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2.
华木莲花药的发生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华木莲花药的结构和小孢子的形成与发育。华木莲雄蕊多数、离生;每一花药具4个花粉囊。花粉囊由1层表皮、1层纤维层、2层中层和2层绒毡层细胞组成。腺质绒毡层在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中,呈现出解体-恢复-解体直至消失的现象。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左右对称和四面体形。撒粉时的成熟花粉为二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3.
三种腺样体手术方式治疗儿童OSAHS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腺样体手术方式治疗儿童OSAHS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HS患儿(3-12岁)施行:全麻下经鼻内镜经口-鼻腺样体切除术、内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术及传统的经口腺样体刮除术3术式,并对患儿进行术后的随访,观察术后夜间打鼾、鼻塞、张口呼吸等临床症状、腺样体残留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鼻内镜术后打鼾、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治愈率显著高于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P<0.01).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微波消融术,存在不同比例的腺样体残留,鼻内镜经口-鼻腺样体切除术,无腺样体残留.结论: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是治疗儿童OSAHS的主要手段.鼻内镜辅助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直视下操作、病变切除彻底、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腺样体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160耳),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手术组患儿给予腺样体消融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手术组治愈72耳,好转6耳,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治愈8耳,好转20耳,治疗总有效率为35%,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途径,治疗中应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目前已知的3种甲壳动物促雄性腺素前体(AGH precursor)和5种类胰岛素促雄性腺因子(insulin-like AG factor)进行分析,探讨了促雄性腺素前体的氨基酸理化特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motif等,并利用Phyre软件对其三级进行同源性收索。结果显示:促雄性腺素前体包含信号肽,存在跨膜结构域,并和信号肽同位。PDB库中没有找到匹配的motif。3种促雄性腺素前体的二级结构有比较高的相似性,比如都包含两个中心螺旋区。Phyre搜索显示,与8种蛋白的三级结构匹配的均为胰岛素家族的蛋白,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促雄性腺素前体和胰岛素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olata)根部提取物抑菌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小麦赤霉病病菌(Fusarium graminerum)、油菜菌核病病菌(Sclerotirda scleotiorum)、棉花黄萎病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苹果炭疽病病菌(Glomarella cingulata)、甜瓜蔓枯病病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琼胶平板法对月腺大戟根部丙酮提取物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测定;月腺大戟根部提取物样品供试质量浓度分别设为0.05g/mL,0.1g/mL,0.2g/mL.0.4g/mL四个梯度。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月腺大戟根部丙酮提取物对5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为很强的抑菌作用,该研究为月腺大戟根部进一步开发植物性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明镇寰  唐愫 《遗传》1983,5(6):5-8
家蚕(Bombyx mori)后部丝腺的脱氧核塘 核酸(DNA)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直接关 系到丝心蛋白一(fibroin)的合成,因此引起人们 较大的重视。我们从本省蚕丝生产中常用的蚕 体后部丝腺中分离纯化了DNA和mRNA,并观 察了它们的重要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鼻咽部细菌携带情况。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对因腺样体肥大而入院手术的127例3~14岁儿童进行鼻咽部细菌培养,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纯腺样体肥大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共34例,第二组为腺样体肥大伴OSAHS并且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的患儿共93例,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7例腺样体肥大儿童鼻咽拭子细菌检出率为84.3%,第一组为76.5%,第二组为87.1%,细菌的检出率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相关性,伴有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儿细菌检出率更高。经χ2检验,两组儿童鼻咽部腺样体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结论 3~14岁腺样体肥大儿童鼻咽部条件致病菌携带率较高,特别是伴有慢性鼻窦炎或中耳炎的患儿,通过研究结果可对患儿后期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并对儿童腺样体肥大及相邻器官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初生扬子鳄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田苗  汪仁平 《四川动物》1996,15(4):159-161
观察了2例初生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胃贲门具11—13个贲门瓣,贲门区及幽门区粘膜上皮凹陷稀而浅,胃体部上皮凹陷密而深,排列很规则,胃小凹明显。组织切片观察:贲门腺及幽门腺均为短的单管腺,腺上皮由单一类型的腺细胞组成,胃底腺为分校管状腺,晚上皮由多种腺细胞组成。对扬子鳄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叉蕨科4属5种植物配子体的发育模式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了叉蕨科(Aspidiaceae)4属5种植物,即肋毛蕨属(Ctenitis(C.Chr.)C.Chr.)的亮鳞肋毛蕨(C.subglandulosa(Hance)Ching)和海南肋毛蕨(C.decurrenti-pmnata(Ching)Ching)、轴脉蕨属(Ctenitopsis Ching ex Tard-Blot et C.Chr.)的轴脉蕨(C.sagenioides(Mett.)Ching)、黄腺羽蕨属(Pleocnemia Presl)的黄腺羽蕨(P.winitti Holtt.)以及叉蕨属(Tectaria Cav.)的剑叶叉蕨(T.leptophylla(C.H.Wright)Ching)的配子体发育过程,记录了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模式特征,认为这5种植物的孢子、丝状体、片状体、生长点、翼片、细胞、毛状体和假根等具有稳定的系统学意义。检索结果与该科的经典分类结果基本相似,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各分类群的检索表。本研究为叉蕨科系统学研究积累了详实的配子体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双穴科吸虫(Diplostomatidae)属于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寄生于鸟类及哺乳类。根据卵黄腺和寄主的不同、又分为二个亚科:重翼亚科(Alariinae)及双穴亚科(Diplosto-matinae),前者卵黄腺的分布仅限于前体、寄主为哺乳类、后者卵黄腺分布于前后体或仅限  相似文献   

