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G—显带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 ASG 法处理的三个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品种 G-带的核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早中期或中期染色体都显示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的 G-带带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愈浓缩带纹数目愈少。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分布的位置、染色深浅以及带纹数目都基本一致,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配对。同一分裂时期不同染色体的 G-带带纹各具一定的特点,可以作为鉴别的标记。讨论了显带技术和中期染色体的 G-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BrdU风油精法进行了荞麦染色体G带显带研究,在其有丝分裂晚前期,早中期和中期的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了G带带纹。但是,随着分裂时期的进展,染色体上出现的带纹数目依次减少。BrdU和风油精在染色体显带中的作用是使染色体伸长,并增大染色体线性区段间的差异,故显示出G带。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良的ASG法获得了中期和3个染色体凝缩程度不同的早中期阶段(分别称为早中期Ⅰ、Ⅱ、Ⅲ)染色体的G_带,并进行了G_带核型和变动性分析。所分析的分裂时期和阶段,每条染色体的全长显示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的带纹,带纹细窄、大小较相近,带间区小,带纹分布较密集而均匀。随着有丝分裂进程推进,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减少,早中期Ⅰ、Ⅱ、Ⅲ至中期单倍染色体组的G_带带纹总数分别减少41%、36%、28%,而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分别缩短43%、37%、27%,带数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几乎相等。早中期Ⅰ至早中期Ⅱ、Ⅲ和早中期Ⅱ至早中期Ⅲ的带纹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幅度也基本一致。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和染色体缩短的比例不尽相同,有一定的变幅。早中期Ⅰ、Ⅱ、Ⅲ和中期染色体组中每单位绝对长度的带数(带/μm)分别为2.19、2.22、2.32和2.29,差异不大。对节节麦G_带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的ASG法获得了中期和3个染色体凝缩程度不同的早中期阶段(分别称为早中期Ⅰ、Ⅱ、Ⅲ)染色体的G-带,并进行了G-带核型和变动性分析。所分析的分裂时期和阶段,每条染色体的全长显示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的带纹,带纹细窄、大小较相近,带间区小,带纹分布较密集而均匀。随着有丝分裂进程推进,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减少,早中期Ⅰ、Ⅱ、Ⅲ于中期单倍染色体组的G-带带纹总数分别减少41%、36%、28%,而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分别缩短43%、37%、27%,带数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几乎相等。早中期Ⅰ至早中期Ⅱ、Ⅲ和早中期Ⅱ至早中期Ⅲ的带纹减少幅度与染色体长度缩短幅度也基本一致。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和染色体缩短的比例不尽相同,有一定的变幅。早中期Ⅰ、Ⅱ、Ⅲ和中期染色体组中每单位绝对长度的带数(带/μm)分别为2.19、2.22、2.32和2.29,差异不大。对节节麦G-带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植物染色体G-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川百台(Lilium davidii)、华山松(Pinus armardii)和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等植物染色体G-带研究结果。本试验的G-带与以往的C-带不同,C-带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1-4条带,多分布在着丝点附近,而G-带则多达几十条,分布在整条染色体上,带纹清晰,前期染色体带呈颗粒状,中期染色体呈明显的带状,与哺乳动物染色体G-带很相似。G-带的数目取决于染色体浓缩的程度。前期染色体带纹数目是中期的三倍,接近人类高分辨带水平。对G-带带纹采用了自动光谱分析,波峰数值与带纹相符。作者同时介绍了胰酶法在植物染色体G-带中的应用。认为此方法既适合动物亦适用于植物。但植物G-带显示的关键可能不在胰酶法本身,而在合适的分裂时期及染色体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麦G-带变动性以及与染色粒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麦为材料,进行了G-带带纹变动性分析以及G-带与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粒的比较。有丝分裂早中期至中期两个不同时期G-带带纹总数减少36%,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缩短25%,带数减少的幅度大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的比例不尽相同,变幅在0.29-0.50之间。不同染色体绝对长度减少的幅度在0.27-3.70μ之间。从早中期至中期,每单位染色体绝对长度带数具相对减少的趋势。选择第6染色体进行的比较显示,减数分裂的染色粒与有丝分裂的G-带带纹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G-带带纹和染色粒间的数目、位置和着色程度上都具一致性。对G-带性质和植物中G-带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BrdU处理的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本文应用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技术,重点将黄鳝培养细胞具不同长度染色体的正中期分裂相做成G-带核型加以比较分析。随着染色体长度的增加,带纹数目也增加。但增加是有限度的。染色体带纹数目的增加,明显地表现在深染带再分为若干亚带。当染色体从前期向中、后期过渡收缩变短时,一些亚带融合为原来数目的带。染色体上各个带的收缩程度、收缩时间是不均等的。实验证明大剂量的BrdU不仅能阻断鱼类细胞于中S期,也可使染色体伸长、小剂量的伸长作用不明显。最后讨论了BrdU处理与G-显带的关系、染色体带纹数目相对恒定以及染色体伸长缩短问题。  相似文献   

