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其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62例IBS-C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分析菌群多样性,比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前后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及便秘症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Ace指数(P=0.001)、Chao指数(P<0.001)、Shannon指数(P=0.020)、Sobs指数(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门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门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均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度显著提高。在属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上升。干预后IBS-C患者的便秘症状积分(P<0.001)、GIQLI评分(P<0.001)、WC评分(P<0.001)、PAC-QOL评分(P=0.005)均较干预前差异显著,排便次数也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IBS-C患者肠道菌群显著紊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同时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肠道菌群特点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ADHD患儿和健康体检的96例儿童,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儿童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肠道菌群特点。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PSQ)评估两组儿童的行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分布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患儿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气味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Conners PSQ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Conners PSQ问卷各因子评分与肠道肠杆菌属、气味杆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均呈正相关(P<0.05),与韦荣球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普氏栖粪杆菌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ADHD儿童肠道菌群构成与健康儿童不同,不同肠道菌群与患儿行为问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5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对象基本资料、肠道菌群分布(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肠道菌群分布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2组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高血压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FPG、FINS、血清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与FPG、HbA1c、FINS、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DL-C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肠道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与FPG、HbA1c、FINS、TC、TG、LDL-C均呈负相关,与HDL-C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肠道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升高,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降低,且肠道菌群数量与糖、脂代谢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制剂对肿瘤化疗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7月发表的所有关于肿瘤化疗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2 1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制剂组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高于对照组[SMD = 2.89,95% CI(2.28,3.49),P<0.001;SMD = 2.20,95% CI(1.57,2.84),P<0.001],双歧杆菌制剂组患者肠道中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SMD = −1.08,95% CI(−1.64,−0.52),P<0.001;SMD = −0.88,95% CI(−1.58,−0.17),P = 0.010;SMD = −0.98,95% CI(−1.68,−0.28),P = 0.006]。

结论

在化疗的基础上添加双歧杆菌制剂对肠道主要菌群水平能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曹春芳  张晓曼  李新才  林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2):1436-1440, 144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比较3组对象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HBV-DNA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和HBV-DNA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数量下降(均P<0.05),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数量升高(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乙型肝炎组(P<0.05),而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拟杆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Shannon指数高于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均P<0.05),同时肝硬化组Chao、Shannon指数低于乙型肝炎组(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HBV-DNA水平高于乙型肝炎组(P<0.05)。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梭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更为显著,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和HBV-DNA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的肠道菌群变化的特征。

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36例,根据是否发生AGI分为AGI组(n = 18)和non-AGI组(n = 18),记录入科时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测定患者入科时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第1次粪便样本的乙酸、丙酸、丁酸的水平,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粪便样本的菌群多样性,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差异。

结果

AGI组患者肠道乙酸、丙酸、丁酸水平较non-AGI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GI组患者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低于non-AGI组。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比较,AGI组患者肠道菌群中肠球菌属、埃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on-AGI组(均P<0.05),non-AGI组中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合并AGI重症患者肠道代谢功能失衡,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为益生菌辅助治疗重症患者提供一定临床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梅  王冬英  寿嫣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1):1330-1333, 1337
目的

研究益生菌辅助四联疗法对H. pylori感染患者根治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H. pylori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80)和观察组(n = 80)。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铋剂四联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95.00%)高于对照组(82.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升高,而对照组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标准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H. pylori感染患者H. pylori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肠道菌群与腹型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肾炎将患儿分为HSP组(69例)与HSPN组(46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将HSPN患儿分为轻型HSPN组(29例)和重型HSPN组(17例)。选取同期在我院检查健康的115名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

结果

对照组、HSP组和HSPN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尿酸(SUA)、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依次升高(P<0.05)。重型HSPN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SUA、尿红细胞计数(RBC)、WBC水平比轻型HSPN组患儿高(P<0.05)。对照组、HSP组和HSPN组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逐渐降低(P<0.05),大肠杆菌、链球菌水平逐渐升高(P<0.05)。重型HSPN组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比轻型HSPN组低(P<0.05),大肠杆菌、链球菌水平比轻型HSPN组高(P<0.05)。治疗后HSPN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大肠杆菌、链球菌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

结论

随腹型HSPN患儿病情程度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加重,有益菌减少,致病菌增多。

  相似文献   

9.
鲍杉杉  沈国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0):1192-1195, 1200
目的

分析食物过敏患儿肠道菌群分布与外周血免疫细胞Treg/Th17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86例食物过敏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8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新鲜粪便和外周血样本,分别测定肠道菌群数量以及外周血Treg/Th17细胞、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与外周血Treg/Th17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患儿肠道内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内Treg细胞水平、Treg/Th17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但Th17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指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杆菌、双歧杆菌与外周血Treg细胞、TGF-β1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外周血Th17细胞、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食物过敏患儿伴显著的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功能异常状况,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以及外周血Treg细胞、TGF-β1表达减少,外周血Th17细胞、IL-17表达增多。临床应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控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菌群分布平衡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改变,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我院同期健康新生儿8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对比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Chaol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Ace指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厚壁菌门、变形菌门、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肠道菌群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路易体痴呆(DLB)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招募的17例DLB患者和招募的21名健康对照者(HC),分别设为DLB组和HC组。DLB患者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估病情。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组成的异同。菌群特征和DLB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两组间性别、年龄、受教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B组MMSE评分、ADL评分、UPDRSⅢ评分与H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C组相比,DLB组肠道菌群菌种多样性降低(P<0.05),粪杆菌属相对丰度下降,埃希−志贺菌属、链球菌属、Ligi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升高(P<0.05)。粪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05,P<0.001),与病程和UPDRSⅢ呈负相关(r= −0.238,P=0.019);埃希−志贺菌属与病程和UPDRSⅢ呈正相关(r=0.263,P=0.008),与MMSE评分和ADL评分呈负相关(r= −0.290,P=0.003)。

