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稻主茎与分蘖间的物质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借助放射性同位素C~(14)、P~(32)从地上部和地下部分研究了水稻各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 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运转的规律,所得结果如下: 1.水稻植株在不同生育期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的运转各有特点,分蘖期主茎叶片的同化物和根部吸收的P~(32)均可流向分蘖内,抽穗至乳熟期同化物极少(几乎没有)流入分蘖。分蘖中的物质在分蘖期亦流入主茎;抽穗期同化物则极少流入主茎,乳熟期光合产物流入主茎的量显著增加。 2.分蘖期主茎叶片光合产物流入分蘖的量比分蘖流入主茎的量多16.47%;主茎根系所吸收的P~(32)流入分蘖的量比分蘖流入主茎的量少12.87%。主茎与分蘖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相互运转差别直到抽穗期物质相互运转极少的情况下仍然存在。 3.主茎与分蘖间同化物运转与植株各生育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各器官对物质的需要,养分(C~(14),P~(32))进入植株体内的途径不同有着密切关系,有自主性,也有相关性。 4.试验征明:水稻植株内养分能互相协调成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看来分蘖植株对水稻体内营养物质有调节的良好影响。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乳熟期分蘖植株竟有1/3的光合产物转向主茎穗部积极参与主茎结实器官形成,这无疑地对增加主穗重起着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期茎蘖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分蘖成穗率不同的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通过3个密度水平大田试验研究了分蘖期主茎和不同蘖位分蘖间的干物质积累与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探讨2种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冬小麦分蘖期间,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高位分蘖干物质积累速率较慢,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较大;而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差距较小.(2)2品种分蘖与主茎干物重比值(蘖/茎)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成穗分蘖的蘖/茎值拔节期均大于0.5,而同期未成穗分蘖均低于0.5.(3)在分蘖期间,'兰考矮早八'分蘖的净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增长比主茎缓慢,且随密度增加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小,且种植密度对其影响也较小.(4)拔节中前期种植密度对2品种的荧光参数影响较小,拔节后期2品种分蘖的初始荧光(F0)均显著大于主茎,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却显著低于主茎;随种植密度增加,2品种主茎与分蘖的F0和Fv/Fm差异增大,且这种趋势随蘖位上升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拔节期主茎与分蘖间干物质积累和光合性能的差异过大是其分蘖成穗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选用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研究主茎和两分蘖间分蘖节部位的激素差异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及其密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分蘖两极分化过程中,不同茎蘖间分蘖节中IAA和zR含量及其IAA/ABA和z刚ABA比值为主茎〉分蘖Ⅰ〉分蘖Ⅱ,而ABA含量为分蘖Ⅱ〉分蘖Ⅰ〉主茎。ZR含量、ABA含量及其IAA/ABA和zR/ABA比值与分蘖成穗关系密切,较高的zR含量、IAA/ABA和zR/ABA比值以及较低削BA含量有利于分蘖成穗,反之则将导致分蘖衰亡。随种植密度增加和蘖位升高,激素含量及其平衡在分蘖与主茎间差距加大,分蘖弱势程度更突出,进而导致分蘖衰亡,且分蘖衰亡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4.
前言水稻主茎和分蘖的生理生化特性,在水稻营养和水稻生产上都有重大意义。有关主茎与分蘖间营养物质转移方面,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成果。但目前为止,有关分蘖的增产效果,人们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在探讨主  相似文献   

5.
