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花马先蒿和管花马先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头花马先蒿全草中发现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松脂素(1)、金合欢素(2)、木犀草素(3)、7.去氧栀子新苷(4)、yuheinoside(5)、euphroside(6)、mussaenosidic acid(7)、莫桑苷(8)、桃叶珊瑚苷(9)、角胡麻苷(10)、异角胡麻苷(11)、贞桐苷A(12)和开德苷元(13)。从管花马先蒿全草中发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dehydrovomifoliol(14)、催吐萝芙木醇(15)、ω-hydroxypropioguaiacone(16)和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种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三色马先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玄参科三色马先蒿(Pedicularis tricolor)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采用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2,3,5-tirmethoxy-4-hydroxy-xanthone)是一个新的[口山]酮,命名为三色马先蒿酮A(pedicutricone A);2(8α-hydroxyl-4-carboxyl-5βH,9βH-iridoid-1α-glycoside)是一个新的环烯醚萜苷,命名为三色马先蒿苷A(pedicutricoside A);化合物3-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高黎贡山马先蒿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黎贡山有马先蒿属植物41种,占云南马先蒿属种类的27.3%;在李惠林系统的四种花冠类型中,无齿型有7种,具齿型3种,短管具喙型28种,长管具喙型3种。按照钟补求系统,马先蒿属共分为13个群,其中云南有13个群,高黎贡山9个群,占总数的69.2%;112个系中,云南72个,而高黎贡山就有36个,分别占全球和云南的32.14%和50%。在高黎贡山几乎可以看到本属从原始到进化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由此可见,高黎贡山是马先蒿属的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的一部分,以富含高等级类群(群、系)和中间类群(如短管具喙花冠型)为主要特点。高黎贡山具有马先蒿属的特有种5个,云南特有种14个,中国(西南)特有种16个,特有现象十分明显,表明本属在高黎贡山产生了一系列的分化和新种的形成。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马先蒿属的多样化成因,特别是种类集中的短管具喙型花冠类型的传粉机制和特有适应性,对于揭示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起源和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细叶马先蒿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年生产周期明显缩短。根系营养生长至花期为粗壮主根与纤细侧根并存,果期侧根几乎全部枯萎脱落,所存留根系皆呈乳白色。由胚根形成的初生主根根毛密集,初生木质部二原型。侧生分生组织只有形成层而无木栓形成层。根表皮细胞经解离后略呈不规则方形片状,横切面为平周长梭形,进行垂周分裂增加梭形根表皮细胞长度,以适应根的增粗生长。根表皮脱落时,外皮层以同样生长方式代替脱落的表皮。在年  相似文献   

5.
藏药斑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大孔树脂柱、Sephadex LH-20柱、反相C18柱等柱层析手段,对斑唇马先蒿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1H NMR和13C NMR鉴定结果为木犀草素(luteolin,1)、芹菜素(apigenin,2)、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3)、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 flavone,4)、毛蕊花苷(verbascoside,5)、异毛蕊花苷(isoverbascoside,6)、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side,7).这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藏药斑唇马先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色马先蒿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景秀  管开云  李运昌  匡健  孔繁才   《广西植物》1997,17(3):255-258
本文报道三色马先蒿有性繁殖及植株生长与发育的调控技术。种子发芽率达85%,发芽势40%。栽培植株能在引种地正常开花结实,株平均开花数45朵,结实率50%。  相似文献   

