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具有融合基因PML-RARα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ATRA在无PML-RARα融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它一些肿瘤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ATRA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或发生愈后复发。因此,对ATRA诱导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转谷氨酰胺酶2(TGM2)是一种多功能酶,能调控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等。ATRA能诱导APL细胞中TGM2表达上调,TGM2敲低抑制ATRA诱导的细胞分化。但其调控机制及涉及的信号通路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在HL60和U937细胞中,ATRA能够上调CD11b和TGM2的表达(P<0.05),抑制mTOR信号通路,并增强自噬;与对照相比,敲低TGM2,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被抑制,而ATRA诱导的CD11b表达被抑制(P<0.05),分化减弱,被ATRA抑制的mTOR信号通路得到部分恢复,而被ATRA增强的自噬适当减弱。这表明ATRA使HL60和U937细胞发生髓系分化,并诱导TGM2表达升高;而TGM2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途径调控ATRA诱导的髓系分化。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分化诱导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获得了重大突破, 使肿瘤细胞逆转的设想从理论走向实践, 也使ATRA治疗APL成为肿瘤诱导分化疗法最成功的典范. 本研究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APL变异型染色体易位t(11; 17)(q23; q21), 并克隆了APL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15; 17), t(11; 17)和t(5; 17)所形成的PML-RARa, PLZF-RARa与NPM-RARa融合基因, 建立了APL系列转基因小鼠, 证实了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核受体共抑制物(CoR)与PML-RARa形成的复合物受ATRA调控, 而ATRA不能使PLZF-RARa与CoR形成的复合物发生解离, 不仅从分子水平阐明了ATRA治疗APL疗效的差异, 还开辟了针对细胞转录调控治疗的新途径. 从1994年起, 本研究组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复发的APL取得成功, 完全缓解率可达70%~80%, 还发现As2O3对APL的治疗呈剂量依赖性的双重作用, 即小剂量时诱导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而较高剂量时诱导细胞凋亡. 进一步研究发现, As2O3可使PML的第160位赖氨酸与泛素样SUMO-1结合, 导致PML-RARa降解. 虽然ATRA与As2O3的作用靶点均为异常转录因子PML-RARa, 但前者通过针对RARa受体, 后者通过PML SUMO化后使PML-RARa致病蛋白发生降解, 进而诱导APL细胞分化或凋亡. 由于ATRA和As2O3作用途径不同且无交叉耐药, 最近本研究组对初发APL进行了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 在随访18个月后, 20例接受ATRA与As2O3联合治疗的APL病人无一例复发, 而37例单独应用ATRA或As2O3的病人中有7例复发, 获得了迄今为止成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最好疗效, 也使APL成为第一种可能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白血病致病基因产物靶向疗法在APL的成功经验将扩展到其他白血病. 联合应用STI-571与砷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在临床和实验中崭露头角, 这一治疗方案是基于针对ABL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与降解BCR-ABL融合蛋白的双重靶向作用. 在M2b型白血病中应用新型靶向降解AML1-ETO融合蛋白和降低C-KIT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药物, 也将为该类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贺婧  童平珍  罗招阳  曹建国 《生物磁学》2009,(15):2960-2964
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异常早幼粒细胞无限增殖伴分化受阻,是白血病中最危重的一种类型。95%以上的APL患者具有(t15;17)染色体异常,形成PML/RAR融合基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APL细胞中,成为APL细胞的一个特异性标志,是APL发病重要分子基础。自从全反式维甲酸(ATRA)成功用于临床诱导APL分化以来,对诱导分化剂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APL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诱导分化机制、分化后细胞表型变化等方面对APL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Arsenious acid, ATO)诱导分化前后的APL细胞及人APL细胞株NB4细胞表面CD56、CXCR4的表达;用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ATO分化的APL(APL/ATO)、NB4细胞(NB4/ATO);用微重力旋转培养法体外模拟APL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ATO诱导后,APL/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5.2±9.5%vs. 18.6±4.9%);NB4/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9.6±2.6%vs. 21.0±7.3%);APL/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6.6±8.9%vs. 25.8±5.15%);NB4/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44.6±8.4%vs. 25.6±2.4%)。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脑膜组织未见NB4、APL细胞浸润,实验组可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被标记的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扫描电镜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脑膜组织中。结论:本研究采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体外模拟了ATO诱导分化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APL细胞和NB4细胞CXCR4、CD56的表达升高可能是ATO诱导治疗APL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分子机制涉及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多个层面的改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AML中的特殊类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的联合应用使APL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史上最成功的范例.四十年来AML的标准化疗方案几近未变,近年来靶向新药的涌现和免疫...  相似文献   

6.
