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硫氰化钾盐析法、硫酸铵分级盐析法、混合盐析法、直接超速离心法以及离子交换层析法等五种提纯人脐血干扰素方法的优缺点。从操作简便、纯度高、活性强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硫氰化钾盐析法和硫酸铵分级盐析法较为理想。经我们改进后的硫氰化钾盐析法和硫酸铵分级盐析法,可使人脐血干扰素比活性分别提高到2~6×10单位/毫克蛋白和1一1.4×10单位/毫克蛋白。经鉴定人脐血干扰紊是一种糖蛋白,其分子量为28,000。  相似文献   

2.
<正> γ干扰素(IFN-γ)是人体三种主要的干扰素之一,现已表明其具有抗增殖、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理化性质方面,IFN-γ不同于α干扰素(1FN-α)和β干扰素(1FN-β)。由互补DNA(cDNA)推断1FN-γ,为146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天然IFN-γ的纯化与结构分析表明有两种主要的活性分子,其分子量分别为25KDa和20KDa,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均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γ干扰素的纯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得克萨斯科学家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使一种昆虫病毒即杆状病毒(Baculovirus)诱导昆虫细胞产生大量的干扰素,比人细胞诱导产生的干扰素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5.
用聚I:C-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系统超诱导生产人,干扰素(HuIFN-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其影响因素很多。为了探讨用国产聚I:C代替进口产品大量生产干扰素的可能性,以及寻找合适的诱生条件提高干扰素产量,我们对一些影响超诱导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的分泌性糖蛋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增殖和抗病毒活性等生物学功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重组干扰素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是重组蛋白类药物中的典型代表。论述了干扰素的制备发展历程、治疗原理,以及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以新城鸡瘟病毒为诱生病毒,用制备冻干血浆剩余的血细胞试制干扰素。制备方法为全血细胞法,每200毫升血液的血细胞可制备200毫升粗制干扰素,效价大多数在每毫升1000—2000单位之间。用人肺纤维母细胞 SL?株为检定细胞,以滤泡性口腔炎病毒为被干扰病毒,建立了干扰素的检测系统,可较稳定地测定干扰素效价。并对制备干扰素的条件包括诱生病毒剂量,培养液成分以及加液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钟渊化学工业公司在实验动物仓鼠的细胞中导入人的γ-IF(γ-干扰素)基因,确立了复制人的γ-IF的技术。以前,使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药品时,主要把人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酵母等微生物,但这种方法是有限度的。因为只能把目的物质(IF的情况下是糖蛋白)的一部分(蛋白部分)再生出来。钟渊化学工业公司的方法可完整地进行大量生产同人体内一样的免疫物质,正式地作为生物工程药品实际应用。该公司在进行这项技术开发时,是作成参入从人体细胞中取出来的γ-IF基因,称作嵌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密度发酵法发酵重组人γ-干扰素产生菌SW-INF/DH5α并成功地获得高表达、高产量的菌体,表达的γ-干扰素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60%以上,20L发酵液可收获2kg(湿重)菌体。纯化过程中采用尿素抽提、稀释、复性、浓缩后通过Sephacryl S-200柱的纯化方法。简化了纯化步骤,缩短周期,提高了蛋白回收率。纯化中来采用单抗亲和层析技术,使产品更为安全可靠。最终产品经SDS-PAGE检测纯度达100%,核酸含量和热原均合格,A280/A260>1.5.比活性达1×107IU/mg,总回收率达40%。这说明整个工艺适宜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M.Mori等报道,利用用遗传转化的雀麦花叶病毒(BMV)侵染的烟草细胞生产大量人γ-干扰素(IFN-γ)。 京都大学研究人员采用的BMV菌株生产两类外被蛋白:全长外被蛋白和平截的外被蛋白。Mori等用IFN-γ基因取代平截的外被蛋白基因,并用体外转录系统合成了BMV-IFN-γ嵌合RNA。将嵌合RNA  相似文献   

11.
基因重组人干扰素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α-、-β和γ-干扰素的前临床和临床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其抗病毒、抑制增生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使人们对该制品产生了很大兴趣。直到不久前还用人白细胞干扰素作临床试验,因血源白细胞来源不足而受限。基因工程的成就使干扰素有可能投入工业生产。一些国家使三种干扰素基因在细菌和酵母菌上表达并获得了相应活性蛋白。对基因重组干扰素的研究证明在生物学特性和药理学作用方面与天然干扰素本无本质的区别,同时对人体无害,对于疱疹、肝炎、副流感  相似文献   

