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论述了近年来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上予以评述.包括转基因植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向杂草和近缘野生种转移;转基因抗虫植物对目标害虫的影响。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对作物和杂草的影响,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对病毒的影响;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植物基因工程:现实与期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英杰 《生物磁学》2004,4(1):42-44
如果说,1985年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为植物基因工程拉开了序幕,那么,近二十年来,植物的基因工程已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一批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其他特殊性状的转基因植物相继问世,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已从实验室和试验田走向了日常耕作的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1 985年获得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为植物基因工程拉开了序幕,那么,近二十年来,植物的基因工程已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一批具有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其他特殊性状的转基因植物相继问世,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作物的转基因品种,已从实验室和试验田走向了日常耕作的  相似文献   

4.
杂草生长茂盛给农田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草甘膦的高效除草则有利于防治农业杂草。培育抗草甘膦作物也为农业杂草管治带来了便利。近年来,已从微生物、植物中均挖掘到了草甘膦抗性基因并用于开发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该文根据这些抗性基因作用的不同机制总结了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育种策略及其利弊,并对未来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对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并开发了新的基因转移方法。新出版的《粮食作物的生物技术:水稻生物技术及遗传工程》一书提供了一份详细的综述和近期水稻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本书的内容包括组织培养方面、细胞生物学和原生质体技术,还包括关于水稻基因转移的详细资料、转基因植物的特性鉴定和转基因植物的大田实验结果。本书分为以下各章:作为全球性作物  相似文献   

6.
一、转基因植物和转化方法二、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一)利用基因工程达到抗病毒的几种策略(二)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基因(三)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三、抗虫转基因植物(一)预计可能的商品化时间表(二)关于修饰B。tCryIA,CryIA基因密码(三)多途径应用Bt杀虫蛋白基因(四)抗同翅目害虫转基因植物的突破。四。抗真菌性病害的转基因植物(一)抑制核糖体蛋白(二)几丁酶和葡聚糖酶五。抗细菌的转基因植物(一)利用病原细菌天然解毒能力(二)利用天然抗菌肽和溶菌酶六、结束语--简介植物基因工程在培育雄性不育株系,改良植物品质及植物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应用,以及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背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植物,以除草剂抗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的分子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检测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除草剂抗性基因aad1和dmo的核苷酸序列设计PCR检测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再现性等方面的测试,分别建立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56~64℃的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一致性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该方法可将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区分开,其灵敏度可分别达到20个拷贝和40个拷贝。通过将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检测引物放入同一管PCR反应体系中,还能在一次PCR中同时检测这2个靶标基因,双重PCR的检测灵敏度与单一PCR一致。【结论与意义】建立的分子方法可精准检测出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筛选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植物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对作物育种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植物基因组的研究、RFLP和PCR等辅助选择手段相比较,转基因技术以其把外源基因主动导入、定向改造植物的优点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转基因技术使基因可以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克服了物种间的隔离,已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部分植物遗传转化都要使用选择标记基因,诸如抗生素、除草剂等来筛选转化子,由此而引起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消除转基因作物中的筛选标记,一种全新的策略即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该技术既能够减轻大众对转基因植物中含有选择标记基因而引起的恐惧,又能将多个基因逐个整合到同一作物以实现基因聚合。因此这种新策略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对获得无筛选标记转基因作物的一些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植物转基因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使植物获新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应用转基因育种技术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营养品质、增加抗逆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转移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品化应用的增多,全面了解转基因植物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尤为重要。国内外对“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向野生亲缘物种漂移的可能性”、“昆虫对抗虫转基因植物的耐受性”以及“转基因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等问题已进行了广泛研究。对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几种可能转移途径作了概述。着重介绍了“经花粉散布或与野生亲缘物种杂交等途径引起的外源基因转移”以及“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此外,还对“鉴定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存在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植物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分子生物学对作物育种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植物基因组的研究、RFLP和PCR等辅助选择手段相比,转基因技术以其把外源基因主动导入、定向改造植物的优点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转基因技术使基因可以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克服了物种间的隔离,已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而且一直是我...  相似文献   

13.
化学调控“开启”开关固定到某一基因上进行作物遗传转化就可使该基因在需要时于转基因植物里表达,由此可以避免因不必要的蛋白合成浪费能量而导致的作物减产。化学调控基因表达也可防治由于转移基因的恒定表达引起的其它不良影响,例如,昆虫面对稳定表达高浓度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的转基因作物而毒素抗性增加。Ciba-Geigy 科学家 S.Williams,J.Ryuls 及同事开发了一个通过把化学反应性启动子连接到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植物转座子在基因工程应用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转座子已成为引入注目的植物基因分离手段。转座子还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载体系统介导外源基因转移并消除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改变植物的某些成份方面都已得到不少转基因植株,有的已经建成了品系;为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能力、改进它们的品质,进行快速、优质、稳产的良种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诱人的途径。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巳被列入我国新技术研究计划之内。目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的首批成果已经接近或初步进入了开发利用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品系、品种中的遗传稳定性如何。转基因植物可能造成的农业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研究。本综述除着重于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外,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我国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烟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为模式植物,也是外源杀虫基因最早转化成功的植物。文章从转Bt内毒素基因,植物凝集素GNA,Plec,AHA基因,蛋白酶抑制剂PIⅠ,PIⅡ,MTI,SKTI基因,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畸形细胞分泌蛋白基因以及双抗虫基因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抗虫烟草的抗虫性、转基因抗虫烟草的经济性状等,展望了转基因抗虫烟草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以期对烟草害虫的治理尤其是对其他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培育和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的应用研究及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水稻、油菜、棉花、番茄、马铃薯等植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作物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除草剂、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生物弹技术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基因转移,遗传转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植物细胞,获得转基因单株的成功事例很少,这主要是因禾谷类植物细胞的特殊性和现有基因转移技术固有的缺陷所致。由Sanford等发明的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发明、作用、特点及在禾谷类植物基因转移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生物弹基因转移技术可望成为实验室常规的基因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培育成功。转基因作物以其抗病虫、抗除草剂、优质高产及环境友好型等优良性状被广泛种植,而随之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外源基因漂移导致的生态风险问题是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转基因作物19年的商业化种植过程中,外源基因漂移风险管理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更不容忽视。本文对转基因作物的花粉介导、种子介导、根际分泌物和无性繁殖器官介导等4种外源基因漂移的主要途径及其引起的生态风险和相关控制技术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及生产中的科学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抗虫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对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但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获得抗虫转基因植物是更具前景的途径。目前主要利用的抗虫基因是苏云金杆菌的δ-内毒素基因和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如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凝集素基因等),各种抗虫基因在转基因应用中各有其优缺点,如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是植物中表达水平低。随着抗虫转基因植物在大田中的应用,昆虫的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