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学是动物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中国动物学会成立以来,有许多会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全国解放以后,这门学科有了较前更为迅速的发展。现将三十年来我国动物组织学的研究进展综述于后。在比较组织学方面,我国学者研究过多种动物的表皮组织,发现了金鱼鼻腔表皮的浆腺细胞,报导了大蟾蜍皮肤在冬眠期、生殖期与生殖后期的结构变化,白鼠皮肤各层肥大细胞的形态,以及中国人皮肤的结构、毛与立毛肌的分布,对二十二种哺乳动物腮腺的结构及猪、羊与人胚消化上皮结构的比较也有了专题报告。在骨组织方面,观察到动物骨(两栖类、鸟类与哺乳类)的哈佛氏管的直径及排列情况与人骨迥异。在生殖排泄系统方面,研究了钉螺生殖腺的周期变化,东亚飞蝗排泄器官的组织结构,水獭的肾叶结构,白鼠尿道球腺的两种腺泡等。关于两栖害、食虫类、啮齿类和哺乳类动物血液的有形成分,也开展了一些工作,观察到青蛙  相似文献   

2.
人和动物体内有骨和软骨。他们都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骨是支持结构的高级形式,而软骨则代表低级形式。从系统发生和个体发育两方面都可以证明这一点。鯊鱼一类的骨骼全是软骨,根据这一特点名之为软骨鱼类。它们在分类上位置很低。从硬骨鱼起直到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骨骼进化为硬骨,但是这些动物在个体发育中在骨未发生以前先形成软骨,支持  相似文献   

3.
离体哺乳类动物脑、脊髓薄片的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实验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乃根据我们自身工作的体会并参考近期文献,对离体哺乳类动物脊髓薄片的细胞内生物电记录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山动物对低氧的生理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典型高山动物、哺乳类和鸟类对高山低氧环境的适应特点,并与一般动物、人类进入高原以及高原世居居民的生理变化进行对比。对于高山动物的适应机制,从呼吸、代谢和血液循环等系统适应,直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与生理功能相关联的高山动物的结构适应和生化机能的变化,也作了扼要的介绍。最后对高山动物生理研究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和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儿童青少年蹠骨骨皮质正常发育的X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量1607例正常儿童青少年第Ⅱ—Ⅳ蹠骨皮质厚度和皮质面积,并计算出三种相对指数。结果表明皮质厚度和皮质面积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其发育在性别间有差异,其中前者出现两次交叉现象,符合人体发育规律;三种指数在年龄性别间无明显变化。本文认为蹠骨同掌骨一样也是骨量测量的最佳部位,建议最好用皮质厚度结合一种指数的方法判断骨量。本文为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和生长发育的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多盘科单殖吸虫三新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多盘科单殖吸虫寄生于两栖、爬虫、哺乳类动物。在我国,过去仅见有李洛英(1936)、Fukui et Ogata(1936)等报道过。笔者在进行华东地区两栖类寄生虫研究的过程中,新近又发现了多盘科的三个新种,现作如下记述。虫体、器官的测量依永久封片标本进行。全模标本保存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初中动物学教师们领导学生进行脊椎动物的解剖实习,把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举一们较易得到的代表动物;介绍它们的简单解剖方法(不包括神经系统).解剖工具除龟要用锯和骨剪外,其余各动物只需一块木板、一把尖头或钝头剪刀、两把镊子、一把解剖刀和一根探针即可.另外最好再预备一些小绳和大头针以备绑缚和固定动物之用.五种动物中以兔为最大,结构器官易于寻找和辨识,所以兔之解剖描述得较为详细.  相似文献   

