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实摊  李立容  王宗仁 《遗传》1981,3(6):19-22
对人和动物细胞的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 区(NOR,)用硝酸银试剂进行特异性染色(下 称银染技术),已由Denton[4]和Goodpasture[5]等 人证明,被银染的物质是一种酸性蛋白质成分。 银染能够显示核糖体基因18S和28S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活动[7]。染色体 银染技术的出现,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段,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及到人和动物的体细胞、 生殖细胞以及培养细胞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肖春杰  咎瑞光 《遗传》1990,12(2):43-43
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染色体结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过去,人们对于染色体结构提出了许多种模型[1,2,3,5]。大多数作者认为染色体的最高级结构为螺旋结构。关于显示染色体螺旋结构的方法,国外已有报道[4,6],本文将介绍一种显示染色体最高级结构为螺旋结构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3.
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崇高  王京美 《遗传》1979,1(4):7-9
近几年,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研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Reed[5]根 据皮纹表现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皮纹图式,做为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简单依据。Uchrida[6],则依 皮纹表现,提出七条做为检查染色体疾病的适 应征。观察证明,皮纹学不但在染色体疾病中 已得到应用,进而对先天性心胜病[7]癌症[8]、小 儿白血病[9]以及子宫内环境影响(如病毒、药 物)胎儿皮纹学变化[2]等方面均有报告。我国 除在法医上早有应用外,近年来在先天性大脑 发育不全患儿的染色体检查诊断中,使用了皮 纹学的方法[1]。为了进一步做好染色体疾病的 诊断、先天性畸形的研究、探讨皮纹学与遗传性 疾病的关系,有必要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正常值,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皮纹学常值,以便与其它各 种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本文是在初报250例[3] 的基础上,增加到63。例的进一步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4.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5.
茅一萍  蒋清  王世滚 《遗传》1982,4(4):15-16
染色体组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是连续存在 的。但在光镜下观察,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的间 期核仅能见到网状的结构— 染色质,只有当 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才出现凝聚和盘绕成棒状 的染色体。然而,运用体细胞融合技术使有丝 分裂的细胞和间期细胞相融合,将会导致间期 核的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样的结构。1970年 Johnson和Ra。将这一现象命名为熟前染色体 凝聚(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简称 PCC[5]。这种类似染色体的结构被称为成熟前 凝聚的染色体(prematurely condensed chromosome) 亦简称为PCC, PCC技术可使我们用光镜直 接观察间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小鼠淋巴肉瘤一号(简称L1肉瘤)是1956 年我国自己创立的可移植性瘤株[1],可分为实 体瘤和腹水瘤。本文叙述的是腹水瘤,是一种新 型的瘤株,建株已有20多年。对该瘤株我们仅 仅作了组织学方面的观察,而细胞遗传学方面 的研究至今还未报道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 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5]。此外,在研究肿瘤时染色体数目是一个很重要 的参数,因为具有不同倍数的癌瘤细胞,它们的 生物学行为也不完全相同[4,6]。本工作对该瘤 株的核型(包括Giemsa带和着丝点异染色质 带)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从Steele和Breg[3]对羊水细胞进行染 色体分析以来,此项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染 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一般认为凡高龄孕妇 (35岁或40岁以上), 或已有染色体畸变患儿 者,或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或X一伴性隐性基因携 带者,均应进行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以便 尽早发现患儿,进行人流[4,5]  相似文献   

8.
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中IdUrd和BrdUrd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Taylorli7用’H一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 发现了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以来,已在许多动、植 物细胞里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直到1974 年Korenberg[2]等改进了Latt[[3], Wolff[4]等用 BrdUrd-33258 Hoechst荧光染料染色的方法, 发展了一种简易的显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 的方法(以下简称SCD法),之后细胞遗传学实 验才得到了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陈宜峰  罗丽华 《遗传》1981,3(2):11-11
C一带作为染色体分带的一种,是表示染色 体上结构异染色质的存在。显示C一带的方法 最早是Arrighj等人[1],推荐的,以后Sumner[4]和 Ozkinay等人[3]又分别介绍了氢氧化钡法和胰 酶一吉姆萨(退色)法。所有这些方法,目前在进 行染色体C一带研究时,至少其中之一是不可缺 少的。总之,C一带只有通过C一分带技术才能产 生。然而,本文作者发现,在长期保存的染色体 制片上(小鼠精原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体未 经任何C一分带程序的处理,也能自然地出现C 带。由于这种C-带的出现同片子存放的时间 有关,故本文称之为老化的C一带。下面就将我 们过去的染色体制片条件及现在的观察结果报 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徐厚镕 《遗传》1982,4(3):15-18
激光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 了一定进展。Zkzolot[8]用红宝石激光器照射雄 性果蝇幼虫产生了突变。中山大学[3]用CO2激 光器处理植物花药,引起大量染色体畸变。安 徽农学院[5]用钦玻璃激光器照射蚕卵,获得一 雌一雄的突变体,进而育成新原种。华南农学 院[2]用显离子激光照射蓖麻蚕蛹,诱发蛾翅突 变,并育成优良新品种。但也有经照射后未发 现突变的>,对此有必要从实践和理论上作进 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特定位点法,以家蚕形质 性状为标志,研究了激光对家蚕诱变的效应,并 进行了染色体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念军 《遗传》1984,6(6):26-28
