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 1beta ,IL 1β)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内PKACβ表达的影响 ,为阐明IL 1β在致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将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Glu组、IL 1β +Glu组、IL 1ra +IL 1β +Glu组和MCCG (2 methyl 2 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 +IL 1β+Glu组 (每组 8只 )。采用行为学测试及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MCCG组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 [平均 (1 1± 0 2min) ]较Glu组 [平均 (2 0± 0 3min) ]及IL 1β +Glu组 [平均 (1 8± 0 2min) ]明显缩短 (P 0 0 5 ) ,痫性发作持续时间 [平均 (4 6 4± 1 6min) ]明显延长(P 0 0 5 ) ,且发作程度加重 ,对照组及IL 1ra +IL 1β +Glu组无痫性发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PKACβ含量在Glu组和IL 1β +Glu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均较对照组和IL 1ra +IL 1β +Glu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对照组和IL 1ra +IL 1β+Glu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MCCG +IL 1β +Glu组PKACβ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 0 5 )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PKACβ免疫反应增强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海马CA3区及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 ,其各组间的变化与WesternBlot结果一致。结论 IL 1β参与致痫 ,IL 1对Glu致痫的促进作用与PKA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IL-1β对L-谷氨酸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促痫作用的机制及IL-1β对谷氨酸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Glutamate致痫组;IL-1β+L-Glutamate组;IL-1ra+ IL-1β+L-Glutamate组;和MCCG(2-methyl-2-(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 +IL-1β+L-Glutamate组,每组8只.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IL-1β+L-Glutamate组大鼠癫痫发作的行为表现以及大脑皮质、海马内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与单纯用L-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组比较没有明显区别(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AC表达增强(P<0.05);如果预先给予IL-ra,再给予IL-1β和阈下剂量的L-谷氨酸钠,癫痫发作不出现,脑内AC表达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增强(P>0.05);但如果预先给予MCCG,脑内AC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癫痫发作的潜伏期最短,强度最大,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IL-1β有促痫作用,这种促痫效应的发挥可能与IL-1R介导的与谷氨酸受体的协同作用有关,并与AC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记录脑电图(EEG)同时观察行为的方法,观察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 侧脑室注射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行为和皮层、海马EEG的影响.结果:IL -1β能明显缩短 PTZ致大鼠急性惊厥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增加痫波的发放频率.IL -1ra能减少急性惊厥痫波发放频率,对急性惊厥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和惊厥发作强度无明显影响.但IL-1ra能显著延长大鼠点燃后PTZ诱导的惊厥发作和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减轻惊厥发作强度.结论:内源性IL-1β是促进癫痫发作的因素之一,可能在癫痫慢性发展中提高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谷氨酸和NMDAR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谷氨酸(glutamate,Glu)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NR1)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喹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神经递质传导的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戊四氮致痫组(60mg/kg,i.p.,18只)和氯喹干预组(0.61mg/kg,i.c.v.,18只)。每组分6个时间点:1h、2h、4h、8h、12h和24h。观察大鼠行为表现和脑电图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皮质和海马Glu和NR1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戊四氮致痫组有重型的痫样发作(Ⅲ-Ⅴ级),氯喹干预组有轻型的痫样发作(Ⅰ-Ⅲ级)(P<0.05);戊四氮致痫组脑电记录呈频发高幅的痫样波,氯喹干预组痫样波幅低且缓;Glu和NR1在戊四氮致痫组表达强,以海马为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喹通过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递质Glu和NR1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影响致痫大鼠痫样发作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IL-1β和Glu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1β(interleukin-1 beta) 单独应用及与谷氨酸(Gluamate,Glu)联合应用对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血清剥夺培养24 h后,(1)加入不同浓度(0、10、100、1000 U/ml)的IL-1β;(2)加入浓度100U/ml的IL-1β分别作用24、48、72 h;(3)加入浓度100U/ml IL-1β 1mmol/L Glu分别作用24、48、72 h; 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不同浓度的IL-1β可使星形胶质细胞S和G2/M期的细胞指数较对照组增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IL-1β浓度的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更明显,同一浓度的IL-1β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减,(2)IL-1β与Glu联合应用较IL-1β单独应用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更明显.结论 IL-1β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并启动细胞周期进程,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增殖;IL-1β与Glu在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时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T)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Glu组、MT Glu组和Luzidole MT Glu组,观察并记录动物行为学及EEG改变,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动物脑内cAMP水平.结果行为学观察和EEG显示,B组和D组大鼠均出现痫性发作,并出现频发性痫性放电,C组大鼠痫性发作不明显,无频发性痫性放电出现;放射免疫分析结果显示,B组和D组海马cAM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的升高(P<0.05);C组较B组和D组cAM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A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MT对Glu致痫大鼠有抑痫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其受体调节海马内cAMP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致痫大鼠海马内Glu及GluR2、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及其受体GABRA1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褪黑素的抑痫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A、B、C、D组,每组10只。