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土壤中分离到两株产β-淀粉酶芽孢杆菌菌株,经紫外线、丫-射线,氯化锂、亚硝基胍等诱变和筛选,得到β-淀粉酶高产菌和耐热性β-淀粉酶产生菌各一株。将两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兼有两亲株遗传特性的融合子wg6。从菌落形态和产酶特性等证实此融合子系两亲株融台所得的杂交子代。W96菌株产酶能力介于两亲株之间,酶的热稳定性较高,60℃处理15min,酶活力仍达93.2%。此菌株还可产生少量茁霉多糖酶(一种支链淀粉酶).与所产生的β-淀粉酶协同作用,使淀粉水解率达到80.6%,因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福堤霉素产生菌——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sp.SIPl4812为材料进行的研究表明,0.05%以上甘氨酸能抑制它的孢子发芽,适当培养的菌丝体在含有消色肽酶和溶菌酶的溶菌系统中可分离原生质体达109/ml以上,该菌的原生质体在营养成分相对贫乏的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补充高渗剂)上再生,再生频率可达5%以上。再生菌落的产量分布较自然分离分散,其中一株达到原株生产能力的280%。  相似文献   

3.
克鲁维酵母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ueromyces lactis Y12—1)和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8554)是乳糖酶生产菌株。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了两菌株种问融合的研究。通过试验.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对数期的细胞,2%的蜗牛酶.30℃酶解30分钟.原生质体形成率90%以上,再生率20%左右。原生质体融合由聚乙二醇(PEG)诱导。K.lactisY12-l不能旋酵菊糖;K.fragilis 8554不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利用二菌株自身的营养缺陷性质获得融合子。融合子既能发酵菊糖又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融合子的DNA含量约为二亲株之和;融合子的菌落形态与亲株相比有一定差别.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子的乳糖酶产量提高14一l6%;连续15次传代,融合子稳定。  相似文献   

4.
头孢菌素C产生菌产黄顶孢霉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ui产生的纤维素酶,不颓硫醇类化合物预处理,可直接裂解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得到大量原生质体。不同批号纤维素酶活力相差很大,需比较采用。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用玻璃纸平板培养法培养,培养时间为40—48h。纯化后原生质体悬浮液用渗透压处理后分离计数,可计算非原生质体形成的菌落数,从而统计再生频率约为0.7—2.5%。在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观察到不同于孢子再生的生长延缓现象,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仍保留亲株的菌落形态及合成头孢菌素C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金线莲一促生真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筛选到对植物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粘帚霉属的一种真菌(Gliocladiumsp.简称Y菌),以它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将培养48h的Y菌菌丝体经过巯基乙醇处理30min,并用1%的纤维素酶和溶壁酶混合液于28℃酶解3h,原生质体得率可达2.14X10个/mL,在含0.5M的甘露醇为稳渗剂的再生培养基上,其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可达3.86x10。  相似文献   

6.
以龟裂链霉菌(S.Rimosus,Otcr,Sm s)和灰色链霉菌(S.Griseus,Smr,Otcs)为原始出发菌株,经NTG诱变处理,获得前者(Asp-)和后者(cys-)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制成109个/m1等量原生质体混合液,在岛津细胞融合装置SSH—C11融合槽(电极间距为0.5mm)内,以频率lMHz、强度800V/cm的高频交流电场作电介质,电泳15s形成原生质体珠串,旋即施加电场强度6 kV/cm、短时程20μs的直流高压方形电脉冲触发原生质体融合,在R3再生培养基上选取34971个菌落,移植于双抗基本培养基,检出四个双抗原养型融合子。它们具有亲株的优良生物学特性,生长速度较快,产素能力大,抗菌活性高。生物显影结果表明,它还产生两个亲株所不具有的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定向改造林可霉素产生菌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LMr,CTCr,产金霉素)的原生质体经u。V.照射40min灭活后,与林可链霉菌林可变种Streptomyces Iinclnensis Var lincilne—nsis(LMr,CTCI,产林可霉素),在42%PEG(Mw6000)诱导下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在含金霉素50μg/Mi的再生平板上直接选择融合子,融台率达9.05×10-5。从大量融合体中筛选到4株产生抗菌物质不同于亲株并较稳定的菌株。对其中一株所产的抗生索作了初步鉴别,推测其结构与林可霉素相近。另一株的薄层层析RVBf值与氯林可霉素相近,尽管此等产物还有待于进一步鉴别,但这一育种途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产生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Baci llus属中的一些种是生产蛋白酶的重要菌株。 采用2500u/ml溶菌酶制备的两种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在30%聚乙二醇(Mw6000)的作用下,成功地获得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fubtilis)和地衣状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种间融合重组子。融合频率为7.47 x10—2.28×10-5经过四代的移接验证,融合子的稳定率达到12—20%。结果表明,两种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融台后,营养缺陷和抗药特性方面可以互补;菌落形态发生某些变化;生产性能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合成己酸乙酯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7株脂肪酶产生菌中筛选到能由乙醇和己酸合成己酸乙酯的菌株8株。其中Rhizopussp.H-3菌株脂肪酶活力为50-60u/ml,全细胞在有机溶剂中的酯化率可达己酸的91%。H3产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或葡萄糖。6%黄豆饼粉加4%蛋白陈复合氮源有利于酶活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是以黄色短杆菌T_(6—13)的诱变株L—亮氨酸产生菌D—R—4为出发菌株,经青霉素、甘氨酸、溶菌酶作用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1.30%,再生率达53.68%;然后对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利福平、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在再生培养基平皿上培养,获得再生突变株,从中挑取单独菌落,进行摇瓶发酵筛选,已选育出一株57—4S号高产稳定菌株;经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发酵液L—亮氨酸产量由出发菌株的17.35mg/ml提高到23.45mg/ml提高了35%。发酵液中主要副酸——异亮氨酸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11.
碱性普鲁兰酶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报道了Bacillus sp SX—12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条件。实验表明,在液体完全培养基中加入2%的甘氨酸培养10h,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度0.5mg/mL,酶解温度37℃,酶解时间1.5h时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3.8%。原生质体形成最佳高渗稳定剂为甘露醇,再生率26.4%。在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下,用紫外线诱变技术选育产碱性普鲁兰酶的高产菌株。筛选到1株高产菌株SX—12C87,酶活由出发菌株的2.42μ/mL提高到6.87μ/mL,提高了约1.8倍。  相似文献   

