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白术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内白术资源情况。方法:实地调查。结果:安徽省内有野生白术品种“舒州术”、“歙州术”和“祁术”,但都濒临灭绝;皖南山区和亳州地区有栽培白术并作为药材商品供应市场。结论:野生白术资源濒危,殛待保护;皖南栽培白术产量少,分散;亳州栽培白术面积大,产量高。发展白术栽培,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祁术出祁门     
祁术为菊科苍术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与白术极相似,但其药材品质却佳于白术;因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深山区,故当地名为祁术。祁术是祁门“三祁”(祁红、祁术、祁蛇)之一。1915年祁术曾在国际土特产博览会获奖。那时,屯溪(今黄山市)老街的“石翼农”、“...  相似文献   

3.
广西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记述了广西野生花卉资源的概况 ,5个基本特点和 6个主要类群。同时也对产地的自然环境作了简介 ,并对广西野生花卉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建议。广西野生花卉的 5个主要特点是 :花卉种类的丰富性、种质资源的珍贵性、生长基质的特殊性、草本性状的显著性和资源分布的不均性。其 6个主要类群是 :山茶科、杜鹃科、兰科、木兰科、百合科和苦苣苔科。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技术对8份野生种质和12份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8个具有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据Nei-Li相似系数将20份材料分别聚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5个野生种质聚为野生种质类群,12个栽培种质和3个野生种质聚为栽培种质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能够为野生种质优良特性导入栽培种质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兰科(Orchidaceae Juss.)是被子植物最大科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具生态、观赏、药用、食用、文化、科研等多重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重点保护类群。中国是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从原始类群到高级类群的一系列进化群以及复杂多样的地理分布类型。对中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和濒危、保护情况进行综合阐述、分析,并针对未来兰科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展望。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发布打开了我国兰科植物保护新局面,加强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兰文化和散落民间的相关传统知识的归纳整理及科学普及,重视兰科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并根据传统知识线索,探索兰花新品种和药食新资源,不仅可能成为兰科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和新动力,也将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闽江流域10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出117个条带,10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89.7%;野生蕉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81,其中三明野生蕉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且不同自然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总遗传变异系数为0.589,基因流为0.349,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居群内;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与模型聚类结果均聚为3大类,分别为沙溪支流的三明野生蕉类群、闽江上游及附近支流的南平野生蕉类群和闽江下游的福州野生蕉类群。研究认为,闽江流域野生蕉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自然居群间生境异质化所引起的高频率遗传变异,且三明野生蕉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最高,可能是福建野生蕉的起源中心,也是野生蕉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主要群落。此外,水流是闽江流域野生蕉遗传迁移最关键的自然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福建越桔属野生浆果资源与民间利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调查了福建越桔属(Vaccinum)主要种类的野生资源、分布和民间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该属野生资源贮量以福建中西部山区较大;民间对越桔属利用方式主要为食用乌饭树(Vaccinum bracteatum)、米饭花(V. mandarinorum)、黄背越桔(V. iteophyllum)的野生浆果,德化、霞浦等地民间还有酿酒习惯,主要用"白曲室温发酵"的方法。提出福建省发展以乌饭树为主的蓝莓产业生态区划。  相似文献   

8.
慈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保存在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内慈姑41份地方品种、26份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1.840~2.039)高于质量性状(1.033~1.382),说明这些慈姑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且数量性状遗传变异更丰富;与慈姑种质资源产品相关的性状变异系数较高(24.16%~62.01%),利用现有资源选育球茎大、产量高的品种成为可能。基于慈姑资源13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将67份慈姑种质资源分为3类,第Ⅰ类为野生资源类群,该类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类,第Ⅱ类为栽培黄慈姑类群,第Ⅲ类为栽培乌慈姑类群,该类亦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类,大类或亚类间亲缘关系较远,在慈姑杂交育种时宜选择类群间或者亚类间的材料为亲本。  相似文献   