A组:生理盐水组;B组:MT Glu组;C组:Glu致痫组;D组:Luzidole MT Glu组。观察并记录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Glu、GluR2、GABA和GABRA1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行为学观察结果显示,C组和D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B组大鼠癫痫发作不明显,A组无发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和D组海马内CA1-CA3区和齿状回Glu阳性反应较A组增强(P<0.05),GluR2、GABA和GABRA1均较A组减弱(P<0.05),B组Glu较C组和D组阳性反应有显著性减弱(P<0.05),GluR2、GABA和GABRA1阳性反应均较C组和D组有显著性增强(P<0.05),而B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MT通过增加GABA及其受体GABRA1和GluR2的作用和抑制Glu作用对Glu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谷氨酸( Glutamic acid, Glu)致痫过程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表达的变化,探讨IL-1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IL-1β组),C组(IL-1β Glu,阈下剂量组),在大鼠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后30min、60min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内CaN的表达.结果行为观察结果,参照Schultz-Krohn的评估标准A组无明显癫痫发作, B组发作程度达Ⅱ~Ⅲ级,C组达Ⅲ~Ⅳ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注射后30min,B、C组CaN的表达无明显变化,60min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IL-1β在促痫和致痫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缓慢激活CaN,后者可能抑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spinophilin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L-谷氨酸钠6μl(50mg/ml)制作大鼠癫痫模型。动物存活2小时,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巴内spinophilin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海马CAI及CA3区阳性反应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 提示spinophilin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但是其机理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I型(IL-1RI)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分布及共存状况。方法 采用相邻切片的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法,在两张相邻脑冠状切片上分别显示mGluR5与IL-1RI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显微摄像确定mGluR5/IL-1RI双标神经元。结果 切片上mGluR5阳性产物为蓝黑色,定位于细胞膜上;IL-1RI阳性产物为棕黄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也存在于神经元内。在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均存在较丰富的mGluR5及IL-1RI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有部分神经元内mGluR5与IL-1RI共存;在海马锥体细胞层,mGluR5及n1RI阳性反应细胞密集,分布区重叠,很可能也存在二共存的神经元。结论 大鼠大脑皮质内存在mGluR5及IL-1RI共存神经元。本研究的结果为免疫神经调质在神经元内相互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戊四氮(PTZ)致痫组(18只,60mg/kg,i.p.)和氯喹干预组(18只,氯喹0.61mg/kg,i.c.v.,2h后注射PTZ).每组确定6个时间点:1h、2h、4h、8h、12h和24h.观察大鼠行为表现,记录脑电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和海马IL-1β和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戊四氮致痫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氯喹干预组轻(Ⅰ-Ⅲ级)(P<0.05);脑电记录显示戊四氮致痫组呈频发高幅的痫样波,氯喹干预组痫样波幅低且缓;LI-1β和TNF-α在戊四氮致痫组皮质和海马表达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喹可能通过对IL-1β和TNF-α表达的抑制减轻戊四氮致痫大鼠的痫样放电和痫样发作程度.这些结果提示,氯喹在防治癫痫方面可能是理想的抗痫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的致痫效应及其对脑内谷氨酸(Glu)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recepter,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取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激活Ast,取其培养液。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B组(ACM组)。对大鼠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及大脑皮质内Glu的含量及IL-2R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在侧脑室注射ACM后,有痫样发作,程度达III-IV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注药后2h,该组的海马区及大脑皮质内Glu、IL-2R免疫应答阳性神经元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应答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后,其释放物有明显的致痫效应,其机制与促进脑内Glu和IL-2R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对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IR)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减轻IR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基础饲料喂养组(normal chow group,NC),高脂膳食喂养组(high-fat diet group,HF)。高脂膳食喂养Wistar雄性大鼠10周,构建IR动物模型。10周后,HF组再随机分为高脂喂养运动组和非运动组,游泳运动干预4周。游泳运动干预前后以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实验技术[hyperinsulinemic-euglycemic clamp(HEC)technique]评估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1β水平,RT-PCR法测定大鼠骨骼肌IL-1βmRNA表达。结果HF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显著低于NC组(P〈0.05),HF组血清IL-1β水平及骨骼肌组织IL-1βmRNA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P〈0.01);运动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及骨骼肌组织IL-1β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运动组(P〈0.05),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改善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与降低IR大鼠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氧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耐受性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培养12 d的两组(对照组和低氧预处理组)培养神经元,同时置于缺氧环境(0.9L/LN2,0.1L/LCO2)中培养2、4、8和12 h. 