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细胞的发现,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引起过巨大的作用。直到不久以前,生物学家们还认为植物细胞的繁殖过程是跟有机体(其细胞在被研究中的)的在历史上形成的个体发育的特点无关的。在摩尔根遗传学影响之下,细胞学家们在有丝分裂的研究上化过好多精力,这一点曾经是认为十分肯定的:在植物有机体生长的时候,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网形成为染色体。染色体纵向分裂,它们的两半分散到细胞的两极,两半之间产生一层细胞板,随着,每团染色体形成细胞核,而一个细胞变成了两个——细胞分裂了。  相似文献   

2.
人类细胞减数分裂是精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包括染色体的一次复制 ,细胞的两次连续的分裂以及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在细胞分裂进入中、后期时 ,如果其一对同源染色体或两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别向两极移动 ,却同时进入一个子细胞中 ,结果细胞分裂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 ,一个将因染色体数目增多而形成超二倍体 ,一个则由于染色体数目减少而形成亚二倍体。这一过程称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alnon -disjunction) ,从而引起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异常 ,产生非整…  相似文献   

3.
端锚聚合酶(Tankyrase)和端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晓飞  吕星 《生命的化学》2000,20(6):241-24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特殊结构 ,由一段具有特定重复序列的DNA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 ,是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端粒DNA的复制不是由DNA聚合酶完成的 ,而是由端粒酶 (telomerase)催化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正常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活动的进行 ,端粒DNA逐渐缩短 ,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 ,染色体结构被破坏 ,细胞进入衰老期并以死亡而告终。但当细胞发生癌变时 ,由于端粒酶的重新激活 ,这种端粒DNA随分裂活动发生渐进性缩短的趋势受到阻遏 ,使正常细胞转化成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永生化恶性细胞。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增强UV-B(10.08 kJ.m-2.d-1)辐射后的小麦根尖细胞为材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Ran蛋白在分裂周期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细胞中,Ran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定位于核膜周边,在后期定位于赤道板上和纺锤体上,末期又回到子细胞核膜周边;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前期有点状荧光分布在核膜的周围;中期和后期点状荧光分布在细胞质中;在末期部分点状荧光又回到核膜的周围,部分仍分散在核内,且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和异常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5.
袁勤  周仪 《生物学通报》2004,39(11):62-62,F004
减数分裂是在植物个体生长过程中,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殖的基础上,当生殖器官出现的时候.在幼小花蕾中发生特殊的细胞分裂。由于这种细胞分裂是在性成熟时发生的,故又称成熟分裂。它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Ⅰ)和减数第二次分裂(Ⅱ),分裂的结果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S_(180)-V 系细胞,是通过悬浮静置培养过渡到单层静置培养而建成的。至今年6月已传至一百代。该系细胞形状不一,核大,常见单核或多核巨细胞。体外生长的细胞,约60%贴瓶生长,40%悬浮生长。悬浮生长的细胞,换瓶后仍能贴瓶生长。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14—20小时。分裂指数平均为35‰,分裂期的时长平均1.2小时。饱和密度约24×10~4/平方厘米。染色体众数值为88,具中双着丝点标记染色体。以10~6细胞/鼠的细胞数接种于小鼠,全部动物长成实体瘤或腹水瘤。  相似文献   

