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米小其  余波  王华 《动物学杂志》2015,50(3):469-469
<正>2014年4月19日,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祖坟附近(26°51′N,104°15′E,海拔2 175 m)湖边枯萎的香蒲(Typha orientalis)丛中观察并拍摄到1雄2雌共3只苇鹀(Emberiza pallasi)。该鸟的识别特征:雄鸟头顶、颊、耳羽、喉及上胸均黑色,下髭纹白色,后颈具较宽的白色横带;背、肩深褐色,羽缘灰白,腰及尾上覆羽浅灰色,小覆羽灰色;下体灰白色。雌鸟头顶和枕部皮黄色,耳羽褐色,眉纹和喉部白色,其余同雄鸟。苇鹀与近似种芦鹀(E.schoeniclus)的区别如下:苇鹀小覆羽灰色,而芦鹀为棕色;苇鹀上喙较直,而芦鹀上喙稍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31日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水库环志点(49°05′31″N,125°15′12″E,海拔297 m)捕到1只眉纹、颊、耳羽、喉和上胸均呈蓝灰色的鹀类小鸟,经查阅相关文献,鉴定为灰眉岩鹀北方亚种(Emberiza godlewskii omissa)雄鸟。该鸟体重28.6 g,全长168 mm,头喙30 mm,嘴峰11 mm,翼长80 mm,尾长80 mm,跗跖20 mm(图1)。经查阅《黑龙江省鸟类志》、《黑龙江省脊椎动物检索》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3.
2013年至2016年野外调查期间,发现7种青海省鸟类新纪录,分别为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us)、金黄鹂(Oriolus oriolus)、苍头燕雀(Fringilla coelebs)、蓝鹀(Latoucheornis siemsseni)、黄鹀(Emberiza citrinella)、灰颈鹀(E.buchanani)、黄喉鹀(E.elegans)。这些发现不仅为鸟类种群分布地扩展、迁徙路线的研究以及鸟类的保护和监测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探讨鸟类潜在分布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许多长距离迁徙的雀形目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田鹀(Emberiza rustica)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更为突出。通过对田鹀种群数量长期监测和迁徙动态分析,可为此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从2001年开始,陆续在黑龙江省高峰、青峰、帽儿山、新青和大沾河,吉林省珲春和吉林市,辽宁省的辽宁鸟类研究中心(大连)和旅顺老铁山,以及内蒙古乌尔其汗鸟类栖息的临水林缘处布网环志。截至2018年,累计环志田鹀184181只,其中春季88571只,秋季95610只;各年度环志数量波动较大,总体呈现急速下降趋势。幼鸟的越冬损失率高达41.3%。田鹀106只次的回收信息表明,自然条件下田鹀寿命可达11年以上;日迁飞距离最快可达到300 km,飞行速度可达30 km/h。中国东北地区是田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途经地;田鹀的迁徙路线相对稳定,在瑞典北部繁殖的种群经中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天津以南越冬。通过环志发现,近些年田鹀种群数量急速下降。通过比对,发现中国东北地区田鹀的环志数量变化趋势与瑞典的田鹀环志数量变化趋势相似;相对于环志数量最多的年份,环志数量下降95%以上,值得关注。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猎捕等是影响田鹀生存的主要受威胁因素。建议依据田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标准化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以助于鸟类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7种安徽省鸟类分布新纪录,分别为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沙丘鹤(Grus canadensis)、黑雁(Branta bernicla)、黄眉姬鹟(Ficedula narcissina)、鳞头树莺(Urosphena squameiceps)、黑眉柳莺(Phylloscopus ricketti)以及红颈苇鹀(Emberiza yessoensis)。其中黑脸琵鹭、沙丘鹤和黑雁是迷鸟,黄眉姬鶲、鳞头树莺和红颈苇鹀是旅鸟,黑眉柳莺是夏候鸟。  相似文献   

