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玫瑰茄种子油成分、营养和毒性评价(译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为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和国内的试用结果,利用玫瑰茄花萼提取的红色素,可作为红色着色剂,应用在果酱、果冻、琼脂软糖、水果软糖、汽水、果汁、配制低度酒、蜜饯、冰棒等食品上。在南亚,还可用作织品的染色剂。此外,由  相似文献   

2.
据《药用植物》1962年10卷48期报道,玫瑰茄花的提取物含有还原糖类、苷类、酸类、少量的生物碱和树脂类。服用提取物对肠和子宫肌肉起解痉作用;也可作为一种驱除绦虫的药物,但服后要接着吃泻药,因这种解痉作用会引起肠子的虚弱,它还能杀死体  相似文献   

3.
玫瑰茄是一种经济植物,其花萼是一种优质饮料和食品加工的天然染料与调味(酸味)剂,还可入药,具降血压、解暑生津之能。1979年我组从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引进种子试种,生长正常,开花结实,采收了数次花萼,并可自留种子。  相似文献   

4.
来源于泰国、中美洲、塞内加尔、印度和埃及的五个玫瑰茄品系,在光周期为8、16和24小时的人工气候室内生长。通过短日照和连续光照诱导开花证实,所有品系均为双光周期。各品系在花、果发育和由短日照转变到长日照后持续地成花诱导中显出差异。短日照和连续光照产生的生理效应和形态效应均不同。在每个叶腋的两个成对芽中,左芽在光周期为8和24小时成花,在光周期16小时保持休眠;右芽在8小时保持休眠,在16小时发育成营养枝,而在24小时发育成花枝。作者讨论了这些资料对亚热带条件下玫瑰茄育种和栽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具有抗氧化活力的玫瑰茄与酸乳发酵结合起来,开发玫瑰茄发酵酸乳。方法:玫瑰茄活性物质采用温水浸提法,获得玫瑰茄花茶并将pH调整至6.0后进行酸乳的发酵。玫瑰茄活性物质通过测定540nm和280 nm吸光度值,分别对应玫瑰茄色素与精油的含量;玫瑰茄发酵酸乳的生产工艺以感官评价分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优化,最终获得玫瑰茄发酵酸乳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玫瑰茄浸液会对乳酸菌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玫瑰茄用量要小于0.5%;玫瑰茄浸提活性物质最佳条件为40℃温水浸提40 min。结论:最终确定的玫瑰茄发酵酸乳最佳生产工艺为玫瑰茄用量0.3%、奶粉用量5%、发酵时间24 h。  相似文献   

6.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系一年生草本的短日照植物,产于印度至马来西亚一带。生长在以色列(北纬32°)的玫瑰茄,其最早的成花时间为8月5日。初步研究表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秋季就停止,这可能是受夜间低温影响所致。本文旨在探明玫瑰茄不同生长阶段对冷害的敏感性。 将栽种在塑料盆钵的植株分别置于14—30℃的温室内,光周期平均为10小时,每2—3天浇水一次,不施肥。在一定的生长阶段,以10株为一组移入25°、17°、14°或10℃±2℃的生长室里,并采用冷—白莹光照,每日光周期为8小时。三个生长阶段为:1.  相似文献   

7.
随着玫瑰茄生产面积的逐步扩大,其花萼作为药用在民间已广泛流传。为了弄清其药用价值,为今后研制新药品提供参考,我们走访了福建省玫瑰茄产区长泰、同安、厦门、漳州等地的生产单位、外贸公司、医药公司及其药材收购站、药材仓库以及卫生所,与领导干部、工人、社员、医务人员进行了坐谈,还专访了一些直接使用玫瑰茄花萼的病者。  相似文献   

8.
在巴基斯坦,曾用玫瑰茄枝条作原料进行打浆和造纸试验。玫瑰茄茎干剥掉纤维后留下的木质部分的纤维索含量是很理想的,与竹子纤维的品质不相上下。它比竹子的戊  相似文献   

