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评述台湾省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事实,说明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恶果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廖金凤 《生态科学》2000,19(2):84-87
环境问题在程度上是由工业发展引起的。以广东省顺德市为例。环境问题如江河、大气、土壤环境污染等与工业三废排放、工业类型、工类布局、工业能耗等有密切关系。解决对策是实施可持志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工业合理布局规模经营,推行清洁生产、进行污染治理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来  东明 《生物学通报》2004,39(4):49-50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新编教材中生态平衡、森林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内容,涉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衡量我国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备考要重视本章内容,同时要注意这些内容和社会、生产、生活实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大数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香  张丽云  赵芬  赵苗苗  赵海凤  邵蕊  徐明 《生态学报》2017,37(14):4896-490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已初露端倪。为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综述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的机遇和优势,并分析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在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总结和概括了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又结合生态环境领域的特点,分析了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重点阐述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在减缓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化中的机遇,主要从数据存储、处理、分析、解释和展示等方面阐述生态环境大数据相较于传统数据的优势,通过这些优势说明生态环境大数据将有助于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决策水平。虽然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在数据共享和开放、应用创新、数据管理、技术创新和落地、专业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大数据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各类生态环境数据的标准化、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分析平台和推动国内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对接。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地区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心,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北部湾经济圈涵盖了中国西南沿海地区和北部湾周边城市。该论文以北部湾为例,在常规调查资料、数据和补充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摸清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其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沿海地区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而提出沿海区域开发的方针和战略部署,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生态补偿机制,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 U 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茬、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快广东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主要措施也强调要“搞好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广东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赶上亚洲“四小龙”。如果由人民币换算为可比的美元,按“购买力平价法”即1美元相当于1.25元人民币,而且预测“四小龙”今后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  相似文献   

7.
孔伟  任亮  王淑佳  刘宇峰 《生态学杂志》2016,27(9):2941-2949
基于构建的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度模型,测算了河北省2000—2014年全省及2000、2006、2010、2014年11个地级市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度.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呈不断提高趋势,从濒临失调衰退到良好协调发展,经历了3个显著发展阶段.11个地级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均逐年增加,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析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演化机理,认为政策、经济、产业和区位是其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河北省未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严重,目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多重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林业的发展。为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笔者本着建设好城市生态建设的良好愿望,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为城市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大,严重地干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治理环境污染已是迫在眉捷,作者通过调查自己所生活的地方,阐述了如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治理做了细仔的论述。结合当今新农村建设,政府花大力气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五华县新一村为例钟继洪,唐淑英,谭军(广东省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ImprovemcntofAgro-ecologicalEnvironmentinHIillyandMountainousArcasofSouthChina:TakingXinyiVillageofWuhuaCountyasanExample¥.ZhongJihong,TangShuying,TanJun(GuangdongInsti-tuteofSoilScience,Guangzhou51065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4):52-54.XinyivillagerepresentsatypicalhillyandmountainousareainGuangdongprovince.Asaresultofpro-longedextensiveexploitationofnaturalresources,itsagro-ecologicalenvironmentwasworsened.Throughharnessingthelandresourcesoft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世纪,攸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解决方案。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如果说循环经济使可持续发展进入“汽车时代:那么低碳经济将把可持续发展带入“航空时代”。毋庸讳言,低碳经济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巨大挑战,但是低碳经济却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通过国际合作,共建低碳经济、创建和谐世界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祁荣  于恩逸 《生态学报》2021,41(8):2944-2953
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耦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甘肃省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甘肃省2007-2017年间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甘肃省的自然环境质量指数在2007-2017年间呈先波动下降后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系统的综合水平在2007-2017年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2007-2017年,甘肃省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状态从失调阶段逐步过渡到协调阶段,说明这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过程正从磨合阶段向着高水平有序状态稳固发展,10年间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有明显改善。面向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动态讨论可以看出:(1)甘肃省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速率的剪刀差的演变过程经过了差异较大但无明显制约-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压力逐步加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支撑能力同步回升的演变过程;(2)2007-2014年,甘肃省处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小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受生态环境的限制和约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几乎为零,但其相互胁迫程度不断增加,到2015-2017年,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大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2015-2017年自然生态环境的增速高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优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开始起效,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4.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揭示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的一般规律,综合定量探究坡耕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测量对其耦合变化类型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奉节县坡耕地面积整体缩减,以廊道和边缘斑块坡耕地形态减少为主,减少的坡耕地主要向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和生态经济功能的园地转换;(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均呈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前者呈“长江河谷区高—山区低”的分布格局,后者呈“长江河谷区低—山区高”的空间格局;(3)坡耕地利用转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滞后型、社会经济滞后-生态恢复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偏低型5种;(4)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变化的各类型主要受到坡耕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多样性、距县行政中心距...  相似文献   

