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DNA转移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作、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土壤杆菌,于1907年发现它是植物致瘤的起因。植物细胞被侵染后,形成冠瘪瘪(crowngall),冠&瘤细胞可产生正常细胞所不能产生的冠瘦群(。Pines),被农杆菌利用作为碳源和氨源。农杆菌侵染后从植物肿瘤细胞中摄取营养的边种现象,被称为“遗传寄生”(seneticcolonisatton)o经过持续不断的基础研究,直到1974年,发现在农杆菌中有一种环形的Ti质粒fie200kb),Ti质粒上的一段T-DNA(Tra——fer[>NA)可以插入植物基因组,引起细胞特性补文化、从此,人们试图利用…  相似文献   

2.
贾敬芬 《遗传》1985,7(6):41-45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感 染双子叶植物的受伤组织能引起冠瘦瘤(crown gall).这是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生长的病害(癌 症)。已知有90多科600余种的双子叶植物能 感染这种疾病r0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此 病很不敏感,只少数感染的实例。根癌农杆菌 含有一类诱瘤质粒,即Ti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Ti质粒上带有致瘤基因。在诱瘤期间, Ti质粒的一段DNA能整合到植物细胞核中, 而使植物细胞发生转化,成为肿瘤细胞。因此 冠廖瘤是一种天然的“遗传工程系统”,又是研 究原核细胞DNA在真核生物中表述的一个模 式系统,极受分子遗传学家的注意,成了植物遗 传操作中深人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关冠寥瘤发 生的分子生物学概况最近已有详细综述E2,3,410 人们期望MIV分子遗传学技术对Ti质粒加以 改造,去除对植物有害的致瘤基因,但仍保留转 化功能,使它成为遗传工程的载体,将外源基因 引人植物细胞,以达到改造植物并创造新植物 类型的目的。近几年来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巨大 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马德钦 《微生物学报》1995,35(5):336-341
以窄宿主葡萄农杆菌Ag162Ti质粒的T-DNA区tmr、tmsl和ocs基因座位以及T_A-DNA和T_B-DNA片段为探针,对12株我国分离的不同生物型、质粒类型和寄主范围的葡萄根癌农杆菌的引质粒转移DNA(T-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在9株生物3型octoplne Ti质粒菌株中,与上述探针均同源。其中窄宿主葡萄根癌农杆菌菌株杂交片段彼此较一致。广宿主葡萄根癌农杆菌菌株的杂交片段彼此差异较大。1株无致瘤能力的生物1型菌株与5个探针均不杂交。1株生物3型nopaline Ti质粒菌株及1株诱导冠瘿瘤中只合成精氨酸的菌株,杂交带的变化也大。由此可见葡萄农杆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转移DNA呈多态性,成为农杆菌中特殊类群。本分析对葡萄根癌农杆菌致病菌株的鉴定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d)均是革兰氏阴性菌,同属根瘤菌科(Rhizobaceae)。根癌农杆菌侵染可以诱使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癌瘤(crown gall),发根农杆菌则可以使植物宿主细胞组织产生毛状根瘤(hairy roots tumors)。土壤杆菌的这一类致病特性早在本世纪初就已被观察  相似文献   

