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生动物的速度的测定,也象水生和飞行动物的速度一样,要看这些动物是否是在被獵捕或是在平时的步行情况而定。还有要注意的有些动物仅能在短距离内创造很高的速度,平时行走,快慢不一。兹从“自然史杂志”(Natural History,1945年10月号359页)(纽约)及“伦敦画报”(Illustrated LondonNews 1947年12月6日)中所载各种陆生动物的速率,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中,通过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激发学生研究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与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3.
爬行纲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生动物,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型。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反映在所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方面,诸如:皮肤表面角质化,形成鳞片、角盾等衍生物,能防止体内水份过度蒸发;颅骨结构更为致密,脊柱分化,有胸廓形成,形成四肢及肢骼,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每当人们到动物园或者博物馆,总要去看看那雄壮的大象或者巨大的黄河象骨架。的确,象无论在现生动物中,还是在化石中,都是最吸引人的动物之一。象是现代最大的陆生动物,也是最稀奇的动物之一。由于它与其它哺乳动物差异  相似文献   

5.
巨犀类(Indricotheriinae 亚科)是真犀科(Rhinocerotidae)内比较原始,但相当特化的一支。这类化石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生物学和一般的兴趣,因为在这一类中的一些典型的种是现今知道的最大的陆生兽类,同时也是除了一些大型的蜥脚类恐龙以外,地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亚洲中部地区可能是巨犀类起源和进化的中心。关于巨犀类  相似文献   

6.
长脚的鲸     
长脚的鲸曹颖现代的鲸,皮肤光滑,流线体型,硕大的尾部在海水中能击起千层巨浪。可是在悠远的地质年代,鲸类曾是四肢发达的陆生动物,这已被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发现所证实。美国俄亥俄大学药学院的塞成森等人,在巴基斯但发掘出一具带有肢和足的鲸化石,时代为距今五千万...  相似文献   

7.
在形形色色的动物界,呈现着一幅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动物过渡到陆生动物的图画。中央自然博物馆在元旦开幕的动物陈列室,通过雨千多件标本、模型、照片、图画和文字,反映了动物进化的基本趋势,展现了丰富多采的动物世界。动物陈列室是一都形象的动物学教科书,是向广大群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长爪沙鼠与黑线仓鼠的温度选择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使用自制的陆生动物温度选择仪,对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的温度选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选择温度(29.06±0.62℃)较黑线仓鼠(26.65±0.64℃)高。这种差异可能与两种鼠的栖息环境及昼夜节律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蛇志》1996,(3)
仅次于大熊猫的珍贵动物——亚洲象刘后一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密林里以及云南西部地区,生活着一大群亚洲象。它们身高是3.2米、重5~6吨的庞然大物,是仅次于非洲象(高3.8米,重8~9吨)的现代最大的陆生动物。大象不仅大,而且奇。它那长长的象吻是由鼻子...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藻类的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的相物有机体——酵母菌、霉菌、细菌——很久以来已在生产的范围内培养。目前还有一群可作为食品和工业原料的低等植物,开始引起极大注意。这就是单细胞藻类的广大的一群。虽然就在18世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藻类对于水生动物食料的作用,有如陆生植物对于陆生动物作  相似文献   

