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鼠亚科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立志  马勇  李迪强 《动物学报》2001,47(6):616-624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标本采集记录 ,获得我国 7种沙鼠的分布资料。借助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 1∶4 0 0 0 0 0 0 ) ,运用GIS软件 ,通过沙鼠亚科的生境分析 ,确认该类群的物种分布数据。在分布资料基础上 ,绘制物种数字化空间分布图 ,获得较为准确的物种地理分布信息。按 12 3 92 4km2 的等面积栅格收集物种分布和相关的地理要素数据 ,然后进行因子分析 ,确定影响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沙鼠亚科物种分布在 3 4 4~ 5 0 2°N ,74 1~ 12 4 1°E ,多分布在海拔 10 0 0~ 15 0 0m的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带。分布区西部的物种丰富度相对高于东部。自阿拉山口 ,沿天山北麓至将军戈壁一带 ,以及河西走廊西段和弱水流域的荒漠区为物种丰富度高值区。因子分析表明 ,影响沙鼠亚科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是以土壤、植被、地貌和高度差为主的要素所构成的基本景观因子 ,其次是体现年总辐射量、年均降雨量和沙漠化程度的干旱和沙漠化程度因子 ,以及温度因子。变量分析表明 ,沙鼠亚科的物种丰富度与年均温度和沙漠化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栅格因子得分分析表明 ,在沙鼠亚科物种丰富度高值区 ,干旱和沙漠化程度较高 ,年均温度较高 ,生境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呼中地区白卡鲁山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沿海拔梯度系统调查,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划分出大兴安岭地区白卡鲁山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并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利用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随海拔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白卡鲁山乔木层在海拔。700-1290m范围内,可分为4种主要群落类型:兴安落叶松疏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混交林、兴安落叶松纯林群落;(2)同一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比较相似,除兴安落叶松疏林外,其他三种森林类型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随海拔升高有逐渐增大的趋势;(3)乔木层的直径和树高分布清晰地反映了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直径分布均呈现倒“J”型,表明森林的自我更新状况良好;而树高分布主要以双峰分布和近似对称分布为主;(4)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在兴安落叶松纯林中最小,在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混交林群落次之,而在兴安落叶松疏林群落相对较高。各群落类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差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木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兰山位于中国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过渡带,是研究干旱区山地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的理想区域。该文通过样方法调查研究区的森林和灌丛群落,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海拔是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一般能解释原始数据30%~40%的变差。2)对于森林和灌丛群落,草本植物都是群落中比例最高的物种, 而且决定了群落总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3)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在中海拔区域最高,反映了中海拔区域相对优越的水热条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受到乔木层郁闭度的影响,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4)灌丛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格局,皆因低海拔的干旱和高海拔的寒冷抑制了多数物种的生存,仅气候条件适宜的中海拔区域能够生存丰富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集合群落(metacommunity)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淑荣  王刚 《生态科学》2002,21(2):175-178
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自然生境在日益丧失和破碎化。因此,集合种群结构作为空间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斑块化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即集合群落也成为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集合群落动态,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分布,生境的丧失和破坏对集合群落的影响等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新疆塔里木河上游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结果显示:胡杨群落中除草本西北天冬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它主要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拟合检验表明,胡杨、灰叶胡杨种群为聚集分布.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分析表明,灰叶胡杨在小树、中树与大树阶段均为聚集分布;胡杨种群在小树与中树阶段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到大树阶段为随机分布.研究表明,物种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通过沿海拔梯度的系统调查,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划分出长白山北坡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对这些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可分为4个群落类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阔混交林、红松针阔叶树种与云冷杉组成的过渡群落、云冷杉暗针叶林以及岳桦林(Betula ermanii)。乔木层优势种重要值的分析清楚地反映出长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的优势成分。径级频度分布的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群落的自我更新状况良好。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为:随海拔升高,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但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乔木层和灌木层的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呈下降趋势,草本层则变化不明显;无论是木本层还是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β多样性(Cody指数)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种群生存现状及分布格局,对BWL、DLS、JFL三种不同分布区域的陆均松天然种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天然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组成、龄级结构及分布格局三个方面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三种陆均松天然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基本表现为BWL>JFL>DLS,且远高于中高纬度温带及亚热带森林群落;群落内多为小密度种群,少有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树种,符合热带山地雨林物种组成的一般规律。(2)龄级结构有所差异,BWL和JFL种群呈衰退趋势,共同特点是幼年树数量较少,成年和老年树比例较高;DLS种群幼年树数量在所有个体中比例最高,属于增长型种群。(3)BWL和DLS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幼年至老年阶段由聚集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JFL种群整体及不同发育阶段均呈均匀分布状态;聚集强度表现为DLS>BWL>JFL,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陆均松是热带山地雨林的关键种和建群种,对研究海南热带雨林的起源及其区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生存现状,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人工辅助措施如开辟林窗、合理疏伐...  相似文献   

8.
