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省网翅蝗科雏蝗属Chorthippus(Altichorthippus)1新种:周氏雏蝗Chorthippus(Altichorthippus)choui sp.nov.。本新种同昌都雏蝗Chorthippus(A.)changtunensis Yin,1984近似,其区别特征为:后足股节和胫节桔红色;雄性腹部末端桔红色;前翅中脉域宽为肘脉域宽的1.2倍;本新种同西藏雏蝗Ch.(A.)tibetanus Uvarov,1935也近似,其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侧隆线在沟前区明显,呈角状弯曲,在前横沟和后横沟之间不消失。  相似文献   

2.
新疆蝗虫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学祖 《昆虫学报》1955,(4):463-474
(一)新疆蝗虫种类繁多,发生为害面积亦大。1953年全新疆发生面积为762,000公顷,共防治95,703公顷。经两年来的初步观察,蝗虫中为害性较大,分布较普遍的有下述九种。 1.迁移飞蝗一年发生一代。1952年8月所产之卵,最早于1953年4月下旬孵化,至6月6日变为成虫。蝗卵在地下发育阶段,长达8月之久。 2.意大利蝗主要特征在其突出之前胸腹板刺;前胸背板有中脊和侧脊;雄虫尾须末端分裂为三叶,中叶之末端不及上叶末端。 3.西伯利亚蝗为牧区中牧草的大敌害。成虫主要特征为触角末端变粗;雄虫前足胫节膨大如梨状。 4.克鲁斯蝗沟后区上之花纹变宽,成三角形;前翅不超过后足膝部;后足胫节红色。而鞑靼蝗沟后区上的花纹前端并不变粗。 5.侧视土克曼蝗头部倾斜;前胸背板上除有较长大的X形图案外,中脊上尚有纵行花纹;后足腿节和胫节黄色,间隔以黑色斑纹。 6.轮翅蝗前胸背板之中脊拱起,其两侧有X形图案;后翅基部淡黄绿色,中部有一条宽而弯曲的黑色条纹,不及后翅的后缘。 7.盐地圆背蝗沟前区小而狭隘;后翅基部淡红色,中部及翅端各有—条宽的黑色条纹。与盐地圆背蝗相似者,尚有八纹圆背蝗。 (二)对上述九种蝗虫之分布,卵囊及卵壳上之花纹,均分别叙及;并附有作者原绘图六幅。在调查蝗虫分布密度及蝗种鉴别上,识别卵囊较有根据。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采自江苏泗阳县网翅蝗科1新属——苏蝗属Suacris gen.nov.及1新种——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该新属近似于牧草蝗属Omocestus I.Bol.,其主要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侧隆线微微弯曲,最宽处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狭缝状.该新属也近似于拟草地蝗属Stenobothroides Xu et Zheng,其主要区别特征为:侧隆线明显且弯曲;雄性腹部末节无尾片;雄性下生殖板长锥形.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 苏蝗属,新属Suacris gen.nov. 模式种:泗阳苏蝗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 正模:1♂;副模:1♀,江苏泗阳,1957-Ⅸ-16,采集者未知. 体小型.头大而短,较短于前胸背板.头侧窝明显,呈长方形.颜面向后倾斜.中单眼较小于侧单眼.触角丝状,基部触角节宽大于长,向端部触角节渐渐变狭.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微微弯曲,其最宽处约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胸背板后缘中央钝角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股节中部,前翅顶端圆形,无凹陷,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中、后胸腹板侧叶全长均明显地分开.后足股节内侧具发音齿,可与前翅纵脉磨擦发音.后足胫节缺外端刺.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宽缝状.  相似文献   