8.
发声学习在人类语言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非人类动物中,鸟类最早被发现具有发声学习能力。近年来在少数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这种现象,人们希望通过对不同动物类群发声学习的比较研究来揭示人类语言的起源。同时,由于鸟类和哺乳类的发声学习能够简化和缩短声信号的遗传过程,更快引起发声行为的进化,对其配偶选择、生态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声学习也是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鸟类和哺乳类发声学习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动物发声学习的起源和维持机制;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旨在提高人们对动物发声学习研究进展的认知,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脊椎动物小脑EGL的发育及其在脑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赫斯(Hess)1858年首先描述了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以下简称EGL)存在以来,又有许多人陆续发现,在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及人类的胚胎期小脑皮质都存在EGL,并在生后仍继续存在一个时期,以后逐渐变薄和消失。 EGL 是覆盖在脊椎动物小脑外部表面的细胞增殖而形成,又称胚胎颗粒层或边缘层。由于动物种属不同,EGL出现的时间以及在生后持续存在的时间均不相同,但是,各种脊椎动物的EGL发育、消长规律却大致相同: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性腺完整的动物为模型调查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于骨矿物质密度、骨结构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探究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骨骼健康存在显著风险。本研究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对照大鼠接受标准实验室饮食(SLD),而试验组中的大鼠喂食富含LEV的实验室饮食12周,并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在骨组织中检查骨标记的浓度,股骨和胫骨均用于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LEV组中,脂肪组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降低,全身骨密度增高,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1)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浓度显著增加。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在性腺完整的大鼠模型中长期施用LEV对骨质不具有负面影响。骨矿物质密度(BMD)的显著增加可能表明LEV对骨质可能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衰老导致小脑的生理功能下降,但其神经机制仍然不清楚。为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猫小脑皮质内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iric acid,GABA)免疫反应阳性(Glu-IR和GABA-IR)结构,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皮质Glu/GABA表达的老年性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并利用Image-Pro Express图像分析软件对小脑皮质各层Glu和GAB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及其灰度值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小脑皮质内的Glu免疫反应阳性浦肯野细胞密度、颗粒层Gl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及其两者的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均显著下降(P<0.01)(免疫反应强度与平均灰度值成反比);老年猫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免疫反应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颗粒层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神经元免疫反应强度显著减弱(P<0.01)。研究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猫小脑皮质出现神经元Glu的表达增强、GABA的表达减少等,可能是小脑神经元丢失和精确调控能力下降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CT测量相对密度值进而对腰椎骨折区域密度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评估,进一步对椎体内植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为临床研究分析提供可行的方案。选取胸腰椎骨折32例患者,对椎体骨折部位进行撑开复位并植骨成固定修复。固定后对植骨区域进行CT检查,观察固定后1周,6个月的椎前后植骨区域的CT相对密度值、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伤椎Cobb角变化。研究表明,高、低密度胸腰椎骨折患者,固定后一个月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和Cobb值与术前相比大幅度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较6个月后的最终回访值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在术后病症恢复,但在恢复期无明显改变,也未产生二次伤害。此外,这两组的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和Cobb值变化基本一致,说明疗效一致。高、低密度组患者最后随访的植骨区域的CT相对密度值明显高于术后一周的,说明植骨区域密度逐渐增大,成骨量逐渐增加。低密度组骨折植骨区域密度在术后一周以及最后随访时均高于高密度组,但是最后随访时的高低密度组的CT相对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其值较为接近。因此,可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的CT相对密度值来评估其骨折愈合情况,为胸腰椎骨折患者提供临床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OPG基因敲除小鼠进行micro-CT扫描,进行全身骨骼三维重建,并分析股骨结构。结果发现OPG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全身骨骼出现弥漫性蜂窝状低密度影。OPG基因敲除小鼠的骨密度、骨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与体积比、连接密度以及皮质骨厚度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同窝野生型小鼠,而两基因型小鼠在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分离度及各项异性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以上数据结果表明,OPG基因敲除导致小鼠出现骨质疏松。应用micro-CT可以对小鼠骨进行无创微结构分析,较体视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蛙皮素样肽及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蛙皮素(BBS)是20世纪70年代初从蛙皮肤分离出的一种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胃肠肽。目前,主要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免疫细胞化学(IC)等方法,证实了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的脑和胃肠道组织内也存在蛙皮素样肽。本文主要就蛙皮素样肽在哺乳类动物体内分布和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作一简要概述,供基础、临床教学和科研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肾脏的类型,是动物比较解剖学的基本资料,通过对89种野生哺乳类动物肾脏的解剖学观察,尤其是通过解剖显微镜对肾乳头的比较观察,提出对单肾类肾脏解剖学分型的意见。材料和方法材料收集于北京动物园,个别珍贵或稀有动物的肾脏是外省市动物园赠送的,总计为7目15科89种349例野生哺乳类动物的肾脏标本。  相似文献   

16.
亲本投资作为一种早期社会环境对个体发育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某些原因会导致哺乳类亲本缺失,造成亲本投资改变。最近有关亲本缺失对子代的影响有较多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早期母本剥夺、父本剥夺和早期隔离分别对子代成年后情绪、认知及攻击行为、育幼行为和配偶关系的建立等多种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总结了这些早期发育的社会环境对神经内分泌的效应,并指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正确认识哺乳类不同亲本投资对后代行为的影响及相关神经内分泌机制。以上研究可为哺乳类异常行为的发生机制的理解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地球以24 h为自转周期,为此,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也通过自身约24 h的内在节律的形成来适应昼夜环境的变化,这一系统即为生物钟。在哺乳类动物中,生物钟主要通过涵盖转录与翻译水平的核心连锁环驱动特异性的转录因子来维持整个基因组转录的昼夜节律性,从而使得不同组织与器官的生理功能能够适应环境剧烈的昼夜变化。现将在综述哺乳类动物昼夜节律形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树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鼩是一种小型哺乳类,其皮张可以利用,特别是近代用于医学实验动物日益增多,对其研究亦相应增多,现将国内外有关研究作一综述供有关方面参考。1 分类树鼩(Tupaia)属攀鼩目(SCAN NDETIA)树鼩科(Tupaiidae),全世界有11种,主要  相似文献   

19.
大鼠催产素是一种应激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雌性哺乳类动物,催产素在泌乳及分娩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雌、雄性哺乳类动物神经垂体催产素的浓度相同,但雄性动物催产素在生理条件下有什么重要作用还不清楚。Lang等的研究表明,大鼠催产素可能参与应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在生理状态下,细胞通过自噬清除衰老细胞器和异常长寿蛋白质,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衡定,参与胚胎发育、免疫调节和延长寿命。病理状态下细胞自噬水平显著升高,以耐受饥饿、缺血和凋亡。自噬功能障碍与某些慢性感染疾病、神经变性疾病、溶酶体贮积症和肿瘤等密切相关。掌握和合理应用自噬研究技术对于提高细胞自噬研究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对哺乳类细胞自噬研究技术进展及其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