5.
<正> 根癌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时,能侵入双子叶植物的细胞壁,并通过一种未知机制将其Ti质粒DNA导入植物细胞内。导入的Ti质粒DNA(T-DNA)能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中,并被转录。通过遗传操作插入Ti质粒T区的任何DNA片段似乎都能随根癌农杆菌一起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因此,根癌农杆菌作为载体,已广泛用于高等植物外源遗传物质的导入研究。它最终有可能给作物的基因组加入一些有益的遗传成分。遗憾的是,把Ti质粒用作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三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分别感染我国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的子叶,诱发产生肿瘤.结果发现根癌农杆菌,A281、Chry5,Chry5C对我国的栽培大豆均有致瘤作用,且A_(281)对栽培大豆具有超毒作用.这一结果与其对美国栽培大豆的作用结果是一致的.而A281对半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较差,对野生大豆的致瘤作用最弱.而根癌农杆菌Chry5C尽管其毒性已被弱化,但对我国的栽培大豆仍具有致瘤作用,这一结果与它对美国栽培大豆的致瘤作用是有差异的.说明我国的栽培大豆与美国的栽培大豆之间在致瘤方面存在差异.Chry和5Chry5C对我国的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几乎是不致瘤的,说明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在Ti质粒致瘤方面与栽培大豆存在区别.这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大豆品质和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的特性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也为今后进行大豆遗传工程选择适当的受体材料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一个简便的豆科植物田著的转化试验。田蓄子叶外值体能被含非致瘤性的Ti质"Y.载体 的根癌农杆菌感染。该载体带有一个嵌合的npr-II基因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卡那霉素抗性愈伤组 织经胭脂碱测定、N P T-11酶活性检测和DNA分子杂交试验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了田蔷细抱。  相似文献   

8.
发根农杆菌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杆菌是一类侵染性非常广泛的G-土壤杆菌,农杆菌质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比较完善与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在众多的转基因植物中有80%是由农杆菌介导转化的,但其中大部分是有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法获得的。根癌农杆菌含有的Ti质粒,能诱导被侵染的植物细胞形成肿瘤,即诱发冠瘿瘤。发根农杆菌含有Ri质粒,侵染植物后能诱发植物细胞产生毛发状根,即发根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法比Ti质粒法具有一定优越性而被广泛重视,而且由其转化获得转基因植物和生物有效成分的报道愈来愈多,本文主要讨论发根农…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使许多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是其Ti质粒的T区DNA转入植物细胞的结果,Ti质粒是天然的植物基因载体。为克服直接操作Ti质粒的困难,人们构建了中间载体,将嵌合基因插入中间载体构成表达载体。改建的Ti质粒——pGV 3850等系统,是缺失了致瘤基因,但保持转化植物细胞的能力的Ti质粒。双质粒系统,SEV系统则是进一步完善化的Ti质粒载体。另外我们还讨论了构建其它基因载体,开辟多种转化途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DNA转化根瘤菌,使根瘤菌能在非豆科植物上形成肿瘤,早有报道;通过接合途径使根瘤菌获得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进而在非豆科植物上形成肿瘤,近来也有报道。但一般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组织中冠瘦碱合成酶活性检测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许耀  贾敬芬  郑国锡 《遗传》1987,9(5):41-43
由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感染引起的植物冠4瘤(crown gall)细胞除 具激素自养性生长特性外,还具有一类特殊的 基因产物,即冠瘦碱(opines)"'。常见的冠瘦碱 主要有章鱼碱(octopine)和胭脂碱(nopaline) 等。催化章鱼碱合成的酶为章鱼碱合成酶( octopine sy nthase),或叫Lysopine脱氢酶[D- (+)一lysopine dehydrogenase, 简称LpDH] o 催化胭脂碱合成的酶为胭脂碱合成酶(nopaline sy nthase),或称胭脂碱脱氢酶(nopaline dehydrogenase, 简称NpDH)。即在NADH存在条 件下,LpDH催化丙酮酸与精氨酸的缩合反应, 形成章鱼碱;NpDH催化。一酮戊二酸和精氨酸 的缩合反应,形成胭脂碱。  相似文献   

