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肝移植是根治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但其应用受到肝源短缺的限制,因此寻求肝纤维化治疗靶点、突破肝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多种致纤维因子通过相应的信号通路作用于靶细胞,使之产生致纤维化的各种生物学应答,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其中最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Smad蛋白(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Protein)家族是TGF-β1信号传至核内关键的下游信号分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发挥主要作用,采取不同措施阻断或调控该信号的传导可作为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靶点,本文在总结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此而提出的各项临床治疗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益气法制剂(黄芪、白术)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CCL4)玉米油溶液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成模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2周。HE、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胶原蛋白含量。RT-q PCR检测肝组织内TGF-β1、TβRⅠ、Smad3、Samd7、α-SMA、HGF mRNA表达。给药治疗后,益气法制剂和秋水仙碱均可减轻大鼠胶原沉积,并可改善大鼠肝功能,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周林华  陈晓 《生理学报》2022,(2):217-224
本研究旨在观察栀子苷对肝纤维化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人肝星状细胞LX-2用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处理,并用不同浓度(0, 1, 2.5, 5, 10, 20, 40, 60, 80, 100μmol/L)的栀子苷联合培养,MTT法进行细胞活力测定,LX-2分别经5 ng/mL TGF-β1、TGF-β1+栀子苷(20μmol/L)处理后,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纤连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p-Smad2和p-Smad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BALB/c小鼠用CCl4 (25%, 1 mL/kg)诱导肝纤维化,设立对照组、CCl4组和CCl4+栀子苷组(40 mg/kg),4周后检测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用HE和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组织α-SMA...  相似文献   

4.
杨志明  阳学风 《蛇志》2012,(4):398-401
肝纤维化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在各种慢性肝脏损伤引起的组织修复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病理性改变。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与降解失衡,导致ECM的过度沉积,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酚酸A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丹酚酸A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观察丹酚酸A对肝细胞活性及其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水平和细胞裂解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另采用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丹酚酸A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LN、HA、SOD和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低剂量组和Vit E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 <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ALT、AST和LDH活性显著降低(P <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和Vit E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 <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体内试验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丹酚酸A高剂量组纤维化大鼠的血清LN和HA水平显著降低(P <0.05),高、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 <0.05, P <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1, P <0.05),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注射用丹酚酸A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起到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6组(n=10),注射四氯化碳、饲以高脂饲料并饮用20%乙醇6周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经6.2~24.8 g/kg育阴软肝颗粒剂干预(qd)6周后,测定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板层素(LN)含量,观测肝组织病理学及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变化,对育阴软肝颗粒剂防治肝纤维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第7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纤维化病变(P<0.01);与模型组比较,6.2~24.8g/kg的育阴软肝颗粒剂能明显降低肝指数以及血清ALT、AST活性与HA、PCⅢ、C-Ⅳ、LN含量,缓解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变化,抑制纤维化肝组织TGF-β1的表达(P<0.05,0.01)。结论:育阴软肝颗粒剂对多因素复制肝纤维化大鼠造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抑制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的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玉珍  韩景田  陈玮  叶路 《四川动物》2007,26(3):697-698
利用逐渐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经皮下注射小鼠的方法,诱导肝纤维化形成,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经肝脏病理学检查、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证实此法能成功制作鼠肝纤维化模型,具费用低、易操作、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自然衰老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将18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自然衰老组、淫羊藿总黄酮低(10 mg/kg)、高(40 mg/kg)剂量组,另取2月龄SD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给药4个月。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及胶原纤维含量,生化酶法检测肾脏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β1和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FE(低、高剂量)可改善衰老SD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减少胶原纤维,提升肾脏组织SOD活力(P<0.05),降低MDA含量(P<0.05),并降低肾脏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P<0.05),同时显著下调TGF-β1及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淫羊藿总黄酮可改善自然衰老大鼠肾脏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周、2周、4周、6周、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TGF-β1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1周时,TGF-β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4周时达高峰.6~8周较4周时显著下降(P均<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8周较6周时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mRNA表达与肝纤维化病程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1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中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增加,与大鼠肝脏病理分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虎杖醇提物(ethanolic extract of Polygonum cuspidatum,PCE)对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虎杖醇提物低、中、高(75、150、300 m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灌胃腺嘌呤构建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虎杖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虎杖醇提物混悬液。各组经灌胃给药42 d后用生化试剂盒测定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水平,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UN、Sc...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健康雄性SPF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肝纤维化模型组(CCL4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PFD-L组)、吡非尼酮高剂量组(PFD-H组)及正常对照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0.4 ml/只10%的CCL4大豆油溶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制备,低剂量、高剂量吡非尼酮干预组在造模后采用120 mg/kg、240 mg/kg吡非尼酮(PFD)灌胃,正常对照组采用与前三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的方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取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关基因的表达,酶联反应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可见假小叶形成;血清ALT、AST、ALP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显著升高(P<0.05);α-SMA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PFD-L组和PFD-H组小鼠AST、ALT、ALP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PFD-L组和PFD-H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α-SMA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PFD-L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减少,仅见少量假小叶;PFD-H组小鼠细胞排列恢复,小叶结构轻度紊乱,未见明显假小叶,恢复效果比PFD-L组好。