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在1950~2000年期间,小麦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66.7万hm2的品种共53个.对这53个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原产国外,本国的品种主要是河南、山东、四川、陕西、河北等省市的;除2个地方品种外,其它品种的亲本间都是地理远缘的或有地理远缘血统的;随年代的推移,品种的数量逐渐增多,而最大年种植面积和单个品种种植地区逐渐减少,这些变化是我国小麦育种水平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魏嘉禾  陈斌 《生态学杂志》2020,(8):2610-2615
采取根系分泌物替代邻居植物的方法,设置近缘(品种内)、种内远缘(品种间)和种间远缘(物种间) 3个亲缘关系处理,单一和混合亲缘型两个水平邻群复杂性处理以及两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处理的交互实验,探究混合型邻群环境对小麦幼苗在亲缘识别中形态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和邻群复杂性对小麦幼苗的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具有显著影响,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比叶面积、总根长、比根长和根系平均直径亦具有显著影响;与单一型近缘及单一型种内(或种间)远缘邻群处理相比,混合型种内(或种间)远缘邻群中小麦的比叶面积等形态性状或是处于更高(或更低)水平,或是无显著差异;小麦对亲缘识别的响应存在品种差异性;混合亲缘型邻群中小麦响应亲缘识别的形态性状表达并不处于由单一型近缘邻群向单一型远缘邻群过渡的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2个县市(滨海县、大丰市、东台市、赣榆县、灌云县、海安县、海门市、启东市、如东县、射阳县、通州市、响水县)8个时间节点(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品种种类和数量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如下:(1)江苏沿海地区小麦植面积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2)小麦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在总产提高的过程中,单产的平均贡献率均远大于面积的平均贡献率,优异小麦品种的推广是平均单产提高的决定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产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其对总产的贡献率逐渐下降。(3)对江苏沿海地区小麦品种的演变分析发现:①淮北淮南麦区的小麦品种均大致经历了四次品种更新,地方品种已经全部被改良品种取代,主推品种始终以江苏省自主选育的品种为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占主推品种的比重越来越高;在淮北麦区,对其影响较大的外省市主要是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小麦品种。②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品种维持时间长,推广面积大。③株高的降低,千粒重、穗粒数及穗长的增加均对小麦品种的单产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培育兼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可能是今后小麦育种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来自11个省份的13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0年在石家庄种植,调查冻害情况;并利用分子标记鉴定VRN-1等位基因组成,以明确小麦品种春化VRN-1等位基因组成与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耐寒性与其VRN-1等位基因组成、地理来源和耐旱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当地理来源相同时,品种的耐寒性一般随着VRN-1等位基因控制的春化效应的增强而减弱;当VRN-1等位基因组成相同时,品种的耐寒性一般随着地理来源的纬度降低而减弱。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品种的耐寒性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因子对不同冬小麦品种面粉拉伸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9、豫麦70、洛阳8716、豫麦50),连续两年在河南省5个不同纬度地点(32° N-36° N)种植,研究了生态因子、品种遗传因素与冬小麦拉伸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品种遗传因素对拉伸参数的影响大于生态环境.豫麦34和藁麦8901的最大抗阻和拉伸面积均大于其他4个品种,且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豫南(信阳和驻马店)种植点的小麦拉伸参数均与豫北(武陟和汤阴)达到显著差异,但拉伸参数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在年际间并不一致.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拉伸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2002年小麦灌浆-成熟期降雨量与小麦拉伸参数显著相关.小麦生育中后期的水分管理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以改善小麦面粉拉伸参数.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是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阐明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不同生理特性的变化对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旗叶衰老速率快慢是影响小麦产量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不同小麦品种衰老过程中旗叶光系统Ⅱ功能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试验选用1941-2014年间河南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31个品种,通过黑暗诱导离体叶片衰老,测定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光系统Ⅱ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品种演替过程中旗叶的叶绿素含量逐渐提高,衰老过程中近代品种叶绿素的降解速率低于较早年代品种;旗叶衰老过程中,近代品种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J点上升幅度小于I点;品种更替过程中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逐渐增加,但是近代品种降低速率低于较早年代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未衰老叶片中Fv/Fm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随着衰老程度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大,且趋势线斜率逐渐提高;光系统Ⅱ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与品种育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衰老程度增加,相关程度和趋势线斜率均显著提高.