9.
食用医用佳品植物——玫瑰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顺 《生命世界》2004,(1):20-20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又名洛神葵,山茄、罗塞耳、卡凯蒂、牙买加酸模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米。叶片楔形,掌状脉,下部叶卵圆形和半裂,上部叶尖而具齿状,密集生于分枝顶端。夏末秋初开花,花单生叶腋,小苞片红色,花有短柄。果实由5室蒴果构成,内有毫毛,肾形种子。性喜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对玫瑰茄中的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玫瑰茄中富含钙、镁营养元素,富含铁、锰、锌微量元素,从而为玫瑰茄的食用、医用价值及保健功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食品毒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日益严格。我国目前许可使用的合成食用红色素——苋菜红和胭脂红,其毒性已引起争论,美国于1976年宣布禁用苋菜红。因此,研制安全性高的新食用红色天然色素,是当前我国食品加工业的需要,它对防止食品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玫瑰茄中营养元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对玫瑰茄中的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玫瑰茄中富含钙、镁营养元素,富含铁、锰、锌微量元素,从而为玫瑰茄的食用、医用价值及保健功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油用玫瑰栽培应用历史悠久,是全球重要的木本香料资源和药食同源植物,从其花瓣中提取的玫瑰精油作为重要的香料原料已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和食品行业。玫瑰精油的品质主要受玫瑰的品种类型、产地条件和提取工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油用玫瑰资源非常丰富,但玫瑰精油的深加工技术起步较晚,针对我国栽培油用玫瑰资源特性及玫瑰精油的应用现状还鲜有归纳,本文对油用玫瑰的主要栽培类型和现状,玫瑰精油提取技术、相关行业标准、化学成分及功能活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从油用玫瑰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精油提取技术研发与优化、精油相关标准的完善、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功能活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以期为我国玫瑰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蔷薇属植物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食品生产进展》1975年9卷8期报道,玫瑰茄红色色素在常规制备期间是非常稳定的;在着色的苹果冻、果胶冻、玫瑰茄饮料和饮料浓缩液这类产品中,贮藏到26℃时也是非常稳定的。它的特点跟花青苷色素一样,贮藏在38℃时颜色容易发生变化,但是贮藏在2℃时却是稳定的。这种色素在苏打水和淡色啤酒这类充了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5.
高产花色苷玫瑰茄细胞系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金华  郭勇   《生物工程学报》1997,13(4):437-439
花色苷在植物中呈现粉红、红、紫红、紫等颜色,可以用作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的着色剂,亦有药用价值。作为食品添加剂,颜色较合成色素自然,且安全无毒性。早在1987年,Mizukami[1]就建议用植物细胞培养物生产花色苷类代替合成色素。所有的植物培养细胞都是异源性的。各细胞之间产花色苷的能力相差很大[2].因为产花色苷的细胞系带有颜色标记,所以容易识别并通过肉眼选择即可获得高产花色苷的细胞系。筛选的方法很多,如平板饲喂法[3]、小细胞团法[4]、细胞块法[5]、肉眼观察直接挑选法及细胞分栋器法[6]等。高产系花色苷的含量可增加几倍到几十倍,而且产量稳定。本文采用平板法及小细胞团法筛选高产花色苷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细胞系。  相似文献   

16.
木波罗(Artocarpus integrifolia)属桑科,它的种子油中含少量蓖麻醇酸(7.2%)。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线,核磁共振、质谱法以及化学降解进行了鉴定。油的主要成份是亚油酸(40.2%)和棕榈酸(30.2%)。木波罗是一种高大的热带果树,原产于印度。其果实富含淀粉,烘烤或煮后食用。木材可用来作乐器,木头中含一种着色物质。  相似文献   

17.
谢秀祯  林俏慧  郭勇 《广西植物》2008,28(4):521-526
利用玫瑰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将AtPSK2基因导入玫瑰茄细胞,并获得了功能性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的临界植板细胞密度和临界起始细胞密度分别降低了60%和50%,悬浮细胞培养周期由16d缩短到12d,转化愈伤组织的比生长速率比对照提高了75%,转基因玫瑰茄细胞和愈伤组织中的花黄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玫瑰茄细胞系不仅为花青苷和花黄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高产细胞株的选育提供出发材料,而且为PSK-α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玫瑰茄又叫山茄,原产于非洲苏丹,故又名苏丹红,国外俗称罗塞尔、卡凯蒂。学名是(Hibiscus SabdaTiffa L)。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原为野生,由于花朵一时不易凋谢,被人们发现移为家种,传到一些国家。栽培玫瑰茄主要是为了采收花萼,其萼片肉质,紫红色,作为饮料已有300多年历史。1940年引入我国,80年代以来在福建、云南、四川、两广先后试种成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Linn):属锦葵科木槿属,为一年生直立粗壮草本植物。原产西印度群岛,现广布于全球各热带、亚热带地区。早年我国两广、云南、福建等地有引种,但大多数作为零星栽培和庭园观赏植物。1964年我所引入试种,经几年后,尤其是近两年来,本省的永春、长泰、同安等县已有较小规模生产性栽培。  相似文献   

20.
膜技术提取玫瑰茄红色素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研究了用膜分离技术提取玫瑰茄红色素的工艺过程。选用微滤膜对浸提液进行精滤,再用纳滤膜浓缩滤液,确定微滤、纳滤膜的操作条件。研究表明,膜法提取玫瑰茄红色素是一种颇有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