8.
茶树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胰酶法在茶树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每一染色体的全长上诱导出了清晰而丰富的G带带纹。染色体带纹的数目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而变化,同源染色体带纹的大小、分布及着色的深浅基本相似。作者认为植物G带的诱导与染色体处理技术及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密切相关。当胰酶处理超过了G带诱导的临界限度时,常可观察到染色体的大螺旋结构。本文讨论了在染色体前处理中a-溴萘的选用和甲醇-冰醋酸(3:1)的固定时间对G带诱导的影响以及G带的形成与染色体大螺旋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丁毅  宋运淳 《遗传学报》1996,23(4):268-275
以大麦为材料,进行了G-带带纹变动性分析以及G-带与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粒的比较,有丝分裂早中期至中期两个不同时期G-带带纹总数减少36%,染色体组的绝对长度缩短25%。带数减少的幅度大于染色体长度缩短的幅度,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之间带纹减少的比例不尽相同,变幅在0.29-0.50之间,不同染色体绝对长度减少的幅度在0.27-3.70μ之间,从早中期至中期,每单位染色体绝对长度带数具相对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植物染色体高分辨 G-带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首次运用改良的尿素法在野生一粒小麦、玉米、蚕豆、吊兰、川百合等多种植物上诱导出 G-带,带纹清晰,数目多,分布在染色体全长上。前期染色体带呈颗粒状,中期染色体呈明显带状,与哺乳动物染色体 G-带很相似。G-带的数目取决于染色体浓缩程度,中期染色体一条深带到晚前期可显示出2.67条亚带。作者同时比较了胰酶法与尿素法的显带效果。认为两种方法显示的带纹基本相同,尿素法比胰酶法作用温和,显带时间长达数分钟,易于掌握,重复性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属于鲈形目, 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 是中国东南沿海暖水性礁栖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 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 取点带石斑鱼全肾, 低渗处理, 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 利用Alu I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原位切口平移显带技术, 在点带石斑鱼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诱导出带纹清晰、分散良好的多重带. 结果显示, 多数染色体显现出8-10条带纹, 最少的一对染色体也有4条带纹, 同源染色体带纹基本一致, 在每对染色体上的数目及其分布具明显特征性且相对稳定, 同时发现不同分裂相的同一号染色体上, 特征带纹鲜明一致, 带纹数目基本吻合, 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然后用人X和Y染色体文库特异DNA为探针, 对点带石斑鱼的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描绘研究. 结果表明, 点带石斑鱼染色体组中测出了人X染色体特异DNA同源片段的3个保守同线群, 分别在点带石斑鱼的第7、第13和第22号同源染色体上, 它们的杂交信号最近边距着丝粒的百分比距离分别大约为62.3%、43.4%及44.4%; 人X染色质同源片段的大小约占点带石斑鱼基因组的4.63%. 但用人Y染色体DNA描绘点带石斑鱼染色体时, 没有检测出可见的同源片段. 研究结果可以为从低等脊椎动物到人类性染色体的进化过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Giemsa显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告叙述了玉米花粉母细胞染色体Giemsa显带的结果。在Giemsa染色下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主要时期的染色体均能显带。所显现的带型主要为端粒带、近端粒带,个别染色体有中间带。但各个染色体上带的形态、大小、数目、位置和着色深浅程度等均不一样。有一个染色体不显带纹。  相似文献   

