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的最适温度和鳞片层次,解决兰州百合种源不足、繁育周期长的问题,该文以兰州百合鳞片为材料,采用温度(20、25、30℃)和鳞片层次(外层、中层、内层)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二因素对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温度处理及各鳞片层次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温度越高,鳞片的疑似发病率越低,在埋培2周时,20℃处理下疑似发病率最高(38.67%),30℃处理下最低(10%);各层次鳞片的疑似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2)在25、30℃处理下,小鳞茎分化率最高,埋培结束(6周)时分别为91.33%、90.89%;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率极显著高于外层鳞片。(3) 30℃处理下鳞片形成小鳞茎数最多,在埋培6周时达到每片2.00粒;同时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数显著高于外层鳞片。综上结果表明,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以选用中层(3~4层)、内层(5~7层)鳞片在25~30℃条件下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虎眼万年青的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虎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caudatum Jacq.)子鳞茎的鳞叶为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并再生植株。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体细胞胚来自鳞叶表皮最外层的单个细胞。这个细胞经第一次平周分裂,成为2-细胞原胚,然后依次经过4-细胞原胚、球形胚、香蕉形胚等阶段发育成小植株,其形态学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小植株移入土中,1周后即可成活。此外,还观察到直接体细胞胚只产生于鳞叶的近轴面,而远轴面无体细胞胚产生,这两个部位在细胞结构和形态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凤仙花花药为实验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花药发育中的结构变化及多糖和脂滴物质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凤仙花的花药壁由6层细胞组成,包括1层表皮细胞,2层药室内壁细胞,2层中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其中绒毡层细胞的形态不明显,很难与造孢细胞区分,且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退化。(2)在小孢子母细胞中出现了一些淀粉粒,但减数分裂后,早期小孢子中的淀粉粒消失,又出现了一些小的脂滴;随着花粉的发育,小孢子形成大液泡,晚期小孢子中的脂滴也消失;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营养细胞中的大液泡降解、消失,二胞花粉中又开始积累淀粉;接近开花时,成熟花粉中充满细胞质,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淀粉粒和脂滴。(3)在凤仙花的花药发育中,绒毡层细胞很早退化,为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小孢子提供了营养物质;其后的中层细胞退化则为后期花粉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4.
枸杞花药发育过程中脂滴和淀粉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rn L.)花药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和脂滴两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在造孢细胞时期,药隔薄壁细胞,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开始积累淀粉粒,而造孢细胞、绒毡层细胞和中层细胞中则没有淀粉粒。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开始积累脂滴并且数量逐渐增加。到小孢子晚期,绒毡层细胞降解,内含脂滴流入药室中。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既没有淀粉粒也没有脂滴积累,直到二胞花粉的大液泡消失后花粉粒中才开始积累脂滴,然后又开始出现淀粉粒。枸杞成熟花粉中的营养储存物是脂滴和淀粉粒。  相似文献   

5.
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太君  林萌  代新竹  黄勇 《生态学报》2014,34(19):5679-5685
试验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9种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将树冠由外向内分为4个部位(分别记为表层A、外层B、中层C和内层D),分别测定各部位单位叶面积蒸腾降温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种内和种间不同部位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的变化,以期探讨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的合理取样部位。结果表明:9种园林树木树冠各测定部位的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均由树冠外围向树冠内部显著降低,树冠不同测定部位增湿降温量与平均值比较,种间SD和CV的变化大于种内。9个树种不同部位单位叶面积增湿量平均值为2.32 kg m-2d-1,降温量平均值为0.45℃。其中,表层A和外层B的增湿量较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3.71%和10.77%,中层C和内层D分别较平均值下降了8.62%和26.46%;表层A和外层B的降温量较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2.22%和11.11%,中层C和内层D分别较平均值下降了8.89%和26.67%;外层B和中层C平均增湿降温量为2.35 kg m-2d-1和0.46℃,与各测定部位平均值基本一致。9个树种各测定部位增湿降温量的偏离程度和和离散系数与平均值比较,外层B和中层C与各测定部位平均偏离程度接近,离散系数外层B最低。