12.
甾体药物合成中一步分离的各种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幼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1):51-53
甾体药物合成中一步分离的各种发酵工艺法幼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从1952年peterson和Murry发现黑根霉(Rhizopusnigricans)能在甾体分子的C_(11)位导入羟基以后 ̄[1],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能在甾体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师对分泌性中耳炎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39例住院手术切除腺样体的儿童,常规行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部分伴耳部症状、声导抗显示C型曲线或查体可疑鼓室积液征者行颞骨CT检查或术中行鼓室穿刺。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咽口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在239例腺样体肥大儿童中,经鼓室穿刺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34例(63耳,14.2%),其中鼓室曲线呈B型者33耳(52.4%),C型(-200 dapa)者10耳(15.9%),C型(-200 dapa)者20耳(31.7%)。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园枕受压迫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声导抗检查不能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金标准,必要时可行颞骨CT明确诊断;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为其主要疗法,配合鼓室穿刺多可治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置管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幼体和成体的皮肤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版纳鱼螈幼体和成体的皮肤均可分为表皮、真皮疏松层和真皮致密层;皮肤中含有粘液腺和颗粒腺;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其皮肤的各种组成成分在结构和厚度上存在着差异:成体和幼体都是头部的表皮最厚,尾部的最薄;幼体表皮各层细胞分化不明显,几无角化现象,成体表皮的各层细胞分化明显,表层细胞明显角化;成体躯干部皮肤最厚,头部最薄,幼体则是头部皮肤最厚,尾部最薄;幼体和成体的头部皮肤都分布有大量的粘液腺,颗粒腺分布较少;幼体的躯干部皮肤则主要分布着大量颗粒腺,尾部只有颗粒腺,未见粘液腺;成体躯干部和尾部皮肤均分布有大量的颗粒腺和粘液腺.  相似文献   

15.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李彦章,石正丽,陈棣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关键词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grisescensnuclearpolyh...  相似文献   

16.
刘超  任国栋 《昆虫学报》2012,55(10):1205-1220
基于16属65种琵甲(含新记述7属)的防御腺特征, 探讨了琵甲族(鞘翅目: 拟步甲科)的属级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对这些种的防御腺着生位置、 形状、 长度、 宽度、 囊体间距、 囊壁厚度、 囊壁花纹、 囊壁褶皱等特征进行解剖测量和分析, 归纳出族、 属级特征。利用SPSS19.0和Hennig86(1.5版)两个软件对选定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 得出琵甲族16属的进化关系为:Prosodes>Blaptogonia>Tagonoides>Thaumatoblaps>Caenoblaps>Agnaptoria>Asidoblaps>Coelocnemodes>Dila>Gnaptor>Blaps>Pseudognaptorina> Nalepa>Belousovia>Gnaptorina>Itagonia。基于防御腺形态学数据的琵甲族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琵甲族16个属清楚地分开, 表明其在分类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扩张莫尼茨绦虫节间腺形成过程的精细结构及一些组化变化。结果表明:节间腺是扩张莫尼茨绦虫皮层的特化部分,由节片后缘的皮层及其邻近细胞体向绦虫实质组织中陷入开始其形成过程,随着虫体发育的进行,新的陷入不断形成,原陷入的部分不断脱离皮层形成簇状腺体结构。节间腺的数目随着体节的发育不断增加,幼节中仅有少数几个(6~9个),而远端的孕节中多于100个。电镜下可见腺细胞体由细胞质管与腺皮层相联,簇状腺体结构为一合胞体形态,腺细胞体围绕并开口于椭球体或不规则形状的皮层腔中。离腺皮层远的腺细胞体电子密度高并含有与腺皮层相应的典型分泌颗粒,而靠近腺皮层的腺细胞体电子密度低,所含分泌颗粒较少。扩张莫尼茨绦虫节间腺的组化性质尚不完全清楚。糖与蛋白质等组化结果不稳定,随染液pH值及染色时间的变化等多种因素而改变。基于我们的研究及其他研究者的观察表明,节间腺可能参与外源基质形成虫卵的转运,同时他们可能在虫体节片脱落及虫卵溢出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已有报道已在20多个科、30多个属中研制了人工种子,但尚未见人工种子用于生产的报道。我们已在十个科、包括17个种的植物中建立了体细胞再生植株的繁殖体系,其中有7个科的植物既能诱导胚状体,又能发生不定芽,它们是桉树、(桃金娘科)、茶树(山茶科)、核桃(胡桃科)、油菜(十字花科)、芫荽(伞形花科)、棉花(锦葵科)、华腺(?)木(茜草科)。在两个科中建立了高频率诱导胚状体的体系,即橡胶树(大戟科)、可可树(梧桐科)。而兰花建立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山西的星粉蚧属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农大蚧虫研究中心。1.无脐星粉蚧Heliococcusacirculus,新种(图1)本新种与H.BaotouiTang,1988为本属中无腹脐者。两种的区别在于后种星管腺2种,且多;而新种星管腺1种,且少。正模♀,蒿(Artemisiasp.),山西沁水,1995-Ⅶ-21,武三安采;副模12♀♀,同正模;5♀♀,青蒿(Artemisiaapiacea),其它同正模2.苜蓿星粉蚧Heliococcusmedicagicola,新种(图2)本新种与H.pavlovskiBorchseniusetTereznikova,1959相近,其区别在于新种星管腺少,只在后体部存在,而后种星管腺多,在体背缘成纵列。正模♀,苜蓿(Medicagosativa),山西沁水,1995-Ⅶ-22,武三安采;副模6♀♀,同正模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并比较0.5、3和12小时龄的日本血吸虫皮肤型童虫的超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外质膜外,其他的超微结构,如体被、肌层、体被下细胞、胞质桥、头腺、钻腺和食道等结构在尾蚴感染后3小时均未见再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