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序言 免疫应答是许多细胞参与的复杂且巧妙的身体防御机构。它是由数量众多的细胞群和亚群的互相作用构成的。已知在其互相作用中起媒介作用的几种可溶性因子。某些可溶性因子具有自身抗原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原特异性。但是,也报告了许多不具有此等特异性的可溶性因子。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广泛学活性,其作用由其细胞表面受体介导。已知TNF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分子量分别55kD和75kD,目前均建立了其cDNA克隆,确定了其氨基酸顺序;两类可溶性TNF受体也已被分离和鉴定,并生产出重组可溶性受体。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向SGC-7901细胞中加入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探讨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对PKA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可溶性FN在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情况下对PKA C_α亚基表达水平以及PKA作用底物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protein,VASP)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可溶性FN对PKA作用底物P-VASP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GC-7901细胞中,可溶性FN在0.5~8μg/ml浓度区间内,对PKA活性存在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选取1μg/ml可溶性FN作用12h以后,可溶性FN对PKA活性存在时间依赖性抑制效应;同时,我们建立了能够稳定表达人甲状腺A激酶锚定蛋白(human thyroid AKAP,Ht31)肽段的SGC细胞,Ht31破坏PKA锚定后,FN对PKA活性的抑制作用消失;免疫荧光显示可溶性FN可以使VASP磷酸化位置聚集于细胞边缘。因此,我们认为在SGC-7901细胞中可溶性FN对PKA活性存在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与可溶性FN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比且取决于PKA能否正常锚定;可溶...  相似文献   

4.
重组可溶性TRAIL的表达与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重组可溶性TRAIL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采用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重组可溶性TRAIL的表达载体,建立大肠杆菌表达菌株,采用柱层析等方法获得纯化的重组可溶性TRAIL;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测定法和体内药效学实验分析重组可溶性TRAIL杀伤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可溶性TRAIL在体外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和肝癌细胞凋亡,凋亡率达50%以上。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细胞对重组可溶性TRAIL不敏感。重组可溶性TRAIL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抑制率达70%以上。结论为研究制备的重组可溶性TRAIL能在体内外杀死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效果最理想的方法,但因来源组织短缺及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利用胰腺或胰腺外的多能干细胞产生胰岛样细胞有望克服上述问题而用于治疗糖尿病.本文就将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中所用的重要的转录因子和可溶性诱导因子及其作用以及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来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的炭疽水肿因子(EF)重组表达及纯化方法。【方法】构建GST-EF融合表达载体,基于EF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选择菌株Escherichia coli BL21-Codon Plus(DE3)-RIL为表达宿主,对EF进行诱导表达;细胞透性技术分离粗蛋白,进而利用亲和层析一步法纯化EF;Native-PAGE、竞争性抑制实验及c AMP浓度分析用于鉴定EF的生物活性。【结果】实现了EF可溶性高效表达,透性化处理可有效抽提可溶性重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一步法纯化得到了纯度达96%的EF;EF可与保护性抗原(PA)结合形成水肿毒素,该毒素能够急剧提高CHO-K1细胞中c AMP的浓度。【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炭疽水肿因子的方法,为炭疽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长江江豚TRAIL基因的克隆、体外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表达体系,研究其蛋白表达产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以后江豚免疫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RT-PCR技术从江豚Neophocaena phoconoides血液总RNA中反转录扩增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简称fTRAIL)的全长cDNA序列,并将fTRAIL的胞外可溶性(简称fsTRAIL)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pET43.1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纯化,Western blotting对产物Nus-His-fsTRAIL蛋白进行鉴定。体外用MTT法、台盼蓝拒染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us-His-fs TRAIL蛋白对Jurkat细胞和HeLa细胞的影响。成功构建了fTRAIL胞外可溶性片段(简称fsTRAIL)与pET43.1a组成的表达载体,并获得Nus-His-fsTRAIL蛋白。体外实验表明,Nus-His-fsTRAIL蛋白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Jurkat和HeL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Nus-His-fsTRAIL表达产物具有对Jurkat和HeLa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TRAIL) 是TNF超家族中的成员,能够广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 TRAIL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人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类型, 占颅内肿瘤50%~60%,5年存活率为20%~30%. 本研究探讨可溶性TRAIL蛋白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 由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的TRAIL多为包涵体,为获得可溶性的蛋白,将hTRAIL95~281功能区基因片段插入到pHisSUMO表达载体,经IPTG低温诱导表达,Ni-NTA Agarose纯化后获得可溶性SUMO-hTRAIL,经SUMO ProteaseⅠ切去SUMO融合标签后获得成熟可溶hTRAIL蛋白. 以U251细胞为靶细胞,通过MTT法检测TRAI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证明,TRAIL对U251细胞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最大抑制率为53.9%.流式细胞仪检测TRAIL诱导U251细胞凋亡实验中,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92.2±0.8%,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为35.5±1.2%,证明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体外能明显诱导U251肿瘤细胞发生死亡.本研究结果为TRAIL蛋白在临床上应用于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鲁 《生命的化学》1995,15(3):15-17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系统杨鲁(昆明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昆明650031)关键词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因子,在细胞之间主要传递免疫和造血方面的信息,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功能的多效性和多重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具有多效性和多重性。原先人们认为...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与hAMFR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对体外转录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华  吕延成 《遗传学报》1999,26(5):501-505
采用从鸡血红细胞中分离纯化的组蛋白,从HeLa细胞核中萃取的含有RNA聚合酶Ⅱ和多种Ⅱ类基因转录因子的可溶性抽提物,以及从非洲爪蟾卵细胞核中撮以的萃取物热处理物上清用于核小体构建,以含有人自泌移动因子受体基因启动子序列的DNA片段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实验,结果表明,组蛋白和转录因子在hAMFR基因启动子序列上的竞争性结合对转录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启动子区域预先构建的核小体能够抑制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测小鼠可溶性ST2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SOPMA法预测小鼠可溶性ST2的二级结构;借助ProScale、Bcepred服务器,分析小鼠可溶性ST2的亲水性、可及性和柔韧性,并结合二级结构特征,预测小鼠可溶性ST2的B细胞表位。结果:小鼠可溶性ST2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12.46%%)、无规卷曲(50.15%%)、β折叠(32.64%)和β转角(4.75%)组成。其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N端第24~34、37~50、59~89、110~118、128~137、177~186、267~288和318~333氨基酸区段。结论:预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小鼠可溶性ST2的B细胞表位,为研制抗小鼠可溶性ST2抗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32例和化疗加黄芪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uSA法),对治疗前后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升高(P<0 05)。②治疗后,化疗加黄芪组与化疗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下降(P<0 05),化疗加黄芪组下降尤为明显(P<0 05)。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白血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感冒的发病率极高,迄今尚缺乏有力的治疗及预防手段。普通感冒的致病因子有一半是鼻病毒。由于100种以上的鼻病毒相互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所以用疫苗预防感冒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90%的鼻病毒(主要组)作用于同一种人体细胞表面受体,这为感冒防治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该受体系9万分子量的单  相似文献   

