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酶学分析法测定了越冬后北草蜥和中国石龙子的胃、肠、胰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的消化酶活力差异显著;同一组织中不同消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不同动物的同一组织中消化酶活力也有差异。这些差异说明消化酶的活力与动物种类和器官的分化有关,并受食物组成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酶活力分布。这也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形成不同的代谢水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山东爬行类新纪录—北草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爬行类新纪录──北草蜥徐敬明(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临沂市276005)关键词爬行纲,北草蜥,山东崂山1992年6月8日,笔者率本系学生在地处山东省青岛的崂山南麓进行专业实习,于山路旁杂草灌丛中捕到一雌蜥蜴。经鉴定,是北草蜥(Takydro...  相似文献   

3.
在围栏条件下,观测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的交配过程,分析其行为模式,旨在建立北草蜥交配行为谱,探讨雄性交配成功率与个体特征的关系。北草蜥交配行为的一般模式为:雌雄接近→咬尾→咬腹→交媾。该行为过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0.53m、1.77m、0.47m和141.3m。所观察到的51对成功交配中,70%的配对为雄体>雌体,且雄体平均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配对雌体。雄体的交配成功率与其体长成正相关,但与头长、头宽、尾长、体重及体色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黄红英 《四川动物》2002,21(1):37-37
2001年5月,笔者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进行蜥蜴类动物调查时捕捉到8条活体蜥蜴标本,经鉴定为蜥蜴蝌草蜥属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onalis),是广东省爬行动物蜥蜴类的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7~1998年,在对山东省胶东半岛最大的山脉———昆嵛山进行两栖爬行动物的普查中,采到2号活体蜥蜴标本,经鉴定为蜥蜴科草蜥属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onalisG櫣nther),是山东省爬行动物新记录,现报道如下。形态学量度(mm,g)编号性别体重头长头宽头高头体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9707161♂717167657267822082453259707162♀7821707174696断尾23753325  体形细瘦;吻较窄,吻端略微钝圆,吻鳞不与额鼻鳞相接;鼻孔位于鼻鳞、鼻后鳞与第一上唇鳞之间;耳孔较大,卵圆形,鼓膜清晰并内陷,其后上方或后下方有部分加…  相似文献   

6.
孟德荣 《四川动物》2001,20(2):86-86
作者于 1 996年 6月 8日在山东省烟台市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纬 36 88°~ 37 4 0° ,东经 1 2 1 1 0°~1 2 2 0 8°)指导学生动物学专业实习时 ,于海拔 4 50m处的林缘草丛中采到一雄性成体北草蜥 (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Gunther ,1 864)活体。经鉴定该标本与北草蜥的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变异。标本保存于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标本量度 :头长 1 8 5mm ,头宽 1 0 72mm ,头高8 58mm ,头体长 77 2mm ,尾长 2 77 1mm ,前肢长2 8 1mm ,后肢长 39 2mm ,第 4指长 1 0 …  相似文献   

7.
杭州北草蜥繁殖期脂肪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杭州小和山北草蜥繁殖季节的3个时段分别捕得两性成年个体,解剖后鉴定性别,分离躯干、尾、肝脏和腹脂肪体,并测定其重量。按雌体卵的状态(休止卵、卵黄沉积卵和输卵管卵),卵黄沉积始于3月下旬(T1),首窝卵产于5月上旬(T2),部分(37%)终止繁殖于6月中旬(T3)。从T1到T2,雌性腹脂肪体从平均17.3mg至消失,而雄性从6.3mg减至0.8mg,雌性减量是雄性的3倍。两性6月中旬腹脂肪体消失,而躯干、尾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在3个时段无显著变化。很可能雌性腹脂肪体的消耗使首窝卵产出时间提前,从而增加单个繁殖季节的窝数和总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草蜥属两种蜥蜴卵和幼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了南草蜥和北草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幼体特征。南草蜥产卵雌体的体长、最大窝卵数、平均卵重小于北草蜥 ,相对窝卵重与北草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 ,但卵外形明显不同 ,南草蜥的卵较长。两种蜥蜴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同孵化温度 ( 2 6℃ )条件下 ,南草蜥的孵化期明显比北草蜥长。南草蜥幼体的体重、体长、头长和头宽的实测值小于北草蜥 ,尾长实测值与北草蜥无显著差异。南草蜥幼体的体重、头长和头宽的矫正平均值小于北草蜥 ,尾长矫正平均值大于北草蜥 ,体长矫正平均值与北草蜥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北草蜥幼体短期禁食后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5月,对幼体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进行了不同短期禁食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研究用蜥蜴于2005年4月捕自安徽滁州琅琊山,蜥蜴带回实验室禁食至无尿、粪排出后,随机选取状态较好的39条蜥蜴分为禁食0 d(C组)、3 d(S3组)、6 d(S6组)、9 d(S9组)4个组。禁食结束的各实验组蜥蜴用面包虫饱足饲喂至第24 d。恢复生长期间,各实验组蜥蜴的体重随饲喂时间延长而增加。饥饿组消化率和同化效率与C组无显著差异,S3组的消化率显著高于S9组、同化效率显著高于S6和S9组。S3组和S9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C组。本研究结果表明,经各短期禁食处理的幼体北草蜥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补偿效应;该补偿现象主要因摄食水平显著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0.
用光学显微镜对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中脑视叶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视叶分为背侧的顶盖和腹侧的被盖,两者无明显界限。顶盖处灰质和白质交替排列。由表及里,可分为分子层、外灰质层、浅白质层、中灰质层、中白质层、深灰质层、深白质层和室管膜层。被盖处细胞层次不明显。在视叶的前部有横行的纤维将左右视叶联系起来。左右视叶室与中脑水管以及两视叶间的纵沟在视叶的中、后部相通。同时将北草蜥的中脑与其它低等脊椎动物进行了比较,推测北草蜥在进化上处于较低等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北草蜥主要贮能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北草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去尾躯干、尾、肝脏等主要能量贮存部位。结果表明 ,尾、肝脏和腹脂肪体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 ,入眠组的去尾躯干能值显著高于出眠组和禁食组。尾、腹脂肪体、肝脏能量贮存和动用活跃 ,为该种动物最主要能量的贮存部位。  相似文献   

