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讨MCSC移植修复缺血性心肌的可能性,观察了大鼠发育心肌和MC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cTnT和Cx-43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从胚胎发育至成年,心肌cTnT mRNA表达逐渐上调;用BMP-2诱导1周的MCSC可检测到cTnT mRNA表达,3~4周表达显著升高,诱导2周能观察到cTnT蛋白,3~4周可见cTnT呈现横纹样结构。胚胎第11 d心肌可检测到Cx-43 mRNA表达,生后7 d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7 d趋于稳定。胚胎期Cx-43蛋白多分布于肌膜下,生后10 d位于细胞连接处。诱导的MCSC中Cx-43 mRNA表达特征与cTnT mRNA相似,2周可观察到Cx-43蛋白,3~4周可见Cx-43位于相邻细胞连接处。本研究结果提示,在BMP-2诱导下MCSC可分化为心肌细胞,表现为成熟心肌细胞的结构特征。MCSC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抑制心肌纤维化促进心肌再生治疗慢性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 S  Hu ZW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5):352-358
以心肌肥厚、心肌细胞丢失和心肌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心脏组织异常重构是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改变。以组织异常重构,特别是以组织纤维化为靶点,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如松弛素、KNK437,生物制剂如BCG、抗TLR2抗体或中药复方CFX等改变炎症性质,抑制甚至逆转纤维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还可为干细胞的动员和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促进心肌再生,是治疗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适宜的运动负荷可刺激心肌生理性肥大和心肌细胞增殖,但这种内源性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有氧运动诱导心肌肥大和心肌细胞增殖的研究是目前发育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其具体分子机制以及生理价值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及应用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氧运动诱导心肌肥大和心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心肌力学和心肌收缩性能的评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心肌收缩性能是决定心脏泵血功能的内在因素,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理论不能完整地描述和阐明心肌收缩性能的特征和本质,泵功能指标也难以反映收缩性能的水平。心肌力学在于研究心肌的张力、长度和缩短(及延长)速度等力学特性,并用这三个力学参数的相互关系来表达心肌的收缩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直接反映收缩性能的指标,以测量心肌纤维收缩成分的缩短速度为基础,将心肌的负荷状态与收缩性能的改变区分开来,因而成为评定心肌功能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心脏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中。本文对心肌力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评定收缩性能的方法、指标和原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核三磷酸肌醇受体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u J  He ZY  Xu SM  Liu FY  Wang PY 《生理学报》2001,53(4):281-285
为了研究细胞核三磷酸肌醇受体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制备了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用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心肌细胞核,以[3H]IP3为配基,采用放射受体分析心肌细胞核膜IP3R与其配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解离常数(Kd)。大鼠心肌细胞核上存在IP3R、CaM和PKC激动剂PMA,能显著抑制该受体与IP3的结合(P<0.05);核外[Ca2+]也能剂量依赖的抑制细胞核IP3R与IP3的结合。腹主动脉缩窄术后4周,大鼠心肌显著肥大,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其心肌细胞核IP3R的Bmax和Kd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1.217和2.149倍(P<0.01)。心肌细胞核上存在IP3R,并受CaM和PMA及核外[C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造影负荷超声心动图(MCSE)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对20例冠心病患者行持续静脉滴注法MCSE,按1:4的比例于收缩末期触发的方式提取图像,采集图像后脱机分析及彩色编码。计算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缺损区域的A.β值,根据A.β值确定心肌存活与否,将判定结果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进行对照。结果:17例病人(85%)获得满意图像,灌注正常区和灌注缺损区的A.β值分别为59.32±11.54和5.69±1.78;灌注正常区在Dob 5μg、10μg时的A.β均值分别为69.57±8.13和76.65±13.61,且均高于静息时A.β值,与PET判定坏死的心肌节段一致。结论:MCSE能从血流定量水平判断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7.
成人固有心肌细胞受损伤后几乎没有再生能力,是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的重要原因。通过导入转录因子、micro RNA以及一些小分子等方法的体细胞心肌转分化技术有望解决该医学难题。近年来,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心肌细胞在方法策略、诱导时间及效率上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现对当前该方面体内体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肌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组织工程的目的在于利用体外构建的组织修复、替换及再生受损心肌。我们综述了心肌组织工程中的最新方法及其在体内的初步应用,讨论了心肌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和支架材料,提出了现存障碍。心肌组织工程的替代治疗具有极其诱人的前景,但是它还处于早期阶段,仍然需要对其真正的价值做出合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心肌重塑是心脏在一些生理的或病理的刺激作用下,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外基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出现的明显的变化即心脏的大小、形状和功能的变化。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外基质从根本上参与了心肌重塑的过程。目前,对于影响心肌重塑的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方面。近年来,对于不良心肌重塑的逆转干预,包括药理干预、运动干预,一直持续不断,研究的不断深入给相关疾病的改善、治疗带了新的进展和希望。心肌重塑可能是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生理性的重塑是心肌的适应性代偿性变化,而病理性的重塑是心肌的不适应变化,对身体产生危害性。本文主要对病理性心肌重塑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心肌重塑的因素及相关机制,改善不良心肌重塑的有效干预做一个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证实有感染灶存在或有高度可疑的感染灶。脓毒症是ICU内重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近十年来,虽然政府在救治脓毒症患者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源于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仍高达30%~60%。心血管系统在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着色。过去的四五十年,开展了很多脓毒性心肌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也积累了不少循证医学证据。然而,心脏只是心血管系统的一部分。