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四种禾本科牧草植物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报道了4种热带亚热带禾本科牧草植物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图式,并就它们与叶面光强、叶面温度、气孔导度等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蒸腾速率因牧草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墨西哥玉米、矮象草.杂交狼尾草、皇草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2.47、1.38、2.53、2.90mmol m-2s-1;(2)正午前后(10:00-14:00)是4种牧草植物蒸腾耗水的主要时期;(3)虽然矮象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图式与其它3种牧草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差异则很小;(4)不同牧草种类对正午前后高光强高温的适应策略存在差异,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皇草采用了相同或相近的适应策略,即通过维持气孔扩张最大程度地蒸腾水分以降低叶温,矮象草则通过关闭气孔以减轻因水分过度消耗带来的伤害(5)4种禾本科牧草植物具有忍受或适应华南夏季炎热高温气候的能力或潜力,在热带亚热地区有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四种禾本科牧草植物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种热带牧草植物叶面入射光强、叶面温度、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气孔导度的测定结果显示:盛夏季节叶面入射光强和叶面温度日变化显著,分别介于100-1700 μmolm-2s-1t 33. 2-43℃之间;不同牧草种类之间净光合速率存在差异但日变化进程类似,即10:00前最大,介于35.6-42/μmolm-2s-1之间,之后随光强和叶面温度的增加而下降,按日平均值排序为皇草(25.7μmol m-2s-1)>墨西哥玉米(24.2 μmol m-2s-1)、杂交狼尾草(24.2 μmol m-2s-1)>矮象草(19.1μmolm-2s-1);(3)矮象草午休期间气孔导度的下降以及其它3种牧草气孔导度的提高是植物对高温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肥对退化坡地及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基肥组合处理对退化坡地的改造利用和对牧草生产的影响.在相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以“鸡粪+牛粪+石灰”的基肥组合(A)处理退化坡地土壤,可使皇草、杂交狼尾草、矮象草和墨西哥玉米的年产量比“猪粪+牛粪+石灰”的组合(B)处理分别高出9.7%、12.8%、43.0%和9.9%,前者(A)生产出的牧草的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后者(B),粗纤维含量略低于后者,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大赖草及近缘物种原位杂交和Southern杂交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hinopyrumbesarabicum(Savul.&Rays)A.Lve的基因组DNA作探针,分别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Tzvel.和脆轴偃麦草Th.junceum(Savul.&Rays)A.Lve的体细胞杂交,大赖草的14对染色体均出现杂交信号,脆轴偃麦草只有7对染色体有杂交信号。在用重复DNA序列PHv62作探针的原位杂交中,Th.besarabicum有4对染色体有杂交信号,大赖草有13对染色体显示杂交信号,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Fisch.)Nevski和脆轴偃麦草无杂交信号。用PHv62作探针的Southern杂交结果与原位杂交相似。在被检测的12个普通小麦大赖草异源染色体系中,除二体附加系中5Lr#1和双二体附加系1Lr#1+5Lr#1没有杂交信号外,其余的异染色体系与PHv62都有特异杂交信号。据此推测Th.besarabicum有可能参予了赖草属物种的形成过程。但是,大赖草的染色体组在进化过程中显然已发生过变异。  相似文献   

5.
大赖草及近缘种染色体C—分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Thinopyrumnbesarabicum(Savul.&Rays)A.Lve、新麦草(Psathyrostachysjuncea(Fisch.)Nevski)和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Tzvel.)染色体C分带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Th.besarabicum和新麦草的染色体在C分带带型上有明显的差异,显示了物种的特异性。3个物种的核型表明,C带带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末端,大部分染色体不显着丝粒带和中间带。在大赖草染色体上的末端带很明显。一些大赖草的染色体具有与Th.besarabicum和新麦草某些染色体相似的C带带型。对大赖草染色体组与Th.besarabicum和新麦草染色体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刈割频率对两种牧草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刈割频率对皇草和杂交狼尾草越冬影响的实验表明,两者的根系生物量、根系养分贮量、越冬返青率和越冬产量均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但影响程度两者略有不同。刈割次数对杂交狼尾草的越冬返青率的影响更大,皇草的根系生物量和越冬产量则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本文还就如何减低刈割对牧草越冬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i)和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成虫和曼氏血吸虫尾蚴基因组DAN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后,分别与^32p-dCTP标记的来源于核糖体DNA的PSMHCR5、PSMHCR4PSM889探针杂交,曼我血吸虫尾蚴和成虫在PSMHCR4杂交带型的1.6-2.8kb之间,存在有明显不同的次杂带;而PSMHCR5和PSM889的杂交带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林英任  现存悌 《菌物系统》2000,19(3):297-301
我国齿裂菌属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2个新种:生于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上的青冈齿裂菌(Coccomyces cyclobalanopsis Y.R.Lin&Z.Z..Li sp.nov.)和生于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上的福建齿裂菌(C.fujianensis Y.R.Lin&C.T..Xiang sp.no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利用钩刺山羊草(Aegilops triuncialis L.)的抗白粉病基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遗传改良,了解两者杂交后杂种F1的遗传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对F1杂种的研究表明,二价体频率高于理论值,是分别存在于钩刺山羊草C和U基因组中的小麦5B染色体上Ph基因抑制因子联合作用的结果。以尾状山羊草(Aegilops caudata L.)C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采自新疆地区的百花丹科、龙胆科、紫草科的4 个中国新记录种———塔尔巴哈台彩花( Acantholimontarbagataicum Gamajun) 、西亚龙胆( Gentiana septemfida Pallas) 、早春龙胆( G.verna L.subsp. pontica M. Soltokovic) Hayek 、塔城滨紫草( Mertensia tarbagataica B.Fedtsch .) 。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