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南地区志留-泥盆纪三叶虫的新属种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是西南地区志留纪三叶虫动物群研究的一部分。材料主要搜集于1972年。文章着重描述缨盾壳虫科、手尾虫科、斜视虫科、齿肋虫科、砑头虫科以及裂肋虫科的一些新属种,共计14个属,其中有4个新属。此外,还对这一三叶虫动物群出现的地质时代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石燕的故事     
中药店里有一种入药的化石,称作石燕。人们多以为是古代飞燕的化石。其实,石燕非燕,它是一种古代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腕足动物的壳体化石。那末,怎样会把它当作飞燕的化石呢?说来话长,早在晋代(四世纪后半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在其《启矇记》中曾提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可算是记载石燕化石的开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志留系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一、遗迹化石群落及其沉积环境研究的遗迹化石,产自湖北长江三峡宜昌分乡罗惹坪至王家湾志留系剖面和秭归新滩镇志留系剖面,502所曾庆銮、冯少南、雷以振等同志协同作者一起采集化石,在此表示谢意。并感谢杨遵仪老师的热心指导。文内共描述19遗迹种,属于17遗迹属,其中包括6新遗迹属,15新遗迹种。发现的遗迹化石都是海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各种生活遗迹(潜穴、觅食构造、停息迹、爬迹和移迹),它们形成于当时海底附近的沉积物中,未经过搬运,代表原地埋藏的遗迹群落。不同地点和层位产出的遗迹化石,均具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4.
仿无洞贝(Atrypoidea Mitchell et Dun,1920=Atrypella Kozlowski,1929)属于光滑的无洞贝族,广泛分布于中、上志留统。过去,它多见于大洋洲、北美洲和欧洲,中亚亦有报道。近年,在我国也发现不少产Atrypoidea 的地点。除西南地区外,还有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新疆天山地区库车县、和静县,四川西部二郎山和西北部若尔盖以及甘肃迭部等地。对西南地区产Atrypoidea.地层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认识。盛怀斌(1975,页75)研究四川  相似文献   

5.
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生物全球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旭  米切尔 《古生物学报》2000,39(1):100-114
详述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阿什极期)至兰多维列世初期的生物带序列,修正部分的笔石带,与全球各重要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全球奥陶系顶部赫南特亚阶及其上下地层在我国的扬子区发育最好,地层连续发展育并广泛出露,生物带发育齐全,不但有连续的笔石带,而且有世界广布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有望在我国建立赫南特亚阶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地区独活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7.
8.
华南小有孔虫Langella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Langella属在我国华南地区早二叠世沉积中分布非常广泛,在栖霞阶下部尤为富集。文中提出以该属的顶峰带作为下二叠统栖霞阶最下部的非(竹蜒)有孔虫化石带,并可与苏联乌拉尔山西坡下二叠统孔谷阶(Kungurian)中含有大量Langella种群的层段相对比。文中描述Langella属10种其中6新种。  相似文献   

9.
安徽无为奥陶纪头足类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1977年,在我队一分队的帮助和支持下,笔者同杜森官、黄国成等同志在无为尚礼横山奥陶系剖面采集头足类化石,所获数量之多,层位之全,为长江下游地区所首见。长江下游奥陶纪头足类仅俞建章(1933)、潘江(1956)等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地区泥盆纪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渝东南地区3个泥盆纪剖面的牙形刺,黔江濯水剖面的顶部(第7层)产有Palmatolepis quadrantinodosalobata等牙形刺,时代为法门期早期Middle crepida带至Lower rhomboidea带,是本区泥盆纪海相沉积的最高层位;酉阳兴隆剖面(第51层)发现牙形刺Palmatolepis semichatovae等牙形刺,时代为弗拉斯期晚期Lower rhenana带;濯水剖面的5层和6层、黔江水泥厂剖面的5层至7层以及酉阳兴隆剖面的52层和53层均产有较多的弗拉斯期晚期的牙形刺。本区写经寺组、黄家磴组和云台观组都可能是穿时的,写经寺组在各剖面残留厚度不同。写经寺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晚期至法门期早期。本区缺少法门期中、晚期的典型的海相沉积。描述了一个新种Polygnathus chongqingensis Wang sp.nov.。  相似文献   

11.
采用植物细胞学研究方法对主要采自中国西南地区横断山的6种植物: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峨眉繁缕(Stellaria omeiensis)、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山卷耳(Cerastium pusillum)和独尾草(Eremurus chinensis)进行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研究表明:(1)6个种的核型公式和不对称性如下:扁核木2n=2x=30=1M+20m+9sm,2A;小叶金露梅2n=2x=28=21m+7sm,2B;峨眉繁缕2n=8x=72=1M+71m,1B;金铁锁在同居群下有倍性变化,2n=2x=14=14m,1A和2n=4x=28=28m,1A;山卷耳2n=2x=24=24m(2sat),1A;独尾草2n=2x=14=2m+2sm+8st+2t,4B。(2)讨论了染色体资料在这些物种分类和系统上的意义,支持扁核木为李亚科下的扁核木属;位于委陵菜属木本系的小叶金露梅主要以二倍体和四倍体为主,而草本系的委陵菜属植物多为多倍体。(3)该研究首次报道峨眉繁缕为八倍体,是繁缕属发现的最高倍性的物种;对比金铁锁属与蝇子草属的染色体研究发现,金铁锁属可能是由它们的共同祖先通过非整倍化产生;该研究首次发现山卷耳存在染色体数目2n=24的情况,且有1对随体;独尾草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该物种可能为二型核。  相似文献   

