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
锌对缺血/再灌注肝脏自由基含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锌对缺血再灌注(HIR)大鼠肝脏自由基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补锌保护肝损伤的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MDA含量;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肝脏自由基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HIR组大鼠血清MDA水平和肝自由基产生均增加,补锌后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率达到57.72%,补锌后降低40.85%。结论:减少自由基产生和抑制细胞凋亡是锌保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了内质网应激预处理条件下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在体内的应用.方法:以衣霉素为内质网应激诱导剂,采用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分为50μ g/kg组、100μ g,kg组、200μ g/kg组、对照组,观察不同给药剂量条件下,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100μ g/kg体重、诱导5天条件下大鼠术后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它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肝组织病理切片证实该预处理条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在特定的给药剂量条件下,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采用局部热应激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质(HSP70)的表达,检测了HSP70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肝脏缺血再灌注后0、4、8、12、24h期间内肝脏HSP70的表达、NOS活力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热应激预处理组HSP70的表达水平均比非预处理组同一时间点高,而NOS活力及血清LDH的活性较非预处理组低。与非预处理组比较,经热应激预处理肝组织损伤较轻。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的热休克蛋白70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的产生,从而降低大量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活血化淤注射液Ⅰ号(HHI-Ⅰ)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38 MAP kinase的表达情况影响,为HHI-Ⅰ在临床防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g左右,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HHI-Ⅰ预处理组(Ⅲ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3h后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 kinase)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组织中P38 MAP kinase的表达Ⅱ、Ⅲ组高于Ⅰ组(P<0.05),Ⅲ组低于Ⅱ组(P<0.05)。结论:HHI-Ⅰ预处理可抑制P38 MAP kinase的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HI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组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分析各组动物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肝脏门静脉周围瘀血明显,可见少量散在的肝细胞片状坏死灶,有少量炎性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脂肪空泡变性、核浓缩;经40mg/kg剂量的葛根素预处理7天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AST、ALT、LDH均显著降低,肝脏的瘀血明显较模型组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微血管未见明显损伤,窦间隙稍宽,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偶见少量肝细胞坏死.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和ICAM-1表达情况及NAC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5);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 组,n=20)缺血60min后分别再灌注1、3、6、12h;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20):先自阴茎背静脉给大鼠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NAC,20min后再按I/R组处理.在各规定的再灌注时间点,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I/R组和NAC组再灌注1、3、6、12h后,NF-k B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于再灌注3h达到高峰;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NAC组再灌注1、3、6h与VR组相同时间点比较:NF-k B和ICAM-1的表达均低于I/R组(p<0.05).NAC组再灌注12h与I/R组相同时间点比较:NF-K B和ICAM一1的表达虽然在数值上有所减少,但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CAM-1表达增加,NAC可抑制NF-k B激活,减少ICAM-1表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AS对肝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产生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肝蒂法30min、再灌注6h制作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比色法检测损伤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夹闭肝蒂30min、再灌注6h后,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淤血,其间有白细胞浸润、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血清中ALT水平升高,肝组织中s0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升高;NAS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的释放,使肝组织中SOD和GSHPx的含量升高,MDA的含量降低;NAS+Luz可逆转NAS的这一作用。结论NAS对肝缺血再灌注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Epo组血清NO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po能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后适应缺血时间窗的选择对小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适应对小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不同缺血时间窗的后适应心脏保护作用的差异 .方法 96只成年C57/BL小鼠随机分为缺血时间30、45 min和60 min的三组,每组又分为后适应和缺血再灌注两种处理.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在完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缺血后适应.采用Evans blue和TTC染色的方法确定缺血心肌和梗死心肌面积,并测定血清的心肌酶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与丙二醛 (MDA) 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缺血30 min后适应组、缺血45 min后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比相同缺血时间的再灌注对照组减少53.1%和3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血清心肌酶、提高心肌SOD的活性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恶化;缺血60 min后适应组梗死心肌面积无明显降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心肌处于轻中度水平的缺血损伤,在恢复冠脉血流的早期施行缺血后适应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但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心肌保护作用就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