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疹病毒分离株在BHK21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本室分离的风疹病病毒(RV)JR_(23)株在BHK_(21),细胞中的形态及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RV标准野毒株Gos-10作了比较。结果表明,RVJR_(23)株感染BHK_(21),细胞后6h开始于细胞浆内观察到病毒颗粒,96h达到高峰。病毒颗粒呈图形,有双层脂质包膜包绕,直径45~75nm,核衣壳25~35nm。细胞浆内见到大量病毒相关颗粒,直径20~30nm。病毒包膜来自于细胞浆中的空泡膜或细胞膜。被RV感染的细胞浆中还观察到“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着许多类似病毒颗粒的囊泡构成。丙株RV在形态与形态发生方面未发现差异。  相似文献   

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株核衣壳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超萍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_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_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发病与人工感染发病蚌分离的三角帆蚌瘟病病毒(HcPV)呈球形、类球形,大小差异悬殊,直径45--296nm。病毒颗粒外被一层表面突起和类脂质的囊膜。核衣壳呈串珠状,直径10一12nm,卷曲于细胞浆内,可超过1000nm。超薄切片中病毒颗粒积聚于细胞浆与内质网中。超微病变的主要特征:内质网高度扩张,核糖体增殖并凝聚,胞浆内出现包裹着病毒的层卷状结构。病毒核酸对RNA酶敏感,对DNA酶不敏感,经聚丙烯酰胺凝歧电泳,出现。条大分子带与1条低分子带。HcPV的上述特征与嵌砂样病毒基本吻合。因此认为三角帆蚌瘟病的病原是一种嵌砂样病毒。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太行山猕猴食管癌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杂交、流式细胞光度分析、免疫组化(ABC法)及电镜等方法对两例太行山猕猴自发食管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两者人乳头瘤病毒6,11,16及18型杂交均强阳性;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电镜下未发现典型病毒颗粒;流式分析表明,该肿较非整倍体肿瘤,DNA含量及S期细胞峰较正常二倍体细胞明显升高。提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太行山猕猴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模型中证实某些乳头瘤病毒的L1蛋白衍生的类病毒颗粒(VLPs)能够保护抗活病毒攻击。作在人类志愿中测定了Ⅱ型人乳头瘤病毒L1 VLP候选制剂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这种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高水平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抗Ⅱ型乳头瘤L1抗原的淋巴细胞增生于第二剂接种后明显出现。此外,在用6型和16型乳头瘤病毒的异源性L1 VIP刺激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呈现淋巴细胞增生,从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测出乳头瘤病毒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及IL—5的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增加。这种乳头瘤病毒VLP疫苗候选制剂既诱导强有力的B细胞应答,又诱导T细胞应答,而且协助性T细胞表位似乎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燕麦红条花叶病毒(ORSMV)在被感染的燕麦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及其定位。弹状病毒聚集在核内外膜之间,有的在胞浆空泡之间,也有的散生在胞浆中。被感染细胞中产生“病毒胞浆”,为膜所包被,病毒颗粒从膜上芽生。在胞浆空泡中还有许多小泡,病毒颗粒也从这些小泡上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人乳头瘤病毒16型变异株E7(HPV16-HBE7)重组质粒pEGFP-HBE7,研究HPV16-HBE7蛋白亚细胞定位,为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HPV16-HBE7基因克隆在pEGFP—Cl表达载体上,用脂质体法导入宫颈癌细胞中;Western印迹检测HBE7蛋白的表达;同时借助免疫荧光技术和EGFP-融合蛋白技术,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BE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其目的片段大小、插入位点和核苷酸序列完全正确;结果表明,转染细胞HBE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其胞浆明显多于胞核;各个时间段HBE7蛋白均以胞浆分布为主,绿色荧光密集点状分布于细胞浆内,而野生株E7(WE7)蛋白分布在核内。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变异株E7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以胞浆为主的分布可能和HBE7基因发生突变后丢失核定位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BAC-TO-BAC系统获得了人类细小病毒B19壳蛋白VP2的重组昆虫杆状病毒,并在sf9细胞中表达出VP2。用蚀斑法纯化病毒,终末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为3.6×108。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了表达蛋白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观察到细胞胞浆中的表达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关系,从食管癌高发区安阳市取到一例76岁的中国女性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通过直接SCID小鼠致瘤实验,可长成移植瘤。取出组织做组织培养并多次纯化传代筛选后,成均一单层细胞。分别进行免疫荧光,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鉴定,染色体分析,细胞致瘤实验及瘤体切片HE染色等确定是上皮细胞来源的癌细胞。利用细胞STR分型结果显示,基因座均未出现三等位基因现象,无人类细胞交叉污染。对细胞DNA分析发现存在HPV18型的DNA。利用蛋白检测实验发现有HPV病毒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所建细胞株为有HPV核酸存在并能表达病毒癌蛋白的新的食管鳞癌细胞株。为我们进行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细胞学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表达的病毒样颗粒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病毒样颗粒是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的重要形式,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高度相似,位于纳米尺度的大小易于被免疫系统识别,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且不含有病毒基因,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也是基于结构进行疫苗设计的重要结构载体。目前已上市的乙型肝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和戊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均采用病毒样颗粒形式。