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鹏飞  曾宗永  王跃招  朱波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41-1244
在2002年9月,分别利用洞穴深度法、标志重捕法和洞口计数法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中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分别是190.4、76.8和250.7只.1000 m-2。通过对3种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证明洞穴深度法有较高的可靠性,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沙蜥(Phrynocephalus)是一种变温动物,不能长时间处在温度低于致死低温(-2.5℃)以下的环境中,为了能够成功地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必须居住在深度达到最大冻土层之下的洞穴中。这是沙蜥躲避低温伤害的一种行为机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分布在中国的沙蜥属的其它物种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昭平鳄蜥的洞穴采用封堵法和坐标法进行研究表明,植被盖度和洞穴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调查中共测量洞穴124个,其深度在18~132cm之间.在鳄蜥活动时间的分配上,洞穴占据了近1/3,故洞穴是其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鳄蜥喜欢选择深邃弯曲的石缝、石洞或树洞居住或越冬,洞穴内湿度较大但不被水浸泡,隐蔽程度高、避光,洞口常有较密的植被.  相似文献   

3.
张广才岭藏獾洞穴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路云  杨会涛  滕丽微  刘振生 《生态学报》2015,35(14):4836-4842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新风林场,用不定宽样线法对藏獾洞穴生境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了55组藏獾洞穴,藏獾洞口平均直径为(27.40±7.15)cm,洞深平均为(84.18±22.04)cm,倾角平均为(26.36±9.10)°,洞口总数=3.02个常用洞数+0.80个不常用洞数+0.56个废弃洞数。相对于对照样方而言,藏獾洞穴更偏爱选择位于郁闭度和植被盖度小,灌木密度大、距离近,乔木距离远,距水源和农田近、人为干扰距离远,坡度较缓的向阳中坡位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模型为:logit(p)=246.980-1.059×植被盖度-0.703×距水源距离-1.403×坡度-45.005×坡向,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3.9%。  相似文献   

4.
暗腹雪鸡的繁殖及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城  刘乃发 《动物学报》1993,39(1):107-108
暗腹雪鸡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属国家保护动物,郑作新等(1978)、沈孝宙等(1963)对其生态仅有零星报道。1984年4月至 1989年 5月,我们在甘肃东大山(39°00′—39°04′N;100°45′—100°51′E.)、冷龙岭(39°34′—38°14′N;101°49′—102°22′E.)和野马山(39°40′—39°50′N;95°15′—95°45′E.)对暗腹雪鸡青海亚种 T.h.koslowi 的繁殖和食性进行了研究。 一、暗腹雪鸡繁殖期的生态分布 在东大山,暗腹雪鸡繁殖期主要分布于海拔 2 400—3 200m的亚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其中,山地草原是营巢区,余为觅食区。冷龙岭植被与东大山相似,暗腹雪鸡的生态分布也类似。野马山植被单调,暗腹雪鸡仅分布于山地草原。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人类改造荒漠的活动,植被,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竞争种的密度,土壤理化性质等坏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沙蜥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决定沙蜥种群密度的主导因子是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植被,土壤含水量,竞争种的密度。这些因子的任何改变都能改变沙蜥的种群密度,均具有调节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1982年开始,笔者对陇东地区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计得22种,较文献记载增加12种,现报道如下。陇东地区系甘肃东部,地处东经105°20′—108°40′,北纬34°50′—37°10′;海拔1200—1800米左右;属大陆性气候。境内有高山、高原、丘陵、半荒漠、森林、农田等各种景观,各景观都有其优势爬行动物。结果共获爬行动物标本114号,22种,隶属3目、7科、16属。所获标本主要或完全属古北界的11种;属东洋界的有8种;其余3种属两界兼有种。上述11种古北界种类中,属蒙新区成份5种,有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变色沙蜥(P.versicolor)、丽斑…  相似文献   