7.
Polo like 激酶在细胞分裂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lo like激酶(plk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结构和功能都十分保守,许多研究表明,plks家族成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开始时,plks可以推动细胞完成G2/M期转化,很可能是细胞开始分裂的开关之一,并有望成为抑制癌症的靶位点,它的作用涉及到中心体的成熟,纺锤体的组织,以及成熟促进因子(MPF)的激活,当细胞分裂进入中后期时,plks又能够激活后期促进复合体(APC),降解cycling蛋白,促进姐妹染色体分开,使分裂进入后期,当细胞分裂进入末期时,plks又能促进胞质分裂,本文拟对plks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1.以400伦X射线全身照射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照射后隔1、3、6、12、24小时分别将动物杀死,以Dietrich-Parat法固定其睾丸。制成石蜡切片。观察第Ⅱ、Ⅳ、Ⅵ、Ⅻ期精小管横切面中各类细胞数量的变化。 2.X射线照射后,小白鼠雄性生殖细胞中出现各种坏死及异常细胞,按其性质可大致分为四类:细胞坏死、染色体畸变、异常分裂、巨细胞。类似的坏死及异常细胞在正常睾丸中几乎都能发现,但频率低得多。 3.根据细胞数量、细胞分裂周期各类细胞和细胞坏死频率的变化,可以把X射线对精原细胞的早期(24小时内的)效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原发效应期、恢复期和转折期。 4.精原细胞数量的减少主要由于细胞死亡。它们的辐射致死和细胞分裂周期有一定的关系。然而,当分裂抑制解除时,精原细胞可以在细胞分裂周期的各个时期中死亡。 5.X射线照射后1小时,三种精原细胞都出现了分裂延滞的现象,但对中-后期细胞分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对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是可逆的。抑制的时期可能是在间-前期之间和分裂之前(前期)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相符。 6.X射线对减数分裂前期细胞及精细胞的数量和显微结构影响不大,但大大地减少减数分裂中-后期正常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答无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与有丝分裂比较,由于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不消失,因此比较简单,分裂迅速,耗能小,在分裂过程中可以继续执行细胞的功能,而不干扰代谢,因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动植物细胞分裂中均有发现。无丝分裂方式多样,最普遍的是一种直接分裂的形式,核仁先分裂,当中连以细丝,然后核拉长成哑铃形或“8”字形,继而核拉断成两块,这时细胞质随着分裂,并在滑面内质网参与下形成细胞膜,成为两个细  相似文献   

10.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是由端粒结合蛋白和一段重复序列的端粒DNA组成的一个高度精密的复合体,在维持染色体末端稳定性,避免染色体被核酸酶降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长度、结构及组织形式受多种端粒结合因子的调控。由于端粒的重要性,在哺乳动物细胞里,端粒的长度或端粒结构变化与癌症发生及细胞衰老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的存在,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不断缩短,细胞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老或凋亡。由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长度的不断缩短与细胞分裂代数增加具有相关性,即端粒长度反应了细胞的分裂次数,因此有人将端粒形象的比喻为生物时钟。在90%的癌细胞中,端粒酶被重新激活,以此来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走向永生化。简要综述了端粒、端粒酶及端粒酶结合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周仪 《生物学通报》2003,38(5):62-62,F004
植物的个体发育是植物细胞 (根尖、茎尖 )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一般植物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都先进行生长 ,当达到一定大小后 ,就开始有各种不同的成熟变化 (即分化 ) ,发育成各种形态不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或细胞组合 ,称组织 (tissue)。也就是说 ,植物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群构成的。按它的细胞发育状态可以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前者是具有分生新细胞能力而未完全分化的幼态细胞 ,后者是在器官形成时 ,由分生组织分裂产生 ,再经过高度的分化而转化来的。按其主要功能的不同又…  相似文献   

12.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所以又叫成熟分裂。在整个分裂程过中,进行一次染色体复制和两次细胞分裂,结果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使体细胞的染色体2N 减为配子染色体 N,所以,有人认为,它又是染色体组数的减半分裂。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的生殖细胞(性母细胞)的一半,受精以后,合子中的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的数目,这对于保证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有固定数目的染色体,从而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果实的生长主要是由细胞数目和细胞体积以及细胞间隙的变化引起的。成熟果实的细胞数目决定于开花期子房的细胞数目。细胞分裂与果实生长细胞分裂早在子房发育期间就开始了。不同种类的果实,其生长发育期间细胞的分裂时间、分裂次数和分裂方向是不同的,这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间隔分裂型这种类型的果实从花原始体形成即开始细胞分裂,开花期暂停,授粉受精后,果肉细胞又开始旺盛的分裂,数周后细胞分裂停止,细胞数目基本趋于稳定。多数果实属于此种类型。例如苹果,花前子房的膨大主要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来实现。开花时幼果内约有200万个细胞,成熟时的果实内有约  相似文献   