12.
非草蜥主要贮能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北草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去属躯干、尾、肝脏等主要能量贮存部位。结果表明,尾、肝脏和腹脂仿体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人眠组的去尾躯干能值显著高于出眠组和禁食组。尾、腹脂肪体、肝脏能量贮存和动用活跃,为该种动物最主要能量的贮存部位。  相似文献   

13.
北草蜥卵孵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北草蜥卵在温、湿度分别为 3 0℃、 -12kPa的条件下 ,孵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动用以及胚胎生长。孵化过程中 ,每隔 5天称量卵重。孵化第 10天起 ,每隔 5天解剖来自不同窝的卵 15枚 ,并分离成胚胎、卵壳和卵黄三组分。孵出幼体称重后冰冻处死 ,之后解剖分离成躯干、剩余卵黄和脂肪体。所有材料 65℃烘至恒重 ,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脂肪含量 ,氧弹热量计测定能值 ,马福炉测定灰分含量。本研究北草蜥卵的孵化期为 2 8 1天。卵孵化时从基质中吸水导致重量增加。卵孵化 0 -10天、 11-2 0天、 2 1-2 5天、 2 6-2 8天 ,胚胎分别利用新生卵能量的 12 %、 3 5%、 3 7%和 15%。 0 -10天 ,胚胎生长较缓慢 ;10天后生长迅速。卵孵化过程中 ,干物质、非极性脂肪和能量的转化率分别为 69 7%、 3 7 0 %和 53 1%。初生幼体的能量组分为 :躯干95 2 % ,脂肪 2 4% ,剩余卵黄 2 4%。本研究结果显示 :北草蜥从新生卵到孵出幼体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率较低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无机物来自卵黄和卵壳  相似文献   

14.
北草蜥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安徽滁州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成体在2000年3~9月份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变化:①躯干,肝脏水分含量两种差异显著,尾部水分含量两性差异不显著;躯干、尾、肝脏水分含量月间差异显著。②雄性成体的躯干、脱指躯干、尾和脱脂尾能值显著高于雌性成体,肝脏能值显著低于雌性成体;躯干、尾、肝脏、腹脂肪体能值月间差异显著。结果分析表明,北草蜥躯干、尾、肝脏及腹脂肪体能值的季节变化与繁殖和冬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透射电镜对北草蜥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草蜥精子头部顶体囊始终呈圆形,由皮质和髓质组成;顶体囊单侧脊的皮质与髓质问具电子透亮区;穿孔器1个,无穿孔器基板;具顶体下腔;细胞核长形,核内小管缺,核前电子透亮区缺,核肩圆。尾部颈段具片层结构。中段短,多层膜结构缺;纵切面上具2层线粒体;横切面上每圈线粒体6个;2组致密体,具连续的环状结构;线粒体与环状结构的排列模式:rs1/mi1、rs2/mi2;纤维鞘伸人中段,具终环。主段前面部分具薄的细胞质颗粒区;纤维3和8至主段前端消失;轴丝呈“9+2”型。蜥蜴科内不同种类的线粒体数目不同,但都具有2组致密体。不同类群蜥蜴的顶体囊、顶体下腔、核前电子透亮区、穿孔器基板、核肩,以及线粒体与致密体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等精子超微结构特征都为研究蜥蜴的系统发生提供了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16.
孵化温湿度对北草蜥孵化卵和孵出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研究》1998,19(6):439-445
北草晰孵化孵化基质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24℃湿度对孵化卵的终末质量无显著影响;26℃和28℃时,高湿度孵化的卵终末质量较大。孵化卵终末重与初始重呈正相关,终末卵重的差异部分地由初始卵重决定。  相似文献   

17.
北草蜥禁食期间喜好体温的漂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爬行动物在异质热环境中能通过行为调温将体温调节到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水平,以较好地表达行为生理功(Avery,1982;Bartholomew,1982;Huey,198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和热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6,52(3):478-482
在外温动物热生理特征的进化理论中,“静态”和“易变”是两个持续争论的对立观点。热生理学特征的种内变异是检验此类假设的最有力证据。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经度地区北草蜥的热环境和热生理特征,以检验“静态”和“易变”假设。东部沿海地区(宁德)的环境温度高于内陆地区(贵阳),与之相适应,沿海地区北草蜥的喜好体温也高于内陆地区。然而,两地区蜥蜴的上临界温度和下临界温度无显著差异。尽管这些热生理学特征的种群间变异趋势并不一致,但是喜好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结果符合“易变”假设的预测。此外,本研究表明蜥蜴的喜好体温存在沿经度方向的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