12.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赖氨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钝齿棒杆菌102S2-58为出发菌株,在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对大量的再生突变株进行发酵筛选.获得了高产稳定株102-100号,其发酵液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L-赖氨酸积累量由出发菌株的5O.Omg/ml提高到80.8mg/ml,糖转化率达到63.88%.发酵液中主要副产酸——纈氨酸和蛋氨酸的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谷氨酸捧杆菌T6—13原生质体及其用于生产谷氨酸脱氢酶(GDH,E.C.1.4.1.4)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胞内可积累谷氨酸脱氢酶,但并不分泌到胞外。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胞经蛋清溶菌酶处理14h后分离得到原生质体,游离原生质体和固定化原生质体可产胞外GDH。用3%海藻酸钙凝胶包埋10%的原生质体制备的固定化原生质体具有较高的产酶性,分批培养72h后发酵液中GDH活力可达到1.64×10-2u/ml,为游离细胞胞内产酶的205%。固定化原生质体可用溶菌酶处理固定化细胞而制得,与直接固定化原生质体制备的固定化原生质体具有同样的产酶能力,且制备方便。固定化原生质体可重复使用6批次(约18天),且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Corynebacterium属中的某些菌种是生产氨基酸的重要菌株。但它对蛋清溶菌酶很不敏感,较难制备其原生质体和再生。本文对供试菌株在培养时,加入氨基苄青霉素(ampicillin)、丝氨酸(serine)或甘氨酸(glycine);在酶解前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探讨了棒杆菌1134株原生质体化及其再生的条件。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选用补加适量的氨基苄青霉素和丝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菌体,用果胶酶(Pectinase)和巯基乙醇(mercaptoethanol)进行酶解前的予处理,使其原生质化的培养液时缩间短至2.5小时,再生率提高至21.1%。为实现该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工业微生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酿酒酵母缺陷型原生质体的形成再生及融合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缺陷型作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倍体融合亲株的遗传标记。采用营养缺陷型LY—2和LY—4菌侏的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胞,在0.5%的蜗牛酶作用时间40分钟,0.7MKCl高渗稳定剂的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为98.2%和91.0%。原生质体再生率为6.12%和2.13%。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聚乙二醇(PEG, M.W.6000),50mMCaCl_2下诱导融合15分钟,在基本培养基上长出营养互补的融合菌株,融合频率为4.14x10_(-4)。本文就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耐热过氧化氢酶产生菌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从59株嗜热放线菌中筛选出一株产胞外过氧化氢酶活力较高的嗜热链霉菌(Thermo-sueptomyces sp.)T485。其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50℃,培养基pH6—8,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膏,250ml三角瓶装30—50ml培养基,振荡培养48h,产酶可达140u/ml。  相似文献   

17.
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耐热碱性蛋白酶高产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53号为原始菌株,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进行复合诱变,对大量再生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高产、稳定、耐热的碱性蛋白酶产生菌53-G38-6,产酶活力由1104U/ml提高到22080U/ml。适宜的发酵条件:培养基(%)胰蛋白胨1,酵母膏0.5,玉米粉5,Na_2HP0_4·12H_20 0.4,KH_2P0_4 0.03,Na_2CO_3 0.1,自然pH。42℃旋转培养44~48h,得到的蛋白酶热稳定性强,60℃处理1h剩余酶活55%。酶反应最适条件:62℃,pH10.0,在pH9~10.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18.
酿酒酵母与糖化酵母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及其融合子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酒精生产菌株K氏酿酒酵母Sacchormyces cerevisiae var.ellipsoideus的HUK-1(his-,二倍体,但在我们所试的5种产孢培养基上均不产孢)与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 diastaticus 7c(arg-,a)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其营养标记互补的融合频率约是2.07×10-6—3.40×10-5。这些融合子曾在选择培养基MMs或Mmo上连续传代10次,以促进两亲核的融合。融合子的酒精发酵特性,细胞形态、体积大小、DNA含量、繁殖速率、发酵强度以及产孢能力等方面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均不同于双亲菌株。用显微操作器解剖了个别原养型融台子HU—KDF—185的4孢子子囊,在获得的93个单孢株中,其淀粉发酵特性和遗传标记均有双亲类型的分离或重组现象。上述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不同倍性的酵母之间可以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种间杂种。  相似文献   

19.
新月弯孢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赓  杜连祥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1):21-23
以从自然界中筛选的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lunata)D-1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的研究。将培养至16h的D-1菌丝体经DTT溶液处理30min后,用溶壁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于30℃下酶解4h,原生质体释放量达到6.0×10个/mL,原生质体再生率为8.3%。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了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产生菌—兽疫链球菌 (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研究了酶浓度、酶解时间、高渗液的选择、预处理及高渗预培养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为 :经 12%甘氨酸预处理及高渗预培养共同作用2h后 ,用 5 0U mL溶菌酶 ,在NaCl高渗体系中 ,于 39℃作用 60min。在此条件下 ,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 94.6% ,再生率可达18.5 %。用不同功率的He Ne激光照射不同时间诱变原生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