11.
曹理想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2):1811-1815
近年来利用分子生态学技术已在多种动物肠道检测到放线菌的存在,对这些动物特别是昆虫共生放线菌的研究已在新型放线菌资源中发现新型天然产物,阐明了生物共生系统的进化,并在控制虫媒传染病等方面显示出诱人前景。结合本实验室研究成果,主要对陆生动物共生放线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敏  许慧 《生态学报》2014,34(16):4473-4479
节球藻毒素(Nodularin)是由泡沫节球藻(Nodularia spumigena)产生的一种环状五肽肝毒素。节球藻毒素对陆生动物和人体均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还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许多陆生植物、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威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节球藻毒素的分子结构、检测方法和产生途径,深入讨论了节球藻毒素的环境归趋和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重要的研究领域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抗药性是病原体在药物作用下发生生理变化和遗传变异而获得的能经受住药物毒性的一种能力。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提高和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寄生虫抗药性越来越普遍和严重,不仅影响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还带来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文章通过对陆生动物抗寄生虫药物、寄生虫抗药性机制、抗药性主要测定方法、抗药性控制策略及水产动物寄生虫抗药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水产养殖中寄生虫抗药性研究提供思路,同时为减缓寄生虫抗药性提供科学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象的鼻子     
奇怪的鼻子我们到动物园去,都要去看看大象。这是为什么呢?第一是因为它大,它是现代最大的陆生动物;第二是因为它奇:它那墙壁似的躯干,柱子似的腿,蒲扇似的耳朵,玉石树枝似的大象牙,都很奇,而最奇怪的,自然要数它那长鼻子。动物学家把它归入长鼻类,真是抓住了要害。中美洲、南美洲和东南亚有一类动物叫做貘,它和马、犀牛同属于奇蹄类,它也有一个很短的长鼻  相似文献   

15.
大家对犀牛是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因为它外貌奇特、形体巨大,在现代陆生动物中仅次于大象。身上不长毛或只有很稀的一点毛,皮厚而多皱襞。在它鼻子的上方,额部的中线上,长着一只或一前一后的两只角,和别的带角动物长角的部位都不一样。犀牛角向来被中医作为珍贵的药材,有清热解毒作用。犀牛是一类为数不多的野生动物,现今只分布在亚洲南部和非洲的热带地方,而在世界其他地方,除动物园饲养的外,犀牛早已绝迹了。  相似文献   

16.
密执根大学和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山麓发现了一个原始鲸的头骨背面和它的几颗牙齿。经密执根大学的金格里奇等研究,最近发表文章认为,这是已知年代最早、最原始的鲸化石,地质时代为四千五百万年到五千万年前的早始新世。据报道这一化石的三个方面,可以证明鲸是从陆地迁移到海洋去的。 1.这一鲸化石发现于陆相的红色沉积,而不是发现于海洋环境。 2.与该鲸化石一起发现的动物化石主要是陆生动物。  相似文献   

17.
化石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类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脊椎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微体古生物化石,细菌化石……等等。那么,化石有哪些用途呢? 化石的用途很多。让我们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吧。 (一)对生物进化论的贡献 1883年8月,达尔文在南美阿根廷的朋塔阿耳塔地区发现了很多巨大的陆生动物遗骸。其中有大懒兽、磨齿兽以及被达尔文称之为“最  相似文献   

18.
驼鹿的圣地     
汗马蕴育着我国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动物群.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有蹄类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存最大群的大型陆生动物,是自然界食物网的主要环节;同时,作为动物界的一部分,有蹄类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蹄类动物中,驼鹿是鹿科动物中的体型最大者.尽管驼鹿广泛分布于欧洲和北美,但我国驼鹿种群是亚洲最南部的种群.它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别名:犴、堪达犴.驼鹿这个鹿科动物中的巨人,也是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提起化石,人们往往会想到那是些毫无生气、黑乎乎的与岩石颜色差不多的生物遗体。的确,纵观现代生物界万紫千红,绚丽多彩。从大型的陆生动物、水中巨兽到各式各样的小昆虫,从参天老树到匍匐在岩石上的地衣,几乎都有自己的“本色”。有的生物体的不同部位的颜色也各有所异,有的生物还会随环境和生长周期而“变色”。但是,当生物死亡被埋入地下以后,随着地下水的侵蚀,淋滤,成岩作用等因素的破坏,使生  相似文献   

20.
已经证明奇数碳脂肪酸(OCFA)在天然脂类中广泛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其含量很少,高等动物的脂类中 OCFA 约占 FA 总量的1~5%。微生物的代谢与高等动植物不同,能合成较高比例的 OCFA。海产动物一般比陆生动物含有更多的 OCFA,这可能与其直接或间接以微生物为食有关。鲻鱼(Mugil cephalus)可含有高达30%的 OCFA,此含量随产地和季节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