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被广泛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具有安全性好、生产周期短、易于放大生产等优点,在病毒样颗粒疫苗应用上具有良好前景。本文综述了利用大肠杆菌研制戊型肝炎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进展,特别是这些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表达及组装、表位结构特征和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冷冻蚀刻技术研究了发育中的痘苗病毒的形态,发现了以下的一些结构: 1.发育中的痘苗病毒在形成包膜时,在其内膜外表面上出现一个无颗粒区,这个无颗粒区致密光滑,并且总是偏在病毒颗粒的边缘。 2.在折裂的颗粒上发现了包着核样小体的光滑而致密的膜性结构,其位置和性质与无颗粒区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H-114株的电镜形态。发现形态发生以内质网膜和胞浆膜芽生为主。病毒颗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大小为90~120nm。提出了汉坦病毒形态发生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的方法,对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抗原在组织细胞内的繁殖部位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在受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切片上,多数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部分肺泡细胞胞浆内呈明显阳性;在体外实验中,受感染的单层人胚肾细胞的胞桨膜、胞浆膜表面的病毒颗粒以及部分胞浆均可见阳性反应。此外,本文还对结果的特异性,酶标记技术中抗原的固定,酶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以及酶标记抗体进入组织细胞等方法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L_99和SR_11株按种传代淋巴细胞克隆株Ly-A_6后第5~7日观察到CPE,开始时受感染细胞浆内颗粒增多,细胞圆缩、聚积成堆,随后细胞膜模糊不清,2~3天脱落,同时制片IFA检测到胞浆内特异性荧光颗粒,以上结果能被EHF免疫血清所中和。接种病毒后的细胞单层用l%甲基纤维素加维持液覆盖,第6日吸去覆盖液,加5%甲醛-1%结晶紫固定染色可见到明显的PFU。EHFV致病变细胞株的染得将为病原学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的形态发生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发病后死亡鸭的肝、肠、脾、胸腺、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中,均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病毒主要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等.DEV的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四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核衣壳可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也可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在其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病毒核酸颗粒、微管和中空短管以及胞浆内膜包裹的电子致密小体、双层管等病毒相关结构.超微研究表明,组织细胞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变化.坏死细胞肿胀甚至破裂,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的细胞器甚至完全崩解,染色质或固缩或溶解.凋亡细胞则染色质聚集,胞浆凝聚深染,细胞膜上有大量空泡,并有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坏死与凋亡往往同时存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脾、胸腺、法氏囊以及小肠固有层中的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致瘤病毒,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在人的皮肤或粘膜引起良性肿瘤,并与人类多种癌症有关。已发现HPV有60个以上的型别,均以人为单一宿主。近几年的研究对病毒基因组与基因编码产物有了深入了解,对病毒的可能致癌机理作了深入探讨。由于HPV不能在体内外增殖,无法以培养法获得大量病毒及制备疫苗,又由于病毒的DNA性质,疫苗不能以完整病毒颗粒制备,HPV疫苗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已设计了一些高科技的HPV疫苗。本文对近几年来HPV及其疫苗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且能够溶解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损伤的自然状态或基因改造过的病毒。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研究证实多种肠道病毒具有溶瘤作用,如已在拉脱维亚等国上市的RIGVIR~?(埃可病毒7型,Echovirus 7, ECHO7),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柯萨奇病毒A组21型(Coxsackievirus A21, CVA21),以及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 CVB3)及PV等。现就有关肠道病毒的溶瘤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肠道病毒B家族是引发人类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然而目前市场上尚缺乏针对此类病毒的特异性疫苗. 病毒样颗粒具有保留病毒真实结构特点、不含病毒核酸、不具备病毒复制与感染能力的特征,为开发有效、稳定且安全的新型疫苗提供了理想方案,特别是针对无囊膜的肠道病毒. 本研究中,我们基于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经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获得了埃可病毒16(E16)型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 借助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我们成功将该病毒VLP解析到原子分辨率(2.8 ?),结构分析显示:与同源病毒E30的结构相类似,E16-VLP具备肠道病毒所特有的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免疫反应的重要结构特征,具有较大的疫苗开发价值. 我们所建立的方法在抗肠道病毒B家族通用疫苗的设计与开发上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登革病毒对人树突状细胞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登革病毒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感染性。人外周新鲜血常规分离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GMCSF、IL4诱导培养成DC,通过形态学特征、细胞表型和淋巴细胞刺激能力鉴定。用登革病毒2型(DV2)感染DC,于作用后6h、24h、48h、72h、96h分别收集上清液和细胞,甲基纤维素微量空斑试验测定病毒滴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上病毒抗原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定位。病毒感染后6h即可在培养上清中测出病毒,病毒滴度在48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感染的DC胞浆及胞膜上携带病毒抗原。透射电镜下在病毒感染48h后DC胞浆内可见大量病毒颗粒。树突状细胞是登革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病毒可感染DC并产生大量病毒颗粒,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