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啮齿类梳趾鼠科小塔塔鼠的下臼齿的形态非常接近。本文根据已有的一百多个牙齿,用齿冠的长度和宽度两个性状,在坐标系中画出了M_1、M_2和M_3的一系列椭圆,代表着这些牙齿一定比例的样本分布范围,并以此得出了细齿小塔塔鼠这三种牙齿的判别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族男性臼齿磨耗与年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宗  纪元 《人类学学报》1988,7(3):230-234
本文对来自全国九个省区(江西、青海、吉林、河北、安徽、贵州、云南、广西、山东)的262个汉族男性颅骨上的992颗臼齿磨耗,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牙齿磨耗的地区差异,提出了臼齿磨耗的新的分级方法。求出了M_1M_2在不同数目组合情况下,推算尸骨年龄的多个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超大型猿类, 它的体态特征和演化分类倍受关注。牙齿釉质厚度在探讨灵长类食性、环境适应以及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显微CT技术构建18颗巨猿臼齿虚拟模型, 测量其釉质厚度。将巨猿釉质厚度与现代人、现生类人猿、古人类、中新世古猿及其他现生灵长类进行比较, 从牙齿釉质厚度探讨巨猿的食性适应和系统演化问题。结果发现巨猿的实测釉质厚度是目前所有已知现生和化石灵长类中最厚的, 只有傍人、南非早期人属及奥兰诺古猿三种化石灵长类与之接近; 如果考虑不同物种牙齿与身体大小的关联因素, 相对釉质厚度指数显示巨猿属于"厚"釉质类型, 但非"超厚"类型, 低于奥兰诺古猿、傍人、南非早期人属; 巨猿与某些中新世古猿 (如原康修尔猿尼安萨种、非洲古猿)、南方古猿、东非早期人属、亚洲直立人以及现代人、现生卷尾猴的相对釉质厚度指数相近。巨猿的厚釉质特征与其食性和环境适应密切相关, 使得牙齿具有非常强的抗磨损功能, 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咀嚼和研磨食物。从釉质厚度的系统演化角度推测, 厚釉质应该是人类祖先的特征性状, 巨猿有可能是早期人类支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化旁支, 同时也不排除巨猿是从某种具有厚釉质的中新世古猿旁支平行演化而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多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1999年对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的周年调查资料,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该海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伏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auenfeldii)、小舟形藻(Navicula subminuscula)、颤藻(Oscillatori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齿角毛藻(Chaetoceros denticulatus)、北方劳德藻(Lauderia borealis)、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纺锤角藻(Ceratium fusus)、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斯氏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rthii)、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笔尖形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等种类构成了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的主体。春季、夏季和秋季该海域浮游植物可明显划分为近岸类群和近外海类群2个群落,冬季群落结构分化不显著,不形成明显的类群。各主要种类的季节演替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国内外30种不同品牌啤酒中13种主要风味物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及综合风味特征得分;对这些酒样进行感官品评并采用频数分析计算得分.结果发现两种评分结果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初步表明根据啤酒中13种风味物质的检测结果,基本能够对啤酒的整体风味进行评判与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32枚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类上、下颌骨第一臼齿(M1和M1)齿冠面积和齿尖面积的测量和分析, 得到以下关于中国北方近代人群牙齿尺寸的准确数据和变异情况的结果: 两性M1和M1齿冠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性齿冠面积大于女性齿冠面积, 齿尖相对面积不存在性别差异;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男性M1和M1分别缩小了1.16%和4.96%, 女性分别缩小了5.68%和6.11%,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齿冠面积无明显变化; M1颊侧尖相对基底面积大于舌侧尖, 形成齿尖大小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 齿冠面积整体缩小的趋势下, 为使咬合面最大化使用, 各齿尖朝着更利于扩大咬合面基底面积的方式进化的结果; 世界各地区近代人群M1和M1各齿尖大小顺序基本一致, 其中M1为原尖>前尖>后尖>次尖, M1下原尖最大, 下次小尖最小, 其他三个齿尖面积非常接近, 不存在明显大小变化。  相似文献   

7.
邢松  周蜜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14,33(4):471-482
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造成的具有地域差别的人群标志性体质特征是研究人群之间关系的重要信息。作为臼齿形态测量的组成部分,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在人类演化以及现代人群关系上的研究价值已经引起了人类学界的关注。然而,迄今对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群之间是否具有地域性差异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对代表亚洲和非洲现代人群的208枚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的研究发现,上颌第一臼齿四个主要齿尖相对面积在亚洲和非洲现代人群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亚洲现代人上颌第一臼齿近中齿尖(原尖和前尖)相对面积较大,而远中齿尖(后尖和次尖)相对面积较小。非洲现代人上颌第一臼齿各齿尖相对面积均较亚洲人群具有更大的变异,尤其在原尖和次尖相对面积上。采用判别分析可以将69.2%的标本正确地判别归入其原来所属的组群。通过与化石人类相关数据的对比发现,非洲现代人比亚洲现代人在原尖和次尖相对面积以及前尖/后尖相对面积比例上更加接近于人类演化的早期形式。现有的证据显示,亚洲和非洲现代人群在齿尖相对面积的分化至少可以追溯到全新世早期,更加精确的分化时间需要结合更新世晚期甚至中期化石人类数据去获得。本研究揭示出的非洲现代人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的高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相对原始性在现代人形成与分化方面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的多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估算96个小麦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特性参数的主成分,并以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85.345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品质特性的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89.1483%的原始数据信息量。以96个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绘制二维排序图,27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矮秆、子粒和旗叶较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32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铁、锌含量较高,加工品质较好、综合品质特性优良。在系统聚类图中,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分别被聚成5类。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类和第Ⅳ类;综合品质特性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Ⅰ类和第Ⅱ类。综合分析发现,同时兼顾丰产性较好且子粒铁、锌含量较高,品质特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系)有:泰山9818、西农822、轮选719、杨-31、西安837和中育9383。将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合起来,能较好的对小麦的性状组成做出综合评价,鉴定和评价出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中国与欧洲和西南亚不同类型的智人的额骨材料。研究结果支持黄龙头盖骨可能代表东亚解剖学上现代智人—古老种群的结论。中国的一系列标本与欧洲和西亚的一系列标本从古老智人到解剖学上现代智人的进化过程存在着差异,最终在额骨的主要形态方面还是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
天津公园灰尘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津市区41个代表性公园及滨海新区10个大型公园灰尘和土壤重金属理化性质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灰尘和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公园灰尘和土壤粒径分布呈双峰或多峰分布特征;灰尘和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49.10和27.15 g·kg-1.公园灰尘重金属Cu、Pb、Cr、Cd和Ni含量均值分别为113.88、76.81、141.53、1.30和114.70 mg·kg-1,土壤中则分别对应41.68、30.76、96.43、1.01和34.03 mg · kg-1,均高于天津市土壤背景值.天津和平区、南开区东北部与河西区所受重金属污染较小.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是灰尘与土壤中重金属Cd的重要载体,包括交通流量、工业活动等在内的人为因素是公园灰尘、土壤重金属Cr、Ni、Cu、Pb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