7.
高寒森林地表的小型兽类洞穴是生态系统重要的景观特征,对于认识小型兽类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森林生态系统小型兽类洞穴为对象,于2015年夏季(7—9月)研究了其地表分布与生境特征.结果表明: 小型兽类洞穴平均洞口密度为182.8个·hm-2,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显著影响洞穴密度,表现为针叶林(328.6个·hm-2)>针阔混交林(160.0个·hm-2)>灌木林(125.0个·hm-2)>阔叶林(81.5个·hm-2)>竹林(66.7个·hm-2). Mann-Whitney U Test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小型兽类栖息样地的乔木郁闭度、乔木均高、乔木胸径、乔木密度、地表植被盖度、倒木密度、倒木覆盖度、灌木均高都显著大于非栖息样地;乔木因子是决定小型兽类生境选择的首要因子,贡献率最大(44.8%),其次是倒木因子(23.2%)和灌草丛因子(13.9%).说明高寒森林地表有明显的小型兽类洞穴分布,其分布格局主要受植被和倒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四川省林科所和飞播林场进行植被考查时,发现大片自然苏铁林,地理座标是东经101°33′30″~101°35′38″,北纬26°36′58″~26°38′33″。分布总面积约300多公顷,约12万株,集中在攀枝花市巴关河民政、平江一带,海拔1100~1500m的石灰岩山地、稀树草丛地带,定名为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相似文献   

9.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河口中、高潮滩的优势底栖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其经济价值较低,所受关注很少.本文调查了相似高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带、芦苇斑块、菰(Zizania aquatica)植被以及裸地4种生境中无齿螳臂相手蟹的数量分布及其洞穴的利用情况.有植被分布的3种生境间植株密度、植株高度和植物干重生物量(地上部分)差异显著(P<0.001);4种生境问,陷阱桶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数量分布(P<0.001)和性比(P=0.001)差异显著;裸地区域没有无齿螳臂相手蟹可用的洞穴分布,芦苇带、芦苇斑块和菰植被间无齿螳臂相手蟹可用的洞穴密度(P<0.019)、单位洞穴蟹个体数(P<0.001)差异显著,挖掘洞穴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密度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67),洞穴占用率(P=0.667)、不同洞穴占用方式频次组成(P>0.05)差异不显著;无齿螳臂相手蟹可利用洞穴密度与植株密度、植物干重生物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挖掘洞穴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密度与植株高度(P=0.077)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且与洞穴密度(P<0.001)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盐沼植被对无齿螳臂相手蟹的分布和洞穴利用存在影响.而进一步探讨盐沼不同植被对无齿螳臂相手蟹分布的影响,需要先了解无齿螳臂相手蟹在不同植被中分布格局在时间上的变化,并结合无齿螳臂相手蟹在不同植被间的迁移行为以及繁殖周期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邓莉兰  杨传东   《广西植物》1991,11(1):44-50
梵净山属武陵山脉主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经108°45′55″—108°48′30″,北纬27°49′50″—28°1′30″,海拔500—2493.4米,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其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共39科83属182种。在区系结构}二表现出下列几个一般的特征:(1)种系密度大,成分多样1(2)温带性质,是泛北极区系的一部分,与热带地区有一定的亲缘联系;(3)特有现象明显;(4)是东南亚成分(含中国一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一日本成分交汇中心的一部分;(5)属内种系贫乏;(6)与华东地区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四种沙蜥近缘种: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荒漠沙蜥(P.przewalskii)、变色沙蜥(P.versicolor)和叶城沙蜥(P.axillaries)形态特征和分析青海沙蜥种群沿海拔梯度的变异来验证Bergmann和Allen规律在爬行动物沙蜥属的适用性。生存在邻近地区不同海拔梯度的四种沙蜥个体大小种间比较显示遵循Bergmann和Allen规律,分布于高海拔的青海沙蜥尾椎骨数显著少于其它三种低海拔沙蜥,这种沿海拔梯度种间形态变异可能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青海沙蜥随海拔梯度的上升个体变小,四肢变短,形态变异反Bergmann规律,相对尾长随海拔变异遵循Allen规律,但相对四肢长度反Allen规律。这种变异可能更受到不同海拔梯度环境特征,尤其是高海拔缺氧和食物短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滇东镇雄羊场桃子崖(北纬27°36′53″, 东经104°37′42″)和芒部刘家沟(北纬27°36′22″, 东经104°52′30″)早奥陶世晚期湄潭组下部所产Omeipsis zhenxiongensis Luo, 1974新材料作了研究,得以揭示Omeipsis Kobayashi, 1951的完整形态特征.该属除尾部具有一长一短两对边缘刺外,其头鞍向前逐渐扩张并发育有粗壮前刺.Renhuaia Yin in Yin and Li, 1978应为Omeipsis的晚出异名,因为两者头盖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 广西百色茶场,地处广西西部的云贵高原边缘山区,西起东经106°18′10″,东至东经106°26′36″,南起北纬23°54′53″,北至北纬23°56′54″。平均海拔240米以上,最高563米,耕作区平均坡度35度以上。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又是“十年九旱”之地。近几年来,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Matsumura)在该场茶园普遍发生,猖獗为害,受害面积连年扩大。为了寻求科学的防治对策,摸清此虫在这一山  相似文献   