14.
水生生物体内抗氧化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细胞内会产生少量的自由基,参与了机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在一些应激因子的作用下,体内产生的活性氧大量积累,将会对细胞产生损伤,抗氧化酶类在清除体内活性氧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综述了抗氧化酶的分类、结构特点及相互间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水生生物体内抗氧化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连接蛋白可以使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聚集起来,引起RhoA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导致细胞骨架的重组和细胞迁移的调节。然而,大部分纤维连接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这些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是否有相似的效应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实验发现,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可使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RhoA由GDP结合的非活性形式转变为GTP结合的活性形式,与其底物结合的量增加,而α5β1整合素的抗体可以阻断这一活化过程;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可诱导细胞聚合体形式的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的形成。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可引起细胞从多角形向圆形的形态改变,α5β1整合素的抗体可阻断这一改变。以上结果显示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能与α5β1整合素结合并诱导RhoA介导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亡早期近科固定不变的标志之一就是线粒体膜通透性(MMP)的变化,这提示线粒体在凋亡过程中执行双重作用。一方面,将多种促细胞凋亡级联转导信号合于一条由MMP激活的通路;另一方面,通过释放存在于膜间隙的可溶性蛋白参与凋亡后期的分解代谢反应,最近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能易位到线粒体膜引起MMP改变;线粒体膜间隙存在一种蛋白质Smac/DIABLO,释放后可特异性阻抑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剂(IAPs),进而促进胱冬肽酶活化,引发细胞凋亡,这些发现进一步阐明了MMP与细胞死亡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培养新疆紫草细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两步培养法进行新疆紫草细胞悬浮培养及5L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扩大培养,探讨了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紫草色素合成与培养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一步培养时细胞生长迅速,但也有一部分色素合成,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第二步培养初期电导率也开始下降,但当色素合成达到高峰并有一部分外泌到培养基后,电导率又开始回升。可溶性糖捎耗很快,到后期巳测不出其存在。因此通过监测培养液中电导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情况,可以为新疆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与色素合成提供有用的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8.
侯学文  郭勇   《广西植物》1999,19(2):150-153
以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为3种不同碳源,以B5培养基为基础,研究在不同碳源情况下,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的生长,以及培养过程中细胞的氧消耗速率,同时也考察了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辅酶Q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蔗糖和葡萄糖能有效支持玫瑰茄细胞的生长,其细胞活力也高,表现在呼吸强度较高;可溶性淀粉不能被植物细胞利用,不仅表现在细胞生物量低,而且细胞活力差,呼吸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5-37 k Da形式的可溶性MHC I释放机制,为开展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免疫干预治疗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细胞表面标记、免疫沉淀、免疫印迹和增强化学发光法探讨EGTA和蔗糖对THP1细胞释放43和35-37 k Da可溶性MHC I的影响;以超速离心法纯化外排小体,并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和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43和35-37 k Da可溶性MHC I;用Quantity One软件对43和35-37 k Da可溶性MHC I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EGTA同时显著抑制43和35-37 k Da可溶性MHC I产生;蔗糖同时显著促进43和35-37 k Da可溶性MHC I产生;43 k Da可溶性MHC I存在于外排小体上,而35-37 k Da可溶性MHC I在外排小体上检测不到。结论:35-37 k Da可溶性MHC I与外排小体都来源于细胞内多泡小体同质膜的溶合后释放,但35-37 k Da可溶性MHC I并不包含在外排小体的泡囊中,而是独立于外排小体释放。  相似文献   

20.
干细胞壁龛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贺军  李虹  姚开泰 《生命科学》2006,18(4):347-350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愈来愈重视干细胞在机体组织中的居住环境——壁龛(niche)对干细胞的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行为受其所处微环境的影响。干细胞壁龛通过与干细胞之间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影响干细胞的命运。壁龛成分——壁龛细胞、细胞外基质和来源于壁龛细胞的可溶性因子在维持干细胞的特征、调控干细胞数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