12.
最近,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和莱斯特大学联合组成的一个九人研究小组成功地把514个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合成一个迄今为止的最新的基因——人干扰素基因。干扰素是人体自然产生的物质。它可用于预防病毒感染,还可能用于治疗癌症。他们在连接成完整基因之前是分别合成15个或15个以上的核苷酸小片断,然后再组装成双链短片段,最后再连接成完整的基因。据称,这个完整基因已引入细菌载体上进行扩增。它究竟能否指使细菌合成干扰素还有待下一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密度发酵法发酵重组人γ干扰素产生菌SWINF/DH5α并成功地获得高表达、高产量的菌体,表达的γ干扰素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60%以上,20L发酵液可收获2kg(湿重)菌体。纯化过程中采用尿素抽提、稀释、复性、浓缩后通过SephacrylS200柱的纯化方法,简化了纯化步骤,缩短周期,提高了蛋白回收率。纯化中未采用单抗亲和层析技术,使产品更为安全可靠。最终产品经SDSPAGE检测纯度达100%,核酸含量和热原均合格,A280/A260>15,比活性达1×107IU/mg,总回收率达40%。这说明整个工艺适宜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应用中和试验在不同细胞上对干扰素血清与猪脾细胞干扰素(PSIFN)及人干扰素(HuIFN-α)的中和能力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HuIFN-α多克隆抗体具有明显的中和PSIFN的能力。而人免疫干扰素(Hu IFN-γ)抗体具有微弱的中和猪脾细胞干扰素能力。猪脾细胞干扰素不仅可在同源细胞表现出抗病毒活性,而且可在异源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应用人白细胞干扰素多克隆抗体亲和层析可有效地分离猪脾细胞干扰素,证实猪脾细胞干扰素与人白细胞干扰素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注射剂是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最主要的一类重组技术制品。对于生物制品而言,生产过程与制品,制品的规范生产与其安全性、有效性密切相关。剖析了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规程中对制品制造的要求,包括基本要求以及菌种库建立、原液制备、半成品制备、成品制备等环节;历版药典对制造要求的演变过程,并与《欧洲药典》、《美国药典》进行了对比。介绍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拟增订的"重组技术制品总论",该总论对于已上市品种的规范生产、新品种研发都具有指导意义。"重组技术制品总论"是对该类制品生产检定提出的一般原则性要求,相关各论的起草均应以此为基础,并与之相互呼应协调。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干扰素—β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肠杆菌中大规模纯化新型干扰素β(IFN-βser17).首先建立IFN-βser17发酵和纯化工艺,连续大量纯化三批,并对纯化终产品进行全面鉴定.建立了稳定的发酵和纯化工艺流程,中试三批菌产量平均为4.33g/L,IFNβser17的表达量平均为20%,经破碎、粗提、精制后IFN-βser17的比活达2×107IU/mg以上,纯度超过96%,其他检定项目也均符合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人白细胞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一种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人白细胞干扰素的方法.我们采用自己研制的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进行了人白细胞干扰素较大规模纯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活性回收率平均达106.9%以上,经SDS-PAGE银染法鉴定,白细胞干扰素的大多数活性成分均被吸附和回收,所得的干扰素蛋白成分主要位于分子量15000~21000D的干扰素活性区域,产品的纯度大大提高,比活可达8×106IU/mg;ELISA夹心法测定,每毫升洗脱样品中鼠源IgG含量小于4ng,我们所建立起的亲和层析法操作简便,亲和吸附和洗脱条件温和,可适用于大规模的白细胞干扰素的纯化.  相似文献   

19.
<正> Celltech 有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的纯化用试剂β-Sepharose,这使得它在干扰素的鉴定和纯化试剂的供应方面的领导地位得到加强。根据 Cellech 的报告,β-Sepharose 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单克隆抗体原理的用于干扰素β纯化的商品化试剂。这种试剂提供了只要一步色谱过程就能够去除所有杂质而保留下高产率  相似文献   

20.
定向进化人α型干扰素基因家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DNA改组(DNAshuffling)技术重组了12种人α型干扰素基因,并结合噬菌体表面呈现(phagedisplay)技术构建了噬菌体干扰素改组文库,采用简便的、功能性的定向竞争筛选方法,获得了比活达1 0×109IU/mg的新型α型基因工程复合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已投产的α2型干扰素的5倍,具有生产应用前景,上述策略也为其它细胞因子或酶的改造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