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2008~2011年49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对人群分布、WB条带特点、随访复检情况及抗体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揭示WB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对象均来自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中的抗体检测替代策略和WB确证标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08~2011年WB检测的2 452份样本中,有2.00%(49/2 452)为HIV抗体不确定,人员构成以自愿咨询检测者所占比例最大,占26.53%。S/CO值从大到小均有分布,但S/CO值≥10的样本复检阳性率较高,为83.33% (5/6)。WB结果呈现12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以p24和gp160为主,其余10种呈散在分布。49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有27例成功进行了随访复检,其中8例HIV抗体复检转为阳性,转阳率为29.63%(8/27)。处于感染窗口期、临床期的患者及处于某些特定生理时期的正常人群都可能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的结果,因此除对实验的各个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及对出现不确定结果的受检者加强随访外,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及流行病学调查辅助,从而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是控制艾滋病的最佳方法,动物模型证实该病毒疫苗是可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和抗体可达到足够高的水平以预防该病毒感染,但有型特异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不能单独预防该病毒感染,但能将病毒血病控制在低水平,目前,人们研究重点集中于病毒特异性抗性体和T细胞反应。现有疫苗尚不能诱导对原发性病毒株具有广泛中和能力的抗体。然而,重组痘病毒疫苗和DNA疫苗提示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对来自不同进化分支的原发病毒株有广泛的交叉反应力,人们需找到新的免疫原来诱导中和抗体,以取得最佳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4.
张蕾青 《微生物与感染》1997,20(4):12-13,3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靶细胞需要CD4受体及辅助受体的参与,不同的HIV株进入靶细胞需不同的辅助受体,亲T细胞HIV株进入靶细胞需融合因子辅助,而亲巨噬细胞HIV株进入靶细胞则需另一种辅助受体CC-CKR-5辅助受体的发现,为研究HIV的致病机制及艾滋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可使被感染者体内CD4细胞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艾滋病。关于HIV-1如何杀死免疫细胞的精确机制仍是1个争论的问题。现已知道,细胞凋亡为HIV-1诱导细胞死亡的一个重要机制。HIV可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也可以通过活化作用,同源被感染的细胞的介导,以及CD^8 T细胞诱导细胞凋亡。且细胞因子在HIV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HIV-1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的治疗已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现已有23种抗病毒药物,但耐药性的出现使治疗效果下降。回顾性研究显示药物耐药性可以先于新的药物治疗而存在。前瞻性研究显示若事先掌握病人的基因耐药资料,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将好于未掌握资料者。本文将详细综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机制和临床意义以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疱疹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 ,介绍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防治方法。HIV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而疱疹病毒 (除HHV 7外 )又作为辅助因子增加HIV传播的可能性 ,促进艾滋病发病并影响预后。经典抗疱疹病毒药物对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 ,天然抗病毒药物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重组载体疫苗是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来不仅在病毒载体和细菌载体选用的种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对载体疫苗的组合免疫策略和最佳免疫的选用方面已有全新的认识。本文就用于该病毒重组疫苗的病毒载体(包括痘病毒、α病毒、仙台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狂犬病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以及细菌载体(包括卡介苗、李斯特单胞茵、沙门茵和布氏杆菌载体)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在全球呈迅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研制安全、高效的疫苗是控制其蔓延的有效措施。本文就疫苗研制过程中存在于抗体免疫、T细胞免疫方面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以及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蛋白印迹实验(W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WB确认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改善措施。方法 归纳分析本实验室2004~2005年的WB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者的人群分布特点、实验检测特点、受检者随访复检及抗体转归情况。结果 “HIV抗体不确定”者人员构成中相对健康的自愿咨询检测者、献血员以及孕产妇占50%,“HIV抗体不确定”者随访困难、复检率较低;WB实验存在假阳性、尤以P24带较为严重。结论 “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与WB实验的假阳性有关,实验室应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HIV抗体不确定”及对结果进行准确解释。  相似文献   

11.
自从对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妊娠妇女实施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以预防母婴垂直传播以来,HIV母婴阻断成功率明显上升。而部分抗病毒药物,如依非韦伦和替诺福韦,也逐渐被证实用于妊娠期妇女对胎儿是安全的,这增加了HIV母婴阻断药物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储存库的存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即便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也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潜伏病毒.本文就HIV在人体内可能存在的解剖学储存库、病毒储存库...  相似文献   

13.
靶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流行毒株的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bNAb)单一疗法最终会导致机体出现病毒逃逸突变,然而基于广谱中和抗体开发的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则表现出较好的中和效力和广谱性。根据已公布的单链可变区基因抗体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一种由单基因编码的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经双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特异性,检测U87细胞裂解液中的荧光素酶活性以定量分析双特异性抗体对HIV-1假病毒的中和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对人喉癌上皮细胞的反应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该抗体对心磷脂的结合能力,验证其自体反应性。结果显示,构建的双特异抗体iMab-PGT151能够成功表达,可分别结合亲本抗体的各个配体,具有双特异性,能100%中和20株假病毒,IC50值为0.084 μg/mL。与亲本抗体相比,该抗体具有更强的中和效力和广谱度,无自体反应性,具有临床适用性。所构建的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将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IV-1感染的有效候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和总结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发生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点,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200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9例及同期发表文献中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9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HIV检测均为阴性,5例CD4 T细胞计数正常。非HIV感染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起病较缓,临床表现与经典马尔尼菲青霉病类似,真菌血症较少见,病理特点以肉芽肿改变及化脓性炎症为主,诊断方法仍以培养为主(8/9),1例通过病理及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目前,非HIV感染马尔尼菲青霉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部分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逐渐进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期,我国HIV感染者病死人数逐渐增加,已超过结核病与狂犬病的病死人数,位居第1.如何降低HIV/AIDS患者的病死率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我国HIV/AIDS患者的特点,应采用多种措施.其中关键为:落实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以增加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加大检测力度,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延长患者寿命,改善预后;注意对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并科学分析病死原因.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广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特征并评价TM Mp1p(一种甘露糖蛋白)抗原试剂...  相似文献   

17.
以静息CD4~+T细胞为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潜伏库的清除已成为治愈HIV-1感染的主要障碍,人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高通量、可靠的、高灵敏度的方法来定量检测病毒潜伏库的真实大小。本文就目前关于HIV潜伏库的多种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为阐明小鼠IgG2b-Fc对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首先构建表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CN54Gag基因的DNA疫苗及表达Gag与小鼠IgG2b-Fc融合基因的DNA疫苗,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结果表明这两个疫苗均构建成功,蛋白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其正确表达。然后,利用上述DNA疫苗接种C57BL/6小鼠,比较两个DNA疫苗所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显示,融合表达小鼠IgG2b-Fc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均有增强作用,但只有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增强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途径群体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体情况,探讨HEV疫苗接种的必要性。采集HIV感染者的血清或血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EV IgG抗体、IgM抗体及抗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EV核酸,Roche高纯化HIV-1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检测HIV感染者的HIV载量。比较分析不同HIV感染途径群体中HEV流行率的差别。结果显示,HIV感染者中HEV 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7.4%,静脉吸毒、成分献血和传播途径不明HIV感染群体的HE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3%、39.5%和30.4%。HEV核酸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种HIV感染群体之间HEV 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8,P0.05)。HEV IgG阳性与阴性感染者之间HI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为保护HIV感染者免受HEV感染,应考虑接种HEV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