12.
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生物带的全球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述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阿什极期)至兰多维列世初期的生物带序列,修正部分的笔石带,与全球各重要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全球奥陶系顶部赫南特亚阶及其上下地层在我国的扬子区发育最好,地层连续发育并广泛出露,生物带发育齐全,不但有连续的笔石带,而且有世界广布的赫南特贝腕足动物群,有望在我国建立赫南特亚阶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  相似文献   

13.
川黔地区奥陶纪珊瑚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早在本世纪的初期已有报导。但是,比较大量地报导中国奥陶纪珊瑚化石,则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1957年俞昌民首先发表新疆中奥陶世一个四射珊瑚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后,相继有璕教授的贵州奥陶纪珊瑚化石的新资料,林宝玉的江西玉山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化石,俞昌民的中国晚奥陶世珊瑚化石。这些资料的研究不仅对阐明古生代珊瑚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的研究,划分和对比我国奥陶纪地层,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云南的PSEUDOSCHWAGERINA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该文记述了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及云南八宝小独山剖面Pseudoschwaserina属34种(亚种),分析了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的面貌,讨论了Pseudoschwagerina的地层意义。研究表明,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具有地方性种稀少的共同特点,大多数种皆为广相型分子。从动物群的组成上看,广西、云南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与我国贵州、北美及俄罗斯等地的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目前归入 Pseudoschwagerina名下的各种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合Pseudoschwagerina地层带化石难以直接对比。根据对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国内、外Pseudochwagerina地理分布的资料,笔者建议选用 Pseudoschwagerina uddeni,P.beedei,P.robusta等 Pseudoschwagerina的典型分子做为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划分、对比的首要标准类群,选用P.uddeni和P.robusta分别做为确定Pseudoschwagerina带底、顶界线的首要标准种,以便于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的全球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薄鳞鱼类化石的新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薄鳞鱼类(leptolepids)一新属新种——罗家峡隆德鱼(Longdeichthys luojiaxiaensis gen.et sp.nov.)。它和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另一原始真骨鱼类狼鳍鱼(Lycoptera)共生。因而,为研究真骨鱼类的演化和确定我国北方中生代含鱼岩系的时代及地层对比上,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广西,云南的PSEUDOSCHWAGERINA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开会预告及征求论文通知第五届国际刺细胞化石讨论会将于1988年7月25—29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布里斯班召开。这不仅为专家们提供第一次在南半球集会并观察该地区重要珊瑚及相关门类化石的极好机会,同时也提供参观澳大利亚化石珊瑚礁和现代大堡礁的极好机会。本届讨论会将在汤斯维尔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珊瑚礁讨论会之前二个星期举行。这就使那些同时研究化石和现生珊瑚礁的专家们有机会参加两个会议,并享受降低预订费的优待。对于珊瑚及相关门类化石感兴趣的科学家们将在澳大利亚庆祝第五大陆两百周年之际,在举办1988年世界博览会的城市里聚合。  相似文献   

18.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古生物地层特征及其古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龙木错-金沙江古特提缝合带,龙木错-玉树段中部的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具有前晚二叠世的深水相放射虫、晚二叠世-侏罗纪的各种特提斯型海生无脊椎动物、白垩-第三纪亚洲型的湖泊河流相软体动物和第四纪的干冷高原型孢粉等化石。它们清楚地记录了可可西里区的裂谷或洋盆-浅海-高原的古地理变迁史。  相似文献   

19.
浙、皖中生代轮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王振 《古生物学报》1981,(4):311-323
一前言1972至1973年,安徽省311队和浙江石油队,分别在枞阳和杭州下白垩统采集到一些轮藻化石。1973至1974年,在安徽和浙江省区测队的帮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红层队,先后对浙、皖中生代陆相地层进行野外调查时,在安徽怀宁、歙县、宣城和浙江兰溪、梅城等地,又发现一批轮藻化石。产化石的地层包括:中三叠统铜头尖组;中侏罗统洪琴组、渔山尖组;下白垩统岩塘组、姑山组、杨湾组、徽州组、“朝川组”和上白垩统宣南组。经笔者鉴定,计7属16种1变种(包括6新种、1新变种和1未定种)及少量营养体碎片。除宣南组外,本文记述的各化石组合,对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划分及其对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云南发现的猴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