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山葵作为一种食用保健植物,富含异硫氰酸酯类、腈类、硫氰酸酯类、环腈类和恶唑烷酮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特别是其组织中的硫葡糖苷经内源性芥子苷酶水解产生的异硫氰酸酯类具抗血栓、抗骨质疏松、抗癌、抗病毒、抗氧化、辅助降血糖等多种保健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山葵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枇杷叶系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为常用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枇杷叶归肺、胃经,具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逆喘气、胃热呕逆及烦热口渴之症状。目前,已经从枇杷叶中分离出三萜酸、黄酮类、多酚、倍半萜及其苷类等成分,对其药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酸的抗炎心、降血糖和抗病毒活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木犀草苷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木犀草苷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解热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作用的分析,为木犀草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豆科崖豆藤属植物中的异黄酮类化学成分及此类成分药理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从崖豆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异黄酮类化合物159个,包括异黄酮及其苷类、鱼藤酮类、异黄烷类、紫檀烷类、二氢异黄酮类,它们具有抗肿瘤、抗炎、抗雌激素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然小分子是中药、药用植物和天然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是重要的药物资源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数抗病毒药用植物,如夏枯草、黄芪和黄芩等,其活性成分均为天然小分子。抗病毒细胞因子为一类生物体中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捕杀或抑制体内病毒的小分子功能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多酚类、苷类以及寡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可调控机体内源抗病毒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继而作用于各类DNA或RNA病毒: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直接捕杀病毒;另一方面联动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感染,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药用植物天然小分子诱生机体细胞因子抗病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并由此提出这类活性天然小分子将可能成为新一类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皂荚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皂荚植物主要有皂荚、山皂荚、野皂荚和三刺皂荚.对皂荚的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杀虫、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等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苯乙醇苷类成分在药用植物中广泛存在,生物活性明显且低毒安全,具有潜在的药用开发价值。本文首次以构效关系为主线,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该类成分在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抗肿瘤、神经元保护、肝脏保护、止痛、抗病毒、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综述为今后进一步从结构角度较全面地深入探讨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生物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胞苷是合成抗病毒、抗肿瘤药物的良好中间体,也是核苷酸类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主要论述了解淀粉芽孢杆菌高效合成胞苷的代谢调控机制和构建胞苷高产菌株的育种策略。重点阐述了通过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嘧啶操纵子转录水平,增强胞苷合成代谢途径、阻断胞苷降解途径、增大磷酸戊糖途径向胞苷合成途径的分流量、提高胞苷合成前端代谢物PRPP的合成量、增强中心碳代谢流向胞苷合成途径、减少旁路代谢途径及促进胞苷的分泌等方法,选育出胞苷高产菌株,不仅为胞苷高产菌株的选育提供参考,也为解决目前胞苷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芩性味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历代医籍中记载了黄芩及其配伍方剂治疗肺疾病的功效,现代临床治疗流感的方剂和制剂中黄芩也是常用的一味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等,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及其成分对多种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动物模型确有效果,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抗病毒作用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两方面。黄芩及其成分通过阻止病毒吸附、抑制病毒基因复制和蛋白合成、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等起到直接的抗病毒作用;通过调节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介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病理损伤。在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研究总体还偏少,研究也不够系统、深入。今后应加强在调节免疫炎症机制方面的研究,突出中药的特点,阐明黄芩及其成分的药效机制,最终开发出抗流感病毒制剂。  相似文献   

10.
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众所周知。传统的抗病毒药物一般为核苷类似物,如无环鸟苷、叠氮胸苷等。但这些药物抗病毒作用不彻底、毒副作用大。由于西医药对病毒病的局限性,人们对中药、天然药物的研究越来越活跃,其中植物多糖作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为治疗病毒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