沿海拔梯度设置16个样地,对广西猫儿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16个样地中共调查到乔木44科79属184种,其中常绿阔叶树121种、落叶阔叶树61种、针叶树2种;(2)随着海拔的上升,整个乔木层以及不同生活型的最大树高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乔木树种的最大胸径、胸高断面积之和以及立木密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物种丰富度在海拔1350m以下变化不明显,但1350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明显下降。在研究的海拔范围内,物种丰富度呈非常显著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的丰富度出现在中海拔群落中;(4)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相似,但没有后者显著。Shannon-Wiener指数(H’)和海拔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均匀度Pielou指数(E)在取样范围内并没有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5)1350m以下的相邻群落之间的Jaccard指数(CJ)大于1350m以上相邻群落之间的Jaccard指数,最小值出现在中海拔的植被过渡带。Cody指数也有类似的趋势,原因在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6)在本研究的海拔范围内,海拔比坡度和坡向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丰富度以及α多样性的影响更大。而在局部尺度上,人为干扰以及小地形而导致的生境异质性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叶晓堤  马勇 《兽类学报》1998,18(4):260-267
在采用网格法对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啮齿动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华北平原物种丰富度最低,其次为晋、翼山地和汾、渭谷地,而南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丰富度较高;物种丰富度纬向变化不明显,而经向变化显著,由东向西,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丰富度在海拔上的变化并不存在相关的地理模式;丰富度与山地面积呈正相关,与平原面积呈负相关,而与丘陵面积相关不显著,丰富度与各地地貌类型面积的总和呈明显的正相关;丰富度与温度相关不明显,而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生境结构类型愈复杂的地区,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愈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吉林省蚊河实验管理局1hm^2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结果,对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木种群优势程度不明显;乔木、灌木、草本的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都较低.对5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15个主要树种之间有14个种对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关联,一个种独立;树种之间正关联的种对少,关联强度低,而负关联多且较高,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处于软阔叶林向硬阔叶林直至红松阔叶林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林不同层植物分布与地形、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由植物与环境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地形与气候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又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排序方法分析了各地形、气候因子对云南松林中不同层的物种数量、分布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DCCA排序效果均为极显著(P<0.01)。从排序图可以看出,对乔木层分布影响较大的依次有夏季平均降雨量、气温年较差、年均降雨量等环境因素;而灌木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夏季平均降雨量、年均降雨量、无霜期;对草本层物种分布影响大的有无霜期、海拔、夏季平均降雨量。人为干扰对乔木层和草本层影响不明显,而对灌木层影响则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外生菌根真菌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富强  肖月芹  刘培贵 《生态学报》2007,27(6):2325-2333
2000年至2005年,调查了滇中及其附近云南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的生态分布,共采集、鉴定标本834号,计有27科39属211种(含变种、变型)。结果表明,红菇属(Russul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乳牛肝菌属(Suillus)、口蘑属(Tricholoma)、鸡油菌属(Cantharellu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为云南松林下的主要外生菌根菌类群。它们的发生与分布受到气候(如:气温和降水)、植被(如:林龄、林地郁闭度和草本植被)、地形特征(如:海拔、坡向和坡度)、土壤条件(如:pH值、地表腐殖质和枯枝落叶层等)和人为干扰(比如:商业化采集、林木采伐、火烧和地表物清理)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为如下:(1)5a的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的分布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其中以每年1、2、3月份的物种多样性为最低,雨季期间急剧增加,至中夏和秋末达到顶峰,种类最为繁多。(2)在海拔1500-2100m,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种类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至顶峰后,又呈缓慢下降趋势。海拔因素不但对其物种多样性,而且对于类群的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定的类群往往发生在特定海拔范围。(3)随着云南松林龄的增加,外生菌根菌呈现由少至多的演替过程。外生菌根菌多样性随云南松林生长而逐渐增加的演替方式,可能与宿主光合作用产物、根部分泌物和土壤条件的逐渐变化有关。(4)人类干扰是云南松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和类群组成的主要负影响因子。大规模的商业化采集可破坏或枯竭地下菌丝体,打破各物种之间的竞争平衡,减少孢子释放影响资源再生能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子实体的产生。外生菌根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趋势会随林木砍伐和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加剧。地表枯枝落叶层与杂草密度也会影响子实体的产生,其中枯枝落叶层的厚度与云南松外生菌根菌子实体的发生呈负相关性,而被紫茎泽兰覆盖的云南松林地内也很少会发现相应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3.