14.
鹅喉羚     
<正>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生活于亚欧大陆荒漠、半荒漠地区,栖息于海拔1 000~2 500 m的平原、丘陵等高原开阔草原地带。国内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和甘肃北部等地,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照片2014年拍摄于甘肃省马鬃山北山羊省级自然保护区(N41°31′37″,E97°05′11″,海拔2 268 m)。  相似文献   

15.
1983年底,贵州省博物馆蔡回阳同志在毕节县进行旧石器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调查时,在青场区青场乡大湾寨附近的老鸦洞(东经105°1′8″,北纬27°21′14″)和海子街区海子街乡周家桥村附近的大洞(东径105°23′27″,北纬27°22′26″)中找到几件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1984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派人复查了这两个地点,又采到一些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985年10—  相似文献   

16.
宁夏大罗山4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钻法,分析了宁夏大罗山4种主要植被类型(青海云杉纯林、油松纯林、落叶灌木和荒漠草原)0~4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并对50 a、70 a和100 a 3种树龄的青海云杉纯林细根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种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大小顺序为油松纯林>青海云杉纯林>落叶灌木>荒漠草原,其中油松纯林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不同树龄青海云杉纯林细根生物量表现为70 a > 100 a > 50 a,且其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4种植被类型下0~40 cm土壤含水量的大小表现为:青海云杉纯林>油松纯林>落叶灌木>荒漠草原;土壤容重则呈相反的规律,并与细根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与植被空间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蕙  赵文智  常学向 《生态学报》2007,27(5):1731-1739
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绿洲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过渡带土壤湿度和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了解荒漠绿洲过渡带的重要科学问题,从而开始受到重视。研究是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选择一条1700m×200m的样带(包括3条平行样线),在对土壤湿度、植被高度、盖度等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和地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和植被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上,0~200cm土层中土壤平均湿度介于1.45%~3.85%,变异系数在27.7%~83.2%;植被盖度介于9%~80%,变异系数为80%。植被盖度、冠幅与0~20、20~40cm两层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120~140、140~160cm两层土壤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水分和植被空间分布在样带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在小于100m的尺度上随机分布,而在100~3110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李倩倩  赵旭  郭正刚 《生态学报》2014,34(5):1212-1223
采用有效洞穴密度代替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强度的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10、15、21和31个/625 m~2)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叶片和土壤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但叶片P含量却出现分异,表现为高山嵩草和垂穗披碱草叶片P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P0.05),小花草玉梅叶片P含量逐渐增加(P0.05);高山嵩草叶片N:P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P0.05),垂穗披碱草叶片N:P逐渐增加,小花草玉梅叶片N:P则先增加后降低。土壤0-10 cm和10-20 cm土层N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无明显变化;0—10cm土层P含量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10—20 cm土层P含量逐渐降低;0—10 cm土层N:P随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元明显变化,而10-20 cm土层N:P则逐渐增加。优势植物叶片N、P、N:P与土壤N、P、N:P的相关性受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和生存微环境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胶东海岸的沙生植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处黄、渤海之滨,陆地海岸线全长1668.58km,占山东省陆地海岸线总长的一半以上。海岸地理位置约当北纬36°15′42″—38°24′00″,东经119°33′00″—122°42′18″之间,属暖温带生  相似文献   

20.
鄂西南山地植被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湖北省区划办委托进行的湖北植被类型图、植被区划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小结。鄂西南山地位于中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为湖北植被区划中鄂西南山地植被区,所属范围包括整个鄂西自治州、宜昌地区的大部及神农架南坡。约当北纬29°05′—31°22′,东经108°30′—111°47′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