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4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另选体检健康者8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及粪便样本,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主要肠道菌群丰度,分析主要肠道菌群变化与CD4+/CD8+、IL-6、hs-CRP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T2DM组FBG、FINS、HOMA-IR、IL-6、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2DM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B/E值低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值与IL-6、hs-CRP水平呈负相关,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IL-6、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5)。

结论

T2DM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定植力受损,这可能与其能引发患者CD4+/CD8+水平降低和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85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标记为研究组。并纳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8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和粪便,采用qRT-PCR法定量分析肠道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使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ARRAY360和流式细胞仪检测IgM、IgG、IgA、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计算CD4+/CD8+比值。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肠道菌群与肾功能及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

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大肠杆菌数量增加(P<0.05),血肌酐、尿素氮、血清尿酸、IgM、IgG、IgA、CD8+ T细胞水平升高(P<0.05),但双歧杆菌数量降低(P<0.05),B/E比值、CD4+ T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尿酸、IgM、IgG、IgA、CD8+ 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01),与CD4+ 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01);双歧杆菌、B/E比值分别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尿酸、IgM、IgG、IgA、CD8+ 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01),与CD4+ T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P<0.001)。

结论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肠道B/E比值显著降低,并与其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阴道菌群与子宫脱垂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门诊或体检中心募集的30例子宫脱垂患者(研究组)和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利用细菌16S rDNA扩增技术分析两组对象阴道菌群的组成特点,并利用 LEfSe 及 LDA 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

结果

在属水平上,绝经前人群阴道OribacteriumXanthomonadaceae_unclassified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绝经后人群阴道FinegoldiaParacnuellaClostridium_XVIII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AlterileibacteriumIleibacteriumMicr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在研究组的相对丰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对象阴道菌群丰度指数(Sobs、Chao、Ace)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InvSimps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绝经前人群阴道菌群Sobs、Chao、Shannon、Invsimpson指数小于绝经后人群,Simpson指数大于绝经后人群(均P<0.05)。绝经后人群中,研究组对象Finegoldia丰度较高,对照组对象Sneathia丰度较高。绝经前人群中,研究组对象Fastidiosipila丰度较高,对照组对象Parvimonas丰度较高。ROC曲线提示,AnaerococcusSneathia的组合有助于预测子宫脱垂的发生。绝经后,研究组对象脂质代谢显著下降,而蛋白酶体代谢通路功能显著上升。

结论

阴道菌群与子宫脱垂具有相关性。蛋白酶体代谢通路可能通过下调雌激素及受体水平参与了子宫脱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宫颈分泌物各指标检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妇科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164例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n=72)和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n=92),另纳入宫颈癌患者21例为宫颈癌组、健康女性60例为健康组。统计4组受试者阴道白细胞酯酶(LE)、N-乙酰基氨基半乳糖苷酶(NAG)、唾液酸苷酶(SNA)、过氧化氢(H2O2)阳性率及pH值;观察4组受试者阴道滴虫感染情况及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率;评估4组受试者阴道清洁度;观察4组受试者HPV感染情况并通过Spearman分析评估宫颈病变程度与阴道微环境、HPV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

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患者阴道LE、NAG、SNA、H2O2阳性率及pH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阴道LE、NAG、SNA、H2O2阳性率及pH值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患者滴虫感染率及AV、BV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滴虫感染率及AV、BV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阴道清洁度Ⅰ~Ⅱ级患者占比低于健康组,Ⅲ~Ⅳ级患者占比高于健康组(均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阴道清洁度越来越差(均P<0.05)。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占比、HPV感染总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总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宫颈病变程度与滴虫感染、AV、BV、LE、NAG、SNA、H2O2、pH值、阴道清洁度、HPV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SIL患者宫颈微生态处于显著失衡状态,宫颈病变程度与分泌物各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leve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及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健康女性(对照组,n=54)和HSIL患者(HSIL组,n=54)的阴道分泌物样本,提取其DNA,通过HPV试剂盒检测HPV型别,并使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阴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及特征。

结果

HSIL组女性HPV阳性率为88.9%,对照组女性HPV阳性率仅有11.1 %。与对照组相比,HSIL组女性阴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PV Others组相比,HPV CR组女性阴道阿托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t=2.067,P=0.043);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SIL患者HPV感染率升高,不同型别HPV感染会对阴道微生态产生影响,提示对阴道微生态进行干预可能对宫颈病变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片联合益生菌对高血压伴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400例高血压伴肥胖患者。随机法分组:对照组(200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2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和肠道菌群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DBP、SBP、CRP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乳杆菌、拟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及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23,P = 0.430)。