因此,在评价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时,提出用外层B或中层C偏向B点处的叶片作为取样部位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对蓝猪耳花药发育中营养物质的分布和转化过程进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造孢细胞时期,药壁细胞没有营养物质的积累,但在造孢细胞中有少量的脂滴;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表皮细胞中出现淀粉粒,而在绒毡层细胞中出现脂滴,小孢子母细胞中也有脂滴的分布;在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小孢子中出现淀粉粒,绒毡层细胞脂滴增加;在小孢子早期,药室内壁细胞中出现淀粉粒,绒毡层继续积累脂滴,而小孢子中开始出现脂滴;到小孢子晚期,绒毡层细胞降解,细胞残留物中出现较多脂滴;在二胞花粉早期,花粉中的大液泡消失,花粉开始积累淀粉粒;在即将开花的成熟花粉中则积累了大量的脂滴和少量的淀粉粒.蓝猪耳花药发育中多糖和脂滴两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时、空特点,反映出花药发育中营养物质积累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石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继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蒜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鳞茎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时期等因素对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其继代培养。结果表明:MS+2,4-D 1 mg·L~(-1)+6-BA 1 mg·L~(-1)激素组合能较好的诱导出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1.13%;外植体的选择是石蒜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内层鳞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在一个生长周期中,9、10月的鳞茎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最佳;MS+2,4-D 0.5 mg·L~(-1)+KT 0.5 mg·L~(-1)是愈伤组织较好的继代培养基,继代周期为24~27 d。  相似文献   

8.
小麦花后弱光引起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及组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籽粒灌浆阶段(花后1~30 d)对小麦进行光强为自然光照45%的弱光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和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5.1~6.1 μm和20.7~24.9 μm,两峰值间的低谷出现在9.9 μm左右.表面积分布和数目分布分别表现为双峰和单峰曲线.小麦花后弱光显著降低2.8~9.9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22.8~42.8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同时花后弱光显著降低<0.8 μm和2.8~9.8 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增加0.8~2.8 μm和>9.9 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弱光显著降低籽粒B型(<9.9 μm)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而A型(>9.9 μm)淀粉粒比例相对增加.与A型淀粉粒相比,B型淀粉粒对弱光的反映更敏感.小麦弱光处理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其直/支比较对照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直/支比与2.8~9.9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而与22.8~42.8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花后不同阶段弱光显著增加A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其中灌浆中、后期弱光影响程度较前期大.表明,弱光条件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底物优先供应淀粉粒的生长,而非形成更多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9.
黄花石蒜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药用植物黄花石蒜为材料,选用其不同部位的8种外植体,在2种不同BA/NAA浓度比的MS+0.7%琼脂+3%蔗糖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以明确黄花石蒜不同部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结果显示:带底盘双内层鳞片外植体在BA/NAA为10/5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发生率为90.33%、不定根为87.00%、根芽俱有为85.00%、褐变量为6.33%,在BA/NAA为5/10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发生率为46.67%、不定根为82.33%、根芽俱有为35.33%、褐变量为16.67%,与其他外植体均差异显著.8种外植体在2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效果均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用黄花石蒜最佳外植体为带底盘双内层鳞片,其次为带底盘双中层鳞片,并用MS+10 mg·L-1 BA+5 mg·L-1 NAA+0.7%琼脂+3%蔗糖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所获得的根芽量较多,芽壮根短,能正常生长,且移栽后生长势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梅花"粉皮宫粉"花色色素的花青苷实质和花色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表明梅花"粉皮宫粉"的粉红色花色色素为花青素-3-糖苷.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梅花"粉皮宫粉"不同花发育时期、在树冠不同着生部位花朵花瓣的相对花青苷含量,结果表明"粉皮宫粉" 的花色主要存在着花发育时期而导致的时间变化.花色在蕾期最浓艳,花瓣展开后便逐渐变淡;在整个花发育时期,同一朵花不同层次花瓣的颜色浓淡均为外层花瓣>中层花瓣>内层花瓣,且不同层次花瓣颜色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虽然树冠下部单花的花色浓于上部的、树冠内层的浓于外层的,但花朵在树冠的着生部位导致的花色差异并不显著.花青苷除了导致"粉皮宫粉"的粉红花色外,还可能增强其花的抗寒性,为花的凌寒而开创造了条件.本文可为梅花的美学鉴赏、梅花红色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