水稻营养生长期喷施赤霉素可提早成熟,但增产效果不稳定。为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须喷施适时、浓度适宜、增加基本苗。水稻营养生长期喷施赤霉素有抑制分蘖出生,促进主茎和早出生分蘖生长的效应。正确运用这一效应,可以控制最高苗数和过剩分蘖,提高稻株的生理活性,增进优势蘖成穗,促进主茎和早出生分蘖的发育,获得穗大粒多、早熟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稻麦作物分蘖出叶的数值化研究是作物形态发生光合功能等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根据稻麦叶蘖同伸规律,设n为主茎总叶龄,Li为第i次分蘖上的理论出叶数,K为分蘖的最高次数,则Li和K均是n的函数.如果主茎芽鞘节和分蘖的芽鞘节均不发生分蘖,则K=(n-1)/3,L_i=C~i 1_n-2i(i=1,2,…,K);如果主茎芽鞘节和分蘖鞘节均能发生分蘖,则K'=(n-1)/2,L'_i=C~i 1_n-i,以上K值均只取整数.分蘖与出叶增长的理论公式可用T=∑sumfromi=0tok()C~i_A-2i(无鞘叶分蘖)或T'=sumfromi=0tok'()C_A-i-1~i,L'=sumfromi=0toK'()C_A-i-1~i,L'=sumfromi=0toK'()C_A-1~i 1(有鞘叶分蘖)来表示.这里T与L(T'与L')分别为单株总茎蘖数与单株总叶数,A为叶龄.文章还采用数学归纳法对公式进行了数学证明,并展述了可能的应用前景.同样方法可证明莫惠栋等提出的稻麦理论分蘖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以旱作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别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来模拟不可预测的自然干扰,对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生态学意义以及减少这些冗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进行研究。设置3个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剪去所有小的分蘖,仅保留主茎和一个大的分蘖(A);在拔节期剪去主茎和两个大的分蘖,保留所有小的分蘖(B);在孕穗期剪去主茎和有效分蘖,保留无效分蘖(C)。没有被干扰的植物作为对照(CK)。通过花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价植物的生理与生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去除主茎和大蘖后,无效分蘖的生理活性被激活,开始执行有效分蘖的功能。到花期时,这些无效分蘖已经在生理活性上满足了补充和替代有效茎的要求。虽然株高和穗的整齐度、穗数和产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防碍小麦的繁衍子代,因此,正是这些由早期“无效分蘖”补充而来的有效茎,避免了小麦绝种的风险。 而在拔节期去除无效分蘖后,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因此,可以认为小麦在分蘖上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生长冗余,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半湿润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强筋小麦功能叶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水平及组合对小麦生育后期主茎、主茎分蘖Ⅰ和主茎分蘖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NPK肥配比处理中,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蘖位、叶位间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生育期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孕穗期高于灌浆期,主茎>主茎分蘖Ⅰ>主茎分蘖Ⅱ,旗叶高于倒二叶.孕穗期以N225P120K120处理对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分别比CK1和CK2增加20.41%和25.76%;灌浆期以N135P225K120处理对茎蘖旗叶净光合速率作用显著,分别比CK1和CK2增加43.48%和10.83%.研究发现,在一定磷钾肥基础上通过调节氮肥可以调节孕穗期茎蘖功能叶净叶光合速率,提高钾肥用量有利于提高灌浆期各茎蘖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以旱作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别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来模拟不可预测的自然干扰,对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生态学意义以及减少这些冗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进行研究.设置3个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剪去所有小的分蘖,仅保留主茎和一个大的分蘖(A);在拔节期剪去主茎和两个大的分蘖,保留所有小的分蘖(B);在孕穗期剪去主茎和有效分蘖,保留无效分蘖(C).没有被干扰的植物作为对照(CK).通过花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价植物的生理与生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去除主茎和大蘖后,无效分蘖的生理活性被激活,开始执行有效分蘖的功能.到花期时,这些无效分蘖已经在生理活性上满足了补充和替代有效茎的要求.虽然株高和穗的整齐度、穗数和产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防碍小麦的繁衍子代,因此,正是这些由早期"无效分蘖"补充而来的有效茎,避免了小麦绝种的风险.