7.
邓氏马先蒿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对邓氏马先蒿(Pedicularis dunniana)云南中甸以及四川木格措两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分化以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邓氏马先蒿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PPB=62%),但居群平均水平很低,云南中甸居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只有23%。四川居群也仅仅是27%,AMOVA分析结果表明,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Fst=0.7462,即遗传变异绝大部分来源于两居群间,居群间表现出强烈的遗传分化。自交的交配方式以及小居群产生的遗传漂变效可能是造成邓氏马先蒿目前遗传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斑唇马先蒿提取物生化相克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宝琛  何素霞 《生态学报》1981,1(3):227-234
一、前言 植物在其物质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天然物质,这些天然物质往往能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被称为生化相克作用(Allelopathy)。 Rice(1974)在其“Allelopathy”一书中整理了大量的研究报告,清楚地阐明了这种现象在高等植物之间,高等植物对微生物,微生物对微生物以及浮游植物之间存在的普遍性。但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甘肃马先蒿与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紫花针茅和麦宾草)建立根寄生关系,有关内生真菌对根寄生危害禾草光合作用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本研究以紫花针茅和麦宾草带菌(E+)、不带菌(E-)植株为研究对象,研究甘肃马先蒿寄生和未寄生处理对紫花针茅和麦宾草E+、E-植株不同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降低紫花针茅和麦宾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却显著增加,这与禾草是否感染内生真菌无关。甘肃马先蒿寄生后E+紫花针茅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E-植株,而麦宾草E+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却低于E-植株;同时,根寄生条件下E+紫花针茅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低于E-植株;而E-麦宾草植株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却低于E+植株。[结论]内生真菌侵染影响甘肃马先蒿根寄生危害禾草的光合作用;甘肃马先蒿和内生真菌同时成为禾草营养消耗库时,内生真菌与禾草的共生关系处于一种互惠共生和相互拮抗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三江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中典型杂草甘肃马先蒿为研究对象,以建植前为对照,比较建植期为5年、10年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中马先蒿形态特征、器官生物量和资源投资状况.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在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中个体形态特征如株高、花柱高、花数目存在显著差异,而根系长、分枝数、叶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阶段各器官生物量发生改变,根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繁殖器官生物量变化差异显著,而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综合建植前与建植后5、10年这3个时期样地中甘肃马先蒿在形态特征与资源投资状况的变化特征发现: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繁殖器官生物量、花数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根系生物量、株高逐渐增大,而花序长度则持续下降;资源相对投资比例也随建植期的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对投资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繁殖投资则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3)以总生物量为个体大小参数,在同一时期内甘肃马先蒿各器官的绝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大小依赖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花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但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中各器官生物量的个体大小依赖性响应程度不同,其中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的大小依赖程度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花生物量的个体大小依赖性却随建植期的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江源区果洛州军牧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采用原位~(13)CO_2脉冲标记的方法示踪了~(13)C在甘肃马先蒿-土壤系统中的转移与分配,探讨了未退化天然草甸、重度退化高寒草甸(黑土滩)与建植5年的人工草地内代表性植物——甘肃马先蒿光合碳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标记当天,不同类型草地上~(13)C固定百分比在39%~71%,说明标记的效率较高且分配差异较大;3种类型草地土壤碳分配比例平均为8.6%,说明光合固定碳在甘肃马先蒿植株-土壤系统的分配与转移速度非常迅速;脉冲标记21 d后,甘肃马先蒿植株δ~(13)C值下降,5%~27%的~(13)C分配到地下。黑土滩恢复治理为人工草地5年后,甘肃马先蒿固定的光合碳转移到土体中的含量显著增加。甘肃马先蒿对于维持草地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应根据草地的经济利用特性予以合理灭除。  相似文献   

12.
以青藏高原"黑土滩"典型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和南山蒿(Artemisia nanschanica)为供体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它们的根、茎、叶水浸提液对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的化感作用,以期寻找对甘肃马先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生态化感抑制作用的植物种类及部位。结果表明,随着5种毒草各器官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其对甘肃马先蒿化感作用增强;且同一植物在测试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表现为叶、根的水浸提液对甘肃马先蒿种子和幼苗的抑制作用强于茎的浸提液。从5种毒草化感作用的综合表现看,黄花棘豆的叶和根、南山蒿的叶在浸提液浓度为25 g/L时对甘肃马先蒿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其他毒草;当作用浓度升至100 g/L时,对甘肃马先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表现出致死作用。因此,对黄花棘豆叶、根和南山蒿叶等植物器官的化感作用应作进一步的研究,将有望开发出针对甘肃马先蒿的专用生物源控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甘肃马先蒿与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紫花针茅和麦宾草)建立根寄生关系,有关内生真菌对根寄生危害禾草光合作用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本研究以紫花针茅和麦宾草带菌(E+)、不带菌(E-)植株为研究对象,研究甘肃马先蒿寄生和未寄生处理对紫花针茅和麦宾草E+、E-植株不同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降低紫花针茅和麦宾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却显著增加,这与禾草是否感染内生真菌无关。甘肃马先蒿寄生后E+紫花针茅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E-植株,而麦宾草E+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却低于E-植株;同时,根寄生条件下E+紫花针茅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低于E-植株;而E-麦宾草植株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利用率却低于E+植株。[结论]内生真菌侵染影响甘肃马先蒿根寄生危害禾草的光合作用;甘肃马先蒿和内生真菌同时成为禾草营养消耗库时,内生真菌与禾草的共生关系处于一种互惠共生和相互拮抗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甘肃马先蒿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马先蒿属1新种, 即成县马先蒿Pedicularis chengxianensis Zh.G.Ma et Zh.Zh.Ma sp.nov.。  相似文献   