9.
浙江是中国野生葡萄属资源分布较广泛、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但对野生葡萄属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不多。我们在野外调查和民间走访的基础上,结合查询文献资料,分析浙江境内野生葡萄资源的特点,并提出野生葡萄资源创新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技术对8份野生种质和12份栽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18个具有多态性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据Nei-Li相似系数将20份材料分别聚为野生种质和栽培种质两大类。5个野生种质聚为野生种质类群,12个栽培种质和3个野生种质聚为栽培种质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用于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能够为野生种质优良特性导入栽培种质提供分子水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 从哪里来, 如何进入中国, 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 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 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各省级植物志书等记载的外来植物信息由于种种原因非常有限, 且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体现中国外来植物信息的数据库。本文通过整合近几年外来植物相关的资料, 并通过文献考证增补外来植物原产地、习性等信息, 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经信息化处理和分类学校正, 进行分类体系重建, 最终确定中国外来植物的物种名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共有数据14,710条, 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含13,401原种332杂交种2嵌合体458亚种503变种14变型)。每个类群包括类别、中文科名、科名、中文属名、属名、中文名、别名、学名、命名人、生存状态、生存时间、生活型、原产国家或地区和中国引入省份等基础信息。数据集显示, 外来植物已在中国的植物种类构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达28.19%, 中国境内有维管植物52,177个类群, 其中本土37,464, 外来14,710, 上述数字包含种下等级, 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就生存状态而言, 栽培植物占所有外来植物的比例高达91%, 逃逸植物占7.36%, 归化植物占6.69%, 入侵植物占2.66%; 对于生活型的分析显示, 多年生类群占据了外来植物的绝大多数(13,625种, 约占总数的92.6%), 草本植物(8,937种, 约占总数的60.8%)相较于乔木(2,752种, 约占总数的18.7%)、灌木(4,916种, 约占总数的33.4%)及其他生活型数量要更多; 中国的外来植物大多来自北美洲(4,242种)、非洲(3,707种)、南美洲(3,645种)、亚洲(3,102种), 欧洲(1,690种)和大洋洲(1,305种)相对较少; 而中国具有外来植物最多的前10个省份分别为台湾(6,122种)、北京(5,244种)、福建(3,667种)、广东(3,544种)、云南(3,404种)、上海(2,924种)、江苏(2,183种)、江西(1,789种)、浙江(1,658种)和湖北(973种)。本数据集是第一次对中国外来植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 可供从事外来植物相关研究工作参考, 也可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 还可作为农业、林业、草业、园林、草药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讨论外来植物相关定义的基础上, 对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调查和编目现状进行了概述; 并对近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外来归化植物数据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岛屿的植物多样性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和热点。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 是中国的第二大岛屿, 具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经过近几十年的考察研究, 关于海南岛的植物物种数量出现了多个版本。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野外考证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植物多样性调查, 以确定其维管植物种数。结果表明: 截止到2015年12月, 海南岛记录并能考证实物或标本的维管植物共有6,036种, 包括野生种4,579种(含特有植物483种和珍稀濒危植物512种)、外来逸生及归化植物163种(含外来入侵种57种)、外来引种的纯栽培植物1,294种。自1964-1977年《海南植物志》出版至今, 新增野生及引种的栽培植物所占的比例均较大, 分别占海南岛野生和栽培植物总种数的35.9%和75.9%。本文还对其中1,220种的拉丁学名进行了异名处理等的订正。  相似文献   

14.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rhodanese (E.C. 2.8.1.1) in plants, rhodanese activity was assayed on 13 cyanogenic and 12 non-cyanogenic species. All the species tested had the enzyme activity. This phenomenon leads to a hypothesis that the enzyme is generally distributed in plants.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开采,化石能源整体可开采量锐减;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生物质能源对解决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囿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发展能源植物的重要突破口在于大力开发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争水的干旱能源植物。因此,从能源植物概念及其意义入手,论述国内外干旱能源植物应用现状和在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适合作为干旱能源植物的新类型,进而提出干旱能源植物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Plant knowledge of the Shuhi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Southwest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huhi are a Tibeto-Burman ethnic group of around 1,500 people living exclusively in the Shuiluo Valley, southwest China. We documented their plant knowledge concerning wild collected species, and analyzed food, medicine, and ritual uses. Overall, uses, collection sites, and use frequencies of 136 plant species were documented. The plants were divided in fodder (46 spp.), food (43 spp.), medicine (27 spp.), ritual plants (20 spp.), fuelwood (17 spp.), plants used for construction (8 spp.), ornamentals (2 spp.), and "others" (34 spp.). Food plants mainly consist of fruits and leafy vegetables, and the uses are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other ethnic groups in the area. Knowledge about medicinal plants is relatively limited, since traditional Shuhi healers use ritual and other healing methods instead of medicinal plants. Ritual 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relative to human well-being. Villagers and ritualists use them to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 of malevolent spirits and to maintain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ities. All habitats, from the dry shrub vegetation at the valley bottom up to the alpine shrub, are used for plant collection, but 87% of all species are collected in the near vicinity of the villages around the fields and in the dry shrub vegetation. Finally, we postulate two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wild plant use among the Shuhi: cultural values and accessibility.  相似文献   

17.
18.
Ethnobotany of Sambucus nigraL. in Catalonia (Iberian Peninsula):The Integral Exploitation of a Natural Resource in Mountain Regions. Economic Botany 58(3):456-469, 2004. We present in this paper data about the popular uses of elder (Sambucus nigra) obtained in two ethnobotanical studies carried out in the districts (comarques) of Pallars Jussà and Pallars Sobirà (Pyrenees) and in the Montseny Massif (Catalan Prelittoral Range), complemented with others from different Catalan regions (also investigated by our group)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Iberian and Mediterranean territories. This bush or small tree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Caprifoliaceae is one of the plants that have been most reported and used (for medicinal and other purposes) by the informants, not only in the two regions studied but in all Catalonia and in many Mediterranean areas as well. It is one of the most versatile of plants, being used for food, medicine, crafts and games, as well as for ornamental purposes. In addition, almost every part of the plant, including the bark, roots, leaves, flowers, and fruit, has some uses.  相似文献   

19.
20.
云南种子植物中的新入侵和新分布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两个云南的新入侵植物及两个新分布种,分别是光冠水菊和细叶旱芹及俯垂粉报春和针叶韭,并对新入侵植物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