为了检测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 性,所采用的方法应是简单、快速、经济、敏感和 重复性强。传代的哺乳动物组织培养细胞,特别 是中国仓鼠肺细胞(简称CHL细胞)正具备着 这些特点。Ishidate[3]自1977年起成功地用CHL 细胞系统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检测环境 中的化学物质,并发现不少新的诱变剂[4-7].我 们用CHL系统观察化学物质所诱发的染色体 畸变,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 二、遗传力及其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两栖类染色体的研究,过去多使用以生殖 细胞和端蚌尾部上皮细胞为材料的水低渗压片 法[6]。然而,生殖细胞和峪蚌组织受季节的限 制颇大,所得的中期分裂相亦不甚多。随着 低等脊稚动物组织培养技术[1,2]与血液培养技 术[3]的发展,近年来已更多的使用离体培养的 细胞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韩玉现  张玉瑛  陈德高 《遗传》1981,3(4):11-14
真核细胞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是当前分子 生物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 是特定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更加引人注意。真核 细胞的核仁是核搪体装配的场所,它含有多拷 贝的特定基因— 核糖体RNA基因(rDNA) 和专门负责转录rDNA的RNA聚合酶I,唯 一的基因产物是rRNA。因此,核仁及其染色 质是研究特定基因转录及其调节控制的一个理 想系统。Busch 等〔141于1964年第一次证明离 体核仁能在体外系统中合成rRNA。其后,不少 工作者分别用鼠肝细胞[7,15]、蛙卵母细胞[8] 、四 膜虫细胞[5],以及多种人工培养细胞(Novikoff 肝癌细胞、Hela细胞、Ehrlich 腹水癌细胞 等[1][2]的核仁及其染色质对rRNA的体外合 成进行了研究。我们以小鼠肝核仁为材料,研 究核仁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试图寻找与rRNA 体外合成有关的某种调控蛋白,以便阐明真核 细胞核糖体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4.
洋金花总碱对细胞染色体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金花为曼陀罗属植物的千燥花,所含生物碱中以东.R若碱为主,其次为莫蓉碱[1]。洋金花总碱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本文从遗传毒理学角度观察了洋金花总碱对离体细胞(Wg3-h细胞株)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染色体畸变率(CA)和活体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PCEMN)的影响,以及银屑病患者接受治疗前后SCE变化的比较,认为它对染色体有损伤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自立  陈桂兰 《遗传》1980,2(1):7-9
Giemsa分带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细胞学新技 术。它用某些特殊方法,使染色体上显示出特 定带纹。用它作标记,有助于深人认识每条染 色体的特点及其结构。目前国际上已广泛地用 它进行核型分析,研究亲缘关系[3,4,9],进行远缘 杂种细胞学鉴定[10,12],人类群体研究[5]。它对细 胞遗传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均有重 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屈艾 《遗传》1988,10(2):22-23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蜘袖易目染色休的研究方面有不少报道[6-9]。据笔者已有资料所知,国内对晰蝎目染色体的研究工作仅有吴贯夫等(1981)的鳄晰染色体组型的初步观察[1]。关于山地麻晰(Eremies brenchleyi Guenther)染色体的组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因此,我们采用了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山地麻晰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家鸡染色体的制备及其组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光潮  吴丽城 《遗传》1981,3(1):17-19
长期以来,对鸡的染色体数目、微小染色体数目和结构、雌性W 染色体的结构和性质等问题一直是有争论的。六十年代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下列三个问题似乎明确了: 家鸡的染色体2n=78;微小染色体和大染色体在结构、性质和遗传行为上没有本质不同;雌鸡的性染色体为ZW (雄性为ZZ)p>4]/sup>。但意见还不是完全一致的。近些年来,不少作者进一步把超微技术、染色体分带技术、人工诱变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等用于禽类染色体研究[1,8,9,],使家禽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到更深人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现[6,7]和在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1971年巴黎会 议t幻制定了人类显带染色体的带型模式图和命 名标准;1975年[9]又对巴黎会议模式图和命名 法作了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9.
解梦霞  周启达  柯致和 《遗传》1983,5(3):41-41
1959年Jacobs等人[2]最早发现性染色体的 核型有3个X的患者,以后陆续有所报道。据 估计,人群中发生率约为女性的0.8%[1],迄今 国内报道甚少。1981年我们发现一例,并对该 例及其婴儿作了染色体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亲缘供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对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程序(AutoPBSC程序)与单个核细胞采集程序(MNC程序)的影响及经验分析。 方法选取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小红细胞亲缘供者31例45次采集为小红细胞组,选取同期非小红细胞亲缘供者51例60次采集为非小红细胞组,分别应用AutoPBSC程序和MNC程序,比较两组采集情况及采集产品相关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 结果与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小红细胞MNC程序组血小板(PLT)降低率[(25.88±15.83)﹪比(36.64±10.22)﹪]、采集效率[32.65﹪(23.60﹪,73.82﹪)比63.74﹪ (59.83﹪,68.55﹪)]、采集物体积[(158.83±34.39)比(222.91±63.9)mL]、MNC总数[(218.04±117.57)×108/L比(350.24±127.64)×108/L]、CD34+细胞总数[113.83×106/L (79.25×106/L,154.10×106/L)比233.26×106/L (177.18×106/L,392.51×106/L)]、MNC计数[(4.04±2.61)×108/kg比(5.54±2.22)×108/ kg]、CD34+计数[1.84×106/kg (1.16×106/kg,4.41×106/kg)比3.64×106/kg (2.49×106/kg,6.37×106/kg)]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小红细胞AutoPBSC程序组比较,非小红细胞组MNC程序组采集物体积[(162.83±51.74)比(242.56±43.25)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红细胞体积偏小时,应用MNC程序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比应用AutoPBSC程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