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桦雌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七年生白桦嫁接幼树雌花发育过程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素(ZR)及赤霉素(GA)的含量结果表明:ABA的含量先升后降,高浓度2R分别与低浓度的IAA、GA协同作用可促进白桦雌花分化。  相似文献   

2.
3.
以“97鉴1”、“扬麦158”和“河南8679”分别代表特大穗型、大穗型和穗数型基因型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从小花分化至抽穗期穗部和叶片的内源植物激素水平。幼穗中ABA高峰出现在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之间,出现时间则随穗型增大而推迟。在减数分裂期前,特大穗型幼穗中内源激素水平特别是,ABA和GA1+3水平明显下降,但IAA/ABA及iPA/ABA的比值  相似文献   

4.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果实中多胺含量以亚精胺(Spd)最高,腐胺(Put)其次,精胺(Spm)最低,三者分别于花后7 d和28 d各出现1个高峰.果皮、假种皮和种子中总多胺含量以各自发育初期为最高,随后急速下降,快速膨大期间的变化则不大.花后0~21 d,单果中Put、Spd和Spm含量最低;花后28 d,出现第1个小高峰;果实快速膨大期Spd含量急剧升高,Put和Spm升高较慢.  相似文献   

5.
白桦雌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七年生白桦嫁接幼树雌花发育过程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核苷素(ZR)及赤霉素(GA)的含量结果表明:ABA的含量先升后降,高浓度ZR分别与低浓度的IAA、GA协同作用可促进白桦雌花分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内源激素水平与棉花幼铃脱落的关系,探讨棉花幼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调节作用,分别研究了正常发育的幼铃、开花当天GA_3处理的正常铃、去柱头不受精、将在开花后4~6天脱落的幼铃,以及不受精但经GA_3处理因而不脱落的幼铃在发育或脱落过程中五类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开花当天的正常子房中,已有IAA、ABA和CTK的存在,并释放甚多Eth,GA则在开花后第6天始可测出。随着幼铃日龄增长,五类激素的含量水平各有变化。IAA的含量在第6天急骤上升,第10天达到高峰,以后下降。CTK也在第6天急骤增高,并继续平稳上升,直至实验结束。开花当天的幼铃即释放相当多的Eth,开花以后逐渐下降,正常幼铃也含有相当高的ABA。至于日龄1~5的不受精幼铃及GA_3处理不受精幼铃,其IAA和CTK两类激素的含量,在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不大;但是不受精幼铃中ABA含量和Eth释放量的变化却十分激烈,两者在幼铃脱落前都剧烈增加,但GA_3处理不受精幼铃不出现这种急骤增长的高峰。与此相应的是GA_3有效地防止了不受精幼铃的脱落。各类内源激素在铃壳和种子中的分布是不同的。IAA和CTK是种子多于铃壳,ABA和GA则铃壳多于种子。从以上实验结果看来,幼铃中ABA和Eth水平变化与幼铃脱落是密切相关的,脱落幼铃在脱落前ABA和Eth剧烈  相似文献   

