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沼虾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5年,我们在福建省收集到许多淡水虾的标本,发现沼虾属有二个新种,记述于下。福建沼虾Macrobrachium fukienense,新种 额角上缘稍隆起,末端超出第一触角柄,上缘具7或8齿,基部1—2齿位于眼眶后方的头胸甲上;下缘凸,具2(少数仅1)齿。头胸甲具颗粒状突起,雄性尤为显著(图1),腹部的颗粒小而分散。尾节(图7)背面具2对背刺,后端呈尖刺状,后侧角具2对刺,中部具6—7对羽状刚毛,后缘的背面具5对细刚毛。 第一触角柄刺短于第1节的1/2,前例刺伸至第2节的中部,第2节稍短于第3节。鳞片(图 3)长约为宽的2.5—2.8倍。  相似文献   

2.
云南米虾属一新种的记述(十足目:匙指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米虾属一新种,标本采自于云南省蒙自县,兹描述如下: 蒙自米虾,新种Caridina mongziensis sp. nov.(图1—9) 额角短,通常伸至靠近第一触角柄第2节的末端或稍微超出,上缘具9—11齿,有5—7(通常为6)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额角末端的1/2—2/3无齿;下缘具1—4(通常  相似文献   

3.
浙江米虾属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整理浙江淡水虾类标本的过程中,发现米虾属Caridina一新种,兹描述如下:弯额米虾Caridina curvifrons,新种 头胸甲的长度等于或稍短于额角,其前侧角各具一颊刺。 额角细长,呈剑形,末端超出第一触角柄或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缘,而且向腹面弯曲;上缘基部2/3具11—19齿(大多数为13—15齿),其基部3—4齿位于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下缘具3—9齿(大多数为3—6齿)(图1)。  相似文献   

4.
广西淡水虾一新属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78年夏,我们从广西部分地区采得许多淡水虾类标本,经鉴定,发现有一新属,二新种。 盲米虾属Typhlocaridina,新属(图1—7) 额角侧扁,上缘齿集中位于眼眶以后的头胸甲上。头胸甲无眼上刺;触角刺大而发达,上移至眼下角(图1)。眼退化变小,呈子弹状,角膜无色素(图2)。鳃9对:第二颚足具一足鳃(图3);第三颚足(图4)和第一步足各具一关节鳃;侧鳃6对,在第三颚足上的已退化很小,在各步足上的均甚发达;上肢5对,位于第三颚足和前四对步足上。步足均无  相似文献   

5.
广西米虾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整理广西米虾属标本时发现一新种,兹描述如下。巴马米虾Caridina bamaensis,新种 体长12—18毫米。额角短,抵角膜后缘,上下缘均无齿。头胸甲为额角长的5—7倍,前侧角圆,无颊刺(图1,2)。第六腹节约为头胸甲长的0.34—0.43。尾节背面具5—6对活动刺;后端圆,具4对刺,外侧者稍粗;后缘正中背面有一三角形的突起(图3)。柄刺伸至第一触角柄第1节的末端附近。第三颚足伸至或稍超鳞片末端(图4)。  相似文献   

6.
1980年夏,在广西进行蟹类调查中,发现溪蟹科 Potamidae 内溪蟹属 Tiwaripotamon一新种,兹描述如下: 小巧内溪蟹 Tiwaripotamon pusillum,新种 正模(GX83056),配模,副模(1幼)1 ♀(幼),广西防城,1980年6月8日;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头胸甲背部稍隆,表面分区不甚明显。额部稍斜向下方,背面可见额缘,中部略凹。额后叶突出,具细皱襞。眼后隆脊显著,向两侧延至前鳃齿。颈沟浅,稍可辨;胃、心区之间具“H”形浅沟。前鳃区具皱襞。外眼窝角三角形,侧缘与前鳃齿之间具小缺刻。前鳃齿  相似文献   

7.
长臂虾亚科的新种和新记录(甲壳纲:十足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最近,我们在整理长臂虾亚科的标本时,发现沼虾属2新种和拟瘦虾属一新记录——谭氏拟瘦虾 Lcandrites deschampsi (Nobili),拟瘦虾属的成员也是首次发现于中国。现记述如下。 额角发达,上下缘均具齿,在上缘齿间具一单行毛,下缘具一双行毛,覆盖在下缘的两边。头胸甲具触角刺和鳃甲刺。鳃甲刺后移,远离头胸甲的前缘,没有鳃甲沟。大颚无  相似文献   