综上,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旗叶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降解速率逐渐减缓,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QA到QB电子传递的抗衰老能力得到改善,从而减缓了衰老过程中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有活性反应中心的衰减速率,同时,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和旗叶光系统Ⅱ抗衰老能力的增强也是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逐渐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筋力小麦品种 强筋、中筋、弱筋 在河南省5个纬度点 32°N~36°N 种植为材料,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 RVA 研究了不同筋力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弱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和强筋、中筋小麦品种有明显的差异;弱筋小麦品种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两个中筋小麦品种的表现不一致,其中豫麦70的环境变异程度大于豫麦49的变异程度;弱筋小麦品种、强筋小麦品种以及中筋品种豫70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均随着纬度从北到南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所有品种的淀粉糊化指标均在信阳点表现为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西藏优质小麦生产的品种利用提供依据 ,1998~ 2 0 0 0年 ,用 7个西藏春小麦品种和 4个引进品种在拉萨进行了 3年春播试验 ;1998~ 2 0 0 1年 ,用 2个西藏冬小麦品种和 3个引进品种进行了 3年秋播试验。结果表明 ,西藏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明显低于引进品种。西藏品种属于弱筋小麦品种。西藏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中的品种利用途径是 :加强中筋小麦的生态育种 ;引进内地强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作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选育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导致种植的稻作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下降,已经受到关注。然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元阳哈尼梯田,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已经保护了当地的水稻资源,高度的多样性依然存在。采用半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评价方法(PRA),在村寨和农户两个水平,调查分析中国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尤其是当前仍在种植的传统品种的多样性,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提供典型范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0个村寨750户中,共种植135个具不同名称的水稻品种(组合),包括100个传统品种,12个杂交稻组合和23个现代育成品种;种植传统品种的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56.2%;平均每个村寨种植9.7个品种,最多的达19个,最少仅4个;每个村寨至少种植2个传统品种和1个现代品种;种植最多的是传统品种"老粳糯",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大多数传统品种仅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有11个村寨(占的30个村寨36.7%)的所有农户均种植传统品种。在农户级水平上,有611户(占81.5%)种植传统品种;有391户(占52.1%)同时种植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其种植传统品种与现代品种的面积比例平均为1/2;仅种植传统品种的有220户(占29.3%)。平均每户种植2.2个品种(组合),最多的农户种植5个品种,包括3个传统品种,1个现代常规品种,1个杂交稻组合。传统品种的丰富度,村寨平均为5.9,最高达12,而农户平均为1.541;传统品种的均匀度,村寨平均为0.670,农户平均为0.192;不同村寨种植传统品种的差异度平均值为0.702。其中太阳老寨、新寨村、欧乐、多沙和上马点等5个村寨传统品种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均较高,在稻作传统品种农家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村寨和农户水平,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0.925);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农户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3);村寨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与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和农户数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0.570,-0.370*)。在如此小的耕地面积(142.29hm2)上,当前生产上仍种植着如此丰富的稻作传统品种,实属少见。高度异质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习俗是哈尼梯田传统稻作品种多样性种植的重要因素,建议将元阳哈尼梯田作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与黑麦的杂交亲和性主要由位于小麦染色体SBL、SAL、SD、IA上的Kr;、Kr;、Kr。、Kr。控制”-’‘,Kr基因同时也控制着普通小麦与其它外源种属的杂交亲和性’‘·”。源于中国的小麦地方品种普遍具有较好的亲和性“·“,但由于其农艺性状差,配合力不理想,在远缘杂交育种中收效甚微。山东是全国产麦大省,小麦品种历经5次更新、更换,目前推广的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但对其杂交亲和性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山东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亲和性,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亲和小麦材料,对于小麦品种改良和有效地开展远缘杂文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HMW-GS的SDS-PAGE图谱在小麦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SDS—PAGE技术对陕西关中地区各时期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品种资源和新品系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在该地区50多年大面积推广的33个品种中,检测出9种HMW亚基(对)及其组成;品种HMW—GS的评分在5~10分之间,平均6.9分;4个时期品种HMW-GS的平均评分有升有降,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普遍偏低;向小麦品种中聚合多种优质HMW—GS将成为陕西关中未来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53种小麦品种资源的亚基或亚基对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具有一批携带优质亚基5 10、1、2*、7 8、14 15或17 18等资源。8个新选品系中,有4个品系携带了多种优质亚基,其中3个品系HMW—GS的评分为10分;Q1043已被审定通过,目前正在陕西关中推广种植。实践证明,采用SDS—PAGE方法对生产上推广品种、品种资源和新选品系的HMW—GS变异研究,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了解生产上推广小麦品质生产现状、制订育种目标、选配亲本和品系品质性状筛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品质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麦品质改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和贮藏品种。据农业部统计,1997年小麦种植面积4.5亿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6.6%,产量1.23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4.9%。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国外品种差异不大,但是蛋白质质量差,表现为面筋强度弱,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加工品质不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准粉”、“富强粉”已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各种专用粉,如面包粉、糕点粉、饺子粉、面条粉、方便面用粉和富硒、铁、钙等保健粉日趋进入市场。为适应“专用…  相似文献   

13.