结论:吡非尼酮对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成为肝纤维化早期干预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藏红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藏红花预防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藏红花组、丹参组,每组十五只。应用3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3ml/kg.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臧红花组、丹参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P<0.01),而藏红花组与丹参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臧红花组、丹参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而藏红花组与丹参组相比TGF-β1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红花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的表达,抑制HSC的激活以及阻断HSC与TGF-β1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鳖甲育肝颗粒对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育肝颗粒各剂量组(1.85、3.70、7.40 g/kg, n=8),通过每天灌胃5%乙醇15 ml/kg的基础及每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2次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连续42 d,观测鳖甲育肝颗粒对大鼠肝功能、肝指数及其含水量、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测定TGF-β1/Smads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ALP、HA、PCⅢ、C-Ⅳ、LN活性,肝组织含水量及肝指数、TGF-β1、Smad3 mRNA与Smad7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不同剂量鳖甲育肝颗粒干预组大鼠上述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肝组织含水量及肝指数,TGF-β1及Smad3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Smad7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鳖甲育肝颗粒具有明显的降酶保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而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asts)是一种多起源的异质性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和愈伤反应(wound-healing response)中扮演重要角色.TGF-β /Smads通路作为体内重要的信号调节通路,对肝纤维化过程具有关键的调节作用,现已成为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以及影响其分化的因素,TGF-β /Smads通路与调控的研究进展,以及肝纤维化的治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就肝纤维化今后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小鼠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42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n=6)处理组、假手术+姜黄素(n=6)处理组、胆管结扎(BDL)处理组(n=10)、BDL+姜黄素处理组(n=10),BDL+姜黄素+锌原卟啉(ZnPP)处理组(n=10)。BDL手术7 d后,假手术+姜黄素组、BDL+姜黄素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腹腔注射;BDL+姜黄素+ZnPP组每日给予姜黄素(30 mg / kg)以及nPP(50 μmol/ kg)腹腔注射;对于假手术组和BDL组,小鼠每天一次腹膜内注射等体积的盐水。整个给药过程持续7 d。小鼠BDL14 d后,取血和肝脏组织,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肝纤维化情况、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DL组小鼠肝脏胆囊肿大,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 (P<0.05),同时,天狼星红染色及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肝脏出现胶原蛋白沉积,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BDL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胶原蛋白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有所改善,同时,补充姜黄素后HO-1表达升高(P<0.05);对姜黄素治疗组给予HO-1活性抑制剂ZnPP发现,姜黄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BDL所致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姜黄素调节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探讨益气法制剂(黄芪、白术)对CCL4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CCL4)玉米油溶液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大鼠。成模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2周。HE、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胶原蛋白含量。RT-q PCR检测肝组织内TGF-β1、TβRⅠ、Smad3、Samd7、α-SMA、HGF mRNA表达。给药治疗后,益气法制剂和秋水仙碱均可减轻大鼠胶原沉积,并可改善大鼠肝功能,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药物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为实验模型,研究中药红景天苷对该模型是否有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方式,结合该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该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0对同窝同性别8周龄小鼠,每对内两只小鼠随机分进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EG)与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进行CCl4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并在诱导中期实验组加入红景天苷,对照组继续原诱导方案.诱导12周结束后取小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巨噬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及血清Hyp含量表达测定.结果:实验组小鼠肝组织形态较好,假小叶形成较少,胶原沉积也相对较少(P<0.001),其血清中的Hy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组小鼠肝脏中,F4-80标记的巨噬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景天苷能够影响小鼠的正常肝纤维化进程,该药减轻了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对小鼠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作用的发挥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肝脏中的Kupffer细胞的增殖或者凋亡,从而使得该细胞对炎性信号调控发生变化,使得肝星形细胞分泌胶原减少得以实现.该药在大鼠及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上的治疗作用提示其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外周血纤维化蛋白(FBRS)表达水平变化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诊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设为肝炎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含量,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BRS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TGF-β1、FBRS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肝组织TGF-β1、血清TGF-β1表达水平、FBRS 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胶原含量同步性升高(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肝组织TGF-β1水平、FBRS mRNA与肝纤4项检查,即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片段(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初步得出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TGF-β1、血清TGF-β1表达水平、外周血FBRS的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 C57 雄性体重为(22±2)g 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8):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同实验组;②糖尿病模型组(HG):按体重(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③NaHS 处理组(HG + NaHS):方法同组别②,只是糖尿病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NaHS(100 μmol/L·kg·d),每天一次,连续12周。HE染色检测肝细胞损伤;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胱硫醚-β-合成酶(CBS,内源性H2S产生的关键酶)、胶原I (Col-I)、胶原III (Col-II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加重,CBS 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NaHS处理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减轻、CB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结论: 外源性H2S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与降低胶原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5例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组)、3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的TGF-β1的含量,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乙肝组血清TGF-β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乙肝组(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r=0.537、0.653、0.756,P<0.05).结论:TGF-β1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密切相关,降低TGF-β1的水平,可能是防治乙肝患者后期肝纤维化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