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慢性炎症型疾病,可能影响许多组织和器官,主要发作于灵活的关节。全世界人群中大 约有1%会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已经证实了一些基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但是这些基因只能解释一小部分遗传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新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是指能够调控基因或蛋白质表达的基因组位点, 本文采用了eQTL数据构建基因- 基因网络并挖掘候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基因。结果:首先,利用eQTL 数据,基于基因之间的 共调控系数,建立基因- 基因网络,我们建立了5 个不同阈值(0、0.2、0.4、0.6和0.8)的基因-基因网络;然后,在OMIM 和GAD数 据库中搜索已经证实的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186 个基因;最后我们将已证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186 个基因分别投入 到这5 个网络中,利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来挖掘到一些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候选风险基因。结论:本文基于 eQTL构建了基因-基因网络,结合已知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基因,挖掘未知风险基因,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 性,且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外,本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复杂疾病中,因此本 方法对人类复杂疾病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寄生虫感染激活的特定免疫反应可以帮助治疗小鼠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这项研究对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提示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影响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Th1和Th17这两种免疫反应本身具有对抗细菌和病毒的作用,但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它们会攻击病人的软骨,造成组织损伤,炎症和疼痛。如何阻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中免疫细胞对自身的攻击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EBV(Epstein-Barr virus)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分析EBV感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2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8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VCA-IgA抗体,分析两组人群EBV VCA-IgA阳性率.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VCA-IgA抗体阳性率为9.8%(9/92);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2.4% (2/85)(x2=4.038,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EBV VCA-IgA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与E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软骨和骨骼的不可逆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结缔组织重塑,在关节环境炎症级联中起着重要作用,或可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潜在新靶点。本文就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B细胞活化因子具有刺激B细胞增殖和成熟的作用,过表达的B细胞活化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以B细胞活化因子为靶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前景。本文对B细胞活化因子的表达、受体及其功能、BAF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B细胞活化因子为靶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综述。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滑膜组织及细胞分泌的大量细胞因子通过不同途径激活JAK/STAT 信号通路,并导致病变。因此,选择JAK 抑制剂针对性地阻断JAK/STAT 通路,可达到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过程的目的。概述JAK/STAT 信号通路的组成与结构、功能与机制以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着重介绍若干具代表性的已上市和尚处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阶段的JAK 抑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慢性炎症型疾病,可能影响许多组织和器官,主要发作于灵活的关节。全世界人群中大约有1%会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已经证实了一些基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但是这些基因只能解释一小部分遗传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新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QTL)是指能够调控基因或蛋白质表达的基因组位点,本文采用了eQTL数据构建基因一基因网络并挖掘候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基因。结果:首先,利用eQTL数据,基于基因之间的共调控系数,建立基因-基因网络,我们建立了5个不同阈值(0、O.2、0.4、0.6和0.8)的基因-基因网络;然后,在OMIM和GAD数据库中搜索已经证实的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186个基因;最后我们将已证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186个基因分别投入到这5个网络中,利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来挖掘到一些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候选风险基因。结论:本文基于eQTL构建了基因.基因网络,结合已知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基因,挖掘未知风险基因,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且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外,本方法还可推广到其它复杂疾病中,因此本方法对人类复杂疾病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啮齿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病因未明。研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研究并应用动物模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和应用的研究,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提出复制更加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特点的动物模型的展望与设想。  相似文献   

9.