12.
发根农杆菌转化龙胆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伟华  徐香玲  李集临 《遗传》1992,14(5):27-29
本文利用具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通过叶盘法对药用植物龙胆(Genriana manshurics Kitagaua)进行了转化实验,发根农杆菌15834感染龙胆,诱发产生毛状根,并得到 再生的龙胆植株。冠瘦碱检测实验表明,再生植株显示甘露碱(mannopine)带,说明发根农杆菌Ri质 粒的T-DNA部分已整合到龙胆植物细胞中。再生的龙胆丛生苗可以在不含激素的简化培养基上快速 繁殖,转化的龙胆植株具有发达的根系,根部龙胆苦贰含量比对照高,从而为东北龙胆栽培事业的发展 以及龙胆有效成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丹参的冠瘿组织培养和丹参酮的产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用根癌农杆菌感染丹参无菌苗获得冠瘿组织,除菌后的冠瘿组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经高压纸电泳检查,冠瘿组织中含有冠痿碱,证实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转化成功。冠瘿组织的生长和丹参酮的积累与基本培养基有关,B5和Ms培养基有利于生长.月增殖倍数分别达到102倍和90倍,而67-V和WP培养基则有利于丹参酮的合成,在培养过程中丹参酮能分泌到培养液中。研究表明用冠瘿组织作为培养系统,生产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发根农杆菌Ri质粒在药用植物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与根癌农杆菌(A.tumefaciens)属于根瘤菌科,均为革兰氏阴性菌[1]。它们在侵染植物后引起的症状不同,含有Ti质粒的根癌农杆菌在侵染植物后形成冠瘿瘤(crowngall),而含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表现与其不同,它在感染植物后在植物的伤口部位诱发产生毛状根(hairyroot)。由发根农杆菌侵染植物诱导产生的毛状根具有生长快、分枝多、根毛多等特点。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与根癌农杆菌Ti质粒结构相似,都具有高效率转移的T-DNA区和致病的Vir区…  相似文献   

15.
马德钦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3):162-168
土壤病原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通过遗传转化植物细胞,引起许多植物(主要是双子叶)发生冠瘿病。转化实质在于农杆菌DNA中的一个特殊片段,T-DNA从大的(>200Kb)Ti质粒转移到植物细胞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根癌土壤农杆菌Ti质粒VirE2基因原核表达蛋白,为研究其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根据发表的根癌土壤农杆菌(Agribacterium tumefaciens)C58Ti质粒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了C58根癌土壤农杆菌Ti质粒毒性区蛋白VirE2基因,连接T载体经测序,结果与发表的序列同源性达100%。将目的片段从T载体上切下,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转化E.coli DH5α,筛选出阳性克隆,提质粒转化E.coliBL21,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经SDS-PAGE电泳,发现与对照比较在略小于66kDa处有特异条带,与理论大小(63.5kDa)相符。结论:克隆的VirE2基因获得了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17.
根癌农杆菌转化禾谷类作物及影响其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君  荆玉祥 《生命科学》2001,13(5):219-221,213
综述了根癌农杆菌转化禾谷类作物的研究现状,根癌农杆菌与禾谷类作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根癌农杆菌成功转化禾谷类的例子;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成功的因素,如菌株类型,感受态细胞的选择,Vir基因的活化,选择合适的转化途径等。这些将为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作物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发根农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eviewofStudiesonObtainingTransgenicPlantsbyAgrobacteriumrhizogenesMediatedGeneTransferSystemZhouYanqingZhanggenfaYuanBaojun(DepartmentofBiology,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2)②苑保军现在河南省周口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农杆菌质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37]是比较完善与有效的基因转移方法。目前,在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结构、功能及其被改造为载体系统与应用等方面均已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与之同属于根瘤菌科的发根农杆菌及其所携带的Ri质粒开始被广泛研究。本文就发根农杆菌Ri…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用根癌农杆菌的4个菌种感染吉林省大豆属2088份野生和栽培大豆基因型诱发致瘤的研究。筛选出100份适用于Ti质粒的受体材料;离体培养瘤的愈伤组织;建立了脱菌的悬浮细胞系;用纸上电泳测定证明胭脂碱存在,确定了T-DNA已经整合到大豆细胞中,经多次的继代培养不丢失,并能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20.
单子叶植物过去被人们公认公以为难以用根癌农杆菌转化,但最近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对用根癌农杆菌在转比单子叶植物方面的研究历史、现状、所取得的成功以及酚类化合物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的促进作用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