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益生菌治疗高血压伴肥胖可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紊乱菌群,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和阴道微生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 = 50)和对照组(n = 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比较两组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孕酮),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管血流指数(VFI)、内膜血流指数(FI)和阻力指数(RI)等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阴道pH值、阴道菌群检出率和乳酸菌数量。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血管血流指数、内膜血流指数和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和血管血流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菌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菌群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菌群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pH值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阴道乳杆菌正常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持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阴道菌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患者口腔菌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放化疗治疗的非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ROM患者30例为ROM组,选择在同期接受放化疗治疗但未发生ROM的30例患者为非ROM组。将1~2级ROM患者纳入轻症组,将3~4级ROM患者纳入重症组。患者均在放化疗治疗结束当天禁食禁水,静卧于床上,使用一次性无菌棉签采集口腔、软腭、硬腭、两侧颊黏膜等部位黏膜样本。采用Illumina测序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使用贝叶斯算法对OTU在各个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进行统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D4+/CD8+、B细胞和NK细胞水平。

结果

ROM组和非ROM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和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非ROM组,ROM组患者口腔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较低,Simpson指数、链球菌属、放线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均较高(均P<0.05)。ROM组患者外周血CD4+/CD8+、B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低于非ROM组(均P<0.05)。重症组患者口腔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轻症组,Simpson指数、链球菌属、放线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轻症组(均P<0.05)。重症组患者外周血CD4+/CD8+、B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低于轻症组(均P<0.05)。

结论

ROM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表现为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其中链球菌属、放线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变化。此外,RO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其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62例IBS-C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分析菌群多样性,比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前后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及便秘症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Ace指数(P=0.001)、Chao指数(P<0.001)、Shannon指数(P=0.020)、Sobs指数(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门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门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均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度显著提高。在属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上升。干预后IBS-C患者的便秘症状积分(P<0.001)、GIQLI评分(P<0.001)、WC评分(P<0.001)、PAC-QOL评分(P=0.005)均较干预前差异显著,排便次数也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IBS-C患者肠道菌群显著紊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同时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菌群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呼吸道菌群, FeNO、Th17细胞、Treg细胞, 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共分离出87株细菌, 其中奈瑟菌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韦荣球菌; 对照组对象共分离出35株细菌, 其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最高,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奈瑟菌、韦荣球菌、消化球菌。观察组患者甲型链球菌占比低于对照组(χ2=4.554, P=0.032), 其余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FeNO、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及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CD4+细胞、CD4+/CD8+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两组对象CD3+、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检出率较高的菌群为奈瑟菌, 且FeNO、Th17/Treg水平均较高,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应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妇科门诊阴道镜检查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其阴道微生态改变的相关性,以了解妇科疾病患者病原体感染与其阴道稳态和生殖道健康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30例,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和宫颈HPV检测。根据HPV DNA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分组,检测HP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人群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病原体和阴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对阴道微生态改变和HP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30例研究对象中,HPV感染者101例(77.69%)。101例HPV感染者中,以单一感染(76例,58.46%)为主,其中又以单一HR-HPV(high-risk HPV)感染(72例,55.38%)为主。101例HPV感染者中,有21种HPV亚型被检出,排名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HPV52、HPV58、HPV53、HPV18,占比分别为16.15%、9.23%、8.46%、6.92%、5.38%。101例HPV感染者和29例HPV未感染者相比,阴道清洁度、阴道pH值、白细胞数量异常、白细胞酯酶活性和唾液酸苷酶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2O2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组的阴道乳杆菌异常率及各菌群阳性率均显著低于HPV多重感染组和HPV单一感染组。HPV多重感染组患者乳杆菌异常率、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均高于HPV单一感染组(均P<0.05)。

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调严重影响患者HPV感染率,且HPV感染与阴道清洁度、菌群密集度、pH值异常和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肠道菌群特征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检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CD3细胞和CD4细胞进行检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粪便样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者体内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拟杆菌数量进行检测。治疗前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记录患者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IL-9水平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水平。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ST和AL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和NK细胞比例均有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和NK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均较低,而拟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较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除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9水平和Th9细胞比例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IL-9水平和Th9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够改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而且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微生态免疫营养剂(microecological immune nutrients,MIN)联合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应用MIN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免疫功能变化、肠道菌群变化,分析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OFA和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SOFA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CRP和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G、IgM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检出数量均较入院时升高,葡萄球菌检出数量减少,观察组升高或减少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MIN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SOFA和APACHE Ⅱ评分,提高免疫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妊娠中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孕13~36周单胎妊娠期妇女56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经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等)状况评价,检测阴道分泌物成分、阴道病原菌类型。对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根据是否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不采用药物干预。追踪随访所有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微生态失调治疗组及微生态失调对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560例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 335 例(59.82%),微生态失调225例(40.18%)。225例微生态失调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32例(14.22%),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56例(24.89%),滴虫性阴道炎(triehomonal vaginitis,TV)11例(4.89%),BV和VVC混合感染4例(1.78%),BV和TV混合感染3例(1.33%),菌群增殖过度75例(33.33%),菌群抑制44例(19.56%)。微生态失调组pH值>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55.59~340.06,Ps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容易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PV感染者, 依据感染病毒类型分为非HR-HPV感染组(n=69)和HR-HPV感染组(n=57), 并纳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HPV感染类型、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宫颈局部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结果