15.
甘肃马先蒿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倾山马先蒿新种图1PedicularisxiqingshanensisH.Y.FengetJ.Zh.Sun,sp.nov.HaecspeciesvaldeafinisP.lasiophrysMaxim.etP.lasiophrysvar.sinic...  相似文献   

16.
对秦岭太白山野生植物美观马先蒿根中的氨基酸、蛋白质、还原性糖、总糖及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美观马先蒿根中总氨基酸含量为 8 12 5 %、蛋白质含量为 0 5 4%、还原性糖含量为 6 0 7%、总糖含量为 12 70 %以及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7种 ,而致癌可疑元素Pb、Cd低于国际控制标准 ,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营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青藏高原长花马先蒿9个居群的核型及细胞地理学进行研究,所有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6,染色体基数为x=8。现有的细胞学资料表明:分布于云南中甸的居群可能为较原始的类群,而分布于西藏日土和青海门源的居群较为进化。长花马先蒿的9个居群均为二倍体,并未出现多倍化现象,可能是由于在末次冰期青藏高原存在广泛的避难所,二倍体得到很好的保存,冰期对它们的影响不是很大; 也可能是对环境的选择压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李雪萍  赵成章  任悦  张晶  雷蕾 《生态学报》2019,39(10):3670-3676
根系构型决定根系分布及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是植物根系与胁迫生境相互适应的结果。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 SMA)法,并采用全根挖掘和Win-RHIZO根系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甘肃马先蒿种群密度设置I(10—31株/m~2)、Ⅱ(32—53株/m~2)、Ⅲ(54—75株/m~2)3个样地,研究了尕海湿地不同密度下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根系分叉数与连接数及分支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群密度由高到低转变,甘肃马先蒿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根系分叉数及外部连接数逐渐减小,地下生物量、根系内部连接数、分支角度逐渐增大;甘肃马先蒿根系分叉数与内部连接数、外部连接数及分支角度均呈异速生长关系,随着种群密度由高到低转变,甘肃马先蒿根系内部连接数与分支角度增加的速度逐渐大于分叉数与外部连接数减小的速度,根系分叉数与内部连接数的异速斜率逐渐减小,与外部连接数、分支角度的异速斜率逐渐增大。甘肃马先蒿在高密度倾向于密集型根系构型构建模式,在低密度选择扩散型根系生长模式,体现了高寒湿地植物种群应对资源多重竞争的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寄生植物持续掠夺禾草体内营养物质成为禾草生长过程中的生物逆境,禾草内生真菌提高冷季型禾草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耐受能力。然而,有关禾草内生真菌对根寄生逆境下禾草生理过程调控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方法】开展温室盆栽试验,以带菌(E+)和不带菌(E-)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研究甘肃马先蒿不同寄生密度对紫花针茅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根系活力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增加紫花针茅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而根系活力却快速降低;高密度寄生紫花针茅植株生理特性指标显著高于低密度寄生或自然生长植株;同时,E+紫花针茅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E-植株,而E-植株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E+植株。【结论】禾草内生真菌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细胞膜透性和增强根系生长能力的途径提高紫花针茅对根寄生逆境的耐受能力,利用植物替代方法带菌紫花针茅可以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用于防控根寄生杂草。  相似文献   

20.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繁殖行为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状态下丹顶鹤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野生丹顶鹤的繁殖行为占观察时间的 38 1 4% ,是其繁殖期耗时最多的行为。在整个繁殖期 ,依次出现的繁殖行为是求偶 ( 1 0 3% )、交配 ( 0 41 % )、筑巢 ( 3 85 % )、产卵 ( 0 2 3% )、孵化 ( 72 32 % )、育雏 ( 2 2 1 5 % ) ,孵化和育雏不呈现明显的节律性。在孵化过程中有明显的换孵规律。方差分析表明 ,降水因素对丹顶鹤的筑巢 (F =1 0 84,P <0 0 1 )和孵化 (F =1 0 7 46,P <0 0 1 )有极显著影响 ;温度因素对求偶 (F =8 76,P <0 0 1 )、交配 (F =9 5 3,P <0 0 1 )、筑巢 (F =1 3 80 ,P <0 0 1 )、孵化 (F =2 2 3 70 ,P <0 0 1 )和育雏 (F =2 5 80 ,P <0 0 1 )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