8.
沼虾属一新种记述(十足目:长臂虾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采自安徽无为县的沼虾属一新种,安徽沼虾Macrobrachium anhuiense,sp.nov.,新种与九江沼虾M.kiukianensis Yu相近似,但新种:额角上缘除第1—2齿之间距较大外,眼上方之齿排列较密,额角下缘齿之间距小于末齿至尖端的距离;头胸甲光滑,约为体长的1/3;第三颚足短,末端仅伸至触角柄第一节,第二步足较长,掌部无颗位状突起,有分散之微刺。模式标本存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9.
1979年至1984年,我们多次对辽宁沿海蟹类进行调查。将采到的标本进行整理鉴定,计54种,隶属12科34属,其中有3种为辽宁省新纪录。现将新纪录种简记如下:一、十一刺粟壳蟹ArcaniaundecimspinosadeHaan(图1)头胸甲长24毫米,宽21毫米。头胸甲近似球形,表面均匀密布大小不等的颗粒。额被“V”形缺刻分成2个三角形齿。边缘具不等大的11个锐刺,前侧缘具2短刺,与后缘相接处具1锐刺,后侧缘近末部1/3处具1锐刺。后缘的2刺呈扁平的三角形,肠区具1锐刺。原纪录分布于广东、台湾、福建省一带。生活在杂有贝壳的泥沙浅海海底。我们的标本是1963年5月20日,…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泰莱蛛科一新种记述(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塞莱蛛属1新种:新平塞莱蛛Seychellia xinpi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新平塞莱蛛,新种Seychellia xinpingi sp.nov.(图1~9)正模♂,副模:60♂♂,112♀♀,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仑保护区原生热带季雨林,2005-05-07,郑国采集。新种与威约塞莱蛛Seychellia wiljoi Saaristo,1978相近,但有以下区别:螯肢具6前齿5后齿;插入器短且呈弯角状,末梢不分叉;引导器呈月牙状,角质化明显,远端三角状游离,中部横向贴生于触肢球前表面;纳精囊棒状直立,基于一条形角质基板上;头胸甲具1棕色斑,放射沟可见,网格修饰。  相似文献   

11.
记述梭子蟹科Portunidae,短桨蟹属 Thalamita 2新种,即刺肢短桨蟹T.acanthophallus和西沙短桨蟹T.xishaensis。 刺肢短桨蟹,新种T.acanthophallus sp.nov.(图1~8) 在整体形态上,新种最相似于T.danae Stimpson,1858,T.multispinosa Stephcnson & Rees, 1967,and T. holthuisi Stephenson,1975。新种与后3种的区别在于:新种头胸甲只有4枚前侧缘,而后3种具5齿,而;雄性腹部第6节明显短于其它3种;雄性第1腹肢形态与后3种明显不同. 词源:新种种名acanthophallus来源于希腊文,意指繁殖器官雄性第1腹肢末部具众多刺。 西沙短桨蟹,新种T.xishaensis sp.nov.(图9—16) 新种最相似于T.nanshaensis Dai,Cai&Yang,1996,and T.wakensis Edmondson,1925。但新种与T.nanshaensis Dai,CaiZ(Yang,1996,在头胸甲上的颗粒分布,螯足、第3颚足、雄性腹部及雄性第1腹肢的形态等均有明显差异。新种与T.wakensis的区别主要在于额齿、头胸甲前侧齿的形态,以及游泳足前节后缘的齿数。 词源:新种种名意指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采自南中国海西沙群岛,并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13,(3)
已绝灭的真板齿犀(Elasmotherium)在其额骨上长有一只2米长的角,它一直生存到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将其形象绘制在洞穴壁画上,由此被认为是传说中"独角兽"的真实原型.所有其他的板齿犀都有一个或强或弱的鼻角,但真板齿犀似乎失去了其祖先的鼻角而突然获得了一个庞大的额角.板齿犀类从鼻角到额角的过渡一直很难解释,因为在具鼻角的祖先和具额角的后代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形态鸿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邓涛研究员等人在5月出版的《科学通报》上报道了他们在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红粘土中发现的一具大型的拉氏中华板齿犀(Sinotherium lagrelii)头骨,由此为真板齿犀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王波 《生物学通报》2003,38(5):27-27
基围虾是指可用于围养的小型海产虾类 ,即刀额新对虾 ,主要特征是个体较对虾小 (体长在 7~ 1 1cm左右 ) ,但肉味鲜美胜过其他对虾。现对刀额新对虾进行简要介绍 :1 分类地位刀额新对虾 (Metapenaeusensis)俗称基围虾、砂虾、泥虾和土虾 (形态见图 1 ) ,分类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和新对虾属。 (以下简称基围虾 )基围虾是新对虾属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和两广沿海 ,尤其在南海 ,自然资源相当丰富 ,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养殖对象之一。基围虾分布很广 ,自孟加拉湾至日本、澳大利亚都有。图 1 刀额…  相似文献   