而在拔节期去除无效分蘖后,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因此,可以认为小麦在分蘖上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生长冗余,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F1代中1个株系在主茎和分蘖茎的节间长度存在明显差异的植株为实验材料,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对甘蔗主茎(节间短)和分蘖茎(节间长)叶片样品RNAs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从头组装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测序数据量11.16Gb,其中甘蔗主茎(BG-stalk)为5.67Gb,分蘖茎(BG-tiller)为5.49Gb。去冗余后,denovo组装得到69204条Unigene,并对这些Unigene进行七大功能数据库(NR,NT,GO,COG,KEGG,Swissprot和Interpro)注释,结果发现,有83.73%(57942条)的Unigene得到注释,16.27%(11262条)的Unigene未被注释。所有的Unigene共有9156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最多、四核苷酸重复最少,且CCG/CGG出现的频率最高。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分蘖茎(BG-tiller)样品表达的上调基因有1842个,下调基因的有2663个。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功能分类分析,分别获得57个功能小组和19条生物通路。本研究对甘蔗主茎和分蘖茎叶片转录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获得了分蘖茎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差异基因,为后面进一步分析调控甘蔗节间长短差异的基因及挖掘甘蔗分蘖生育调控相关基因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个别的小麦品种特别是冬小麦,分蘖在获得高额产量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春小麦品种留切先斯62第一个分蘖通常在主茎的第三或者至第四个真叶出现时形成。留切先斯62小麦的主茎生长圆锥突起的伸长在时间上与第三个真叶显现的时间相符合;同时也显露第一个分蘖。因此在此时期内明确主茎和分蘖的生长圆锥突起是怎样的和它在何时进行分化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達里彦沃斯特农牧业科学研究所(位於哈巴罗夫斯克)研究了这个问题。供试品种为春小麦留切先斯62和其他几个品种。留切先斯62用马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目前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过长、繁育速度慢等问题,该文以桂糖08-120脱毒健康种苗原苗为材料,在甘蔗健康种苗原苗发生分蘖后,剪下原苗主茎进行2次重复扦插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健康种苗原苗主茎全埋种植成活率48.20%,主茎斜插种植成活率95.10%;健康种苗原苗、主茎第一次扦插移栽和主茎第二次扦插移栽的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7.67%、96.33%和96.00%,分蘖数分别为15条、14条和13条,株高分别为157.67、127.00和123.84 cm,茎径分别为25.52、25.31和25.23 mm,有效茎数分别为87 245、97 465和93 960条·hm~(-2),产量分别为49 294.5、52 126.00和49 948.50 kg·hm~(-2);主茎第一次扦插移栽和主茎第二次扦插移栽的株高低于原苗种植,但分蘖数、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与原苗种植差异不显著,健康种苗原苗主茎扦插移栽与健康种苗原苗移栽的甘蔗产量效应相差不大;原苗主茎重复扦插快繁成本约为一株0.47元,显著低于原苗常规繁种成本。该研究结果为甘蔗健康种苗降低成本和加快繁育速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再生小麦     
“再生小麦”是指小麦在拔节后至成熟前,植株主茎或大蘖受伤害后,当水分、养分、温度和湿度都较好时,茎节或分蘖节上已经休眠的蘖芽伸长长成较大的分蘖并抽穗结实。笔者1986年在温室内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当小麦达籽粒半仁期时将主茎穗剪掉,不久即从地上第二节间基部长出新的分蘖,并迅速地拔节、抽穗、结实;同时还长出了次生根(气根,只是节间数比主茎少了1节(封面照片)。但是,这种于半仁期失去主穗后又长分蘖并能结实的现象在田间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拔节期不同茎蘖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济南17和山农8355为材料,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茎蘖功能叶和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拔节期不同茎蘖功能叶和叶鞘中SOD、POD和CA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上升,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不同程度地上升或下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济南17不同茎蘖分为3类:主茎和一级分蘖Ⅰ、Ⅱ属强抗冻蘖组,一级分蘖Ⅲ、Ⅳ和二级分蘖Ⅰp属中度抗冻蘖组,二级分蘖Ⅱp属弱抗冻蘖组;将山农8355不同茎蘖分为3类:主茎和一级分蘖Ⅰ、Ⅱ、Ⅲ属强抗冻蘖组,一级分蘖Ⅳ和二级分蘖Ⅰp属中度抗冻蘖组,二级分蘖Ⅱp属弱抗冻蘖组.表明冬小麦拔节期不同茎蘖存在抗冻性差异,且低位蘖较高位蘖抗冻.
  相似文献   

15.