6.
采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法,对扎龙自然保护区6种雀形目鸟类(黄喉鹀、黄眉柳莺、黄胸鹀、虎纹伯劳、麻雀和灰头鹀)的4个血液蛋白位点[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鸟类在这4个血液蛋白位点上均存在多态性,这6种鸟在Ada座位上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性;黄眉柳莺的群体遗传变异较大,灰头鹀的群体稳定性相对较高;这6种鸟可划分为两大类,黄喉鹀、黄胸鹀、灰头鹀和黄眉柳莺聚为一大类,麻雀和虎纹伯劳聚为另一类,这与6种雀形目鸟类的实际分类地位基本相符;研究区较高的体温调节价和取食压力并未导致6种鸟类血液蛋白的遗传结构产生较大变异,可能是由于该地区雀形目鸟类与外界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从而缩减了其群体遗传上的变异和分化.  相似文献   

7.
藏鹀(Emberiza koslowi)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的特有珍稀鸟种,目前关于它的资料非常匮乏.为了解藏鹀的分布、数量和基本生活史特征,促进对于该物种的有效保护,自2005年起以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白玉乡为中心对藏鹀进行了持续6年的观察,并针对其面临的威胁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显示,藏鹀主要分布在青海的玉树、果洛和四川的阿坝一带海拔3 500~4 700 m范围内的适宜栖息地,该分布区比原有认知更靠东北,更为狭小且海拔更高.用样线法开展的藏鹀数量监测,在7.4 km2的调查范围内记录到一个18 ~33只的稳定种群.此外,还对藏鹀的筑巢、育雏和争斗等行为进行了详细描述.食肉动物的捕食、冬季食物缺乏和牲畜踩踏鸟卵是藏鹀面临的最直接威胁.通过持续监测、与当地牧民协商、建立保护小区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藏鹀种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必要说明,使学生了解:(1)鸟类的多样性;(2)鸟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包括食性)各异,这都是同其适应性相联系的;(3)关于鸟类中的留鸟、候鸟和迁徙的知识。 (二)过程 1.准备尽可能多准备一些形态不同的活鸟和鸟类剥制标本。 (1)鸟类标本室:备有家鸽、鹦鹉、鹌鹑、黑尾蜡嘴雀、锡嘴雀、燕雀、麻雀、蒙古百灵,太平鸟、黄胸鹀、三道眉草鹀、大山雀、朱顶雀、黄  相似文献   

9.
白顶鹀(Emberiza stewarti)为中亚特有物种,比较罕见。2013年5月12日,喀什地区观鸟爱好者与户外摄影人在新疆乌恰县境内膘尔托阔依乡(39°20'N和75°05'E,海拔2 100 m)帕米尔东麓拍摄到一只雄性白顶鹀照片,经过查阅文献,确认是中国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鸟类环志是种群监测和迁徙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秦皇岛鸟类环志站1999~2019年的环志数据,对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和蓝歌鸲(Larvivora cyane)两种鸟类在21年间的种群动态和迁徙时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徙途经秦皇岛的黄胸鹀种群数量以4或5年为周期呈规律性的波动下降,年均降幅达17....  相似文献   

11.
小鹀和栗鹀静止代谢率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适的能量平衡是其主要的生存对策之一,它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和丰富度,而鸟类对环境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与其能量利用密切相关(Weathers,1997).关于鸟类能量代谢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仅见少数报道(李世纯等,1979;邓合黎等,1990),而小鹀和栗鹀的代谢率则尚无报道.为了进一步认识鸟类能量代谢的特征,我们测定了小型鸟小鹀和栗鹀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metabolic rate,RMR),通过代谢率与体温调节的分析,探讨它们对寒冷环境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雪鹀(Plectrophenax nivalis)属雀形目鹀科(Emberizidae)。分布于北半球北部的广大区域,繁殖地位于北极区苔原冻土及海岸陡崖,越冬南迁。我国境内雪鹀分布范围较小,为北方亚种(P.n.vlasowae)。夏季在俄罗斯乌拉尔山系以西东北部向东沿至白令海峡一带繁殖(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冬季则迁徙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北海道(Brazil 2009),我国境内越冬见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东部(常家传等1985)、黑龙江省及吉林省,也有迷鸟偶见于河北。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多在河边岩石和荒山小树林中的光裸地面活动。2012年11月11日在江苏如东小洋口曾发现两只雪鹀在堤岸上短暂停留,未拍摄到照片。2013年12月26日,在江苏省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射阳县新洋港镇沿海湿地水产养殖塘附近(33°41'23.35″N,  相似文献   