诸如脓毒症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系脓毒症对心脏的直接效应,还是脓毒症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及神经体液因素的变化,继而引起心脏继发改变的研究,至今仍在继续。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脓毒性心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脓毒性心肌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合理有效地指导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fura-2 荧光技术研究离体鼠心缺氧期间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增加的机制。实验结果为:(1)Krebs-Henseleit(K-H)液缺氧灌流离体鼠心脏引起(Ca^2+)先慢后快地增国(2)无钙液氧灌流,仍能引起(Ca蓿玻黾印#ǎ常┖ǎǎ保薄粒保埃蓿担恚铮欤蹋┑模耍纫喝毖豕嗔鳎ǎ茫幔蓿玻┑谋浠嗨莆薷埔喝毖豕嗔鳎伊秸咭鸬模ǎ茫幔蓿玻┰黾樱飨缘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病理性心肌肥大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特征。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分为2组(n=8):两肾一夹组(2K1C)和假手术组(SO),术后饲养8周,使用普通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鉴定动物模型,然后提取心肌总蛋白,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良好的凝胶图像,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点,与网络数据库进行匹配,并对鉴定蛋白进行分类。结果:两肾一夹大鼠心肌细胞有21个蛋白点表现出显著增加或减少,经数据库匹配,获得14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论:两肾一夹大鼠心肌出现一些差异表达蛋白席官们可能在病理性心肌肥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模拟心肌生长环境中向心肌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获得大量成熟同质有功能的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s)的方法.方法: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经悬滴培养法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将EBs用抗坏血酸处理后与天然心肌细胞共培养诱导ESCs的分化,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技术、RT-PCR、超微分析等方法分析分化细胞(ESC-derived CMs,ESCMs)的结构和功能.结果:共培养组,常规组和对照组中有(90.1±3.40)%,(29.6±6.03)%和(20.1±3.82)%的EBs表现节律性收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模拟的心脏微环境中,不但跳动EBs的数目明显增加,且单个跳动EBs中含有功能CMs的百分比也明显增加.兴奋收缩的自律性能维持更长时间,在后期分化得到的有功能ESCMs在细胞形态上接近于天然的心肌细胞.结论:心脏微环境是促使ESCs特定地分化为CMs的关键因素,抗坏血酸处理和共培养诱导策略可使ESCs定向分化为C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肌钙蛋白T的表达情况,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结构蛋白损伤的机制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13例明确性病毒性心肌炎和17例界限性病毒性心肌炎尸检心脏标本中心肌肌钙蛋白T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在正常对照的心肌组织中,蛋白成强阳性表达,分布均匀,未见缺染。在明确性心肌炎及14例界限性心肌炎心肌组织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蛋白表达缺染或脱失。缺染的范围及分布与病毒性心肌炎病变特点基本一致,但其范围往往小于炎症细胞浸润范围。计算机图像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缺染区域的心肌肌钙蛋白T表达量要明显小于其周边区域和正常心肌细胞(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肌损害要早于炎症细胞的浸润,病毒的作用可能是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主要因素。心肌肌钙蛋白T的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来辅助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发展过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对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治疗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肌细胞内pH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冰  张敏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3):253-255
心肌细胞具有自身的酸碱缓冲能力,并且通过Na^+/H^+交换蛋白、Na^+/HCO^-3同向转运和乳酸的跨膜运转使H^+外向转运,通过Cl^-/HCO^-3交换使H^+内向转运等途径以维持细胞内生理PH,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受PH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败血症休克时心肌和心肌线粒体钙转运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林旺  佟利家 《生理学报》1993,45(2):158-163
本实验在离体灌流败血症休克大鼠心脏模型上,观察到晚期败血症休克时,心肌和心肌线粒体钙含量分别增加190和332(P0.01),~LCa摄入量增加208和178。(P0.01),心肌钙释放量无明显变化 用10mol/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或10mol/L心房钠尿肽(ANP)灌流离体心脏明显减轻休克时心肌和心肌线粒体的钙超负荷,体外实验观察线粒体摄钙储备的能力,休克时心肌线粒体最大摄钙量减少31.6,摄钙速率降低33%,(P0.01)结论认为,晚期败血症休克,心肌净钙流入量显著增加和线粒体钙转运能力降低导致其对胞浆钙缓冲能力减弱是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发生的重要环节CGRP,ANP可显著减轻休克时心肌和线粒体钙超负荷,在休克过程中可能对细胞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肌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终末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差,因而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梗死区域很快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严重影响心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利用组织工程手段构建的心肌补片能有效改善心梗区微环境,对心肌的再生能力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心肌再生,缓解心梗状态。该文综述了心肌微环境对心肌再生的调控机制,以及通过心肌补片的手段改善心肌微环境治疗心梗的相关研究,为心肌补片的设计和心梗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钙波作为一种胞内的钙释放通道相互触发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在心肌中,由于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心肌细胞中的钙波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为了在微观上研究钙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利用激光共聚焦钙成像技术对心肌细胞中的钙波进行了成像.实验和分析发现,钙波的起始是钙火花连续随机募集的过程,因此正常细胞中钙波发生概率很低.钙波传播过程中相邻位点开放的时间间隔接近正态分布,显示传播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且钙波速度越慢,位点间时间间隔的离散度越高.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随机性产生的内在机制,构建了一个数值模型对心肌细胞中的钙波进行模拟.研究证明,钙释放位点开放的随机性能够完整地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钙波传播的随机行为.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相互印证,首次明确证明,钙波起始和传播过程的随机性,并揭示了该随机性与钙释放位点开放概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