4.
蹦蝗属一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铬球 《昆虫学报》1988,(4):410-411
在调查广东省蝗虫中,发现蹦蝗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标本室。 英德蹦蝗Sinopodisma yingdensis新种(图1—6) 雄虫 体中等,近圆筒形。头宽短,约为前胸背板长之半。触角细长,到达后足股节基部。复眼卵圆形,垂直直径为水平直径的1.2—1.3倍,为眼下沟的2.1—2.3倍。前胸背板中隆线较低,缺侧隆线;沟前区为沟后区长的1.6—1.9倍;前缘近平直,后缘圆弧形,中央微向内凹入。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末端附尖。前翅鳞片状,侧置,不到达、到达或略超过腹部第一节背板后缘,长为最宽处的2.2—2.6倍。后足胫节外侧具刺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贵州省小翅蝗属1新种,黑条小翅蝗Alulacris nigristriatis sp.nov..新种近似于石林小翅蝗Alulacris shilinensis(Cheng,1977),主要区别为:1)雄性尾须近端部明显收缩变细;2)雄性腹部末节背板具细条状小尾片;3)前翅超过(♂)或到达(♀)第2腹节背板后缘;4)具黑色眼后带;5)前翅中部具宽黑色纵条纹;6)后足胫节黑褐色.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华稻蝗形态特征与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中华稻蝗体长(LB)、头长(LH)、前胸背板长(LP)、前胸背板宽(WP)、前胸背板侧片长(LLP)、前胸背板侧片高(HLP)、前翅长(LEL)、后足股节长(LF)、后足股节宽(WF)和后足胫节长(LT)等10个性状,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体长方差分析、各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多重方差分析以及各性状间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中华稻蝗种群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及一个过渡种群,雌雄虫中北方种群的体长均明显小于南方种群;各性状测量值呈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0个性状中除前胸背板长、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后足胫节长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均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秦岭的分隔是造成南北方种群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体型较大、后腿股节较宽的中华稻蝗更有利于在高海拔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采自江苏泗阳县网翅蝗科1新属-苏蝗属Suacris gen.nov.及1新种-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该新属近似于牧草蝗属Omocestus I.Bol.,其主要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侧隆线微微弯曲,最宽处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狭缝状。该新属也近似于拟草地蝗属Stenobothroides Xu et Zheng,其主要区别特征为:侧隆线明显且弯曲;雄性腹部末节无尾片;雄性下生殖板长锥形。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 苏蝗属,新属Suacris gen.nov.模式种:泗阳苏蝗Suacris siyangensis sp.nov.正模:1♂;副模:1♀,江苏泗阳,1957-Ⅸ-16,采集者未知。体小型。头大而短,较短于前胸背板。头侧窝明显,呈长方形。颜面向后倾斜。中单眼较小于侧单眼。触角丝状,基部触角节宽大于长,向端部触角节渐渐变狭。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微微弯曲,其最宽处约为最窄处的1.6-1.8倍;前胸背板后级中央钝角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股节中部,前翅顶端圆形,无凹陷,前翅肘脉域几乎等宽或略宽于中脉域。中、后胸腹板侧叶全长均明显地分开。后足股节内侧具发音齿,可与前翅纵脉磨擦发音。后足胫节缺外端刺。鼓膜器:雄性宽卵形,雌性宽缝状。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新疆西部网翅蝗科雏蝗属 Chorthippus 1新种,即新源雏蝗 Ch. xinyuanensis sp. nov.。新种近似于狭窝雏蝗Ch. foveatus Xia & Jin, 1982和长角雏蝗Ch. longicornis (Latreille),1804。与二者的主要区别为:前胸背板沟前区与沟后区等长;前胸背板侧隆线间最宽处为最狭处的1.7倍;前翅到达第6节背板中部(♂);中脉域约与肘脉域等宽(♂)。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新疆束颈蝗属及其新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黄春梅 《昆虫学报》1982,(3):296-302
束颈蝗属Sphingonotus Fied.,已知约有60多种,其中20种分布于中亚。在新疆已知有14种。作者在整理新疆标本时,发现3新种及3新记录。 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新疆束颈蝗属Sphingonotus Fieb.的种检索表 1(26)后翅不具暗色斑纹带,或具较弱的不到后翅前缘的横纹。 2(25)前胸背板中隆线全长较低,在沟前区不成片状隆起。 3(6)前翅较宽短,前翅的长度约为其宽度的5.1—5.5倍。 4(5)前翅的长发约为其宽度的5.2倍。中胸腹板侧叶间之中隔较狭,中隔的宽度为其长度的1.5—1.8倍。后足股节内侧黑色,近顶端具淡色横纹。后足胫节淡蓝色,内侧具2个污蓝色斑纹。——温宿,乌什,乌恰,阿合奇。…………………………………………………………………1.吉尔束颈蝗 Sph.kirgisicus Mistsh. 5(4)后足股节内侧黑色,具2个完整的淡色斑纹(图1)。后足胫节淡黄色,近1/3具1淡蓝色斑纹。——乌鲁木齐。…………………………………………………………………2.二纹束颈蝗 Sph.bifasciatus新种  相似文献   

