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朱锡熙  陶明  高静芳 《遗传》1990,12(4):23-28
从四省八市县抽查的142407人(其中男72528人,女69879人)的群体中,作了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共查出现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男184例,女209例,其中能查到三代以上的完整家系共346个,对该租家系经多基因遗传模式和单基因模式分析、检验、得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可能是多种单基因遗传模式,其中76%基本符合隐性遗传、2%为显性遗传、8.1%未不规则显性、8.3%为不规则显性和隐性两可,4.3%属于不同病种的混合或变异,因而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从四省八市县抽查的142407人(其中男72528人,女69879人)的群体中,作了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共查出现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男184例,女209例,其中能查到三代以上的完整家系共346个,对该组家系经多基因遗传模式和单基因模式分析、检验、得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可能是属多种单基因遗传模式,其中76%基本符合隐性遗传、2%为显性遗传、8.1%为不规则显性、8.3%为不规则显性和隐性两可,4.3%属于不同病种的混合或变异,因而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从四省八市县抽查的142407人(其中男72528人,女69879人)的群体中,作了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共查出现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男184例,女209例,其中能查到三代以上的完整家系共346个,对该租家系经多基因遗传模式和单基因模式分析、检验、得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可能是多种单基因遗传模式,其中76%基本符合隐性遗传、2%为显性遗传、8.1%未不规则显性、8.3%为不规则显性和隐性两可,4.3%属于不同病种的混合或变异,因而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遗传》1984,6(5):32-32
不少人认为,大多数肿瘤应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范 畴,即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 因素在肿瘤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即遗传度((heritability 的高低,可能因不同肿瘤而异。国内曾报道河北、河 南、山西等省的食管癌高发区均存在食管癌高发家族 及易患性,但未见食管癌遗传度的报道。为此,我们在 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的16个公社,对110例食管 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中食管癌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以当地与食管癌患者年龄、性别相称的110例健康 人的一级亲属中食管癌患病情况作为对照,按Falconer 公式计算遗传度,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鹤年  胡诞宁 《遗传》1987,9(6):23-25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它严重地威胁人 类的寿命。对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以及高血 压的遗传方式,迄今尚无定论[11-41。高血压病的 患病率与年龄有关,因此为遗传分析带来了很 大困难。为此,作者根据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 血压诊断标准,对101例高血压患者的家属共 700人进行了调查, 并以同样年龄组的群体患 病率作对照,应用多基因遗传的阑值模式理论 进行分析,并计算了遗传度。  相似文献   

6.
朝鲜族与汉族中4种舌的运动能力的表型分布及其遗传方式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延吉市大、中、小学生样本1846例(朝鲜族976人,汉族879人)的卷舌、折舌、扭知和三叶舌运动。结果表明,这些运动能力没有民族差别;性别差异仅在扭舌中出现,这种由于女性的学习扭舌能力比男性强造成的。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卷舌能力显性遗传,折舌和扭舌为隐性遗传,三叶舌的遗传方式是不规则显性遗传(外显不全),且外显率很低。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青少年恒牙先天数目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调查了北京地区青少年先天缺失牙和多生牙的发生率、好发部位,探讨先天牙齿数目异常与人类进化之间的关系。观察和分析了429名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年龄为12—23岁,均无恒牙拔牙史或牙齿损伤史。结果表明先天缺失牙(包括第三磨牙)的发生率为42.19%,第三磨牙的缺失发生率为35.43%,缺失牙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双尖牙、下颌中切牙、上颌第二双尖牙等;多生牙发生率为3.50%,好发部位是上颌切牙区。牙齿先天缺失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生牙,缺失牙主要发生在功能相对弱的牙位上;遗传因素对牙齿数目异常起主导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缺失某些牙齿是咀嚼器官退化的趋势,而多生牙可能是一种返祖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8.
卫志华 《遗传》1981,3(6):7-10
支气管哮喘(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呼吸道 常见病,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与遗传关系日 益引起人们注意。关于遗传规律有种种论述: Schwartz认为是一种按孟德尔显性遗传规律的 遗传疾病;Jonathan Brostoff等认为是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的疾病;多数学者倾向于是多基因 遗传病,遗传度为80%。我国哮喘病与遗传关 系报道很少,缺乏系统资料,我院哮喘门诊调查 了近年来的145例哮喘病人,并对3,992名亲 属进行了分析(包括先证者145人),现将初步 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克汀病遗传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1794人、176家系,340户的调查,检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64例,应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证实本症属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和标准误为78.51±7.53.  相似文献   

10.
细胞质遗传中几个疑难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菌是细胞质遗传的典例,紫茉莉是母系遗传的典例,探讨大菌落酵母菌的后代中产生小菌落的原因、母系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关系以及无性分离等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细胞质遗传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遗址2例儿童的年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2例于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正处于换牙期的儿童乳、恒牙更换及其被磨耗的状况,讨论了从他们的牙磨耗级估计的年龄与从其乳、恒牙更换关系估计的年龄的误差,并提出用现代人牙磨耗级估计史前人类年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内蒙古呼盟鄂伦春族、布里亚特人、东部蒙古人血痕GLOI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其中149例鄂伦春族,血样采自内蒙古呼盟鄂伦春族自治族;207例布里亚特人,血样采自鄂温克族自治旗;189名东部蒙族(陈巴尔虎、厄鲁特、巴尔虎等部族后代),血样采自海拉...  相似文献   