14.
Stathmin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周期相关的微管作用蛋白。在有丝分裂间期,Stathmin以有活性的去磷酸化形式存在,抑制微管聚合。当细胞进人分裂期,Stathmin被磷酸化失活,微管聚合形成纺锤体,进而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Stathmin的表达和活性受多种转录因子和激酶/磷酸化酶的调控,其表达和活性异常与细胞增殖、神经系统发育及肿瘤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小麦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与旗叶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数分裂是形成性细胞时所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染色体经过一次复制,细胞连续两次分裂.结果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母细胞的一半,由2n变为n。通过配子结合,染色体又恢复到2n。这样保证了有性生殖时染色体的恒定性,从而保证了生物上下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保证了物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细菌细胞分裂位点的调控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细胞内共有3个潜在的分裂位点,一个在细胞中部,另外两个位于细胞的两极。正常情况下,细菌仅利用中部的分裂位点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细胞的对称分裂。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中部潜在分裂位点的选择受到min操纵子(含minC、minD、minE3个基因)的精细调控。minC基因所编码的MinC蛋白是细胞分裂的抑制因子,与具有ATPase活性的MinD蛋白结合后被激活。在MinE蛋白的作用下,MinC和MinD蛋白在大肠杆菌细胞的两极问来回振荡。整个振荡周期中,MinC蛋白在细胞两极的两个潜在分裂位点处所停留的时间较长,分裂复合物无法正常组装,因而细胞两极的潜在分裂位点被屏蔽;而MinC蛋白在细胞中部的分裂位点所停留的时间较短,不能有效地抑制分裂复合物的组装,因此,各种细胞分裂蛋白在中部的分裂位点组装形成稳定的分裂复合物,使正常的细胞分裂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7.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DNA重复序列与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脊椎动物端粒重复序列是 5′TTAGGG3′。端粒长度可以作为细胞的“分裂时钟” ,反映细胞的分裂能力。作为染色体末端的帽状结构 ,端粒还有其他生物学功能 :保证染色体完整性 ,使真正的遗传信息得到完整复制 ;保护染色体末端 ,防止染色体异常重组而影响细胞分裂 ;指导染色体与核膜相接。端粒 端粒酶系统对细胞增殖、细胞衰老、细胞永生化、癌变、发育生物学、HIV感染的免疫反应、免疫缺陷等有重要意义[1~ 3] 。因此端粒动力学的研究十分重要。1 .DNA印迹杂交端粒长度测…  相似文献   

18.
穆素梅  余玲 《遗传》2003,5(6):499-9
小麦除了由整个染色体的丢失或重复所产 生的非整倍体以外,还可能由单个染色体的错 分裂而产生不完整的染色体。因为这种错分裂 多是从着丝点处断裂,然后形成2个臂(1个臂 带着丝点,1个臂不带着丝点),带着丝点的臂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其它染色体一样传到F, 代,形成端着丝点染色体。这个臂如果是长臂 则定为L,是短臂则定为S,等臂定为a和9 (Kimber和Sears, 1968)。不带着丝点的臂就 丢失了。  相似文献   

19.
穆素梅  余玲 《遗传》1983,5(5):6-8
小麦除了由整个染色体的丢失或重复所产 生的非整倍体以外,还可能由单个染色体的错 分裂而产生不完整的染色体。因为这种错分裂 多是从着丝点处断裂,然后形成2个臂(1个臂 带着丝点,1个臂不带着丝点),带着丝点的臂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其它染色体一样传到F, 代,形成端着丝点染色体。这个臂如果是长臂 则定为L,是短臂则定为S,等臂定为a和9 (Kimber和Sears, 1968)。不带着丝点的臂就 丢失了。  相似文献   

20.
处在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在一起遗传的现象称为连锁。由于来自双亲的同源染色体,在性细胞成熟分裂时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再在一起遗传的现象称为交换。连锁和交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一个细胞有许多基因,如果它们各个分散,细胞分裂过程中子细胞就不可能准确地获得每个基因,因此连锁对于生命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交换则能使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新的组合,是形成生物新类型的原因之一,它和育种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交换一般是对等的,但是也有非对等交换。非对等交换可以导致少量染色体重复,重复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