10.
云南蝗虫一新属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瑞丽地区蝗虫新属龙川蝗属Longchuanacris gen.nov.及新种巨尾片龙川蝗 L.macrofurculus sp.nov.该新属近似于 Pseudogerunda Bey-Bienko.主要区别为前胸背板侧片后缘极凹入;前翅到达第一腹节背板的后缘;后足股节下膝侧片顶刺状:后足附节第3节长度为第1、2节长度之和;雄性腹部末节背板具尾片。  相似文献   

11.
记述中国剑角蝗科Acrididae华佛蝗属Sinophlaeoba Niu et Zheng,20051新种,即郑氏华佛蝗Sinophlaeoba zhengi sp.nov.。编写了该属4种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郑氏华佛蝗,新种Sinophlaeoba zhengi sp.nov.(图1~11)新种近似于老阴山华佛蝗S.laoyinshanMao,OuetRen和短翅华佛蝗S.brachyptera Mao,OuetRen,与二者的区见表1。正模♂,云南元江那诺,海拔1732m,2009-11-29,自旺采。副模1♀,云南元江那诺,2008-07-14,卫微采。词源:新种种名以郑哲民教授的姓氏命名,以示对他昆虫分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敬意。表1郑氏华佛蝗与老阴山华佛蝗和短翅华佛蝗的比较老阴山华佛蝗S.laoyinshan郑氏华佛蝗,新种S.zhengi sp.nov.短翅华佛蝗S.brachyptera雄性头长等于前胸背板长雄性头长略长于前胸背板长,雌性头长近等于前胸背板长雄性头长长于前胸背板长,雌性头长近等于前胸背板长雄性触角较短,达到后足基节雄性触角较长,达到后足股节的1/5雄性触角较短,达到后足基节雄性前翅达到第3腹节后缘或后足股节的1/4雄性前翅略超过第4腹节后缘或后足股节的1/3,雌性达到第3腹节中部雄性前翅几达到第5腹节后缘或后足股节的1/2,雌性达到第4腹节后缘阳具基背片背观桥呈弧形,桥与侧板间夹角呈直角形,锚状突顶端较远地超过桥,侧板后突指向后方阳具基背片背观桥近直,桥与侧板间夹角呈钝角形,锚状突顶端较远地超过桥,侧板后突指向外后方阳具基背片背观桥近直,桥与侧板间夹角明显呈钝角形,锚状突顶端略超过桥,侧板后突指向外方  相似文献   

12.
记述采自中国湖南的蹦蝗属Sinopodisma Chang,1940一新种。新种湖南蹦蝗Sinopodisma hunanensis sp.nov.同笋子山蹦蝗S.sunzishanensis Zheng,Shi et Chen,1994近似,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沟前区为沟后区长的2.3倍;中胸腹板中隔长为最狭处的2倍;前翅超出腹部第1节背板的后缘;后足股节黄褐色;阳茎基背片锚状突高于前突。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釆自云南省怒江峡谷地区短翼蚱科2新种,即突眼狭顶蚱Systolederus oculatus sp.nov.及高黎贡山波蚱Bolivaritettix gaoligongshanensis sp.nov.。突眼狭顶蚱近似于广西狭顶蚱Systolederus guangxiensis Zheng etJiang,1998及峨眉狭顶蚱Systolederus emeiensis Zheng,1998。突眼狭顶蚱与两种的区别为:1)侧面观前胸背板上缘平直;2)前胸背板后突到达后足胫节顶末端;3)雌性下生埴板后缘具3齿;4)后足胫节黑色,具淡色环。区别于广西狭顶蚱为:1)前胸背板前缘中央微凹;2)肩部之间不具1对短纵隆线。其又区别于峨眉狭顶蚱为:1)前胸背板中隆线全长明显;2)后翅到达后突的顶末端。高黎贡山波蚱近似于九万山波蚱Bolivaritettix juwanshanensis Zheng,2005及宽顶波蚱Bolivaritettix lativertex Brunner von Wattenwyl,1893。主要区别于二者为:1)颜面隆起纵沟宽狭于触角基节宽;2)肩角圆形;3)后突到达后足胫节2/3处;4)中足股节宽狭于前翅宽;5)后足股节上侧中隆线后段具3个突起。其又区别于九万山波蚱为:1)头顶宽为1眼宽的1.5倍;2)侧面观前胸背板上缘平直;3)后翅到达后突顶末端。  相似文献   