13.
玉米染色体G-带ASG法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两个自交系的根尖染邑体经ASG法处理显出了G-带。王米G-带沿整个染色体长轴分布,是一些密切邻近的多重带纹。无论有丝分裂的晚前期、早中期或中期染色体都有这类带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成员G-带带型基本相似,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的不同区域带纹具有一定的差异。ASG处理前用α-溴萘或放线菌素D预处理都可显出G-带。本文讨论了玉米G-带与哺乳动物G-带的相似点以及用ASG法进行玉米G-带显带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猪高分辨G—带及模式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文元  王子淑 《遗传学报》1991,18(2):120-126
采用氨甲喋呤或胸苷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并结合胰酶G-带技术,对中国7个家猪品种高分辨G-带进行了研究,发现家猪品种间带型基本一致,从而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的国际体制,提出了中国家猪高分辨G-带标准化核型及模式图,对显带核型界标进行了少许修改,对每对染色体进行了区带划分和描述。单倍染色体组所显示的G-带数目,包括X和Y染色体,巳达444条,近于中期染色体带纹数目的两倍。  相似文献   

15.
迷宫漏斗蛛Agelena labyrinthica的染色体(蜘蛛目:漏斗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迷宫漏斗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迷宫漏斗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雄性2n=42,雌性2n=44,性别决定机制属X_1X_2O型。X染色体是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和最短的2个(对)。染色体似乎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这由C-显带标本分析所证实,没有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证据。C-带标本分析表明,常染色体中,各条染色体的C-带纹,其大小和染色深浅无明显差异,但X_2染色体上有明显宽的C-带纹。C-显带处理没有得到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染色体荧光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尾松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荧光带纹的分析结果表明,其色霉素A的染色体的荧光带赤;1对为着丝粒区和臂间我均有带纹的中间着丝染色体。6对为臂间区有带纺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对为着丝粒区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3对无带纹的中间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1对为着丝粒区有带纹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四棱豆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良ASG法在四棱角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全长显示了密切邻近的多重G-带带纹,并进行了核型和G-带带型分析。核型公式为2n=18=4m+14sm(2SAT),核型类型为2B。G-带带型分析表明,同源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分布位置、染色深浅基本一致,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配对;非同源染色体的带型有明显差异,可以准确区分。讨论了改良ASG法在核型  相似文献   

18.
水稻染色体G—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姚青  宋运淳 《遗传学报》1990,17(4):301-307
用改良的ASG法首次在籼稻(O.sativa subsp.indica)品种珍汕97和粳稻(O.subsp.iaponica)品种秀岭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上显示了G-带,并作了相应的G-带核型分析。就同一材料来说,随着有丝分裂时期的推进,染色体上带纹数目逐渐减少。籼、粳亚种间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G-带带纹特征彼此相似。讨论了水稻G-带带型与染色体不同区域分化的关系;G-带带型与籼、粳稻分歧的关系;以及G-显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番茄的CPD带型和45S rDNA位点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朝文  刘静宇  宋运淳 《遗传学报》2005,32(10):1101-1107
采用CPD(PI和DAPI组合)染色对番茄减数分裂粗线期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显带分析,随后用两种不同的45S rDNA克隆在相同的分裂相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分析。CPD染色在8条粗线期染色体上显示出了10条红色的CPD带纹,在6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显示出了12条CPD带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CPD带纹与粗线期染色体上显著的带纹具有对应性。用改良的CPD染色程序清晰而稳定地显示出这些特征性的CPD带纹为番茄的染色体,特别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提供了新的识别标记。用番茄的一个45S rDNA克隆进行的荧光原位杂交,不仅在位于2号染色体短臂的随体上显示了强的杂交信号,而且在粗线期染色体的5个CPD带区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4对CPD带区显示了弱的杂交信号。然而,用来自小麦的45S rDNA克隆pTa71进行的原位杂交却只在随体上显示了杂交信号。鉴于所用的两个45S rDNA克隆在序列上的差异,推断在番茄基因组中只有随体含有45S rDNA单位的编码区,即番茄只有一对45S rDNA位点。  相似文献   

20.
星豹蛛Pardosa astigera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告星豹蛛的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星豹蛛染色体数目为:雄体2n=28,雌体2n=30,性别决定机制属于X_1X_2O型。X_1为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X_2为全部染色体中最短的。全部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这个结论可以被C-带标本所证实,且C-带带纹大小及染色深浅均无明显差异。G-带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