西科麦2028是地理远缘小麦材料的杂交后代,具有突出的抗条锈病性能。为了解西科麦2028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遗传规律,以西科麦2028和铭贤169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1、CYR32、CYR33、Su11-4对供试群体进行成株期接种,分析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西科麦2028对CYR31的抗病性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2由2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3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Su11-4由1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晓青  李勇 《生态学杂志》2012,31(3):724-730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2个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敏感型望水白和耐旱型洛旱7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揭示小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大,而根数和根系表面积受到抑制;干旱胁迫降低了望水白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束缚水/自由水,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洛旱7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单株叶面积,以及望水白的根系、地上部和植株生物量,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水分胁迫下,耐旱型品种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根系生长量来补偿根系吸收面积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水能力,进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缓解干旱对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以2个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敏感型望水白和耐旱型洛旱7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揭示小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根系活力显著增大,而根数和根系表面积受到抑制;干旱胁迫降低了望水白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了束缚水/自由水,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洛旱7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幼苗的单株叶面积,以及望水白的根系、地上部和植株生物量,而对洛旱7号无显著影响.水分胁迫下,耐旱型品种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根系生长量来补偿根系吸收面积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水能力,进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缓解干旱对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1999~2001年连续2年,对 CIMMYT 提供的165份小麦品种进行成株期田间人工诱发抗白粉病鉴定。鉴定病圃设在本院试验农场,面积为200m~2。人工诱发鉴定圃的接种菌源,以上年度采集并保存的当地白粉病菌菌株,先在温室的感病品种8017-2上繁殖,2月下旬将带有大量分生孢子堆的病株移植到病圃的二个诱发行中间,每距33cm 种植2株病株。由于病株上有大量分生孢子,使诱发行麦株迅速受侵染且严重发病,形成充分接种菌源,保证对供鉴品种的重复侵染,以诱发供试小麦材料成株期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晋中麦区小麦品质与面包质构及色差的关系,选择山西省专用面包粉原料以及充分挖掘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方法:选取黄淮冬麦区、北方晚熟冬麦区、北方冬麦区的39个优质小麦品种,在山西省晋中麦区种植,收获后测定籽粒品质与面包质构及色差,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晋中麦区适宜发展中强筋小麦品种;其中影响面包小麦的主要品质指标是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黏附性和黏附伸长度可以作为评价面包产品的重要指标;亮度值L*和黄度值b*可以作为评价面包产品的辅助指标。本研究筛选出适合在晋中麦区种植的面包小麦品种3个:豫麦34、晋麦67、晋农128;有望改良为面包小麦的品种6个:抗碱麦、乌麦201w22、豫麦70、晋麦72、临汾10号、太麦8003。结论:晋中麦区在发展中强筋小麦品种的同时,更要注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黏附性、黏附伸长度及面包色差指标的限制,上述信息对选择山西省专用面包粉原料以及充分挖掘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藏和北京异地种植小麦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98~2001年在林芝、日喀则、拉萨、北京布点,开展了多品种异地种植的春播和秋播田间联合试验,统一检测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籽粒硬度5项指标,以探讨异地种植的品质变化,为西藏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之间以及相同品种不同地点之间,品质性状都有差异,但地点间差异更大,经相关分析,蛋白质含量分别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籽粒硬度呈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可作为小麦品质性状中的一项核心指标,在相同地点种植,内地品种的品质性状参数比西藏品种高,西藏品种表现弱筋或中筋小麦特性;相同品种在北京种植,品质性状参数高于西藏3试点,内地品种在西藏种植,品质性状参数降低,在西藏3试点之间,相同品种的品质性状也有差异,生态高度(纬度×海拔)与品种的生育天数呈正相关,生育天数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生态高度又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在西藏小麦生产中,应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还可引入一些优良的内地品种,并且按照品质区划种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法和室内苗期接虫法,鉴定12个小麦品种(系)对5个不同地区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种群的抗性。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系)室内苗期的抗性表现与田间成株期基本一致;Amigo、KOK、北京837、铭贤169和红芒红对5个地理种群荻草谷网蚜的抗性表现相同,丰产3、中4无芒、JP①、晋麦31、L1、885479-2和小白冬麦对5个地理种群荻草谷网蚜种群的抗性表现则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荻草谷网蚜对抗蚜作物品种具有致害性分化。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叶片持绿能力及其衰老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12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实验连续2年于开花后定期测定各品种的绿叶数目、绿叶面积、叶绿素和MDA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等指标,并以生理成熟时的保绿度、衰老启动时间为指标进行Hierarchical聚类分析,对小麦品种持绿能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品种可分为持绿和非持绿两种类型,‘潍麦8号'(WM8)和‘豫麦66'(YM66)两年均表现为持绿型小麦.在整个灌浆期,持绿型小麦品种绿叶数目、面积、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非持绿型品种,叶片保护酶SOD与CAT活性也较非持绿小麦强,而其MDA含量明显低于非持绿型小麦品种.持绿型小麦叶片衰老启动时间延迟,生育后期绿叶面积较大,光合作用时间延长,具有较高的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冬小麦的品种选育、布局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