患者中复合型与单一型HR-HPV感染率分别为15.8%、8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4, P=0.047)。对照组、非HR-HPV感染组和HR-HPV感染组对象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分别为22.0%、34.8%、45.6%, 其中对照组对象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最低(χ2=5.638, P=0.048)。非HR-HPV感染组和HR-HPV感染组患者阴道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非HR-HPV感染组和HR-HPV感染组患者宫颈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HPV33、16、18型为HPV感染主要类型, 会加重阴道微生态紊乱程度, 影响局部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患者HPV感染情况和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 有利于治疗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韩柳  刘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309-1313
目的 探究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序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肠道微生物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并评价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8.23±3.64、10.41±4.08)和mMRC评分(1.35±0.82、1.77±0.61)均低于治疗前(23.01±4.47、22.87±5.26、2.79±0.54、3.04±0.74),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细胞、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细胞数量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18.4%)、胃潴留(20.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6.7%、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能促进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76例GBS筛查阳性妊娠晚期妊娠妇女(GBS阳性组),另选取同期GBS筛查阴性的76例妊娠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比较2组阴道微生态情况、血清免疫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及妊娠结局;另根据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将GBS阳性组妊娠妇女进一步分为微生态失调组(n=56)和微生态正常组(n=20),比较2组妊娠结局。

结果

GBS阳性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阴道pH值、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及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50、5.842、5.156、4.682、5.339、14.341,均P<0.05),2组研究对象滴虫性阴道炎发生率、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41、1.685,均P>0.05)。GBS阳性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6.711、19.388,均P<0.05)。GBS阳性组早产、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365、10.059、7.938、5.787,均P<0.05),2组研究对象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49、0.882、2.027、2.027,均P>0.05)。微生态失调组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4.113、4.113,均P<0.05),2组研究对象早产、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05、1.281、0.384、0.734、0.880、0.734,均P>0.05)。

结论

妊娠晚期GBS感染妊娠妇女易发生阴道微生态及炎症因子失调,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病奈瑟菌(NG)感染合并尖锐湿疣(CA)患者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皮损处朗格汉斯细胞(LC)的变化及其免疫机制,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3例NG感染合并C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并纳入5例同期来本院进行包皮环切术的男性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患者采用CO2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DT治疗,正常组无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2、IFN-γ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布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方法对观察组患者PDT治疗前后CA皮损组织和正常组中正常包皮组织进行染色,并于高倍光镜下观察LC的数量及形态变化,分析其免疫机制。

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1% vs 84.00%,P<0.05)。(2)观察组患者疾病总复发率(7.5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6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40.00%)(均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4)103例NG感染合并CA患者中低危型HPV感染率为57.28(59/103),高危型感染率为14.56%(15/103),中危型感染率为5.83%(6/103),混合感染率为22.33%(23/103);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V清除率为8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LC数量较正常组显著偏少,胞体较正常组偏小,分布不规则,且多数LC结构不完整,不具备LC典型特征,部分皮损处表皮内无LC,但其真皮内可见到不典型的LC。(6)观察组患者皮损处治疗前LC数量较正常组显著偏少,治疗后LC数量即刻增加,治疗后7 d恢复至基线水平;同时正常组CD1a染色阳性细胞密度为6.48%,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均P<0.05)。

结论

PDT对NG感染合并CA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可正向调节患者外周血IL-2、IFN-γ水平,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改变皮损组织中LC的数量和形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癌组),癌前病变患者100例(癌前组),另选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对象阴道微生态指标(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和H2O2)水平、HPV感染情况及乳杆菌分布情况。分析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PV感染的关系。 结果 癌前组和宫颈癌组阴道菌群密集度Ⅰ-Ⅳ级的患者分别占33.00%和4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χ2=15.762 9,P=0.000 1);菌群多样性Ⅰ-Ⅳ级的患者分别占35.00%和41.00%,同样高于对照组的6.00%(χ2=19.783 1,P4.5的患者分别占53.00%和56.00%,高于对照组的12.00%(χ2=29.267 3,P2O2阴性患者占比分别为63.00%和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0%(χ2=39.343 7,P2=63.624 2,P2=8.742 1,P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与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HPV感染、乳杆菌减少密切相关;同时癌前病变的发展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王梅  王冬英  寿嫣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1):1330-1333, 1337
目的

研究益生菌辅助四联疗法对H. pylori感染患者根治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H. pylori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80)和观察组(n = 80)。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铋剂四联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95.00%)高于对照组(82.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升高,而对照组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标准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H. pylori感染患者H. pylori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