13.
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牙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对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结果 38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经过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其中36例成功,成功率达94.74%。修复后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基牙无松动、移位,患者对疗效满意。2例失败,占5.26%,表现为固定义齿有移位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列间隙。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克服了单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面形和咬合关系,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松软牙槽嵴和/或牙槽嵴粘膜增生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80例戴用全口义齿一年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缺牙原因,义齿戴用的时间,牙槽嵴粘膜情况,松软牙槽嵴和/或牙槽嵴粘膜增生发生的部位,人工牙的类型等。结果:①180例全口义齿病例中,有松软牙槽嵴者20例,占22%,男:女=6:4,其中下牙槽嵴占60%,上牙槽嵴占,20%,上下牙槽嵴均有者占20%。患牙槽嵴粘膜增生者共8例,占4.4%,最多发生在下舌侧,其次为下唇沟。同时患有松软牙槽嵴和牙槽嵴粘膜增生的有4例,占患牙槽嵴粘膜增生病例的一半。②在患松软牙槽嵴的病例中,人工牙为塑料牙和瓷牙各占50%。缺牙原因为牙周病者共12例,占60%,龋病2例,占10%,龋病-牙周病者8例,占30%。③在患松软牙槽嵴的病例中,下颌牙槽嵴条件均为差,上颌牙槽嵴条件均为中或差。在患增生的粘膜组织的病例中,75%病例义齿固位为中或差,25%义齿固位为较好。结论:发病原因与患者缺牙原因,牙槽嵴部位,牙槽嵴条件,人工牙类型等有关。因此可以认为,牙槽嵴粘膜松软是戴用全口义齿后出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牙槽嵴粘膜松软和/或增生的粘膜组织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副全口义齿不是一劳永逸的,使用一定的时间后需要更换,特别对牙槽嵴条件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遗传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六月中旬在合肥召开,与会代表88人,收到论文47篇,农业遗传,医学遗传各19篇,基础遗传9篇。论文数量比八一年召开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增加了25篇,农业遗传,医学遗传,基础遗传三方面的论文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反映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着众多少数民族,同时也包含许多地理和遗传隔离的人群,然而这些族群的遗传结构,特别是父系遗传结构缺乏深度解析。本研究采用Y染色体捕获及Illumina测序技术,对西南地区3个隔离人群男性无关个体样本,包括四川平武县的白马人、石棉县的木雅人及云南景洪市空格人,通过定点复合扩增检测,直接计数法计算相关单倍群频率,应用Past3.0软件进行PCA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主成分分析并绘制群体聚类树,研究了3个族群的父系遗传结构,并探讨其遗传亚结构关系。本研究共观察到云南空格人三种Y染色体单倍群、四川白马人四种Y染色体单倍群以及木雅人五种Y染色体单倍群。结果表明,空格人与佤族的父系遗传关系最近;而白马人和木雅人主要集中在D单倍群及其下游,研究提示着白马人和四川羌族的父系遗传关系最近;木雅人与昌都地区藏族和林芝地区藏族父系遗传关系最近。本文对不同族群遗传结构的分析,丰富了我国隔离人群遗传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 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使学生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2.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使学生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3. 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有关性知识及近亲婚配危害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8.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是胚胎中最先出现的生殖细胞。PGCs来源于上胚层,最早出现在后肠,随后向生殖嵴迁移。这一过程伴随一系列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DNA甲基化重编程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过程。PGCs经过不断的分裂、发育及分化,最终形成配子。为了更好地研究PGCs发育与分化的调控和表观遗传过程,体外培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小鼠和人为例,介绍了哺乳动物PGCs的特化过程、PGCs特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过程和PGCs的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声 《遗传》1990,12(1):39-40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59年9月25日。在这之前,最早叫“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创建于1951年7月,馆长是乐天宇同志。1952年9月改称“申国科学院遗传栽培研究室”,室主任为冯兆林教授。195‘年改名为“遗传研究室”,祖德明教授兼任室主任,冯兆林教授为副主任,行政上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9年9月25日,经国家科委批准,遗传研究室与动物研究所的遗传组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当时专职副所长为钟志雄同志,兼职副所长为祖德明教授;全所共有研究人员朽名,技术人员37名。胡含同志于1977年出任本所第一任所长。1987年换届后由李振声教授继任所长。现在全所共有4“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88人,中级研究人员149人。全所共有38个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植物遗传、动物遗传、微生物遗传、人类群体遗传、医学遗传、免疫遗传及进化遗传等一系列遗传学研究的领城。本所也是我国遗传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n-.师29人。三十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332项:其中有国家级科技成果9项,院、部级科技成果53项,所级科技成果262项。近年来,本所承担的“七五”国家攻关课题有“ 项,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即“八六三”课题任务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以及一批横向联系的研究课题。所有这些项目的研究工作都在顺利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20.
叶绿体遗传转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叶绿体遗传转化的特点、基本原理和衣藻叶绿体遗传转化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