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  王国秀 《生命的化学》2002,22(5):425-431
线虫(Caeborhabditis elegans)是十分重要的模式生物。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就线虫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特性和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概括了其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复杂多样,但是处于动物性别决定的基因调控网络底部的一些调控基因具有相当高的保守性。doublesex(dsx)基因和male abnomal-3(mab-3)基因分别是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性别决定调控途径末端的重要基因,对这两个基因序列的比较导致了DM结构域的发现,它是已知在性别发育过程中最为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目前,已  相似文献   

3.
昆虫遗传性别决定可分为体细胞性别决定、生殖细胞分化和剂量补偿效应3个层次。昆虫体细胞性别决定信号通路基本上都遵循从初始信号到关键基因,再到双性基因的信息流传递基本模式。不同昆虫间,体细胞性别决定初始信号(如X染色体剂量、M强雄基因、母系印迹及与PIWI相作用的RNA等)很复杂,关键基因(如sxl和tra/fem)有所变化,但双性基因(如dsx)很保守,且重要基因的剪接方式(如选择性剪接)非常保守。结合作者昆虫性别决定的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双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代表性昆虫种类的性别决定初始信号、关键基因及双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及一般规律,为昆虫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的进一步揭示、昆虫不育技术(SIT)的开发以及昆虫性别的人为操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果蝇是生物性别调控的重要参考模式生物之一,其性别决定是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比值(X:A)所决定。此性别决定初级信号通过下游基因sex-lethal(sxl)、transformer(tra)、doublesex(dsx)等选择性拼接的级联调控作用,最终使果蝇发育为雌性或雄性。rbp1是参与果蝇雌特异性拼接的一个重要拼接因子,属于丝氨酸精氨酸富集蛋白家族,是常染色体上的单拷贝基因,它通过调节dsx前体mRNA的选择性拼接来调控果蝇的性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Transformer基因与果蝇和线虫的性别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陈思礼  王国秀 《遗传》2005,27(1):150-154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秀丽隐杆线虫(Caeborhabditis elegans)的性别决定的问题已研究得比较详细,且transformer基因是这两种生物性别决定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其有关的性别决定研究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线虫和果蝇的transformer基因及其相关基因的特性与功能进行了特别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的比较和分析。Abstract : Sex determinatio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Caeborhabditis elegans has been known in detail. Great progress, is achieved in recent years, is the research of transformer genes, which are those of most important genes in sex determination in both species. In this paper, molecular character, genetic function and the relative genes of transformer genes are particularly described. On the basis,a primary compariso and analysis betwee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x determination in C.elegans and D. melanogaster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6.
赵光强 《生物学通报》2002,37(12):19-21
高等植物的性别表型具多态性,这与植物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有关,高等植的性别与性别决定基因,性染色体及常染色体有关,其性别决定系统有性别决定基因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及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间的基因平衡决定性别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性别决定是发育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已知大多数昆虫的性别决定级联为:初级信号因子→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双性基因→性别分化基因。尽管遵循这样的模式,但不同昆虫的性别决定基因和调控机制各不相同,特别是性别决定初级信号因子存在较大分歧。自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初级信号被发现以来,人们陆续确定了蚊子、蜜蜂、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家蚕Bombyx mori等模式昆虫的初级信号。初级信号的种类复杂多样,包括性染色体的剂量、雄性化因子(male-determining factors, M factors)、等位基因的杂合度、母代印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模式昆虫的研究难度。尽管如此,昆虫性别决定级联的下游调控机制仍相对保守,特别是transformer(tra)+transformer2(tra2)→doublesex(dsx)/fruitless(fru)的调控模式在大多数昆虫中存在共性。tra通过感知初级信号而发生选择性可变剪接,并在tra2的帮助下实现其对自身及下游dsx和fru的剪接调控,从而维持性别发育。dsx...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寄生于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腔内的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ignotus)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胃瘤线虫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12=10 m+2 sm。由5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其中X、Y和1~4号染色体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9.
基因的剂量补偿最初是指在性染色体性别决定生物中,两性间X染色体数量不同(因而X染色体连锁基因的剂量不同),但基因表达水平基本相同的现象.在非整倍体果蝇中的剂量补偿现象表明,该效应并非仅发生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中,在常染色体基因中也普遍存在.综述了X染色体三体及2L染色体三体果蝇在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剂量补偿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包括初级性别决定和次级性别决定,是以SRY基因为主导,其他多个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SRY、DAX1、SOX3等性染色体基因和SOX9、MIS、WT1、SF1等常染色体基因都参与性别决定的级联过程。结合中学生物学教材及发育生物学相关原理,从性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阐述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并简述了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模型。  相似文献   