14.
孙丹辉 《化石》2021,(2):77-78
板齿犀属(Elasmotherium)体型巨大,具有一个最长可达2米的额角,是曾经生存在欧亚大陆的犀科动物.虽然板齿犀属被认为与中华板齿犀属(Sinotherium)关系密切,且板齿犀类2000万年以来从鼻角向额角的演化过程已被重建,但板齿犀属,即真板齿犀的起源问题尚未得到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管须蟹科(Albuneidae)在我国的代表,到现在为止仅记载两种即:解放眉足蟹Ble-pharipoda liberata Shen与日本冠鞭蟹Lophomastix japonica(Durufle)。最近我们在整理1975年9月8日采自福建平潭县管须蟹标本时,发现一种长鞭管须蟹Albunea dayritiSerene et Umali 1965。系我国首次纪录,现将主要鉴别特征简述如下: 头胸甲近方形,左右拱曲,后部逐渐趋窄,前缘中部具一深的眼窦,后缘中部也具一深  相似文献   

16.
洞窝鼠厉螨Mysolaelaps cunicularis,新种 雌螨体呈长卵圆形,淡黄色,体表中度角质化。体长0.675毫米,宽0.427毫米。背板整块而宽阔,几盖住整个的背部;板长0.660毫米,宽0.397毫米;前缘有明显的肩部,两侧近中部处稍向中部凹入。背板上具39对中等长度的刚毛,在D_6—D_7之间尚有1根副刚毛。背板表面具明显的斑纹,有些地方呈网状。螯肢发达,上具较大的齿,定趾上的钳齿  相似文献   

17.
拟厉螨属(Laelaspis Berlese,1903)系厉螨科中一个较小的属,有的学者(Evans andTill,1966)以往将它列为下盾螨属(Hypoaspis Canestrini)下一个亚属。最近我们在整理以往采集的标本中,发现该属的一个新种,记述于下。趾颖拟厉螨Laelaspis digitalis,新种 雌螨(图1—3) 体卵圆形,长约495微米,宽约315微米。 螯钳粗短;动趾长约35微米,具一齿;定趾具齿4枚,前3齿细小,最后一齿粗大;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瓷蟹科一新种——变化拟瓷蟹Enosteoides variabilis sp.nov.,特点是:额宽,近于平直或稍呈孤形,额缘中央稍凹,头胸甲侧缘中鳃区上具2壮齿,螯足两性异形。模式标本采自广西涠洲岛,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椰子蟹隶属甲壳动物歪尾派(Anomura)陆寄居蟹科(Coenobitidae).分布于热带岛屿.我国南海及台湾东南沿海产.近年我们在南海北部及西沙群岛已不能采得,南海南部岛屿即使还有,必很稀少,濒临灭绝,应设法加以保护. 椰子蟹Birgus latro(Linnaeus,1758)雄性成长时比雌性大,头胸甲长187毫米.额角  相似文献   

20.
湖北无心菜属(石竹科)一新种——神农架无心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发现的石竹科一新种——神农架无心菜Arenaria shennongjiaensis Z. E. Zhao &; Z. H. Shen,并绘出了线图。该种与秦岭无心菜A. giraldii (Diels) Mattf.相近,为柔弱草本,具纺锤形块根,花瓣顶端齿裂;不同之处在于其茎有1列腺毛,花瓣顶端具4齿裂,裂片又2浅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