7.
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三个葡萄品种浆果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累积和内源IAA、GA3 、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巨峰和木纳格葡萄浆果生长呈双S型曲线 ,无核白葡萄果实生长呈S型曲线 ;浆果内可溶性糖的累积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的后期。浆果发育初期 ,无核白葡萄IAA含量远高于两个有核品种的含量 ,有利于幼果坐果 ;浆果发育后期 ,无核白葡萄IAA和GA3 的含量低于两个有核品种 ,而ABA的含量比两个有核品种高。GA3 与ABA比值的变化对浆果的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草莓苗冷藏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交早生一年生草莓苗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长期冷藏(0℃)过程中各种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冷藏苗和对照苗的差异典型地表现在根部的激素含量上。冷藏苗的ABA含量始终比对照苗低,Zeatin、Zeatin riboside、GA3和IAA的含量却始终比对照高。其内源激素的变化既不同于有休眠特性的洋葱,也不同于无休眠特性的甘兰。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激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分析了温州蜜柑丰产园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氮、磷、钾、钙、镁、铁、锰、锌、铜、硼的含量。矿质元素在果实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与叶片中的变化规律显然不同。一是含量比叶片低;二是浓度的最高峰期出现比叶片早。果实发育前中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复杂,9月以后趋向稳定。对可否以9月至10月上旬作为采果样时期以进行营养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香气成分组成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杨凌地区主栽的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和GC/MS联用技术,对番茄果实不同成熟阶段的香气成分及其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棚1号'番茄果实共检测到54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醛类、酸类、醇类、酮类、酯类、酚类等.在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香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在绿熟期相对含量较高,为45.87%,在半熟期、硬熟期、完熟期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2.65%、16.62%、17.15%,其中C6醛在绿熟期占43.7%,完熟期占15.27%,为醛类物质的主要成分;酸类物质含量在4个发育时期中先上升后下降,在半熟期含量达到最高,为15.2%,在完熟期酸类物质含量下降,为6.93%;酮类物质在完熟期含量达到最大,为18.27%;在绿熟期检测到4种重要的番茄特征香气物质,半熟期检测到5种番茄特征香气物质,硬熟期和完熟期各检测到6种番茄特征香气物质.说明随着果实的成熟,特征香气物质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12.
An increase in exocarp peroxid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fruit at 5 to 30 days post pollination (DPP), and decreased at 40 and 50 DPP. Total peroxidase activity of the mesocar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xocarp in all developmental stages. Mesocarp peroxidase activity decreased consecutively from outer, to middle and, to inner tissue at every developmental stage. Total activity in the mesocarp peaked at 20 DPP. Native-PAGE of exocarp tissue showed at least two cathodic (basic) peroxidases and two anionic (acidic) peroxidases. The number of isozymes was greatest and bands most intense at 30 DPP. IEF-PAGE of the 5 to 50 DPP fruit exocarp showed at least 8 peroxidase isozymes (pI 4.6 to 9.6).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showed only one peak of anionic peroxidase activity that was not evident until 15 DPP. This peak was greatest at 30 DPP and declined at 40 and 50 DPP. Cationic peroxidase isozymes appeared to be the predominant and most intense isoforms throughout fruit development. The changes in peroxidase activity corresponded to fruit formation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fruit rot.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44×01-3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花后子粒灌浆的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的单穗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上,解释率达12%,遗传效应超过10;两环境下控制千粒重QTL在7个时期均被检测到。花后的各个时期均能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定位到千粒重QTL。其中花后1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较大的表型变异,达到18%。Qtl8、Qtl13和Qtl14均定位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的同一位置,共同解释11%的表型变异。花后20d和花后25d均检测到1个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372-Xgwm95标记区间的不同位点,均能解释4%的表型变异。花后40d检测到1个QTL,位于1D染色体的Xwmc93-Xgpw2224标记区间,解释1%的表型变异。从连锁群的位置上看,控制千粒重的QTL主要集中在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这是一个控制千粒重QTL的富集区域,以期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肉色类型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成分的变化特点及其颜色差异形成的因素,选择‘半斤桃’(红肉)、‘图八德’(黄肉)、‘正姬’(白肉)桃品种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桃果实类胡萝卜素及其组分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桃果实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为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2)随着果实的发育,‘半斤桃’和‘正姬’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逐渐降低,而‘图八德’则是先降低后上升,且明显高于前二者;3种类型桃果实的叶黄素均逐渐降低,果实成熟时接近0;玉米黄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值;‘半斤桃’和‘正姬’的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图八德’的β-隐黄质含量先升后微降最后上升、α-胡萝卜素和p-胡萝卜素含量则逐渐增加,且均在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值.(3)‘图八德’成熟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达到最大值,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占5个成分之和的75.99%.研究表明,桃果实肉色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成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其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扁桃幼果生理脱落与GA3、IAA和ABA等3种激素的关系,以新疆‘纸皮’扁桃为试材,分析新梢、结果枝组、幼果和果柄(包括正常发育幼果和果柄、即将脱落幼果和果柄)中3种内源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别涂抹3种外源激素调查其对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纸皮’扁桃幼果脱落期和新梢生长期重合,扁桃生理落果期不同组织中3种内源激素浓度变化趋势与新梢生长期和幼果脱落期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2)扁桃生理落果期间,正常的和即将脱落的幼果及其果柄中内源激素浓度呈规律性变化,即:GA3和IAA浓度表现为正常果和正常果果柄始终大于相应的落果和落果果柄,而内源ABA浓度表现则与之相反,同时对应外源涂抹试验也印证了幼果和幼果果柄中高GA3和IAA浓度、低ABA浓度有利于扁桃坐果。(3)新梢和幼果中对应内源激素之间的浓度平衡关系也是调控扁桃幼果生理脱落的重要因素,即:新梢与幼果的GA3比值和IAA比值增大、而ABA比值减少将会促进幼果脱落,反之则减缓幼果脱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发育阶段大豆株高和茎粗QTL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豆29×中豆32的重组自交系,以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豆株高和茎粗同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在11个连锁群检测到18个株高QTL,在9个连锁群检测到19个茎粗QTL。不同发育时期影响大豆株高和茎粗QTL的数量、加性效应和贡献率均不相同,QTL表达具有时序性和选择性,有些QTL仅表达1次,有些可多次连续表达。有3个株高QTL和1个茎粗QTL在3个年度重复表达,有6个株高QTL和2个茎粗QTL在2个年度重复表达。F连锁群上株高和茎粗QTL存在共位性,R1~R4期均有株高和茎粗QTL同时表达,但株高和茎粗QTL的增效基因不同,株高QTL表达次数多而茎粗QTL表达次数较少,前期(V4~R3)QTL表达数量多而后期(R4~R5)表达数量较少。株高和茎粗QTL的动态变化与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对于适期选择粗秆抗倒的高产材料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海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黄酮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沙棘根、茎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2、11.37和95.87 mg/g,叶中总黄酮含量远高于根和茎。与其他植物和其它地区沙棘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相比,青海沙棘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较高,因此青海沙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鲁中山地区的淡水三角涡虫卵囊、幼虫、成虫为材料,研究了涡虫在不同发育过程中3种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变化.结果 表明,SOD在发育初期活性增长迅速,在幼虫孵出后活性略减,最后趋于稳定;CAT活性在卵囊阶段活性较低,从幼虫孵出后活性增长很快,并在成体中保持较高的活性;GSH-Px活性在卵囊时期活性较高,从幼虫孵出后活性降低,在成体中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结实过程中穗不同部位谷粒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水稻(OryzasativaL.)结实期间,穗上部谷粒的粒重比穗下部谷粒的高,灌浆前期的增重速率比穗下部谷粒的高,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增重速率的变化比穗下部谷粒的快。利用ELISA方法对穗上部谷粒和穗下部谷粒中各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分析表明,在灌浆过程中,谷粒中未检测出iPAs;在穗上部谷粒和穗下部谷粒中,ABA和GA(1+3)的含量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与穗上部谷粒和穗下部谷粒增重最快的时间基本一致,无论穗上部谷粒还是穗下部谷粒中,IAA的含量基本上均呈下降趋势;GA(4+7)的含量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在结实的前中期,谷粒中ABA、GA(1+3)的含量基本上均是穗上部谷粒高于穗下部谷粒。探讨了各种激素在谷粒灌浆过程中的作用及从激素的角度探讨了穗上部谷粒比穗下部谷粒结实性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