结论

DLB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在DLB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尿路上皮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3例尿路上皮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最终纳入患者89例。根据WHO 2016年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组(A组,43例)、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组(B组,26例)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组(C组,20例),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4组对象中段尿液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菌群构成,分析尿液菌群变化特征,并且利用有序变量分析菌群改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3组膀胱癌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身高、平均BMI,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患者尿液菌群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增加(均P<0.05),其中C组患者Simpson指数高于A组和B组,Shannon指数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对照组相比,膀胱癌患者尿液中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无显著变化,但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增加,尤其是C组患者达(33.04±5.03)%;膀胱癌患者尿液中变形菌门丰度降低,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均P<0.05);膀胱癌患者尿液中不动杆菌属丰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乳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尤其是C组患者(均P<0.05)。有序变量回归分析显示,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是膀胱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变形菌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是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膀胱癌患者尿液菌群多样性和构成情况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区别,菌群多样性、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改变以及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减少可能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影响菌群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例老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并选取性别、年龄与患者匹配的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对象肠道优势菌的特点。同时收集房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总胆汁酸(TBA)、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纳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数值(LVEF)等检测结果,分析上述因素与肠道优势菌群的关系。 结果 房颤组患者直肠真杆菌数量为(4.66±1.62)lg copies/g粪便,低于对照组的(6.10±1.44)lg copies/g粪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6,P=0.002)。房颤组患者肠道普拉梭菌、肠球菌、类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酪酸梭菌、Atopobium cluster(Ato)、肠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房颤组中,CRP升高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B/E值显著高于CRP正常患者,CRP升高与双歧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651,P=0.002);Hcy升高患者肠道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Hcy正常患者,Hcy升高与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r=0.567,P=0.009)。BNP、TBA、LVEF与优势菌群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CRP、Hcy和老年房颤患者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fidobacterium lactis and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was examin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uf and recA gene sequences an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their internal 16S-23S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sequences. The bifidobacterial strains investigate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groups within a single species based on the tuf, recA, and 16S-23S spacer reg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fore, all strains of B. lactis and B. animalis could be unified as the species B. animalis and divided into two subspecies,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and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animal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与脑损伤的相关性,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分为轻度胃肠炎伴热性惊厥组(57例)和单纯型高热惊厥组(51例);根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27例)与无脑损伤组(81例)。入院时采集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以及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培养。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碱性髓鞘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Pearson法分析肠道菌群与脑损伤的相关性。

结果

轻度胃肠炎伴热性惊厥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28例(49.12%),单纯型高热惊厥组患儿轮状病毒阳性15例(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364,P<0.05)。轻度胃肠炎伴热性惊厥组患儿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低于单纯型高热惊厥组(均P<0.05)。轻度胃肠炎伴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S-100β蛋白、MBP、NSE水平均高于单纯型高热惊厥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损伤组患儿首次发热体温以及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低于无脑损伤组患儿,而血清S-100β蛋白、MBP、NSE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患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数量降低(OR = 2.063,95% CI:1.252~2.919)、肠球菌数量降低(OR = 1.912,95% CI:1.252~2.919)、乳杆菌数量降低(OR = 2.032,95% CI:1.083~3.812)、双歧杆菌数量降低(OR = 2.044,95% CI:1.235~9.593)、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升高(OR = 3.442,95% CI:1.235~9.593)、血清MBP水平升高(OR = 3.149,95% CI:1.222~8.115)、血清NSE水平升高(OR = 2.815,95% CI:1.752~4.524)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蛋白、MBP、NSE水平与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菌群失衡,有益菌数量降低与轻度胃肠炎伴热性惊厥患儿发病和脑损伤密切相关,调节轻度胃肠炎伴热性惊厥患儿肠道菌群对该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肠道微生物与首发抑郁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本院9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纳入抑郁症组, 并取同期年龄、性别构成等匹配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 评估其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 并于量表评估完成24 h内进行新鲜粪便的收集, 以PCR法定性分析16S rRNA V3-V4可变区, 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菌群与HAMD-24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菌群多样性指数(Ace、Chao、Shannon、Simps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两组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有差异。LEfSe结果显示, 首发抑郁症患者以拟杆菌门、β-变形菌纲、产碱菌科、幽门螺杆菌和伯克菌目等肠道微生物为主; 对照组优势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乳酸杆菌目和双歧杆菌科等。抑郁症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柔壁菌门、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EnterobacterCoprococcus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拟杆菌门、KlebsiellaFlavonifractorBacteroides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HAMD-24评分与拟杆菌门、FlavonifractorBacteroides呈正相关(P < 0.05), 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柔壁菌门、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CoprococcusLactobacillus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与正常人相似, 但β-多样性与菌群丰度发生了异常改变, 这些改变和首发抑郁症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