11.
克隆获得的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Act-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经BglⅡ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与用相同酶消化的pEGFP-4.1载体连接(由pEGFP-N1去掉CMV启动子形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act-EGFP。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Vero细胞,结果发现EGFP在Vero细胞中有表达,但表达量很低。通过显微注射将Pact-EGFP与pRF4共注射到C.elegans性腺,结果发现EGFP能够在C.elegans的皮层、副皮层以及咽部表达,根据表达部位不同,获得了2种转基因线虫株。研究结果显示:EGFP在C.elegans体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Vero细胞内的表达,表明C.elegansAct-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可能存在与转录水平密切相关的独特的转录调节元件。该研究为进一步实现寄生性线虫基因在C.elegans表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生命科学研究》2015,(6):484-490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中长非编码RNA(long non-protein coding RNA gene,lncRNA)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数据表明长非编码基因linc-5在线虫的胚胎和早期幼虫均有较高表达,提示其在线虫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线虫两个物种C.elegans和C.briggsae为实验材料,构建启动子与荧光报告基因(mCherry)融合载体;通过基因枪整合到基因组上,得到纯合转基因线虫品系;结合在线虫中建立的单细胞精度的表达谱分析技术,对线虫两个物种幼虫L1时期的表达谱比较,说明linc-5在物种间具有非常强的保守性;在线虫中利用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system)技术成功敲除linc-5基因,为进一步研究linc-5的功能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的染色体是23对,其中第23对在男性和女性是不同的:正常女性的第23对为两条X染色体,正常男性的是一条X和一条Y。在决定性别中起关键作用的倒底是哪条染色体?是通过什么起作用的呢? 这些问题以前一直是在推测之中。最近,帕基博士(David C.Page)在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时发现:决定人类性别的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TDF基因。受精卵中只要有TDF基因存在,其胚胎将来一定发育成为男性,反之则发育成女性。帕基发现:有些“正常”男性,第23对染  相似文献   

15.
衰老和长寿基因方面的研究多以线虫 (如C .elegans)、酵母、果蝇、小鼠为模型 ,目前已鉴定了数十种衰老相关基因 ,改变某些基因的活性会延长寿命或促进衰老。最早引起人们兴趣的“老年基因”是DAF 16 ,但其机制至今未明。daf 16编码转录因子DAF 16 ,后者是一种调节其它基因活性的蛋白。DAF 16是C .elegans寿命的重要调节因子 ,它的作用可被某种激素信号途径 (例如由类似于哺乳类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蛋白激活的信号途径 )所阻断 ,减弱这一信号途径的活动能使成年C .elegans的寿命明显延长 ,对果蝇和小鼠也如此。因此要想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6.
最新研究表明:Y染色体上男性特有序列(MSY)是一个包含不同DNA序列的嵌合体,包含多个回文序列。回文序列上经常发生臂间基因交换,使Y染色体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女性失活X染色体上有15%的基因逃离失活进行表达,可能在男女性别不同和女性个体间差异中起决定作用。精子在受精时,是一个综合运输体,不仅仅只向卵子转移DNA,还有RNA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1923年,潘特(Painter)首先提出人类的性别,决定于X和Y两种不同的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人类的卵一律含有一个X染色体(另有一组常染色体);而精子却分为二类:一类含有一个X染色体,另一类含有一个Y染色体(此二类精子也都另有一组常染色体)。卵与X精子受精,形成XX合子,则发育为女性,若与Y精子受精,形成XY合子,则发育为男性。潘特所提出的有关人类的性别决定方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不过,他所提出的人类染色体数目是48的  相似文献   

18.
索科线虫是一类具有很大生防潜力的昆虫(如棉铃虫等)天敌资源,但由于其体外培养尚未获得成功,阻碍了商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外培养的线虫不能完成雌雄性别分化。因此,研究该类线虫性别分化机制成为近年本领域的热点课题。该文以中华卵索线虫为实验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分析了中华卵索线虫性别分化关键时期雌、雄寄生后期幼线虫的基因表达差异。在雌雄线虫体内得到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片段20条。其中8条在雄虫体内特异性表达,12条在雌虫体内特异性表达。利用信息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到的差异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其中,Ensembl分析发现4个片段与秀丽线虫X染色体具有可匹配片段,推测这些片段可能是影响中华卵索线虫性别分化的重要基因。这些结果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闫楠  朱必才  王宇峰 《遗传》2009,31(6):587-594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方式属于雄性异配型性别决定, 依赖于Y染色体, SRY基因是性别决定中最重要的基因。文章报道了棕色田鼠指名亚种有Y染色体, 但是Y染色体上没有SRY基因, 性别决定不依赖于SRY基因, 排除了R-spondin 1基因是性别决定基因, 同时讨论了棕色田鼠指名亚种SRY基因缺失后可能的性别决定 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35):7003-7004
<正>男人和女人有许多明显不同的地方,以往认为所有这些不同背后的本质原因隐藏在我们的第23对染色体——X和Y染色体中,过去的绝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这两个基因是怎样编码蛋白质从而决定性别的。最近,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科学家发现,还有一种非常小的亚基因单位能编码一种短RNA分子(mi RNAs),在区别两种性别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