14.
系统研究了龙州蝗属,共记述10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贵州龙州蝗Longzhouacris guizhou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斑角龙州蝗L.annulicornis Lu,LiYou,2000,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2.16倍;2)前翅到达第3腹节背板中部;3)后足跗节爪间中垫长为爪长的1.5倍;4)雄性尾片三角形,顶尖;5)触角基半黄褐色,端半暗褐色;6)前翅前半黑褐色,后半淡褐色;7)后足胫节黄绿色。文中附有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地区雏蝗属一新种(直翅目,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新疆天山地区雏蝗属1新种,即天山雏蝗Chorthippus tianshanensis sp.nov.,新种近似于红胫雏蝗Chorthippus rufitibis Zheng,1989,主要区别为:1)前胸背板沟后区长为沟前区的1.1倍;2)前翅较狭长,翅长为宽的4.1倍;3)前缘脉域宽为径脉分支处宽的1.7倍;4)前缘脉域宽为亚前缘脉域宽的2.6倍;5)后足胫节黄褐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及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6.
大囟散白蚁Reticulitermes gaoshi新种 有翅成虫(图1:A—F,表1) 体型中等偏小。头部、前胸背板和腹部背板棕褐色,后唇基、触角、后颏和腿节以上均为褐色,胫节上半部黄白色中带淡褐,胫节以下淡黄带白,翅淡褐色。头部和前胸背板有较多的长刚毛,腹部背板刚毛更为稠密。 头部长宽几等,近圆形。囟很大,圆形,位于头顶中央。触角斑十分明显。复眼大,椭圆形。单眼小,卵形。单、复眼间距约等于单眼的短径。复眼至头部下缘的距离约等于其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中国蝼蛄属的检索表,并描述了该属1新种G.mabiana sp.nov..新种与尼泊尔种类 G.pygmaea相似,但可以通过如下特征加以区分:径脉末端不分岔,翅室呈三角形,阳茎基片横向骨片的侧端尖锐;此新种还与河南蝼蛄G.henana相似,区别为:新种前翅超过第5节背板,后翅到达第4节背板后缘,而河南蝼蛄G.henana前后翅均未伸达腹部第4节背板后缘;新种前胸背板无心纹斑,河南蝼蛄G.henana有;新种阳茎侧突囊弯钩状,后者为弯月形.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新疆地区斑翅蝗科1新属,黑色蝗属Melaniacrisgen.nov.及1新种黑缘黑色蝗M.nigrimargicsis sp.nov.。黑色蝗属近似于平顶蝗属,但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前胸背板具侧隆线;颊部前下角不具1短斜隆脊;头及前胸背板背面平滑,缺瘤突。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廉振民 《动物学研究》1982,3(2):215-216
贵州埃蝗(Eoscyllina kweichowensis Cheng)的雌性为郑哲民先生1977年所记述,标本采自贵州省罗甸地区,当时未曾发现雄性。1980年在贵州望谟地区调查时,采到雌雄成虫40头,本文将雄性成虫加以描述。 雄性:体褐色,后头部两侧及前胸背板侧隆线处具暗褐色宽纵纹,头顶、后头及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处具褐色或淡黄色狭纵纹,有的个体淡色条纹可沿前翅臀脉域延伸至翅顶;后头具有或缺黄褐色“八”字纹;前胸背板侧片褐色或下缘淡黄色,在中后缘具一淡色斑块,或消失不显。前翅黄褐色,在中脉域部分较深,具有5—6个淡白色斑点,前翅其余部分具有细碎暗褐色小斑点。后翅基部淡黄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外侧,上侧黄褐色,间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内侧带橙黄色,下底外侧黄褐色;后足胫节基部橙黄,端部橙红色。后足跗节第一节橙红色,第二、三节褐色。  相似文献   

20.
记述采自中国山东斑翅蝗科束颈蝗属Sphingonotus Fieber,18521新种,烟台束颈蝗Sphingonotus yantaiensis sp.nov.。新种同蒙古束颈蝗Sphingonotus mongolicus Saussure,1888近似,其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沟后区长为沟前区长的1.6倍;中胸腹板中隔宽为长的1.3~1.4倍;后足股节长为最宽处的3.6~3.7倍;后足胫节内侧蓝色;后翅黑纹宽,端部不内弯。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泰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