低氧诱导因子和白血病细胞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氧化二砷(As2O3,ATO)是一种新发现的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药物。研究发现,该药物在体外诱导细胞分化的能力不如体内明显。以此为基础,最近我们意外地发现模拟低氧化合物和中度低氧环境能够直接在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也选择性地加强三氧化二砷诱导的APL细胞分化。进一步地,间歇性低氧能够显著延长移植的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并且抑制白血病细胞浸润并诱导其分化。以这些工作为基础,我们就低氧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就相关工作作一综述,并讨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AML)的一个亚型,它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95%的患者有15号染色体前髓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视黄酸受体(RARα)基因的融合易位表达.维甲酸(ATRA)单药治疗能使APL患者达90%的缓解率,化疗药物与ATRA的联合应用更能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生存;三氧化二砷(ATO)能使复发患者缓解率达到90%.这篇文章主要综述APL的发病分子机制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PTEN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增强维甲酸(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我们分别将ATRA、EGCG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NB4与HL-60细胞72 h,从形态学上观察细胞核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及髓系分化标志CD11b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TEN的入核情况;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ATRA与EGCG联合作用于NB4与HL-60细胞后,PTEN与CD11b的表达较单独应用ATRA时增加。PTEN特异性抑制剂SF1670作用于NB4后,细胞分化明显减少;PI3K抑制剂LY294002作用后,PTEN及CD11b表达增加。这些均表明EGCG能够增强ATRA诱导APL细胞株的分化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与PTEN的增加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讨了miR-15b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b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分化情况;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5b与CCNE1 3′UTR端的结合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下游靶基因CCNE1的表达。结果显示,ATRA促进miR-15b的表达;过表达miR-15b增强了ATRA对APL细胞的分化作用,而抑制miR-15b表达后则出现相反结果; miR-15b抑制了APL细胞的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15b与CCNE1的3′UTR端结合; Western blot显示mi R-15b可以抑制下游靶基因CCNE1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 miR-15b通过抑制CCNE1的表达促进APL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来源微粒(APL-MP)的促凝活性、表面组织因子(TF)表达情况、TF在其促凝活性中发挥的作用及分化治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TO)对上述指标有何影响。方法:选取3例初发APL患者,提取骨髓APL细胞,3名缺铁性贫血患者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分别用不同浓度ATO处理APL细胞24 h、48 h、72 h,收集细胞培养液提取微粒。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微粒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微粒表面TF表达情况检测;利用凝血实验比较不同组细胞释放微粒的促凝血活性;应用抗TF抗体抑制微粒促凝血活性实验检测TF在APL-MP的促凝血活性中发挥多大作用。结果:1.0μM及2.0μM ATO能显著促进APL细胞释放微粒。与正常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释放的微粒相比,骨髓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活性均显著增高,0.5μM及1.0μM ATO处理可以有效降低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活性,且这一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各组APL-MP经抗TF抗体孵育后凝血时间显著延长。结论:APL-MP的TF表达和促凝学活性均显著增高,并且TF在APL-MP的促凝血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TO能显著促进APL细胞释放微粒,低浓度ATO可以有效降低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