L的高岭土悬浊液加3mg/L CaCl2助凝下絮凝率达到77.15%以上。结论:经鉴定X-3为德克斯氏菌属菌株,S-11为拜叶林克氏菌属菌株,匹配率为8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高产(+)γ-内酰胺酶的微生物菌株,并鉴定和保藏为Delftia sp.CGMCC No.5755.对该Delfiia sp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蔗糖30 g/L,蛋白胨30 g/L,牛肉膏25 g/L,乙酰胺5 g/L,MgS04 1 g/L;最适发酵温度及初始pH分别为32℃和pH 7.0.该菌株在上述条件下发酵培养20 h,菌体生物量为16.0 g/L,(+)γ-内酰胺酶的酶活为692 U/L.采用Delftia sp.静息细胞对100 g/L的外消旋底物2-氮杂二环-[2.2.1]-庚烷-5-烯-3-酮(简称(±)γ-内酰胺)的水解拆分反应中,产物(-)γ-内酰胺光学纯度大于99.9%e.e.,转化率为53.7%.研究为生物催化法高效制备光学纯(+)γ-内酰胺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从厌氧污泥中分离筛选获得的对α-氯丙酸有高效脱卤能力的微生物菌株W20为出发菌株,对其发酵生产脱卤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其产脱卤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0 g/L,尿素1.0 g/L,酵母膏0.5 g/L,Na2HPO4.12H2O 3.2 g/L,KH2PO41.5 g/L,无水MgSO40.098 g/L,微量元素液10 mL/L,维生素溶液5.0 mL/L。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基初始pH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80 mL/250 mL摇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以上获得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培养48 h后测酶活,脱卤酶活力达到8.76 U/g干菌体,比在原始条件下提高约10倍。  相似文献   

8.
褐藻胶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一株能降解褐藻胶的菌株,并优化产酶条件以提高褐藻胶裂解酶活力。【方法】从漳州海域采集到海水和海泥,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筛选到一株能够降解褐藻胶的菌株。依据16S r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对该菌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属于海科贝特氏菌,命名为Cobetiamarina HQZ08。该菌株最佳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海藻酸钠7.00g/L、蛋白胨3.00g/L、NaCl30.00g/L,K2HPO4·3H2O 1.2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接种龄12 h,培养基起始pH为7.0,培养温度25°C,培养时间24 h。优化后褐藻胶裂解酶活力达到68.5 U/mL,TLC法分析酶解产物为褐藻胶寡糖。【结论】HQZ08菌株可以用于降解褐藻胶,产生聚合度为2–6的褐藻胶寡糖。  相似文献   

9.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淤泥中筛选到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X18,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该菌培养40h进入稳定期,48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JX18最适培养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C,摇床转速160r/min,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达到90.56%。  相似文献   

10.
对羟基苯乙腈水合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全省各处采集的50多份土样筛选到一株产腈水合酶能力较高的菌株E10a,该菌株产生的腈水合酶为非诱导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组成:麦芽糖20 g/L,酵母膏5 g/L,尿素7.5 g/L,味精0.75 g/L,K2HPO40.5 g/L,KH2PO40.5 g/L,MgSO40.5 g/L,FeSO4.7H2O 10 mg/L,CoCl210 mg/L,微量元素母液0.8 ml/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基起始pH 7.0,培养时间5 d,在优化培养条件下,1 h可将1 g/L质量浓度的底物对羟基苯乙腈全部转化为对羟基苯乙酰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