分别观察它们的形态变化和神经元存活数,并用抗rhIL-1β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氧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低氧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后IL-1β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神经元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低氧预处理可使海马培养神经元对缺氧产生耐受 ,其中IL-1β表达降低可能是海马神经元对缺氧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戊四氮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GFAP和cyclin D1表达的变化及脑和脑脊液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癫痫发病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脑和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生理盐水对照(control)组(n=8);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戊四氮(PTZ)组;PTZ 60mg/kg腹腔注射后2h、4h、8h、12h取脑,每个时间点各8只,检测下列指标:(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2)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癫痫发作4h后在大脑皮质和海马CA3区、CA1区和皮质内GFAP免疫反应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检测癫痫发作2h后cyclin D1的表达在皮质和海马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HPLC测定癫痫发作4h后大脑皮质中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的含量达到最高峰,分别为8.900±0.540μmol/g protein和17.500±0.526μmol/g protein,与对照组(分别为7.083±0.693μmol/g protein和7.017±0.419μmol/g protein)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海马内Asp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2h达到最高峰,为11.425±1.006μmol/g protein,Glu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4h达到最高峰,为17.698±0.250μmol/g protein,与对照组(分别为7.300±0.824μmol/g protein和10.925±0.323μmol/g protei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中Asp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2h达到最高峰,为82.65±4.81μmol/L,而Glu的含量在癫痫发作后持续增高,12h后达到72.80±3.66μmol/L.结论戊四氮致痫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增多,海马及皮质内星形胶质细胞激活,cyclin D1表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以上变化在癫痫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研究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对脑组织内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蜂胶黄酮能够减少MCAO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蜂胶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高频电刺激海人酸癫痫模型大鼠海马,观察海马细胞外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动态变化。方法:将SD大鼠分成4大组(n=10):①空白组;②海人酸组;③假刺激组:植入刺激电极未予电刺激;④电刺激组:海人酸注射后予130 Hz电刺激。利用微透析技术收集不同时段海马细胞外液,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收集液Glu、GABA的浓度。结果:注射海人酸后Glu明显升高,并持续至第14天,电刺激使Glu明显下降;而注射海人酸后GABA呈短暂性升高,后逐渐下降于第4天后保持稍高于正常水平,电刺激并无明显改变GABA的水平。结论:海马细胞外Glu下降在海马电刺激治疗癫痫中起到重要作用;高频电刺激海马选择性地减少谷氨酸能神经元活动,但不影响GABA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姜黄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的SPF级雄性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姜黄素低剂量组(LC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HC组),均为15只。M组、LC组和HC组大鼠的右眼均利用前房灌注法制备成RIRI模型,NC组进行正常喂养。模型制备前30 min和造模成功后每日定时给LC组和HC组腹腔分别注射30 mg/kg和120 mg/kg的姜黄素进行干预,NC组和M组则在同一时间腹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建模72h后显微镜下观察四组大鼠视网膜的组织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四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7、IL-23、IL-1β和TNF-α的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四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NC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正常,M组、LC组和HC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损伤程度排序为HC组LC组M组。M组IL-17、IL-23、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HC组、LC组和NC组,LC组IL-17、IL-23、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HC组和NC组,而HC组高于NC组(P0.05)。M组NF-κB表达的OD值高于HC组、LC组和NC组,LC组NF-κB表达的OD值高于HC组和NC组,而HC组高于NC组(P0.05)。结论:RIRI与炎症反应的增强及NF-κB的激活有关,姜黄素可有效降低RIRI的炎性因子水平,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减轻RIRI的病理损伤和保护视网膜,且其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姜黄素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雌、孕激素对贝美格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Glu和GABA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PAP法,观察雌二醇(E2)、孕酮(P)对贝美格(Bemegride,Be)腹腔致痫大鼠顶叶大脑皮层、海马CA1、CA3区Glu和GABA免疫反应细胞的影响。图像分析结果显示:Be致痫组皮层、海马Glu免疫反应平均阳性细胞数及光密度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CABA细胞数及光密度减少(P<0.01)。给予E2后,Be致痫大鼠大脑皮层、海马Glu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光密度增高(P<0.01),GABA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光密度降低(P<0.05,P<0.01)而给予P后,致痫组GABA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光密度增高(P<0.01),Glu阳性细胞数目减少、光密度减低(P<0.01)。提示雌、孕激素的致痫、抗痫作用与其调节脑内GABA和Glu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在小鼠静脉移植后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为临床冠脉搭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48只雄性小鼠,其中24只小鼠取出下腔静脉作为供体,采用套管法移植至另外24只小鼠的右颈动脉。建立颈动静脉血管移植模型,成活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分别在一周、四周、八周处死,取移植血管,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血管内膜、中膜的增殖情况及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以供体血管作为对照组。结果:24只模型小鼠均存活,移植静脉血管内膜、中膜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无明显炎症细胞侵润,移植静脉在一周时组织中大量MAC-2阳性单核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IL-18的表达与正常静脉相比明显增加,、IL-18的表达分别为(9.52±1.81)%VS(0.82±0.12)%;(7.51±1.31)%VS(0.69±0.06)%,均为P〈0.05)。在四周、八周仍有大量巨噬细胞侵润,细胞因子IL-1β高表达,四周、八周IL-1β表达分别为(7.01±1.21)%、(2.48±0.62)%。移植静脉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与对照组静脉比较(56.15μm±4.65μm),一周、四周、八周血管内膜厚度显著增厚分别为(204.26μm±24.29μm 551.83μm±35.00μm 723.90μm±127.42μm,均为P〈0.05)。结论:炎性因子IL-1β、IL-18在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中的表达增加,参与静脉移植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因此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β、IL-18来治疗冠脉搭桥后静脉再狭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