以籼型杂交稻(Oryza sativa) ‘汕优63’为供试材料, 在田间单株稀植条件下(100 cm × 50 cm)进行试验, 保留主茎1个节位、2个节位和4个节位, 其中节位处理分低节位、中节位和高节位, 每个植株通过人工去除特定节位分蘖, 都保留16个分蘖穗和相同的一次、二次和三次分蘖的构成。在此条件下研究了主茎和2-9节位一次、二次和三次分蘖的经济产量。试验结果如下: 1)主茎总叶数和穗重随分蘖节位减少和节位上移而增加。2)在相同分蘖节位条件下, 一次分蘖的平均穗重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 二次分蘖的平均穗重在1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在2和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 三次分蘖的平均穗重在1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2个节位时表现为中节位>低节位>高节位, 在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3)整个分蘖穗重的平均值在1个节位时和在2个节位时都表现为中节位>高节位>低节位, 在4个节位时表现为高节位>中节位>低节位。4)分蘖穗重平均值的不整齐度(占主穗的百分比)随着利用节位上升而增加, 但这种趋势随节位数的增加而变缓。上述结果表明, 低节位分蘖尽管出现的时间早, 有更多的叶片数, 但不一定比中、高节位分蘖有更高的经济产量。要正确比较低、中和高节位生产力, 必须在相同分蘖利用节位、相同的分蘖数和相同的分蘖构成前提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群体动态结构存在差异。旱育秧群体分蘖速度快,分蘖能力强。稀植可促进个体分蘖多发、有效穗数增多,但旱育稀植并无分蘖早发的优势。旱育稀植使主茎基部叶片变短而上部叶片变长,生育后期叶面积消长平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多。旱育秧、稀植都使主茎叶总数增多,全生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17.
椰子树的茎一般不分枝,但受到损伤时也偶见分枝现象。一个椰子果一般长一条苗,也偶见长出多条苗。笔者通过解剖观察12个椰子果的二芽苗,发现都表现从一个芽眼长出一条苗即主茎,另一条苗则与主茎紧密连接并从一侧慢慢长出,类似水稻的分蘖现象,即产生带有根系的分枝。 椰子(Cocos nucifera)果实为核果,由椰衣(外果皮和中果皮)、椰壳(内果皮)、椰肉(胚乳)、椰水(液体胚乳)组成。椰壳的一端有三个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分蘖发育的代谢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的分薛发育特征及其代谢基础。结果表明,与多穗型品种相比,单株分蘖较少的大穗型品种分蘖期具有较低的IAA氧化酶(IAAO)活性、较高的IAA含量和较强的碳代谢活性。在分蘖的两极分化期,大穗型品种在碳、氮代谢和同化物分配方面存在较强的主茎优势,因此,其分蘖较难继续发育成穗。  相似文献   

19.
問题解答     
什么是小麦的分蘖和分蘖节? “分蘖”是专指禾谷类作物植株基部所发出的分枝(侧茎)而言(“分蘖”这个词也可作为动词来用,就是指发生侧茎的过程,即农民所说的“棵(木义)”)以小麦来说,当幼苗出现三片叶子以后不久,就可以看到在第一片叶的叶鞘内露出分枝的顶端,它是由第一叶叶鞘基部的腋芽萠发来的,这就是分蘖。随后顺次从第二叶、第三叶的叶鞘伸出第二与第三个分蘖。这些分蘖都是从主茎上生出的,称为第一级分蘖。如果条件适合,第一级分蘖也可再生出分蘖,就叫第二级分蘖。依此类推,甚至可以生出第三级、第四级以至更多级的分蘖,使一株麦苗形成一个密集的株丛。  相似文献   

20.
干旱灌区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冗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管栽试验通过人为去除根系的方法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2个冬小麦品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除根系的冬小麦的前期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对照相比,其根冠比及其它根系指标均有所下降,且根系去除程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生长后期小麦根系出现了超补偿效应;成熟期,去除1/4根系和去除1/2根系处理的冬小麦无论是主茎还是分蘖的穗长、穗质量、穗粒数、粒质量等均比对照增加;但前者主茎各项指标的增幅较大,而后者分蘖的各项指标增幅较大。初步确定冬小麦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至少有1/4的根系是冗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