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叶黄芪(Astragalus tenuis)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出的再生苗叶片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改良 K8p 培养基中形成了愈伤组织。增殖后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分化出苗。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中长出不定根,再生成为完整植株。再生苗叶肉原生质体在 AY培养基中,种子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 K8p 或 AY 培养基中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较低的2,4-D 浓度有利于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过高的2,4-D 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甲硫氨酸抗性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实验体系。以茎切段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法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持续分裂形成了愈伤组织,并高频率地分化出再生苗。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方法和培养密度对原生质体分裂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以3×105/mL的植板密度,采用琼脂糖岛法培养在附加1.0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5mg/L 6-苄氨基嘌呤(6BA)、500mg/L水解酪蛋白、3%蔗糖、0.3mol/L甘露醇的KM8p培养基中,可获得最佳效果,其细胞分裂频率达38%左右。原生质体培养后仍然保持对甲硫氨酸的抗性,同时对乙硫氨酸表现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茄属果树可乐茄(SolanumquitoenseLam.)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幼嫩叶片原生质体经酶游离、纯化后,以1×104个/ml密度培养于稍加改良K8p(附加2,4-D0.5mgL(-1)、NAA1.0mgL(-1)和BA0.5mgL(-1))的培养基中,三天后开始分裂,一周分裂3—4次。一个月形成小细胞团,植板率为0.1—0.2%,小细胞团转培养于MS+2,4-D0.5mgL(-1)上增殖后进行分化。原生质体来源愈伤组织在IAA(0.1—1.0mgL(-1))与BA或ZT组合的培养基中能诱导器官发生,芽分化率最高可达42.9%;但IAA、BA、ZT三者一起使用未见任何器官分化。小芽在MS+IAA0.2mgL(-1)中生根成植株。可乐茄叶肉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可应用于育种和茄属植物遗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铃薯两个品系小叶子x多子白和乌盟601的叶肉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叶肉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2mg/1ZT 0.1mg/1 IAA培养基中,培养至70天以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待芽生长到2-3cm高度时,转入MS+0.05mg/1 NAA培养基中,很快出根长成完整植株,带1-2片叶的茎段移栽入灭菌的混合土壤中生长并结出薯块。 相似文献
6.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作物在数量及质量上不断提高的要求,寻找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定向改变植物遗传性状的新途径,以培育出适合要求的优良品种,一直是生物学工作者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来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熟练地掌握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和方法,对于利用原生质... 相似文献
7.
茼蒿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第1片真叶制备原生质体,经悬滴培养和琼脂糖小块培养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再经诱导生根得到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草木樨状黄芪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草木樨状黄芪无菌苗茎切段为材料,在含1-2mg/L2,4-D和0-0.5mg/L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获得大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在95%以上,愈伤组织在附加0.2mg/LKT,1mg/L6BA,0或0.5mg/LNAA,500mg/LCH 和200mg/L YE的MS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并进而发育成苗。苗的分化频率为100%。分化苗或其茎的切段在不国源植物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可出现根的分化,分化频率达90%以上,再生植株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马铃薯野生种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简报)何亚文,李耿光,张兰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MESOPHYLLPROTOPLASTCULTUREANDPLANTLETREGENERATIONFROMWILDSPECIESOFP... 相似文献
11.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术、电镜多糖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壁荧光染色以及香豆素抑制细胞壁再生等方法,对细叶黄芪(Astragalusm elilotoides var.tenuis)叶肉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及其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24 小时的原生质体表面产生一些突起小泡,有时可见少量纤维组分的形成。培养3 天时这种纤维组分明显增多。至5 天时可清楚看到再生壁是由纤维和颗粒构成。六亚甲四胺银染色证明它们都是由多糖组分组成的。另外,培养36 小时的原生质体有相互粘连的现象。电镜观察、荧光染色及香豆素处理的研究表明粘连与再生壁的形成有关。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对原生质体再生壁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超薄切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及图像处理等技术,对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核内的核仁结构、RNA合成和DNA合成等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后4h,核仁体积开始增大,培养3—5天时,其体积增长了4—5倍。同时,颗粒区(G)与纤维区(DFC)的比值明显上升,培养5天时,G/DFC比值增长近8倍。此时,核仁的纤维中心也增多。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后4h,~3H-尿苷开始掺入,培养24h,其掺入值达最高峰,是刚游离原生质体的近10倍。~3H-胸苷的掺入是在培养48h后才开始的,培养96h达到最高峰。另外,在培养24h内的切片样品中看到,部分原生质体细胞核内存在着由一些纤维组分构成的束状结构,即核内包含物(IN)。猜测它们可能与核骨架中纤维组分有关。最后,本文着重对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内发生的各种结构与组分变化及时间进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叶肉原生质体早期发育过程分为三个有序阶段,并对叶肉原生质体脱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壁再生和脱分化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边区域。多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高尔基体内沉积着大量嗜银物质。培养1天后,粗面内质网开始发育。培养3天时,部分叶绿体边缘出现一些空隙结构。随着叶绿体内膜结构的消失,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逐渐转变为造粉质体。 相似文献
14.
以继代培养5—24代的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胚性悬浮系为材料,从生长4d的细胞培养物中可游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细胞预质壁分离或低温预处理对原生质体得率和活力没有影响,但可提高原生质体培养的植板率。预处理的原生质体培养在NH_4NO_3浓度降至2.5mmol/L,并附加0.5mg/L NAA、1.0mg/L 2,4-D、0.7mg/L BA和0.4mol/L葡萄糖的KM8P培养基中,经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克隆,植板率高达16%—20%。细胞克隆在附加1.0mg/L 2,4-D和0.5mg/L BA的MS培养基中增殖后,转至含0.1mg/L NAA和1.0mg/L BA的MS分化培养基中可形成体细胞胚,平均体细胞胚发生频率约为40%,每个克隆产生20—40个体细胞胚。在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体细胞胚发育成形态正常和染色体数稳定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15.
草木樨状黄芪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草木樨状黄芪的子叶和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中选取结构松脆的颗粒状愈伤组织,用液体培养基S12进行悬浮培养建立了悬浮细胞。取换液3天左右生长旺盛的悬浮系材料分离单细胞,用基本培养基S12与不同浓度的植物血球凝集素组成的系列培养基MC1-MC6进行液体浅层静置暗培养;形成小愈伤组织后,经M3(MS+2,4-D 2mg/L,NAA 0.2mg/L,KT 1mg/L)培养基增殖,MR2培养基诱导分化出苗,再 相似文献
16.
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快速再生植株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培养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快速再生完整植株的简易方法。用及时调整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使愈伤组织阶段缩短,游离的原生质体能在6—8周内发育成形态正常的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7.
胶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经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0.5-1.5mg/1 2,4-D的MS培养基上培养40-50天后可形成体细胞胚,2,4-D的浓度在1 mg/1时诱导频率最高,可达45%。体细胞胚在无激素的MS琼脂培养基中即可形成完整植株。通过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发现,在胚状体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淀粉粒呈一动态变化,推测胚状体邻近的愈伤组织细胞在胚状体发育提供营养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利用根癌农杆菌改建的Ti质粒对胶烟草原生质体进行遗传转化,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筛选得到基因4的转化细胞克隆。电泳法证明T-DNA胭脂碱合成酶基因在转化细胞内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