13.
调查资料表明,黄鹀(Emberiza citronella erythrogenys)在中国境内新疆北部越冬,并非是偶见冬候鸟或迷鸟。  相似文献   

14.
繁殖期黄喉鹀的领域鸣唱及其种内个体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收录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的鸣唱声,室内作出鸣唱的语图和声谱图。繁殖期黄喉鹀领域鸣唱的频率范围2.4—6KHz,有13—28个音节,2—3个泛音,鸣唱持续时间2.2—4.0秒;具相似的频谱结构,但种内个体间亦存在差异。野外对比实验的结果可说明,黄喉鹀有识别邻鸟和陌生鸟领域鸣唱的能力,有对声音的记忆和定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4种生态类群中10种鸟消化系统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类群角度,对游禽(绿头鸭、秋沙鸭、鹊鸭、斑嘴鸭)、鸣禽(红尾伯劳、白头鹀、白眉鹀)、猛禽(雕鸮、金雕)和涉禽(苍鹭)这4种生态类群中10种鸟的消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获得各项基础数据,通过比较表明,4种生态类群10种鸟类消化系统形态多处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不同生态类群的鸟类来说,食性、食物的质量及活动特点等是影响消化系统形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荷芳  刘喜悦 《生态学报》1982,2(4):390-390
本项研究选择麻雀及黄胸鹀为对象。着童分析比较了麻雀(留鸟)与黄胸鹀(候鸟)在化学体温调节季节变化方面的差异及其适应意义。 试验材料取自北京近郊南苑附近。于春、夏、秋、冬各季分别测定了由5℃至35℃ 7种温度等级的耗氧值(温度间隔为5℃)及试验前后的体温变化。共测定2,760只次,其中麻雀2,084只次,黄胸鹀676。用密闭呼吸室及自动测氧装置测定耗氧值,并用热电偶与EKO指针式检流计联用测试体温。现将所获结  相似文献   

17.
疫苗     
一白喉杆菌菌株已被分离和定性,它包含拼接人其染色体内的二类棒状噬菌体基因。该菌株产生和分泌大量的白喉类毒素CRM45,这是白喉类毒素的一种无毒、的先成熟的末端片段,该片段可参与嵌合性毒素的构成。(邓永鸿;郭殿瑞)忿  相似文献   

18.
正我怀疑有些鸟儿有严重的势利眼。比如,托尼我和艾森导演同样安装了喂鸟器,我选的是精装进口豪华版,漂亮得我自己都想住进去;而艾森导演只是在饮料瓶上戳了几个眼儿就号称是喂鸟器,结果,艾森导演的喂鸟器竟然比我的更受鸟儿欢迎!这些傻鸟肯定是因为艾森导演的身份故意巴结他!但我很快发现,我可能高估了这些鸟儿,或许它们只是看上了艾森导演的喂鸟器旁边那个价值不超过两元的小鸟专用"浴盆"——据说大部分鸟儿都抵抗不了洗澡的诱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铝[Al(OH)3]对白喉类毒素的吸附效果,用于指导疫苗生产,提高疫苗质量。用透射电镜测得的不同粒径的Al(OH)3分别吸附白喉类毒素及用絮状单位测定法和疫苗效价测定法对其吸附效果作比较,并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粒径为210nm的Al(OH)3对白喉类毒素吸附效果及对白喉疫苗效力的免疫增强作用明显好于粒径600nm的Al(OH)3。实验证实,Al(OH)3佐剂的粒径大小与白喉类毒素的吸附效果及疫苗的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们最近的研究证实了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的上橄榄核(Superior olivonucleus,SO)是听觉传入通路中的中继核。但对SO的传入性联系尚未见报道,本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