The quantity of litter-fall and the standing crop of H sublayer in the forest floor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Pinus yunnanensis forest. The quantity of the forest floor changed with the quantity of litter-fall, and thera was a dynamic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litter-fall and forest floor. The content of nutrient elements of the forest floo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itter-fall in both types. The order of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in the forest floor differed from that in litter-fall.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order was N > Ca > Si>K>Mg>Al>P>Fe>Mn>Zn>Cu,and in Pinus yunnanensis forest it was Ca>N>Si>K>Al>Mg >Fe>P>Mn>Zn>Cu. But the order of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in the forest floor had changed: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t was Si > N > Al > Ca > Fe > K>Mg>P>Mn>Zn>Cu, the Pinus yunnanensis forest it was Si > AI>N>Ca>Fe>K>M>P>Mn>Zn>Cu. With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Ash, Si and Al had obviously increased, N, Fe, P and K had also increased in varying degrees, but there was some reduction in Ca, Zn and Mg. The ratio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lit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litter de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4.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and P. yunnanensis Franch. var. pygmaea (Hsüeh) Hsüeh were cultivated at the same area and in the same year. It was found that P. yunnanensis var. pygmaea maintains its dwarfism even growing in a suitable habitat. The wood structures of this dwarf pine exhibit several character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henotypic dwarf pine, such as that the length of tracheids is shortened; the diameter becomes narrowed; resin canals increase and more or less concentrate in the late wood; the boundary between early wood and late wood is indistinct, etc. However, it is rather difficult to find the twisted tracheids which is commonly seen in the phenotypic dwarf pine.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子午岭油松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67种,分属23科54属,区系组成丰富;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为主,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在群落外貌特征上,油松群落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5%;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并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油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林与常绿阔叶林中枯落叶分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松、滇青冈和元江栲枯叶在针、阔叶林两种生境下的分解及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滇青冈和元栲枯叶分解速率高于云南松针叶。在阔叶林下这些枯叶的分解系数(0.55-0.61a^-1)要比在云南松林下的(0.50-0.53a^-1)高。在分解过程中3种枯叶的N、Al、Fe、Zn元素含量表现出分解前期富积,后期释放的特征,P、Ca元素在阔叶林地的分解中也有富积过程。而Mg、K元  相似文献   

17.
18.
秦岭火地塘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秦岭火地塘林区处于中龄阶段的华山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有维管束植物38科64属82种,人工林群落有维管束植物30科55属71种,两个群落共有种为53种,相似系数为0.55.(2) 华山松人工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g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天然次生林群落无显著差异,但人工林乔木层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次生林.人工林的4个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规律,天然次生林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规律.(3)在生活型谱上,人工林与次生林的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草本的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天然次生林的中小高位芽植物比例显著高于人工林,矮高位芽植物相反.(4)在垂直结构上,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的树种组成和灌木层的天然更新幼苗量较人工林丰富,两个群落乔木层华山松种群的平均高度以及乔灌草三层的盖度无显著差异.(5)在水平结构上,人工林华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胸径一致,为纯林;天然次生林华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与华椴和锐齿栎等树种水平镶嵌,形成异龄混交林.(6)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自然构成系数为3.20,顶极树种比例为34.7%,人工林群落的自然构成系数为1.49,顶极树种比例为22.7%,两个群落差异极显著,且天然次生林群落处于先锋群落的中后期阶段,人工林群落尚处于先锋群落的初期阶段.研究表明,经过40年的恢复,两个群落整体上已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物种组成已比较接近,灌木层和草本层已无显著差异,两者主要差异在乔木层和演替状态上,天然次生林乔木层树种丰富,群落演替速度较人工林快.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省大理市苍山火烧迹地采用陷阱法初步研究了火干扰对苍山云南松林步甲群落的影响.其中未火烧迹地步甲群落由7属14种组成;火烧迹地步甲群落由6属8种组成,样地同多度没有显著差异.未火烧迹地步甲群落物种组成不同于火烧迹地,但部分火烧迹地与未火烧迹地接近;健步甲Carabus solidior是森林生境良好的指示物种(IndVal=0.9489,P=0.001).研究显示,火干扰已经改变了云南松林步甲群落组成,降低了步甲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横断山区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其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机制,采用实际的路线踏查方法,调查了高山松和云南松群体的地理分布情况和开花物候特征,并基于7个气象因子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研究表明高山松和云南松群体分布在不同的地貌类型中,以云南中甸为临界区,沿着金沙江河谷向北分布高山松,向南分布云南松。云南松的开花物候日期明显早于高山松,聚类分析表明两个物种分别聚为一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高大山系的形成以及海拔的升高将高山松和云南松从地理上隔离开来,两物种的适生区的气象因子的差异造成花期不遇,从而阻碍了两个物种问的基因交流,进而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