26 .发现考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亨奇菲利普·亨奇 (PhilipS .Hench ,1 896~ 1 96 5 )是一位美国的医生 ,1 92 0年毕业于匹茨伯大学 ,随后即赴梅奥临床 (研究所 ) (MayoClinic) ,主要研究风湿性疾病 ,1 947年被聘为明尼苏他大学内科教授。积 2 0年的经验 ,亨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变为跛子和痛苦申诉 ,深感焦虑。因而他竭力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从病情上看 ,这种病可因妊娠或患黄疸而使症状缓解 ,从而他设想这病不是由于微生物感染 ,而有可能是体内某些生物化学障碍所引起。进一步思考时 ,他着重在黄疸病人与妊娠…  相似文献   

10.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5):1001-1008
《科学》:新蛋白可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能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蛋白,从而为治疗这种自身免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抗RA33抗体、RF、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对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抗RA33抗体的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免疫比浊法进行类风湿因子(RF)及CRP的检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RF水平为:[(104.51±153.88)KIU/L]与健康对照组[(10.89±2.78)KIU/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组CRP[(11.60±23.24)mg/L]与健康对照组[(2.57±2.18)mg/L]比较,差异显著(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抗RA33抗体水平:[(17.81±35.11)U/mL]与健康对照组[(8.10±8.40)U/mL]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34.29%,42.86%,62.86%;RF、抗RA33抗体、CRP及ANA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分别为:93.33%,93.33%,90.00%,96.67%;ENA的检出率均较低。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RA33抗体检出的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抗RA33抗体、ANA、RF、CRP、ENA联合检测,对于疾病的进展、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雪涛  李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6):1171-117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肿痛、畸形以及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依据发展的时间及原理,共分为五代:第一代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第二代是糖皮质激素;第三代是改变病情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第四代是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为主的早期生物制剂;第五代为直接针对T细胞发生作用的新型生物制剂。其中第四代和第五代的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体现了明显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简要阐述,重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昆明山海棠的生物碱——雷公藤次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nm hypoglancum(Levl) Hutch〕根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千余病例,临床疗效较好。目前,已用昆明山海棠根的酒精提取物制成片剂,供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用我们从昆明山海棠根中提出的生物碱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初步临床观察认为疗效显著,有效剂量为口服18—27毫克/日,服用5周左右可基本控制症状,对类风湿因子由阳性转为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4,(34):I0001-I0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引发机体许多关节疼痛炎症的一种疾病,其会引发关节囊肿胀。这种疾病往往会破坏机体的软骨组织和骨质;在世界范围内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着0.5%至1%的人群的健康,到目前为止医生们已经可以使用多种药物来缓解或者阻断该疾病的发展。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疗法。其在治疗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功效上可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即小鼠在接受这种新型疗法治疗后会完全被治愈。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35):7001-7002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引发机体许多关节疼痛炎症的一种疾病,其会引发关节囊肿胀,这种疾病往往会破坏机体的软骨组织和骨质;在世界范围内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着0.5%至1%的人群的健康,到目前为止医生们已经可以使用多种药物来缓解或者阻断该疾病的发展。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疗法,其在治疗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功效上可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即小鼠在接受这种新型疗法治疗后会完全被治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风湿因子、双手平均握力和体能的差异,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因子、握力和体能的相关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IL-6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20,-26.930,-18.790,p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RF阳性率和Ig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握力和体能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745,38.580,p0.00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8、IL-6和hs-CRP水平与RF阳性和IgA阳性正相关,与握力和体能指数负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高,且与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和体能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方法虽然较多,但疗效不十分理想,近几年来,我们应用甘肃省天水市飞鸿医疗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的DJJ-Ⅰ、Ⅱ型玄极治疗仪加增效药物垫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稳定期)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骨关节炎64例,对治疗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收到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是应用较广泛的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二者在发病机制及病理学改变上极为相似。近年来研究证实激活的某些T细胞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疾病的起始阶段 ,提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可能是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尽管过去20多年RA的治疗进展迅速,但我们对RA的病因学仍知之甚少。研究表明,RA的发病与遗传、环境以及免疫这三大因素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人体菌群与这三大因素亦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指出,人体菌群失调在RA病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整理近年来人体菌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通过循证人体菌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虽然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却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并且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的疗法.根据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不同作用环节,人们开发出了分别针对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制剂.本文介绍生物制剂主要作用的对象有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淋巴细胞等,他们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各个发病环节中的重要部分.这些生物制剂对于顽固性RA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