15.
肖强  胡聃  肖洋  李勇志  谭宏  黄勇 《生态学报》2012,32(11):3577-3585
许多研究文献忽略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双向作用机制,从而导致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偏差。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别考察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这两类变量之间的动态冲击反应。2)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来考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变化在解释因素变动时的相对重要性。结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非平稳序列的经济增长指标、生态环境因子经过一阶差分后变得平稳,均为一阶单整,存在协整统计关系。从长期来看,人均GDP与废气排放量、固废排放量呈现负相关,而与矿产开采总量、化肥使用强度呈现正相关。其高度正相关性实证了该地区主要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快速经济增长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经济增长存在着反作用力。就响应效果而言,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响应表明生态环境退化将导致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需求偏好的改变,从而对经济增长进程的变化产生外在压力,但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生物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得生物学这个名词已经不能表达“生物学”的时代特征,而逐渐被“生命科学”所取代。这个过程就是生命科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代表着生命科学研究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探究经济系统是否适应环境系统非常必要.适应性研究强调人类系统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而经济行为是人类主动适应环境系统的集中表现,体现了人地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唐山市,研究了其1992—2011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表现.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唐山市经济-环境系统的适应力曲线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即系统适应能力不断增强,表明唐山在进行经济生产的同时,加强了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逐步协调.应用Eviews软件对适应性曲线进行滤波分析,发现经济-环境系统的潜在协调指数不断提升,但20年适应力的缺口总和为负数,暗示高经济增长与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进行适应性研究有利于适应者更好地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也对丰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牧民对高寒牧区生态环境的感知——以甘南牧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雪雁 《生态学报》2009,29(5):2427-2436
地处青藏高原的甘南牧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响应影响着牧区的生态安全.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甘南牧区的97户牧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和半农半牧区牧户两组,就牧民的环境意识、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对环境变化原因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牧民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非常明确,但在生产中却较少真正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20a前相比,85%的牧户认为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纯牧区牧户的感受更为深刻;对于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超过40%的牧户认为是超载过牧,其次是破坏植被(22.68%)和气候变化(18.56%).两组牧户对于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认识具有一定差别,纯牧区牧户认为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及气候变化,半农半牧区牧户认为是过度放牧与破坏植被、滥垦土地.  相似文献   

19.
刘全友  童依平 《生态学报》2003,23(5):1025-1030
主要研究内蒙古典型地区多伦县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效率等。研究表明:在近一个时期,该地区人口在不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在不断变化,如自1983年到1999年期间,其耕地由原来的18.83%上升到32.O9%、增长了13.26%;而草地由原来的51.79%降到36.13%。消减了15.66%;林业用地由原来的4.16%降到2.87%、下降了1.29%,这种结构性的变化,致使植被、林地在减少,草原在退化。如20世纪50年代最高产草量(鲜重)可达7500kg/hm^2,到1983年下降到3000kg/hm^2。而现在只有1500kg/hm^2;而这种草场退化结果又导致农田沙化,肥力下降、如农田比草地土壤有机质低50%左右,而N、P、Zn等其他元素在30%左右;草地与沙化草地相比,有机质、N、P、Zn的含量普遍低20%-50%。为此,在本区必须进行土地分类和土地潜力分类为主的土地利用评价。以满足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和自然保护等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使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女性在预期寿命延长的同时,追求高质量生活,因此绝经健康管理势在必行.健康生活方式调整是绝经健康管理的首要内容.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MHT)的有效性已经被充分证实,但用药相关风险仍然是复杂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绝经健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绝经激素治疗的热点问题,并对绝经管理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